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詩意平山 夢中家園——張志平先生詩詞及名家書印畫影音精品選中秋節特稿

詩意平山 夢中家園——張志平先生詩詞及名家書印畫影音精品選中秋節特稿

中山國

【編者按】今天是萬家團圓的中秋佳節, 又正值國慶假期, 本期特別推出了河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省中山國文化研究會會長、平山——西柏坡研究專家張志平先生多年來與名家合作的書畫印專輯, 主題便是用詩歌來讚頌平山、回憶家鄉。 他幾十年來在平山這片土地上邊行走邊吟唱, 無論是雄壯的山川河流, 還是寧靜的小村溝壑, 在他眼中皆是詩意, 處處都是創作的源泉。 多年來他創作了1000多首歌頌平山的詩歌, 這些詩清新自然,

樸實無華, 充滿真摯的情感。 2012年, 他請400多位書法家將這些詩詞創作成書法作品, 出版了《西柏坡之戀——張志平詩詞暨名家書法精品集》一書。 此後, 他在研究平山革命史和中山國歷史文化過程中又創作了幾百首詩, 據悉現在已又有200多位書法家將這些詩創作成書法作品, 正在籌備結集出版。

今年以來, 他策劃了大型紀錄片«中山國»的拍攝和“中山篆書法篆刻全國邀請展”的活動, 還主持了中山王陵陳列館的整飭裝修和陳列布展, 引發了社會普遍關注, 普及了中山國歷史文化。 尤其在持續近一個多月的“情景再現”拍攝時間裡, 他每天堅持創作一首詩詞, 還撰寫了大量優美抒情的評論式散文, 一時好評如潮, 隨者如雲。

他的詩詞評論源於生活, 來自積累, 發乎情感, 所以人們愛讀愛看愛聽。 今年, 他還參與了紀念王昭誕辰100周年和紀念平山團組建八十周年, 也撰寫了專題文章, 分別在河北日報顯著版面刊登。 所以有人評論志平先生是個有格局, 有思想, 有文采, 有家國情懷的人。

值此中秋佳節之際, 讓我們一起靜靜品味詩詞之美, 體會其中的深厚韻味。 謹以此專題祝大家中秋快樂, 闔家團圓!

詩意平山

夢中家園

閆三妮民歌《哥走梁梁妹走溝》, 閆三妮民歌傳承人趙麗娟(平山實驗中學教師)用方言演唱。

閆三妮是平山縣合河口鄉杏樹灣村人。 少年時代愛聽唱當地民歌, 她唱《媳婦難》、《小小油燈暗幽幽》控訴舊社會;唱《繡花包》、《夢五更》表述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唱《豐收的歌》、《四季勞動幸福來》歌頌社會主義。

她應邀參加河北演唱隊到北京人民大會堂向毛主席、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中央領導彙報演唱, 應邀到天津音樂學院向全體師生演唱。 省文化局在保定舉辦“閆三妮民歌演唱會”。 三妮嗓音高亢, 清亮圓潤, 高音似雲朵飄行緩緩, 低音如山溪流淌潺潺, 節拍準確, 咬字真切, 鄉音濃重, 獨具特色。

“閆三妮民歌”曾於上世紀60年代唱紅京津冀及全國, 影響極大。 2012年, “閻三妮民歌”列入石家莊市級非遺名錄。

鄉吟

何克甯

何克寧:河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

一夕是千年

瞬間即永恆

誰有我家鄉風韻

【注釋】

“一夕是千年”, 指坐落在平山縣境內距今2000多年的中山國。 “瞬間即永恆”, 指坐落在平山縣境內的, 解放戰爭時期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

書法作者:潘以諾(中國臺灣) 著名書法家

詞作者:張志平

鄉戀

王永蘭

王永蘭:河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

為可愛的平山半生心血寫青史

建精神之家園柏坡十年譜華章

詩聯作者:王亞民 故宮博物院常務副院長,首屆“韜奮獎”獲獎者(平山籍)

書法作者:董正賀(女)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故宮博物院研究員

吃遍山珍海味

心中最愛還是那一口家鄉飯……

鄉 戀

我是一片綠葉

隨風飄零

只想親吻這片土地

哪想到她卻給了我整個春天

只有回到太行山

我疲憊的心境才能得到片刻的寧靜

我和平山,是孩子對母親的依戀

溫馨而又從容

是稻麥對大河的感恩

富庶而又厚重

是雄鷹對大山的崇敬

遼闊而又赤誠

是綠葉對根的情意

綿長而又深沉……

書法作者:王伏天(女) 青年書法家(平山籍),已獲15個全國中小學生書畫大賽金獎並入選成人書畫展。這幅作品是她15歲時寫的,現為河北師大美術學院學生。

詩作者:張志平

滹沱東來

八百里太行橫空出世若嘯若吟唱盡天地英雄氣

九千曲滹沱源自西北陡漲陡落衝開冀晉萬重山

書法作者:史育紅 河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省金石學會會長

詩聯作者:張志平

蒲 吾

【注釋】

商的祖先是北方的一個古老部族,史稱先商,契是商湯的14世祖。《世本·居篇》記載:“契居蕃,封于商,子姓。”專家認為,契為頭領的先商部族,進入父系氏族社會後,生活在一個叫“蕃”的地方,古代博、薄、蒲、番、蕃五字相通。蒲吾縣即今平山縣,蒲吾故址已被黃壁莊水庫淹沒,遺有“蒲吾村”和“商代西門外遺址”、“中賈壁遺址”。據康熙年間縣誌記載:“平山,春秋時為蒲邑,因蒲水出中山蒲陰,故名。”戰國時為蒲吾郡,西漢置蒲吾縣。此稱謂一直延續了400餘年,並曆有記載:“《戰國策》蘇秦曰:‘秦甲涉河逾章據,番吾……’;《史記》‘趙王遷四年,秦攻番吾,李牧與戰,卻之……’;《後漢書》‘蒲吾,史記番吾也。’”東漢開國元勳耿純力助劉秀戰王郎,功績卓著。劉秀不忍耿家隨軍顛沛輾轉,隨封耿純後人為蒲吾長(相當縣長),令其家族定居蒲吾。現平山縣境內的耿姓人大都是忠臣良將耿純的後代。專家還認為:“河北平山縣北臨滹沱河,正是先商文化分佈區域內,僅就契居蕃的地望來看,此說也是可信的”。無論是歷史典籍,還是出土文物,都說明平山縣是商文化祖先的發祥地,是華夏文明的重要源頭之一。

