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重回平山尋故地,胸中鼓蕩戰地風——晉察冀革命後代平山尋根記

重回平山尋故地, 胸中鼓蕩戰地風——晉察冀革命後代平山尋根記

中山國

2017年10月9日, 在河北省平山縣溫塘鎮西柏坡奇石文化會展中心舉辦了“喜迎十九大,

弘揚西柏坡精神座談會”。 這次座談會由革命後代授課團團長、夏川之子盧繼兵與授課團顧問、老五團團長蕭鋒將軍之女蕭南溪發起。 軍事科學院少將研究員姜春良, 軍事科學院黨史專家、教授陳宇, 中國老子協會會長邱鋒,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殷強, 河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省中山國文化研究會會長、平山縣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張志平先生等作為特約嘉賓出席了座談會。 參加本次座談會的還有鄧華上將之女鄧欣、鄧青, 晉察冀畫報社攝影記者胡冰之女胡江峰, 獨臂將軍左齊之女左淩, 老五團英雄鄧世軍之子鄧其平, 子弟兵的母親戎冠秀之孫李耿成, 韓增豐烈士後人孫國慶等20多位在晉察冀戰鬥、生活過的革命先輩的後代們。
平山縣原人大主任張大平, 原副主任齊明貴、霍文國等本地代表, 愛平山網、中山國公眾號編輯及特邀攝影李君放也參加了座談會。 座談會由蕭南溪主持, 張大平致賀詞, 張志平先生、陳宇教授、左淩女士、邱鋒先生、殷強教授以及姜春良將軍先後在座談會上發言。

發言人摘要

張大平:

這次來到平山參加這個活動非常的感動。 儘管參會的人都很熟悉, 一些事蹟也聽過很多次了, 但這次坐下來在現場面對面的交流、聆聽又是另外一種感覺了。 這些故事每一次聽都有不同的感受與感悟, 這樣的學習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昇華。 我對平山非常有感情, 我的家鄉盂縣距離平山非常近, 我可以說就是平山人, 來到平山就有來到家的感覺。

鄧其平:

奶奶救護過不計其數的八路軍傷病, 但救護鄧世軍的故事最具傳奇色彩。 當時鄧世軍左胳膊負傷, 還打擺子(發瘧疾), 在軍區醫院轉移時與部隊失去了聯繫。 當時奶奶冒著生命危險,

讓他踩著自己的肩膀藏身在山洞裡。 並精心照顧他, 幫助他重返部隊。 後來奶奶和鄧世軍都參加了晉察冀邊區第一屆群英大會, 這時兩個人互道了姓名, 才算真正認識了。 奶奶非常關心鄧世軍, 問長問短, 鄧世軍也把奶奶當成了自己的母親, 見了面總有說不完的話。 1959年, 奶奶通過胡可知道鄧世軍犧牲的消息, 當場失聲痛哭。 1989年, 在她最後彌留之際, 嘴裡還一直念叨著鄧其軍的名字。

蕭南溪(蕭鋒將軍之女):

現在我們對西柏坡精神的傳播還遠遠不夠。 有人跟我說, 你已經退休了, 每天吃吃喝喝, 舒舒服服的養老不好嗎, 做這些事情又累又沒有什麼豐厚報酬, 圖什麼呢?我說不行, 這是我的責任, 是我的一個使命。 現在對於西柏坡精神的培訓有面對幹部的,

有面對學生的, 但覆蓋的還不夠, 還有更多的民營企業家和他們的後代也需要這方面的培訓。 我要盡自己的一點微薄之力, 通過現場現身演講, 作為晉察冀英烈的後人, 通過講述自己父輩真實的故事, 對國學、對紅色文化進行宣傳, 讓西柏坡精神深入到每個人的心裡。 我希望自己是一根蠟燭, 點燃自己照亮大家, 這就是我組織這次座談會的初衷。

鄧欣(鄧華上將之女):

這次參加座談會, 主要是想來看看我父親曾經戰鬥、生活過的地方。 我父親曾在這裡待了有2、3年的時間, 我的母親也是一樣。 關於四分區的戰事, 父親曾寫過兩篇論文, 總結了日軍對根據地掃蕩中我軍對敵戰鬥的經驗和不足, 為指導以後的反圍剿作出貢獻。父親在四分區的時候官兵們相處的非常好,跟當地的老百姓也是魚水情深。我父親是很活躍的一個人,經常組織官兵一起打籃球、下象棋,他對部隊下屬有著很深的感情。

