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紮堆的國產慢綜藝,為何學不來羅PD的治癒?

前兩天芒果某綜藝被韓國抄襲的消息在網上傳的沸沸揚揚, 不管是路人還是國內節目製作方突然之間像是找到了勇氣, 直接在網上回懟了。

但是國內綜藝製作團隊的腰杆子真的直起來了嗎?還遠遠沒有!

綜藝是個快消品, 五年前《跑男》剛剛“引入”的時候, 還能掀起全民狂潮;《爸爸去哪兒》第一季的時候可是現象級的節目。

因為看到了甜頭, 隨之各種良莠不齊的綜藝開始紮堆出場, 觀眾們被鋪天蓋地的綜藝緊緊包圍。

於是就在不知不覺間, 觀眾的快進鍵也在加速, 最後連點開都覺得是負擔。

當熱鬧成了累贅, “慢”綜藝便悄無聲息地出現了, 不過, 國內仍然慢一步。

今天不頂鍋蓋不談抄襲, 因為不管是抄襲還是“借鑒”, 都無法改變一個事實:對於這些“靈感”國內製作團隊沒有想到, 或者想到了而沒有趕在別人之前(不知道怎麼)操作。

慌忙之中, 國內的“慢綜藝”上馬了, 但沒有做好, 看觀眾的評分可以說慘不忍睹。

三台(藍台、芒果、番茄)中, 好點的可能只有芒果, 有個7.2分的《嚮往的生活》, 其他的要麼勉強及格, 要麼乾脆及格線都沒碰到。

再次紮堆的“慢綜藝”就像《青春旅社》的宣傳照, 看起來熱鬧卻雜亂無章,

無從下口。

相反, 大海的另一邊無論是招牌的《三時三餐》系列, 還是新出產的《尹食堂》、《孝利家民宿》, 評分都在9分以上, 國產綜藝裡能媲美的可能只有《見字如面》(還被下架了)之類的非真人秀節目了。

對比是不可避免的, 我們現在要考慮的是如何才能做出好的慢綜藝?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尤為適用, 既然我們做不好, 那吸收(並不是抄襲)別人的優點也無可厚非。

拋開“慢”的設定, 無論哪種類型的綜藝, 最重要的無外乎兩個部分:嘉賓和導演。

說起來可惜, 其實現在國內很多綜藝裡的導演都能成為敗筆。

操著一口不標準的普通話,

給嘉賓們佈置任務, 要麼像是念書、要麼感覺前期準備時他絕對沒有參與過, 分分鐘出戲......

當然這些都不是重點, 最關鍵的選人用人上, 國內導演的功力總是不盡如人意(好的太少)。

丟掉粉絲濾鏡, 羅PD為何牛?不是因為他有著奶白的肌膚(其實是巧克力色?!), 而是他眼光毒辣,手段驚人。

看羅PD節目的都知道李瑞鎮,無論是《花樣爺爺》、《三時三餐》還是《尹食堂》,都有他的身影,簡直成了tvn的白領。

按照常理,對於這種頻繁在節目裡刷臉的明星,時間太久觀眾們會視覺疲勞,然而事實上剛好相反。

why?

因為老羅總是在原有的基礎上,發掘出李瑞鎮更多的特質,並且還能自然的融合到節目中去。

在《花樣爺爺》裡,雖然李瑞鎮常常嘴上不饒人,但是卻將爺爺照顧的很好,甚至還做了飯,要知道富家公子李瑞鎮可從來都是貫徹“君子遠庖廚”理念的。

老羅立馬就能抓住這一點,騙著李瑞鎮做了《三時三餐》,後來更是變本加厲的“逼著”李瑞鎮做麵包,這也成了《三時三餐》最大的亮點之一。

於是不知不覺中,李瑞鎮在節目裡的特徵不斷累計。不用說,看到李瑞鎮露出酒窩就知道他心情很好,看到他發小脾氣耍無賴你會覺得甚是可愛,然後在你還來不及厭煩的時候,他又有新的東西出現抓住你的眼球。

