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特色小吃之——腸粉

腸粉近些年在西安街頭巷尾也經常見到, 吃涼皮的陝西人見到了腸粉也覺得非常新鮮, 但說實話腸粉可能不適合陝西人的胃口。

腸粉是廣東老西關地區特色傳統名吃之一, 屬於粵菜系, 是一道米製品, 因其形狀似豬腸, 所以叫做腸粉。 腸粉是將老包米水磨成米漿, 鋪在潔淨的布上放在鍋中蒸熟, 加入肉、時令蔬菜炒後即可食用。 西安唯典陝西小吃培訓中心的小編認為認為多加上一些醬湯會更好吃。

腸粉

腸粉起源

腸粉源于廣東羅定, 目前已在全國傳開, 按地理(口味)區分較出名的有廣州西關腸粉, 梅州腸粉, 潮州腸粉, 雲浮河口腸粉, 郁南都城腸粉等。 而這種傳統美食早在唐代就已經出現, 源於瀧州(今廣東羅定市)。 起初是唐代的油味糍, 經惠能、惠積無意創造, 由於無意創造出來的油味糍太薄了, 不能像之前的可以分成一塊塊, 所以只能全部鏟回一堆然後再分切成一段段或不分。

這就是腸粉做法的由來, 但當時還沒有叫做腸粉, 為了與原有油味糍區分, 大家就叫它做油味糍片。 災難還沒有得到減輕, 惠積親自參與改進油味糍片改進研究工作, 之後安排寶亮、惠能等弟子為瀧州百姓傳授新油味糍做法, 這種油味糍片很快就在瀧州大地傳播開。 惠能很懂感恩, 在傳播過程中幫起了個新的名稱, 叫作惠積糍。 由於惠積糍源自龍龕道場, 當地也有人稱之為龍龕糍。

紀曉嵐

腸粉命名

傳說乾隆年間, 乾隆皇帝游江南那會兒, 受了吃客大臣紀曉嵐的蠱惑, 專門轉到羅定州吃龍龕糍。 當吃到這種"夠爽、夠嫩、夠滑"的龍龕糍時, 乾隆讚不絕口, 並乘興說:這糍並不算是糍吧, 反而有點像豬腸子, 不如就叫腸粉吧。 後來他回到了京城, 還對羅定的腸粉念念不忘, 而腸粉亦因此在廣東傳開了, 越開越多腸粉店。 目前腸粉已經是廣東著名的傳統特色小吃之一, 腸粉分鹹、甜兩種, 鹹腸粉的餡料主要有豬肉、牛肉、蝦仁、豬肝等,

而甜腸粉的餡料則主要是糖浸的蔬果, 再拌上炒香芝麻。 腸粉按流派分主要分為兩種, 一種是布拉腸粉, 另一種是抽屜式腸粉, 由於使用的製作工具不同, 所以導致做出的腸粉都不相同。 布拉腸粉品嘗餡料為主(腸粉漿大部分是使用粘米粉再添加澄面、粟粉和生粉)。 抽屜式腸粉(腸粉漿是使用純米漿做成)主要品嘗腸粉粉質和醬汁調料!

腸粉機

家庭製作方法

1、將老包米500克(即1斤)和清水600克混合泡三個小時以上(目的是使老包米吸收適量水分, 磨出來的米漿更細膩, 磨漿機的使用壽命延長)。

2、將等量的老包米和清水磨, 注意出漿的速度要均勻, 要不磨漿機器受熱會導致熟漿過多而影響到腸粉的品質。

3、將小麥生粉50克勾兌適量清水, 和步驟2的米漿勾兌均勻。

4、沖生熟漿, 生漿與熟漿的比例為10:1左右, 加入精鹽。

5、抽屜裡先上點花生油或者燒鴨油, 然後將適量的生熟漿滔到抽屜裡面均勻攤開(可適當添加碎肉或雞蛋等), 其厚度在2.5毫米左右為佳, 旺火蒸約1分鐘左右, 用腸粉專用鏟子把腸粉從前到後, 或者從後到前起屜。

特點:軟潤爽滑,入口彈口,色白甘香,回味無窮。

製作腸粉工具


想瞭解和學習小炒泡饃的朋友可以關注"唯典餐飲美食文化"頭條號喲,來自西安唯典陝西小吃培訓的小編會不定期的發表一些陝西傳統小吃的做法技巧或者簡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聯繫西安唯典學小吃喲!

請關注唯典餐飲美食文化

點擊文章左上角紅色圓圖示“唯典餐飲美食文化”進入後就可以看到小編以往發的很多關於美食或者陝西小吃的製作方法和歷史典故。

或者從後到前起屜。

特點:軟潤爽滑,入口彈口,色白甘香,回味無窮。

製作腸粉工具


想瞭解和學習小炒泡饃的朋友可以關注"唯典餐飲美食文化"頭條號喲,來自西安唯典陝西小吃培訓的小編會不定期的發表一些陝西傳統小吃的做法技巧或者簡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聯繫西安唯典學小吃喲!

請關注唯典餐飲美食文化

點擊文章左上角紅色圓圖示“唯典餐飲美食文化”進入後就可以看到小編以往發的很多關於美食或者陝西小吃的製作方法和歷史典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