——張志平

書法作者:楊涵之 著名書法家,金石學家,西泠印社社員

篆刻:石廬、劉斌、米勤練、王新民等

石廬:王英,字未央,號石廬,書法家、畫家、古典詩人,中國書畫協會理事、精于古文字、碑版考據、印紐雕刻、文物鑒定、書畫鑒定、書法理論和書法教育。

劉斌: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隸書委員會秘書長、石家莊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米勤練:中國書畫協會理事、河北省中山國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

王新民:河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井陘縣原政協主席。

傑出中山,千古流傳;面對滹沱,背倚天臺;太行為臂,林山為肩;形勝之地,虎踞龍盤。智慧中山,超俗超凡;守丘刻石,驚天發現;三器銘史,兆域彰顯;山形禮器,威武莊嚴。壯哉中山,悲歌慷慨;千乘之國,義氣沖天;金戈鐵馬,大河揚瀾;鉞舞胡纓,箭射蒼天。優美中山,笙歌絲弦;陳年酒醉,舞姿翩翩;修文鐫字,篆書風範;北國新詞,還記中山。

書法作者:黃嘗銘 西泠印社社員、臺灣印社副社長、中華篆刻學會名譽會長

詩作者:張志平

黃嘗銘先生書寫的《中山頌》已刻石,陳列在中山陵園影壁處。這是黃先生今年九月十七日在此處的留影。

光祿晴嵐生明月

沕水瀑布聽濤聲

【注釋】

(1)光祿晴嵐:平山十景之一。光祿,山名,位於平山縣城南6公里處,海拔385米。山上建有光祿祠,現存遺址。

(2)沕(音忽)水瀑布:平山十景之一。距平山縣城65公里,沕水瀑布為天然湧泉,落差93米,自然風景優美。1947年在朱德總司令親自關懷下,在此修建了解放區第一座水力發電站,供周邊兵工廠用電,製造了大批槍炮子彈,為戰爭勝利作出重要貢獻。2009年8月,考古工作者在此發現了一處舊石器時代完整的洞穴文化遺址,這是在太行山東麓河北境內的首次發現。是河北考古的一個重大成果,證明了三萬年以前,這一帶的先民生活在太行山的洞穴中,以漁獵為生。沕沕水洞穴文化遺址對研究河北的舊石器文化以及平山先民的生活狀態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農民企業家蘇軍先生對沕沕水景區作了一系列的規劃建設和保護工作,使革命遺址和文物得以保護,並發揮了重要的教育功能和作用。沕沕水已成為全省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考古發掘重要遺址,是國家AAAA級景區。

書法作者:郭永利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河北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省人大原副秘書長

詩聯作者:張志平

兒時記憶裡,媽媽那一雙巧手

如今是遠方遊子無盡的思念……

瑜伽雲鎖覺山雪

天臺雨潤王母松

【注釋】

(1)覺山暮雪:平山十景之一,位於平山古月鎮南覺山山麓。早年建有天甯萬壽禪寺。唐代尉遲敬德監工重修二遍,建築81間朝王殿,72間抱廈庭。僧侶近千,香火鼎盛。後毀於戰火,現僅存部分建築和遺址。

(2)瑜伽雲鎖:平山十景之一。初步考證,唐朝年間在南冶村西的山上建有瑜伽寺。清朝重修時改為銘覺寺。瑜伽,印度梵文釋詞,屬大乘佛教,彌勒為其佛祖。瑜伽山瑜伽寺雙稱的山寺全國僅此一處。山上共有摩崖石刻三處,古寺已毀,殘存不少石碑、經幢。現為平山縣一旅遊景區。

(3)天臺:天臺山,也稱王母觀山,古稱房山,它位於縣城北30公里東王坡村北,海拔1252米,半山有天然形成的南北二台故得名。曾建有全神寺名勝古跡,年久已毀,現在複建中。主峰東脈即為新建的藤龍山景區。唐末五代初,成德軍節度使趙王王 曾在此求神拜佛,以山上寺廟為行宮,陪行者不下數萬,從正定府到王母觀山絡繹不絕,盛況空前。此後,幾百年香火不斷。

書法作者:王離湘 河北省文化廳黨組書記

詩聯作者:張志平

光祿山

王新民

光祿山高星方隱

王母觀深月更明

書法作者:劉占山 河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石家莊市書法家協會顧問,原石家莊市文化局局長

詩聯作者:張志平

南冶有佛無塵染

駝梁山高更近天

【注釋】

(1)南冶大佛,南冶大佛在南冶村西香爐穀底,年代初考有唐代說,宋代說,為三簷歇山式琉璃瓦頂,石砌拱門,10米高的彌勒閣,內依山而鑿高8米的摩崖石刻像彌勒佛一尊,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摩崖造像,屬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農民企業家韓風行,積極籌資,認真規劃,對大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保護工作,以此為主的景區建設也初具規模。

(2)駝梁:山名,是平山境內最高山峰,海拔2281米,位於平山、阜平、靈壽、五台四縣交界處,因山頂兩峰猶如駱駝峰脊而得名。駝梁保持著自然森林的原始特色,氣候涼爽,是河北省著名的消夏避暑,登山遊覽勝地,國家AAAA級景區。