不管是新人還是老人,羅PD都能把他們當寶藏挖掘,這是老羅團隊的能力。

相比之下,國內真人秀導演卻明顯吃力。

《中餐廳》的賣點除了張亮的廚藝就是黃曉明和趙薇的友情;

這種選擇也挺好,但老梗老炒,翻不出花樣就不好看了。

多人節目裡,不只是要發掘嘉賓個人的新賣點,他們之間能不能產生化學反應也異常重要。

“人物關係”是導演應該要注意的。

老羅的節目為什麼能治癒人心?因為節目裡的嘉賓總是很和諧。

然而看完國內綜藝,我便總有一種“無撕逼無看點”的感覺。而且我還發現了一種怪相:嘉賓在圈內地位高或者是流量擔當,那節目必捧。

不論是不是“慢綜藝”,都沒有逃過這個怪圈。

就像最近的《中餐廳》,五個嘉賓的待遇真的只能說同節目不同命。

被節目組自動歸為主咖的趙薇、黃曉明、周冬雨鏡頭當然是最多的,而原本應該是主心骨的主廚幾乎沒什麼出鏡機會,更別說擁有跟主咖一樣的表情包套餐了。

還有一個地方值得玩味,負責文藝不幹活的周冬雨被當成團寵,而任勞任怨的碗妹就真的像個打工妹。

“治癒”節目裡,卻無時無刻不存在的地位區分,總有那麼一點不舒服。

對於同類型的《尹食堂》,尹女士的國民地位不比趙薇低(路人緣甚至更好),但是節目中我卻並沒看到顧此失彼、刻意表地位的情況,那種後輩自然流露的尊重也更暖心~

當然,除了有節目組的原因,嘉賓私底下的關係也跟節目效果密切相關。

翻看老羅的所有綜藝,你就會發現,他的嘉賓要麼私底下是老朋友,要麼曾經是搭檔的關係。

《三時三餐》系列裡,玉傻子和李瑞鎮在劇裡演過兄弟,劉海鎮可是車嬸兒在韓國娛樂圈唯一交心的朋友。

有時候老羅選人也蠻“隨性”,《花樣爺爺》策劃之初,他先去拜訪的李順載老師,問他想跟誰一起旅行,李順載說了申久、樸根瀅和白一燮之後,老羅真的去邀請了他們。

因為都是老熟人,大家相處的過程中無需過多磨合,把該有的精力放在享受上而不是抱團撕X。

這一點,國內做的最好的就是《嚮往的生活》了。

其實熟人之間的相處過程,往往能抓到更多暖心細節,所以至今搞不懂國內綜藝團隊為何總是捨本逐末,溫情難道不比“撕X”更有看點?

考慮到國內綜藝現狀,那人員搭配上就必須更要講究。所以當我看到《青春旅社》的成品,差點沒給導演組跪了,竟然有13個嘉賓同時上一個節目。

暫且不提人員搭配,13個嘉賓+6個住客的畫面是什麼樣的呢?

大夏天的一堆人擠在一個屋子裡,像不像國慶假期出去遊玩時看到的場景?!

或者是這種,單位開會都沒這麼熱鬧吧?!

甚至還有這樣的,我不知道攝像大哥是哪裡請來的鏡頭殺手!!!

除了擁擠,還是擁擠,真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

而在這種陌生的環境中,人多不是最糟糕的,嘉賓們個人的藝能感差、不走心才更讓人尷尬。

《青春旅社》裡有一段是嘉賓自我介紹,好多人就像是把百科搬過來,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在做報告,唯一的看點也就是王源的“假唱歌手”梗。

這個尷尬的環節你可以說是因為節目腳本設置有問題,但是看完嘉賓曾經的表現,你也不會對他們報什麼期待。

李靜,一個做訪談節目都很吃力的主持人,真人秀能好看到哪裡?