左淩(獨臂將軍左齊之女):

我這次是第一次來到這裡講課,我們這次活動組織建設西柏坡精神的培訓基地,我覺得這個活動非常好。我們平山,我們河北有這麼多的紅色資源,我們要把這些紅色資源挖掘出來,不但要繼承,還要給我們的後代傳播下去,這種精神是無價之寶,是我們的無價之寶。我很高興參加這個活動,也很願意把我父親這些故事告訴大家,作為平山團的後代,我對他們心裡充滿了崇敬,也非常自豪,平山團是英雄的部隊,還有很多英雄的故事,我要把這些講給大家聽。

盧繼兵(夏川之子):

我發起這次活動的原因很簡單。我是延安兒女故事團的成員,我們每年都要去井岡山,去延安進行紅色傳統的教育。我是平山人,平山西柏坡是中國革命最後一個農村根據地,但是這個根據地不是一般的根據地,它是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據地,是進京趕考,去建設新中國的基石。這實際上是非常值得宣傳的一個文化符號,但是我們平山人民風古樸,宣傳的還不夠。革命精神是一環扣一環的,從井岡山到延安,再到西柏坡,這種傳承不能斷,而且西柏坡精神的內容非常豐富:兩個務必,趕考精神等等,恰恰是在西柏坡這裡有很多亮點可以宣傳的。從另一方面來講,這對於平山的社會經濟也是有積極作用的,不僅是道德上的教育意義,從社會、經濟方面來講,建立紅色培訓基地都是有它的積極意義的。

薑春良(軍事科學院少將研究員):

要繼承傳揚西柏坡精神,從精神傳承上、紅色基因上來進一步使更多的人瞭解西柏坡精神,瞭解人民共和國從這裡走來的原因。展示人民共和國在發展、輝煌、壯大過程中,西柏坡、平山以及晉察冀地區的人民所提供的歷史貢獻。在党的正確領導下,我們一定能將西柏坡精神傳承下去,使之走向新的輝煌,走向新的成果。

攝影:李君放、愛平山網、中山國

編輯:中山國

為指導以後的反圍剿作出貢獻。父親在四分區的時候官兵們相處的非常好,跟當地的老百姓也是魚水情深。我父親是很活躍的一個人,經常組織官兵一起打籃球、下象棋,他對部隊下屬有著很深的感情。

左淩(獨臂將軍左齊之女):

我這次是第一次來到這裡講課,我們這次活動組織建設西柏坡精神的培訓基地,我覺得這個活動非常好。我們平山,我們河北有這麼多的紅色資源,我們要把這些紅色資源挖掘出來,不但要繼承,還要給我們的後代傳播下去,這種精神是無價之寶,是我們的無價之寶。我很高興參加這個活動,也很願意把我父親這些故事告訴大家,作為平山團的後代,我對他們心裡充滿了崇敬,也非常自豪,平山團是英雄的部隊,還有很多英雄的故事,我要把這些講給大家聽。

盧繼兵(夏川之子):

我發起這次活動的原因很簡單。我是延安兒女故事團的成員,我們每年都要去井岡山,去延安進行紅色傳統的教育。我是平山人,平山西柏坡是中國革命最後一個農村根據地,但是這個根據地不是一般的根據地,它是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據地,是進京趕考,去建設新中國的基石。這實際上是非常值得宣傳的一個文化符號,但是我們平山人民風古樸,宣傳的還不夠。革命精神是一環扣一環的,從井岡山到延安,再到西柏坡,這種傳承不能斷,而且西柏坡精神的內容非常豐富:兩個務必,趕考精神等等,恰恰是在西柏坡這裡有很多亮點可以宣傳的。從另一方面來講,這對於平山的社會經濟也是有積極作用的,不僅是道德上的教育意義,從社會、經濟方面來講,建立紅色培訓基地都是有它的積極意義的。

薑春良(軍事科學院少將研究員):

要繼承傳揚西柏坡精神,從精神傳承上、紅色基因上來進一步使更多的人瞭解西柏坡精神,瞭解人民共和國從這裡走來的原因。展示人民共和國在發展、輝煌、壯大過程中,西柏坡、平山以及晉察冀地區的人民所提供的歷史貢獻。在党的正確領導下,我們一定能將西柏坡精神傳承下去,使之走向新的輝煌,走向新的成果。

攝影:李君放、愛平山網、中山國

編輯:中山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