書法作者:梁秋生 徐悲鴻紀念館畫室副主任,“大樑體”創始人

詩聯作者:張志平

春 · 合河口 作者:傅鋒明

清明時分,布穀聲聲,

秋色天桂,駝梁勝景,

桃紅鹿鳴,溫塘風情,

沕水瀑布,五彩翠雲,

龍堂明月,天臺青藤,

滹沱橫渡,柏坡霜重,

太行千里,長城無垠,

中山國裡,凝聚時空。

甘泉雨竹,孔廟夢醒,

逝水流年,大佛無聲。

覺山矜寂,鉛華褪盡。

春華秋實,蟋蟀蛙鳴,

故鄉美景,皆入夢中。

【注釋】

(1)桃紅鹿鳴:桃紅,指溫塘桃花盛開時節,沐浴溫泉療疾最佳;鹿鳴,指鹿台,相傳漢武帝騎白鹿尋溫泉療膚疾,白鹿銜芝于村東南台而得名。

(2)長城:明代平山長城。

(3)甘泉雨竹:平山十景之一,位於平山古月鎮東南觀南莊村。明永樂年間,村中建有甘泉觀,觀南有汩汩清泉,觀內滿院翠竹,適逢落雨,雨打竹葉,故名“甘泉雨竹”。

(4)孔廟:即文廟,位於平山縣城內文廟路。創建于唐元二十九年(741),原址在縣治東,宋崇寧二年(1103)遷建於此,歷代增複補葺,上世紀80年代末對文廟進行了維修,現平山縣博物館居此。

書法作者:羅勤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原秘書長,中央國家機關書畫協會副主席(北京,平山籍)

詩作者:張志平

望 鄉

小城三月又飛花,雨過平山,今又清明。風中雨竹,月上西樓,滹沱有情天接水,太行亂雲也從容。中山尋詩,駝梁踏雪,鹿台覓鹿,大吾川裡,麥浪翻滾一片。

【注釋】

大吾川:是滹沱河在平山境內的主要河流段。上起朱坊村,下至東小齊村,全長12.5公里。河水在此流速舒緩,灘面寬闊,沿岸村莊眾多,灘地肥沃,物產豐富,是平山縣著名的米糧川。大吾川境內歷史文化厚重。東大吾、田興、米家溝等村莊都有仰紹文化時期的遺址。西大吾廟會,為平山縣著名的兩大廟會勝地之一。每年農曆四月初八起廟,是民間物資交流和文化活動的重要節日。

書法作者:宋鳳洲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北省現代美術研究會副會長,河北省楹聯書法藝委會主任

詞作者:張志平

夏 · 大西溝 作者:傅鋒明

高天上流下一條河來自中山國00:0004:37

高天上流下一條河

詞:梁陸波 曲:王秀增 唱:張澤軍

春色桃杏,清水葦園,古道三岔兩界峰,

甘秋花木,紫山榆林,七畝新莊十裡坪。

【注釋】

(1)桃杏:村名,位於平山縣小覺鎮南溝東側,分南、北桃杏兩村,該地適宜栽桃、種杏而得名。

(2)清水:村名,位於平山縣小覺鎮西部營裡河口東岸,因村下有一水池,清澈見底,故名清水。

(3)葦園:村名,地處平山縣蛟潭莊鎮,卸甲河下游,河東為東葦園,河西為西葦園,故時初名為“尾窯”, “圍園”,村邊多生蘆葦,後演化為“葦園”。

(4)古道:村名,位於平山縣下槐鎮西北部柳林河北岸,因村有巨石似鼓狀,遂名鼓道,後更為古道。

(5)三岔:位於平山縣營裡鄉東北部,因地處三岔路口中,故名。

(6)兩界峰:村名,位於平山縣宅北鄉東北部,與靈壽縣交界處,故名。抗日戰爭時期,西北戰地服務團的方冰、劫夫創作的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即誕生於此。

(7)甘秋:位於平山縣古月鎮東南部,明永樂年間建村,為祈盼日子甘甜,命名甘秋。

(8)花木:村名,位於平山縣縣城西北秋蔔洞鄉南部,原名花墓,清咸豐年間將“墓”更為“木”。

(9)紫山:位於平山縣古月鎮東南部,因村周圍山上有礦,時泛光芒,謂之紫山。

(10)榆林:位於平山縣南甸鎮東南部,元朝前,馬姓在榆樹林旁建村而得名。

(11)七畝:位於平山縣縣城南部,冶河環村而過,明永樂初年建村,因村周邊有七個饅頭形的山頭,遂稱“七母”,現“七畝”由“七母”演化而來。該村安文鬥與西回舍張風三、元坊韓植庭、北莊齊學韶在平山縣並稱“四大財主”。小村風光秀美,環境優雅,民居依山而建,錯落有致,一河兩渠依次排列,水浸河潤。電影《山村會計》《平原遊擊隊》曾在此拍攝。

(12)新莊:位於平山縣南甸鎮南部,據碑證,明朝中期王氏由三汲鄉訪駕莊遷此地建村,故名新莊。

(13)十裡坪:位於平山縣小覺鎮東南部,原名北磐石,後人忌其名不利,改名為十裡坪。

書法作者:蓋巨儒 中國武術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

詩聯作者:張志平

覺山懷古

覺山暮雪,暮雪覺山,誦經悠悠,磬鼓聲聲,雲霧濛濛,細雨紛紛,嶺上桃園,坡下梨花,松濤一湧動地聲。君不見,半溪疏柳,一溝清風,當年禪師開爐,香鼎佛龕在否?問千年銀杏,八角琉井。龍王不語,我佛緘聲,砂色正紅,丹爐已冷。歎歲月,不及石窟達摩僧。今又是,香火重續,孤廟青燈。