何穗,雖然是綜藝熟臉,但是動不動就撩頭髮、乾笑的技能也是讓我接受無力。

王自如,一個做視頻測評的,幹嘛要跑來趟這趟渾水?

還有其他七七八八的不知名人員,鏡頭都掃不到,藝能又從何展現?!

我不否認嘗試這種形式,但是嘉賓的選擇真的是貴在精不在多。

這不免讓我想到《三時三餐》神話回歸那一期,玟雨和Andy突襲,為了不被發現就偽裝成攝像大哥,連Eric這個隊長都沒有發現,這些老油條即便是很久沒有參加節目,依然能保持高水準發揮。

事實上國內藝能感好的明星不是沒有,撒貝南、大張偉、張一山、白敬亭、何炅等等,不同類型的多了去,甚至還有很多等著導演去開發。

而且藝能這個東西,除了靠天賦,練習也很重要,很多時候只要走心了,即便是新手也會讓人覺得真誠。

說到,真誠,這也是很多國內綜藝欠缺的。

舉幾個栗子對比一下:

《三時三餐》的嘉賓們想要吃飯,必須要自給自足,自己開著拖拉機耕、自己下地插秧、魚要自己釣......

相同構架下的《嚮往的生活》,卻並沒有這麼幹。菜是節目組給的,玉米到最後還是節目組幫著收的,所以實際上他們也並沒有體會農民究竟是怎麼生活的。

《尹食堂》開始之前,成員們專門跑去找師傅學習做韓國美食,尹汝貞女士因為害怕出錯還在家反復練習。

《中餐廳》的開場讓我覺得嘉賓們僅僅就是在走個過場,當然可能是因為有張亮這個大廚傍身大家沒那麼緊張,那導演組照搬這個環節就顯得很雞肋;

更不能理解的是,嘴上強調著“我們是來弘揚中華美食的”,卻把餐廳開到臨近的泰國、吃飯的又幾乎全是中國人。

其實既然做了,就做到完全的投入,也並不是什麼難事兒!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國內綜藝裡那些明顯的劇本情節,往往會破壞節目的美感。

《中餐廳》裡總是有這樣那樣的巧合,颳風下雨的時候,本以為沒有客人來,但結果卻依然是常見的大圓滿結局,沒客人?不存在的......

《尹食堂》為什麼讓我感動?因為我看不到劇本痕跡,員工們會因為沒有客人而擔心食材怎麼處理,因為突然有大批客人來到而興奮的不知所措。

《三時三餐》李劉海鎮會因為沒釣到魚而緊張,釣到魚後又立馬翻身農奴把歌唱;那感覺就像是看到了我爸爸因為打麻將輸了怕被我媽罵不敢回家,要是哪一天贏了錢說話都底氣十足。

節目裡所呈現出來的人類最真實的情感流露,很簡單,我們完全可以做到。

那國內綜藝就真的沒有優點嗎?有的。

我們也有暖心的地方。

《嚮往的生活》裡,嘉賓們毫無顧忌的喝酒聊天,印象最深的是宋丹丹帶著大家唱《心火燒》,那種尋回記憶就是真情流露。

《中餐廳》裡張亮總是在拍照的時候照顧著碗妹,在周冬雨餓了的時候做上一碗麵條。

還有芒果台的後期也值得鼓掌,看的時候總是不自覺地被各種花字包裝逗笑。

《爸爸去哪兒》裡,嗯哼大王的嬌俏的小辮子;

《親愛的客棧》裡,易烊千璽專屬的小綿羊;

還有各種小劇場,比如neinei和小泡芙姐妹的八卦時間,就讓我看的目瞪口呆。

不過,回到“慢綜藝”的主題上,我依然覺得國內製作團隊跑題了,節目本質上就是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指定任務的傳統明星真人秀。

