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漫漫山水江湖,一念西藏

有那麼一個人, 手持重達15公斤的毛筆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創作百米書畫長卷, 寫下“高天淨土, 怡然蒼生, 人間聖地、和美西藏”, 並用潑墨潑彩的繪畫技巧繪製出西藏江湖中的一大主角珠穆朗瑪峰。 一如金庸、古龍筆下的蕭峰、小李飛刀一類角色。 他用這獨特的方式成就了西藏江湖的精彩, 留下《一片丹青在珠峰》。 他叫容鐵, 鐵骨錚錚的漢子, 但鐵漢亦柔情, 應了那句: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容鐵

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 西泠印社理事, 中國國家民族畫院副院長, 民盟中央美術院常務副院長, 中國書法媒體聯誼會理事, 西藏自治區美術院副院長, 中國書法家協會編輯出版委員會委員,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國家一級美術師, 現任西藏自治區文化廳副廳長。

主要專著有《中華書法大字典》《黃牧甫篆刻字典》《容鐵篆刻》《容鐵書法集》《容鐵畫集》《一片丹青在珠峰》《明清篆刻流派二十五講》《丹青照我心一一吳冠中繪畫之路》以及書法進課堂教科書《書法指導與練習》18卷等50部出版。 1998年研發編著我國第一部書法軟體光碟《中華書法大字典》, 被譽為中國書法字典軟體奠基人, 2013年成功研製開發國家級科技項目我國首部《中國漢字歷代字體檢索資料庫》,

建立了中國書法資源庫平臺, 為中國書法資料化建設的奠基人。

中國印象派“水墨光暈”

“我是被西藏的大山大水深深吸引和感染的”

這句話是我問及“看過您很多繪畫作品, 比如《吉祥拉薩》《佛生萬相》《日出拉薩河》等都呈現出了西藏的美和淳樸的風情。 足以證明您對西藏是非常熱愛的。 那麼西藏最吸引您的什麼?”時, 容鐵給出的回答。 這樣答案, 簡短有力, 無需多餘的修飾, 即表達了他本人對西藏的熱愛。 試想, 如果沒有熱愛, 又怎能創作出這麼多有關西藏元素的精彩繪畫作品。

《日出拉薩河》, 表現了拉薩河一天之中的光影變化, 光暈之美

採訪中容鐵告訴我, 他出生于美麗的江南古鎮鎮江, 家鄉的美是小橋流水的精緻, 西藏則是壯麗的山水河流, 神秘的神山聖湖, 令人心曠神怡的遼闊草原, 還有久負盛名的文物古跡……這種美, 讓他沉醉其中, 用心感受高天淨土, 吸取創作的素材與靈感。 在他看來, 西藏這片廣袤土地上積澱的深厚文化極具特色,

並且有著讓人難以抗拒的吸引力。

《經幡送吉祥》

就因為單純的熱愛, 激發了一個藝術家的創作靈感, 他想:我能不能從西藏的山山水水中探索出西藏藝術的一個新方向, 把西藏高原的蒼茫厚重和神秘的文化色彩融入到創作中。 於是,他拿起自己的畫筆並運用新的繪畫技法“水墨光暈”來創作西藏的山水和人文景觀,表達自己對西藏山體的一種博大厚重的敬仰。借此,“水墨光暈”這種既傳統又新潮的繪畫技法便誕生了。

看過容鐵的畫作,我不由得想到西方印象派莫内。西方的印象派也曾使容鐵凝目久思,他看重中西文化思維和表現手法上的差異,但他更看重西方繪畫在創作觀念上的突破。在他看來,歐洲之所以文藝復興,是拋棄了宗教藝術的風習,而中國山水畫的大敵則是固有模式和程式化手法。