【注釋】

(1)銀杏:指覺山寺遺址內的千年銀杏樹,今仍枝繁葉茂,鬱鬱蔥蔥。

(2)八角琉璃井:指覺山寺遺址內的八角琉璃井,今古泉不涸,常年盈盈。

書法作者:劉謹 河北省書法家協會楷書委員會副主任,省直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

詞作者:張志平

中秋致友人詞

林峰翠微彩雲秋,古月曲堤花木羞。柏嶺千竹競秀,楓葉萬里紅透,如煙光祿。天桂雲岫,甘泉雨竹稠。

古道清風灣子裡,冷泉溫泉雁子頭,瓦岔山上梨園,王母觀下桃林。覺山暮雪,柏坡霜重,思君心依舊。

【注釋】

(1)林峰:指東、西林山兩座山峰。

(2)古月:村名,平山縣有南古月、中古月、北古月三個古月村,中古月為古月鎮所在地。明代初期開始建村。相傳中古月南方之官山有神靈,白日輝煌,入夜皓光四射,遂名古月。

(3)花木:村名。

(4)柏嶺:村名,位於平山縣下槐鎮西滹沱河北岸,因村東嶺上多翠柏而得名,村西有竹林,西柏坡的竹子即在此取植。

(5)萬里:村名,位於平山縣營裡鄉東北部,地處營裡河上游河彎處,取名“灣裡”後演化為“萬里”。

(6)光祿:光祿山。

(7)天桂:天桂山。

(8)古道:村名。

(9)清風:村名。

(10)灣子裡:村名,地處平山縣觀音堂鄉,是下盤松村的自然莊,該村是抗日民族英雄韓增豐的故里。

(11)冷泉:村名。

(12)溫泉:即溫塘。

(13)雁子頭:村名。

(14)瓦岔山:山名。

(15)梨園:村名,位於平山縣下口鄉東北部。

(16)王母觀:即王母觀山。

(17)桃林:村名。

(18)覺山,即覺山寺。

(19)柏坡:即西柏坡。

書法作者:宋業誠 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河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省直分會副秘書長

詩聯作者:張志平

嘉陽古城

霍光煜

霍光煜:河北省金石學會理事,河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

封城封土築宋城,背水一戰憶韓信。

詩書有傳郜家莊,長歌三歎嘉陽鎮。

五龍山巔仰白塔,玉皇閣上望京城。

最憶郭蘇崔氏地,孟家無奈杜寇興。

【注釋】

(1)封城:村名,位於平山縣東回舍鎮東南,相傳為宋王城遺址。

(2)郜家莊:村名,位於平山縣東回舍鎮西南,是平山縣著名的文化村。有“漁家樂”舞蹈傳世。

(3)嘉陽鎮:此處指平山縣東回舍鎮。舊時東回舍為平山第一建鎮址,原鎮東閣樓上有石匾鐫字“嘉陽首鎮”。

(4)五龍山:山名,位於平山縣東回舍鎮西南,山上嶺脊宛如龍形,石呈青、白、黃、赤、烏五色,每條龍首有一池清水,池旁建有廟宇,故名五龍山。

(5)白塔:即白塔坡。

(6)玉皇閣:指南望樓之東龍堂溝之玉皇閣。

(7)郭蘇:村名,位於平山縣崗南鎮南部,舊時為郭蘇鎮,北齊祠部尚書崔昂故里。村中崔氏居多,是興于南北朝至隋唐時代的北方四大望族中重要的一支。郭蘇西山和南賈壁、中賈壁、坡底、西沿興、西榮村、西水碾等地歷史悠久,經考古發掘證明,屬龍山文化遺址。其間面積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是中賈壁遺址。

(8)孟家:指現孟耳莊。唐朝時原孟氏建村得名,後世代變遷,人事滄桑,現孟氏漸稀,以杜、寇兩姓氏者為多。但仍稱孟耳莊。

書法作者:楓然 河北省書協、美協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河北科技大學藝術學院教授

詩作者:張志平

秋 · 羊道嶺 作者:傅鋒明

天桂中秋贈友人詞

月裡中秋,山色朦朧,曲徑通幽處,又見棧道深深,天梯百丈入雲,仙人在否,神答,金簪一根劃神奇,落入了銀河洞中,卻原來,娘娘姓桑,滹沱河畔王母人。

再別天橋,又攀雲頂,空中草原氣象新,蝴蝶引,黃花亂,潑墨半卷,雨中山千重,如此美景,閨中藏了一萬年,今日初識君,相思債已清。

秋風起,明月升,夜空朗朗,天河盈盈,喚來朋友伴侶,踏歌山中行,芳草有情,覦覬美人,同入桂樹林中,月圓處,吳剛捧酒,玉兔搗藥,嫦娥不用尋,天上人間,原來是一樣風景。

【注釋】

棧道、天梯、銀河洞、天橋、空中草原,都是天桂山勝景。

書法作者:李 亞 河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書畫藝術研究創作中心副主任

詞作者:張志平

冬 · 桃園村 作者:傅鋒明

磐石溝

磐石溝裡雲上坪,花香漫山舞春風。

石盆無斧天然出,鳳山有名待追尋。

細說當年更名事,勸君還做北斗星。

灣子有月天常亮,隔山聽盡蠶桑聲。

【注釋】

(1)磐石溝:地名。

(2)雲上坪:自然莊,屬平山縣小覺鎮石盆溝村,因地勢高而又平坦故名。與下口鎮的車輻溝、北冶鄉的車輻安成三足鼎立之勢相望。

(3)石盆:地名,石盆溝村外二裡河中有高兩丈瀑布,因瀑水沖刷岩石形成圓圓的石盆,石盆南邊的石窯堂裡有天然的石碗、石筷、石鏡、石靴,相傳仙人在此居住。

(4)鳳山:指鳳山溝村,位於小覺鎮東。

(5)北斗星:借指北磐石,作者呼籲“十裡坪”還“北磐石”之實。圓東西南北四個磐石之美名。

(6)灣子:村名,位於小覺鎮南溝,原名李家灣,後稱灣子。磐石溝翻山即灣子村。

(7)蠶桑:借指蠶寨村,古時村民養蠶,於灣子村西二裡。磐石溝西即蠶寨村。

書法作者:寒 石 中國書畫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長城書畫院副院長,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化管理系教研室主任(北京)

