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金融科技市場已被BAT巨頭“霸屏”,中小公司還能一搏之力嗎?

美美金融:

互聯網金融發展至今已經有四五年的時間, 所以整個市場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 不少細分領域也出現了“頭部效應”。 在資本大環境整體利好的情況下, 一大批上市公司湧入金融科技市場誕生。 一個市場趨於成熟, 大多數就會衍生一個新的市場。 在互聯網金融的推動之下,

2016年才開始, 金融科技正式走進人們的視線。

10月11日至14日, 雲棲大會在杭州雲棲小鎮舉行。 螞蟻金服展現了自己在支付、理財、征信、借貸諸多方面的業務能力。

這些業務幾乎涵蓋了金融科技的方面, 所以不論是從超過600億美金的估值還是業務版圖來看, 螞蟻金服都已經進入了國內金融科技行業的前列。

在理財領域, 餘額寶、理財通和百度理財堪稱互聯網理財三巨頭, 其中餘額寶資金規模7月已超1.43萬億, 平安陸金所的估值超過500億美金。 另據平安高層透露, 平安正積極籌畫陸金所上市。

而在借貸領域, 一個月內國內有4家金融科技、互金企業進入了上市之路, 而且都收穫了不錯的成績。 比如10月18日, 趣店集團正式登陸紐交所, 以每股24美元發售3750萬股ADS(美國存托股票), 開盤之後直線拉升, 開盤價為34.35美元, 大漲43.13%。

所以, 金融科技時代現在也進入寡頭時代了?

不太可能, 相對於“一家獨大”的局面, 金融科技更像是多個巨頭並存, 只是會有一定程度的大小之分。 消費金融每個細分領域都有大量的獨立消費用戶, 因為不同領域、場景的壁壘較高、客戶資源很難共用, 所以消費金融很難一家通吃。

對於創業者來說, 深耕某個消費場景是一種很值得一搏的做法, 更有甚者會與擁有用戶、流量和征信資料的互聯網巨頭或者傳統金融機構達成合作, 增加自己在業內的贏面。

一個市場裡不可能只有“大魚”, “小魚”的存在才能保證生態鏈的完成。

如今, 協力廠商支付市場已經走入了一個誤區, 所以急切的想要找到一個突破口。 靠技術實力決勝負的金融科技就是一個極好的發展方向, 而這也是互聯網巨頭們爭相研發人工智慧、大資料等技術的原因。

在金融科技時代, 誰的技術含量更高, 更能為用戶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 誰就擁有市場更多的話語權。 金融科技是靠業務驅動, 而針對金融科技的監管政策也變得愈加清晰。 由此可見, 這個互聯網金融的衍生版本, 應該會比前身有著更好的發展空間。

美美金融是鵬潤控股旗下的互聯網金融生活服務平臺, 為具有高品質生活需求的用戶提供全方位、多選擇、低風險的一站式財富管理解決方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