《月暈雪域》

容鐵不是簡單地以水墨模仿印象派畫風,其“水墨光暈”的特點是:保持中國山水的精髓,不拋棄傳統筆墨,以水墨表現畫面光感,展現逆光透視的靈韻,以融匯中國繪畫與西方繪畫的審美傾向。靈活運用線條,與水墨結合表現意象;以一兩個景物為物象,以一種色調為主色,以墨的濃淡充實畫面;在構圖上突破中國山水畫的散點透視和西洋油畫的聚焦透視,以寫意為主要手法,彩墨間用,渲染墨韻。他的一些作品如《曦》《夕陽無限》《記憶中的南山虎泉》《夕陽與白帆》《晚歸》《夢回故里》《泉聲》等等,我是極欣賞的。取景無所謂大,而氣象未必乎小;蒼茫發乎胸臆,而透現於紙上,浩氣仿佛噓拂而來,令人神馳於尺楮之間。書屬匠心,亦見功底。

世界紀錄誕生

“拉薩是個讓藝術家安心的地方”

《一片丹青在珠峰》這本書用散文隨筆的方式講述了容鐵與珠峰創作之緣起、一波三折風雪韻墨之艱辛、翰墨始終的初心等內容。容鐵把藝術家的文人情融入到了西藏廣袤的天地,給我們書寫了容鐵與西藏結緣、援藏、創作昇華的一部西藏情、丹青夢。正如書名《一片丹青在珠峰》載入了珠峰史籍一樣,容鐵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創作百米書畫長卷也載入了吉尼斯史籍。

容鐵在珠峰下書寫

容鐵告訴我,他對於此次百米長卷的活動還是比較滿意的,因為全世界有兩億人通過電視、網路和報紙在關注這次活動,大家看到了西藏的文化、西藏的生態、西藏的現狀,這次活動讓西藏又一次走向世界。而對他本人而言,能夠現場為珠峰寫生,與自然直接對話,已不僅是對一個藝術家人生價值和藝術價值的提升,更是對自身藝術追求的一次現實拷問。這些話是非常坦誠的,也是中肯的。容鐵說出了自己的目的和最終的收穫,這是一位藝術家和一位元文化工作者的赤誠之心。

容鐵海拔5200米百米書畫榮獲“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容鐵還表示藝術來自生活,也高於生活。拉薩,是一個讓藝術家安心的地方。在工作之餘,不論走到哪裡,他都隨身攜帶著速寫本和相機,走一路、畫一路、拍一路。他深入古城小巷,醉情于古建大院,流連在深山古寺,光影、符號、色彩……這些西藏的元素都被他一一記錄在畫布上。從藏地生活中的小細節找到創作的靈感,進而用藝術表現藏地生活。

對話

Q=《西藏旅遊》 A=容鐵

Q:您對自己的《一片丹青在珠峰》這本書怎麼看?

A:在我看來這本書最大的亮點,是把援藏友們的作品彙集成冊。這不是以我個人的眼光來看雪域高原和珠峰,而是以大家的眼光來看的。通過這本書大家可以感受到援藏幹部對西藏的那分熱情,那分投入。同時呢,這本書既能讓援藏友們在雪域高原留下自己的想法,也能讓讀者從不同的文章裡感受到不同的人生經驗。雖然他們眼中看到的西藏都是不一樣的,但“每一個西藏”都是美麗的。

Q:您在書中寫到:“在珠峰上的墨韻百米長卷,對我來說,只是一個致敬者,向雪域高原歷代奉獻者致敬,向樸素好客的藏族同胞致敬,向駐守邊關最可愛的人致敬,向一生摯愛的藝術致敬。”那您是緣何萌發了要畫一幅百米長卷的想法?