詩作者:張志平

洪子店

王新民

南石橋,北石橋,大橋有橋通古道;

東王坡,西王坡,坡底無坡面滹沱。

【注釋】

南北石橋、大橋、古道、東西王坡、坡底都是平山村名。

書法作者:張瀟賢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書法家協會理事,楷書委員會副秘書長,河北省書法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詩聯作者:張志平

七律·劉秀走國

上下卸甲情何堪,南北馬塚傳奇添。

白馬力窮離恨早,觀音難過不開關。

走馬太行星宿醉,夜涉滹沱王母寒。

更有千年滾龍夢,主投醒來也動顏。

【注釋】

上、下卸甲河,南、北馬塚,觀音山,不開,星宿溝,王母村,滾龍溝,主投溝都是平山縣地名村名,都與“劉秀走國”傳說有關。

書法作者:張瀟賢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書法家協會理事,楷書委員會副秘書長,河北省書法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詩作者:張志平

最憶西柏坡

楊思遠

楊思遠:河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天上人間

白鹿溫泉

書法作者:樂天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

詩聯作者:張志平

雪落平山

成君

成君:中國書協會員、河北省書協理事、河北省書協篆刻委員會副主任、省書法十佳精英。

張志平:中共毛澤東、劉少奇生平思想研究會常務理事,河北文史館館員、省中山國文化研究會會長,平山縣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大型紀錄片《平山記憶》、《中山國》總策劃兼總撰稿。

攝影:盧白子、崔志林、申曉飛、李靈巧、魏東輝等

中山國、愛平山網聯合推送

王永蘭:河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

為可愛的平山半生心血寫青史

建精神之家園柏坡十年譜華章

詩聯作者:王亞民 故宮博物院常務副院長,首屆“韜奮獎”獲獎者(平山籍)

書法作者:董正賀(女)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故宮博物院研究員

吃遍山珍海味

心中最愛還是那一口家鄉飯……

鄉 戀

我是一片綠葉

隨風飄零

只想親吻這片土地

哪想到她卻給了我整個春天

只有回到太行山

我疲憊的心境才能得到片刻的寧靜

我和平山,是孩子對母親的依戀

溫馨而又從容

是稻麥對大河的感恩

富庶而又厚重

是雄鷹對大山的崇敬

遼闊而又赤誠

是綠葉對根的情意

綿長而又深沉……

書法作者:王伏天(女) 青年書法家(平山籍),已獲15個全國中小學生書畫大賽金獎並入選成人書畫展。這幅作品是她15歲時寫的,現為河北師大美術學院學生。

詩作者:張志平

滹沱東來

八百里太行橫空出世若嘯若吟唱盡天地英雄氣

九千曲滹沱源自西北陡漲陡落衝開冀晉萬重山

書法作者:史育紅 河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省金石學會會長

詩聯作者:張志平

蒲 吾

【注釋】

商的祖先是北方的一個古老部族,史稱先商,契是商湯的14世祖。《世本·居篇》記載:“契居蕃,封于商,子姓。”專家認為,契為頭領的先商部族,進入父系氏族社會後,生活在一個叫“蕃”的地方,古代博、薄、蒲、番、蕃五字相通。蒲吾縣即今平山縣,蒲吾故址已被黃壁莊水庫淹沒,遺有“蒲吾村”和“商代西門外遺址”、“中賈壁遺址”。據康熙年間縣誌記載:“平山,春秋時為蒲邑,因蒲水出中山蒲陰,故名。”戰國時為蒲吾郡,西漢置蒲吾縣。此稱謂一直延續了400餘年,並曆有記載:“《戰國策》蘇秦曰:‘秦甲涉河逾章據,番吾……’;《史記》‘趙王遷四年,秦攻番吾,李牧與戰,卻之……’;《後漢書》‘蒲吾,史記番吾也。’”東漢開國元勳耿純力助劉秀戰王郎,功績卓著。劉秀不忍耿家隨軍顛沛輾轉,隨封耿純後人為蒲吾長(相當縣長),令其家族定居蒲吾。現平山縣境內的耿姓人大都是忠臣良將耿純的後代。專家還認為:“河北平山縣北臨滹沱河,正是先商文化分佈區域內,僅就契居蕃的地望來看,此說也是可信的”。無論是歷史典籍,還是出土文物,都說明平山縣是商文化祖先的發祥地,是華夏文明的重要源頭之一。

——張志平

書法作者:楊涵之 著名書法家,金石學家,西泠印社社員

篆刻:石廬、劉斌、米勤練、王新民等

石廬:王英,字未央,號石廬,書法家、畫家、古典詩人,中國書畫協會理事、精于古文字、碑版考據、印紐雕刻、文物鑒定、書畫鑒定、書法理論和書法教育。

劉斌: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隸書委員會秘書長、石家莊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米勤練:中國書畫協會理事、河北省中山國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

王新民:河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井陘縣原政協主席。

傑出中山,千古流傳;面對滹沱,背倚天臺;太行為臂,林山為肩;形勝之地,虎踞龍盤。智慧中山,超俗超凡;守丘刻石,驚天發現;三器銘史,兆域彰顯;山形禮器,威武莊嚴。壯哉中山,悲歌慷慨;千乘之國,義氣沖天;金戈鐵馬,大河揚瀾;鉞舞胡纓,箭射蒼天。優美中山,笙歌絲弦;陳年酒醉,舞姿翩翩;修文鐫字,篆書風範;北國新詞,還記中山。

