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對孔子成就幫助最大的人:沒有子貢,就沒有孔子!

沒有子貢就沒有孔子!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中, 子路、自貢、顏回是他的得意門生。 如果按現代人的習慣稱呼自貢, 應該稱之為端木賜先生, 子貢是其字。

他是魏國人, 生於西元前526年, 小孔子三十一歲。 在孔子的所有弟子當中, 他是最有錢的, 家中養著許多的奴隸。

端木賜先生不但在品德學問方面都出類拔萃, 在經商方面也是高手, 他善於掌握各地的貨物賤買貴賣, 賺取差價, 這也是他得以致富的訣竅。 人們常說三句話不離本行, 自貢就是這樣。 在談論學業時也經常用經商來比喻:一次攤位空置, 他說“如果我有一塊美玉, 我是用漂亮的盒子把它收藏起來呢, 還是等待好價錢把它賣掉呢”, 孔子回答“當然是待價而沽了”。

在從政方面端木賜也有一個很厲害的角色。 為了説明老師控制實現保護魯國的目的, 他經常往返于魯國、齊國、吳國、越國和晉國縱橫捭闔,

戟斡濣調節。 不但保住了弱小的魯國, 而且不失時機地到處宣揚老師的仁政學說, 同時這些政治活動對他掌握各國的經濟情報也大有好處。

他還曾做過魯國和魏國的國興。 子貢的富有對孔子推行擴大入學也起了具有決定意義的作用!因為當時各國諸侯處在社會上等階層,

說是嫌貧愛富也不為過, 都是一幫注重實力好大喜功的勢利之徒, 所以他們對大富翁子貢的態度和許多入門的其他人截然不同。 孟子的道德學問, 雖然高出子貢許多, 孟子後來被成為亞聖, 但只因他窮就到處碰壁, 遭人白眼兒。

端木賜先生就不一樣了。 無論他到哪個國家去, 接待他的規格都與接待外國國王不相上下。 孟老夫子宣傳仁政國王們都不愛聽, 而端木賜宣傳仁政, 貴族們不管愛聽不愛聽也要裝出謙恭求教的樣子, 洗耳恭聽。 端木賜先生在孔門學業大成之後就回到魏國當官了。 後來索性家也不回, 在曹國和魯國跑買賣。 孔子弟子中他是首富, 在司馬遷為春秋、秦漢近千名大富翁做傳的時候子貢的名字同樣排到了前面。

與孔子一起講學的普通弟子往往住在貧民窟, 他卻高頭大馬, 僕役成群, 裝上一車經營綢緞作為見面禮, 絲毫無損于諸侯各國的顏面。 南到吳越, 北上燕趙, 所到之處無論哪國的國王都待為上賓禮敬有加,

平起平坐。 辦起事來相當容易, 能使孔子名揚四海, 無不知曉, 直接與子貢那幾年前前後後的努力有關, 這難道不是有了錢財才會使學問、道德相得益彰嘛。

孔子的葬禮也是由自貢主持進行, 當時三千弟子開大會商量如何安葬。 弟子中精通風水學的看好一塊墓地, 子貢看了後, 說這處墳地不應該安葬我們的先生, 這是安葬皇帝的地方。 我們的先生要比帝王偉大的多啊, 結果由於子貢出面選擇了山東的曲阜, 於是孔子就安葬了山東曲阜。 而原來選擇的那塊地方, 後來成了漢高祖的皇陵。

由此看來,沒有端木賜子貢,沒有他依靠自己的財產對孔學的長期宣傳,沒有他對老師後事的妥善安排,孔子能不能成了氣候就很難說呀!

由此看來,沒有端木賜子貢,沒有他依靠自己的財產對孔學的長期宣傳,沒有他對老師後事的妥善安排,孔子能不能成了氣候就很難說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