A:我作為一個援藏幹部和文藝工作者在西藏援藏,2015年適逢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大慶。我想了想,該如何表達我對西藏的這分情感比較好呢?於是就想到用己之長,拿起手中的畫筆,畫出我對西藏的熱愛。我想我既然要作畫,何不到珠峰去創作一幅百米長卷?以此為契機引起全世界關注珠峰方方面面的變化,關注西藏現在的發展,讓世界瞭解今天的西藏,瞭解西藏翻天覆地的改變。也希望通過《一片丹青在珠峰》這本書表達對藏族同胞的熱愛,把“老西藏精神”在西藏發揚光大。

Q:近年西藏旅遊熱一路大好,您對西藏旅遊發展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A:我覺得西藏的旅遊關鍵是看文化,因為西藏最吸引人的就是文化的獨特性。西藏旅遊發展應該把西藏本土文化挖掘出來。比如藏醫藏藥、唐卡、藏戲都應該讓旅客們瞭解,旅遊的關鍵不僅僅只是看風景,應該做到文化和風景相輔相融。

採訪手記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這不是我們想說的江湖。儘管這個江湖有情有義有熱血,有我們想要的英雄美女俠客夢。在西藏,江湖必須回歸它的本義。西藏的江湖,自然就是指西藏的江河湖泊,而沒有武俠文學演繹的腥風血雨與書劍恩仇。事實上,在這片卓爾不群的高原上,江河是那樣的充滿活力,山水是那樣的氣勢如虹,湖泊又是那樣的寧靜深沉,或神聖清明,或嫵媚動人。這就是為何那麼多沖著世界屋脊的威名與大山大水的秀美到西藏的遊客,在瞻仰了神秘高原遺跡之後,朝拜了肅穆神山的同時,莫不為與其同在的江河湖泊所傾倒折服。本次我們採訪的主人公容鐵,也是一個被西藏的“江湖”所折服的人。

於是,他拿起自己的畫筆並運用新的繪畫技法“水墨光暈”來創作西藏的山水和人文景觀,表達自己對西藏山體的一種博大厚重的敬仰。借此,“水墨光暈”這種既傳統又新潮的繪畫技法便誕生了。

看過容鐵的畫作,我不由得想到西方印象派莫内。西方的印象派也曾使容鐵凝目久思,他看重中西文化思維和表現手法上的差異,但他更看重西方繪畫在創作觀念上的突破。在他看來,歐洲之所以文藝復興,是拋棄了宗教藝術的風習,而中國山水畫的大敵則是固有模式和程式化手法。

《月暈雪域》

容鐵不是簡單地以水墨模仿印象派畫風,其“水墨光暈”的特點是:保持中國山水的精髓,不拋棄傳統筆墨,以水墨表現畫面光感,展現逆光透視的靈韻,以融匯中國繪畫與西方繪畫的審美傾向。靈活運用線條,與水墨結合表現意象;以一兩個景物為物象,以一種色調為主色,以墨的濃淡充實畫面;在構圖上突破中國山水畫的散點透視和西洋油畫的聚焦透視,以寫意為主要手法,彩墨間用,渲染墨韻。他的一些作品如《曦》《夕陽無限》《記憶中的南山虎泉》《夕陽與白帆》《晚歸》《夢回故里》《泉聲》等等,我是極欣賞的。取景無所謂大,而氣象未必乎小;蒼茫發乎胸臆,而透現於紙上,浩氣仿佛噓拂而來,令人神馳於尺楮之間。書屬匠心,亦見功底。

世界紀錄誕生

“拉薩是個讓藝術家安心的地方”

《一片丹青在珠峰》這本書用散文隨筆的方式講述了容鐵與珠峰創作之緣起、一波三折風雪韻墨之艱辛、翰墨始終的初心等內容。容鐵把藝術家的文人情融入到了西藏廣袤的天地,給我們書寫了容鐵與西藏結緣、援藏、創作昇華的一部西藏情、丹青夢。正如書名《一片丹青在珠峰》載入了珠峰史籍一樣,容鐵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創作百米書畫長卷也載入了吉尼斯史籍。