書法作者:黃嘗銘 西泠印社社員、臺灣印社副社長、中華篆刻學會名譽會長

詩作者:張志平

黃嘗銘先生書寫的《中山頌》已刻石,陳列在中山陵園影壁處。這是黃先生今年九月十七日在此處的留影。

光祿晴嵐生明月

沕水瀑布聽濤聲

【注釋】

(1)光祿晴嵐:平山十景之一。光祿,山名,位於平山縣城南6公里處,海拔385米。山上建有光祿祠,現存遺址。

(2)沕(音忽)水瀑布:平山十景之一。距平山縣城65公里,沕水瀑布為天然湧泉,落差93米,自然風景優美。1947年在朱德總司令親自關懷下,在此修建了解放區第一座水力發電站,供周邊兵工廠用電,製造了大批槍炮子彈,為戰爭勝利作出重要貢獻。2009年8月,考古工作者在此發現了一處舊石器時代完整的洞穴文化遺址,這是在太行山東麓河北境內的首次發現。是河北考古的一個重大成果,證明了三萬年以前,這一帶的先民生活在太行山的洞穴中,以漁獵為生。沕沕水洞穴文化遺址對研究河北的舊石器文化以及平山先民的生活狀態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農民企業家蘇軍先生對沕沕水景區作了一系列的規劃建設和保護工作,使革命遺址和文物得以保護,並發揮了重要的教育功能和作用。沕沕水已成為全省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考古發掘重要遺址,是國家AAAA級景區。

書法作者:郭永利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河北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省人大原副秘書長

詩聯作者:張志平

兒時記憶裡,媽媽那一雙巧手

如今是遠方遊子無盡的思念……

瑜伽雲鎖覺山雪

天臺雨潤王母松

【注釋】

(1)覺山暮雪:平山十景之一,位於平山古月鎮南覺山山麓。早年建有天甯萬壽禪寺。唐代尉遲敬德監工重修二遍,建築81間朝王殿,72間抱廈庭。僧侶近千,香火鼎盛。後毀於戰火,現僅存部分建築和遺址。

(2)瑜伽雲鎖:平山十景之一。初步考證,唐朝年間在南冶村西的山上建有瑜伽寺。清朝重修時改為銘覺寺。瑜伽,印度梵文釋詞,屬大乘佛教,彌勒為其佛祖。瑜伽山瑜伽寺雙稱的山寺全國僅此一處。山上共有摩崖石刻三處,古寺已毀,殘存不少石碑、經幢。現為平山縣一旅遊景區。

(3)天臺:天臺山,也稱王母觀山,古稱房山,它位於縣城北30公里東王坡村北,海拔1252米,半山有天然形成的南北二台故得名。曾建有全神寺名勝古跡,年久已毀,現在複建中。主峰東脈即為新建的藤龍山景區。唐末五代初,成德軍節度使趙王王 曾在此求神拜佛,以山上寺廟為行宮,陪行者不下數萬,從正定府到王母觀山絡繹不絕,盛況空前。此後,幾百年香火不斷。

書法作者:王離湘 河北省文化廳黨組書記

詩聯作者:張志平

光祿山

王新民

光祿山高星方隱

王母觀深月更明

書法作者:劉占山 河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石家莊市書法家協會顧問,原石家莊市文化局局長

詩聯作者:張志平

南冶有佛無塵染

駝梁山高更近天

【注釋】

(1)南冶大佛,南冶大佛在南冶村西香爐穀底,年代初考有唐代說,宋代說,為三簷歇山式琉璃瓦頂,石砌拱門,10米高的彌勒閣,內依山而鑿高8米的摩崖石刻像彌勒佛一尊,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摩崖造像,屬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農民企業家韓風行,積極籌資,認真規劃,對大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保護工作,以此為主的景區建設也初具規模。

(2)駝梁:山名,是平山境內最高山峰,海拔2281米,位於平山、阜平、靈壽、五台四縣交界處,因山頂兩峰猶如駱駝峰脊而得名。駝梁保持著自然森林的原始特色,氣候涼爽,是河北省著名的消夏避暑,登山遊覽勝地,國家AAAA級景區。

書法作者:梁秋生 徐悲鴻紀念館畫室副主任,“大樑體”創始人

詩聯作者:張志平

春 · 合河口 作者:傅鋒明

清明時分,布穀聲聲,

秋色天桂,駝梁勝景,

桃紅鹿鳴,溫塘風情,

沕水瀑布,五彩翠雲,

龍堂明月,天臺青藤,

滹沱橫渡,柏坡霜重,

太行千里,長城無垠,

中山國裡,凝聚時空。

甘泉雨竹,孔廟夢醒,

逝水流年,大佛無聲。

覺山矜寂,鉛華褪盡。

春華秋實,蟋蟀蛙鳴,

故鄉美景,皆入夢中。

【注釋】

(1)桃紅鹿鳴:桃紅,指溫塘桃花盛開時節,沐浴溫泉療疾最佳;鹿鳴,指鹿台,相傳漢武帝騎白鹿尋溫泉療膚疾,白鹿銜芝于村東南台而得名。

(2)長城:明代平山長城。

(3)甘泉雨竹:平山十景之一,位於平山古月鎮東南觀南莊村。明永樂年間,村中建有甘泉觀,觀南有汩汩清泉,觀內滿院翠竹,適逢落雨,雨打竹葉,故名“甘泉雨竹”。

(4)孔廟:即文廟,位於平山縣城內文廟路。創建于唐元二十九年(741),原址在縣治東,宋崇寧二年(1103)遷建於此,歷代增複補葺,上世紀80年代末對文廟進行了維修,現平山縣博物館居此。

書法作者:羅勤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原秘書長,中央國家機關書畫協會副主席(北京,平山籍)

詩作者:張志平

望 鄉

小城三月又飛花,雨過平山,今又清明。風中雨竹,月上西樓,滹沱有情天接水,太行亂雲也從容。中山尋詩,駝梁踏雪,鹿台覓鹿,大吾川裡,麥浪翻滾一片。

【注釋】

大吾川:是滹沱河在平山境內的主要河流段。上起朱坊村,下至東小齊村,全長12.5公里。河水在此流速舒緩,灘面寬闊,沿岸村莊眾多,灘地肥沃,物產豐富,是平山縣著名的米糧川。大吾川境內歷史文化厚重。東大吾、田興、米家溝等村莊都有仰紹文化時期的遺址。西大吾廟會,為平山縣著名的兩大廟會勝地之一。每年農曆四月初八起廟,是民間物資交流和文化活動的重要節日。

書法作者:宋鳳洲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北省現代美術研究會副會長,河北省楹聯書法藝委會主任

詞作者:張志平

夏 · 大西溝 作者:傅鋒明

高天上流下一條河來自中山國00:0004:37

高天上流下一條河

詞:梁陸波 曲:王秀增 唱:張澤軍

春色桃杏,清水葦園,古道三岔兩界峰,

甘秋花木,紫山榆林,七畝新莊十裡坪。

【注釋】

(1)桃杏:村名,位於平山縣小覺鎮南溝東側,分南、北桃杏兩村,該地適宜栽桃、種杏而得名。

(2)清水:村名,位於平山縣小覺鎮西部營裡河口東岸,因村下有一水池,清澈見底,故名清水。

(3)葦園:村名,地處平山縣蛟潭莊鎮,卸甲河下游,河東為東葦園,河西為西葦園,故時初名為“尾窯”, “圍園”,村邊多生蘆葦,後演化為“葦園”。

(4)古道:村名,位於平山縣下槐鎮西北部柳林河北岸,因村有巨石似鼓狀,遂名鼓道,後更為古道。

(5)三岔:位於平山縣營裡鄉東北部,因地處三岔路口中,故名。

(6)兩界峰:村名,位於平山縣宅北鄉東北部,與靈壽縣交界處,故名。抗日戰爭時期,西北戰地服務團的方冰、劫夫創作的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即誕生於此。

(7)甘秋:位於平山縣古月鎮東南部,明永樂年間建村,為祈盼日子甘甜,命名甘秋。

(8)花木:村名,位於平山縣縣城西北秋蔔洞鄉南部,原名花墓,清咸豐年間將“墓”更為“木”。

(9)紫山:位於平山縣古月鎮東南部,因村周圍山上有礦,時泛光芒,謂之紫山。

(10)榆林:位於平山縣南甸鎮東南部,元朝前,馬姓在榆樹林旁建村而得名。

(11)七畝:位於平山縣縣城南部,冶河環村而過,明永樂初年建村,因村周邊有七個饅頭形的山頭,遂稱“七母”,現“七畝”由“七母”演化而來。該村安文鬥與西回舍張風三、元坊韓植庭、北莊齊學韶在平山縣並稱“四大財主”。小村風光秀美,環境優雅,民居依山而建,錯落有致,一河兩渠依次排列,水浸河潤。電影《山村會計》《平原遊擊隊》曾在此拍攝。

(12)新莊:位於平山縣南甸鎮南部,據碑證,明朝中期王氏由三汲鄉訪駕莊遷此地建村,故名新莊。

(13)十裡坪:位於平山縣小覺鎮東南部,原名北磐石,後人忌其名不利,改名為十裡坪。

書法作者:蓋巨儒 中國武術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

詩聯作者:張志平

覺山懷古

覺山暮雪,暮雪覺山,誦經悠悠,磬鼓聲聲,雲霧濛濛,細雨紛紛,嶺上桃園,坡下梨花,松濤一湧動地聲。君不見,半溪疏柳,一溝清風,當年禪師開爐,香鼎佛龕在否?問千年銀杏,八角琉井。龍王不語,我佛緘聲,砂色正紅,丹爐已冷。歎歲月,不及石窟達摩僧。今又是,香火重續,孤廟青燈。

【注釋】

(1)銀杏:指覺山寺遺址內的千年銀杏樹,今仍枝繁葉茂,鬱鬱蔥蔥。

(2)八角琉璃井:指覺山寺遺址內的八角琉璃井,今古泉不涸,常年盈盈。

書法作者:劉謹 河北省書法家協會楷書委員會副主任,省直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

詞作者:張志平

中秋致友人詞

林峰翠微彩雲秋,古月曲堤花木羞。柏嶺千竹競秀,楓葉萬里紅透,如煙光祿。天桂雲岫,甘泉雨竹稠。

古道清風灣子裡,冷泉溫泉雁子頭,瓦岔山上梨園,王母觀下桃林。覺山暮雪,柏坡霜重,思君心依舊。

【注釋】

(1)林峰:指東、西林山兩座山峰。

(2)古月:村名,平山縣有南古月、中古月、北古月三個古月村,中古月為古月鎮所在地。明代初期開始建村。相傳中古月南方之官山有神靈,白日輝煌,入夜皓光四射,遂名古月。

(3)花木:村名。

(4)柏嶺:村名,位於平山縣下槐鎮西滹沱河北岸,因村東嶺上多翠柏而得名,村西有竹林,西柏坡的竹子即在此取植。

(5)萬里:村名,位於平山縣營裡鄉東北部,地處營裡河上游河彎處,取名“灣裡”後演化為“萬里”。

(6)光祿:光祿山。

(7)天桂:天桂山。

(8)古道:村名。

(9)清風:村名。

(10)灣子裡:村名,地處平山縣觀音堂鄉,是下盤松村的自然莊,該村是抗日民族英雄韓增豐的故里。

(11)冷泉:村名。

(12)溫泉:即溫塘。

(13)雁子頭:村名。

(14)瓦岔山:山名。

(15)梨園:村名,位於平山縣下口鄉東北部。

(16)王母觀:即王母觀山。

(17)桃林:村名。

(18)覺山,即覺山寺。

(19)柏坡:即西柏坡。

書法作者:宋業誠 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河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省直分會副秘書長