容鐵在珠峰下書寫

容鐵告訴我,他對於此次百米長卷的活動還是比較滿意的,因為全世界有兩億人通過電視、網路和報紙在關注這次活動,大家看到了西藏的文化、西藏的生態、西藏的現狀,這次活動讓西藏又一次走向世界。而對他本人而言,能夠現場為珠峰寫生,與自然直接對話,已不僅是對一個藝術家人生價值和藝術價值的提升,更是對自身藝術追求的一次現實拷問。這些話是非常坦誠的,也是中肯的。容鐵說出了自己的目的和最終的收穫,這是一位藝術家和一位元文化工作者的赤誠之心。

容鐵海拔5200米百米書畫榮獲“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容鐵還表示藝術來自生活,也高於生活。拉薩,是一個讓藝術家安心的地方。在工作之餘,不論走到哪裡,他都隨身攜帶著速寫本和相機,走一路、畫一路、拍一路。他深入古城小巷,醉情于古建大院,流連在深山古寺,光影、符號、色彩……這些西藏的元素都被他一一記錄在畫布上。從藏地生活中的小細節找到創作的靈感,進而用藝術表現藏地生活。

對話

Q=《西藏旅遊》 A=容鐵

Q:您對自己的《一片丹青在珠峰》這本書怎麼看?

A:在我看來這本書最大的亮點,是把援藏友們的作品彙集成冊。這不是以我個人的眼光來看雪域高原和珠峰,而是以大家的眼光來看的。通過這本書大家可以感受到援藏幹部對西藏的那分熱情,那分投入。同時呢,這本書既能讓援藏友們在雪域高原留下自己的想法,也能讓讀者從不同的文章裡感受到不同的人生經驗。雖然他們眼中看到的西藏都是不一樣的,但“每一個西藏”都是美麗的。

Q:您在書中寫到:“在珠峰上的墨韻百米長卷,對我來說,只是一個致敬者,向雪域高原歷代奉獻者致敬,向樸素好客的藏族同胞致敬,向駐守邊關最可愛的人致敬,向一生摯愛的藝術致敬。”那您是緣何萌發了要畫一幅百米長卷的想法?

A:我作為一個援藏幹部和文藝工作者在西藏援藏,2015年適逢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大慶。我想了想,該如何表達我對西藏的這分情感比較好呢?於是就想到用己之長,拿起手中的畫筆,畫出我對西藏的熱愛。我想我既然要作畫,何不到珠峰去創作一幅百米長卷?以此為契機引起全世界關注珠峰方方面面的變化,關注西藏現在的發展,讓世界瞭解今天的西藏,瞭解西藏翻天覆地的改變。也希望通過《一片丹青在珠峰》這本書表達對藏族同胞的熱愛,把“老西藏精神”在西藏發揚光大。

Q:近年西藏旅遊熱一路大好,您對西藏旅遊發展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A:我覺得西藏的旅遊關鍵是看文化,因為西藏最吸引人的就是文化的獨特性。西藏旅遊發展應該把西藏本土文化挖掘出來。比如藏醫藏藥、唐卡、藏戲都應該讓旅客們瞭解,旅遊的關鍵不僅僅只是看風景,應該做到文化和風景相輔相融。

採訪手記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這不是我們想說的江湖。儘管這個江湖有情有義有熱血,有我們想要的英雄美女俠客夢。在西藏,江湖必須回歸它的本義。西藏的江湖,自然就是指西藏的江河湖泊,而沒有武俠文學演繹的腥風血雨與書劍恩仇。事實上,在這片卓爾不群的高原上,江河是那樣的充滿活力,山水是那樣的氣勢如虹,湖泊又是那樣的寧靜深沉,或神聖清明,或嫵媚動人。這就是為何那麼多沖著世界屋脊的威名與大山大水的秀美到西藏的遊客,在瞻仰了神秘高原遺跡之後,朝拜了肅穆神山的同時,莫不為與其同在的江河湖泊所傾倒折服。本次我們採訪的主人公容鐵,也是一個被西藏的“江湖”所折服的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