詩聯作者:張志平

嘉陽古城

霍光煜

霍光煜:河北省金石學會理事,河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

封城封土築宋城,背水一戰憶韓信。

詩書有傳郜家莊,長歌三歎嘉陽鎮。

五龍山巔仰白塔,玉皇閣上望京城。

最憶郭蘇崔氏地,孟家無奈杜寇興。

【注釋】

(1)封城:村名,位於平山縣東回舍鎮東南,相傳為宋王城遺址。

(2)郜家莊:村名,位於平山縣東回舍鎮西南,是平山縣著名的文化村。有“漁家樂”舞蹈傳世。

(3)嘉陽鎮:此處指平山縣東回舍鎮。舊時東回舍為平山第一建鎮址,原鎮東閣樓上有石匾鐫字“嘉陽首鎮”。

(4)五龍山:山名,位於平山縣東回舍鎮西南,山上嶺脊宛如龍形,石呈青、白、黃、赤、烏五色,每條龍首有一池清水,池旁建有廟宇,故名五龍山。

(5)白塔:即白塔坡。

(6)玉皇閣:指南望樓之東龍堂溝之玉皇閣。

(7)郭蘇:村名,位於平山縣崗南鎮南部,舊時為郭蘇鎮,北齊祠部尚書崔昂故里。村中崔氏居多,是興于南北朝至隋唐時代的北方四大望族中重要的一支。郭蘇西山和南賈壁、中賈壁、坡底、西沿興、西榮村、西水碾等地歷史悠久,經考古發掘證明,屬龍山文化遺址。其間面積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是中賈壁遺址。

(8)孟家:指現孟耳莊。唐朝時原孟氏建村得名,後世代變遷,人事滄桑,現孟氏漸稀,以杜、寇兩姓氏者為多。但仍稱孟耳莊。

書法作者:楓然 河北省書協、美協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河北科技大學藝術學院教授

詩作者:張志平

秋 · 羊道嶺 作者:傅鋒明

天桂中秋贈友人詞

月裡中秋,山色朦朧,曲徑通幽處,又見棧道深深,天梯百丈入雲,仙人在否,神答,金簪一根劃神奇,落入了銀河洞中,卻原來,娘娘姓桑,滹沱河畔王母人。

再別天橋,又攀雲頂,空中草原氣象新,蝴蝶引,黃花亂,潑墨半卷,雨中山千重,如此美景,閨中藏了一萬年,今日初識君,相思債已清。

秋風起,明月升,夜空朗朗,天河盈盈,喚來朋友伴侶,踏歌山中行,芳草有情,覦覬美人,同入桂樹林中,月圓處,吳剛捧酒,玉兔搗藥,嫦娥不用尋,天上人間,原來是一樣風景。

【注釋】

棧道、天梯、銀河洞、天橋、空中草原,都是天桂山勝景。

書法作者:李 亞 河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書畫藝術研究創作中心副主任

詞作者:張志平

冬 · 桃園村 作者:傅鋒明

磐石溝

磐石溝裡雲上坪,花香漫山舞春風。

石盆無斧天然出,鳳山有名待追尋。

細說當年更名事,勸君還做北斗星。

灣子有月天常亮,隔山聽盡蠶桑聲。

【注釋】

(1)磐石溝:地名。

(2)雲上坪:自然莊,屬平山縣小覺鎮石盆溝村,因地勢高而又平坦故名。與下口鎮的車輻溝、北冶鄉的車輻安成三足鼎立之勢相望。

(3)石盆:地名,石盆溝村外二裡河中有高兩丈瀑布,因瀑水沖刷岩石形成圓圓的石盆,石盆南邊的石窯堂裡有天然的石碗、石筷、石鏡、石靴,相傳仙人在此居住。

(4)鳳山:指鳳山溝村,位於小覺鎮東。

(5)北斗星:借指北磐石,作者呼籲“十裡坪”還“北磐石”之實。圓東西南北四個磐石之美名。

(6)灣子:村名,位於小覺鎮南溝,原名李家灣,後稱灣子。磐石溝翻山即灣子村。

(7)蠶桑:借指蠶寨村,古時村民養蠶,於灣子村西二裡。磐石溝西即蠶寨村。

書法作者:寒 石 中國書畫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長城書畫院副院長,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化管理系教研室主任(北京)

詩作者:張志平

洪子店

王新民

南石橋,北石橋,大橋有橋通古道;

東王坡,西王坡,坡底無坡面滹沱。

【注釋】

南北石橋、大橋、古道、東西王坡、坡底都是平山村名。

書法作者:張瀟賢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書法家協會理事,楷書委員會副秘書長,河北省書法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詩聯作者:張志平

七律·劉秀走國

上下卸甲情何堪,南北馬塚傳奇添。

白馬力窮離恨早,觀音難過不開關。

走馬太行星宿醉,夜涉滹沱王母寒。

更有千年滾龍夢,主投醒來也動顏。

【注釋】

上、下卸甲河,南、北馬塚,觀音山,不開,星宿溝,王母村,滾龍溝,主投溝都是平山縣地名村名,都與“劉秀走國”傳說有關。

書法作者:張瀟賢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書法家協會理事,楷書委員會副秘書長,河北省書法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詩作者:張志平

最憶西柏坡

楊思遠

楊思遠:河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天上人間

白鹿溫泉

書法作者:樂天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

詩聯作者:張志平

雪落平山

成君

成君:中國書協會員、河北省書協理事、河北省書協篆刻委員會副主任、省書法十佳精英。

張志平:中共毛澤東、劉少奇生平思想研究會常務理事,河北文史館館員、省中山國文化研究會會長,平山縣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大型紀錄片《平山記憶》、《中山國》總策劃兼總撰稿。

攝影:盧白子、崔志林、申曉飛、李靈巧、魏東輝等

中山國、愛平山網聯合推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