把重點放在了經營上,這也意味著他們的生活不可能慢下來。

於是整個節目就陷入了一種擰緊發條的備戰狀態,所有人的日常都是工作工作工作。

像李瑞鎮大早上起來海邊騎行、劉海鎮在釣完魚後上山來個徒步行的情形,基本上只能想想。

其實說了這麼多,我並非想讓國內慢綜藝變成跟別人一樣,只是想探討如何才能找到合適自己的定位。

更加不希望看到它們才剛剛學會走路,就迫不及待想要跑的樣子。

如果真的想做好慢綜藝,就請先“慢”下來吧!

而是他眼光毒辣,手段驚人。

看羅PD節目的都知道李瑞鎮,無論是《花樣爺爺》、《三時三餐》還是《尹食堂》,都有他的身影,簡直成了tvn的白領。

按照常理,對於這種頻繁在節目裡刷臉的明星,時間太久觀眾們會視覺疲勞,然而事實上剛好相反。

why?

因為老羅總是在原有的基礎上,發掘出李瑞鎮更多的特質,並且還能自然的融合到節目中去。

在《花樣爺爺》裡,雖然李瑞鎮常常嘴上不饒人,但是卻將爺爺照顧的很好,甚至還做了飯,要知道富家公子李瑞鎮可從來都是貫徹“君子遠庖廚”理念的。

老羅立馬就能抓住這一點,騙著李瑞鎮做了《三時三餐》,後來更是變本加厲的“逼著”李瑞鎮做麵包,這也成了《三時三餐》最大的亮點之一。

於是不知不覺中,李瑞鎮在節目裡的特徵不斷累計。不用說,看到李瑞鎮露出酒窩就知道他心情很好,看到他發小脾氣耍無賴你會覺得甚是可愛,然後在你還來不及厭煩的時候,他又有新的東西出現抓住你的眼球。

不管是新人還是老人,羅PD都能把他們當寶藏挖掘,這是老羅團隊的能力。

相比之下,國內真人秀導演卻明顯吃力。

《中餐廳》的賣點除了張亮的廚藝就是黃曉明和趙薇的友情;

這種選擇也挺好,但老梗老炒,翻不出花樣就不好看了。

多人節目裡,不只是要發掘嘉賓個人的新賣點,他們之間能不能產生化學反應也異常重要。

“人物關係”是導演應該要注意的。

老羅的節目為什麼能治癒人心?因為節目裡的嘉賓總是很和諧。

然而看完國內綜藝,我便總有一種“無撕逼無看點”的感覺。而且我還發現了一種怪相:嘉賓在圈內地位高或者是流量擔當,那節目必捧。

不論是不是“慢綜藝”,都沒有逃過這個怪圈。

就像最近的《中餐廳》,五個嘉賓的待遇真的只能說同節目不同命。

被節目組自動歸為主咖的趙薇、黃曉明、周冬雨鏡頭當然是最多的,而原本應該是主心骨的主廚幾乎沒什麼出鏡機會,更別說擁有跟主咖一樣的表情包套餐了。

還有一個地方值得玩味,負責文藝不幹活的周冬雨被當成團寵,而任勞任怨的碗妹就真的像個打工妹。

“治癒”節目裡,卻無時無刻不存在的地位區分,總有那麼一點不舒服。

對於同類型的《尹食堂》,尹女士的國民地位不比趙薇低(路人緣甚至更好),但是節目中我卻並沒看到顧此失彼、刻意表地位的情況,那種後輩自然流露的尊重也更暖心~

當然,除了有節目組的原因,嘉賓私底下的關係也跟節目效果密切相關。

翻看老羅的所有綜藝,你就會發現,他的嘉賓要麼私底下是老朋友,要麼曾經是搭檔的關係。

《三時三餐》系列裡,玉傻子和李瑞鎮在劇裡演過兄弟,劉海鎮可是車嬸兒在韓國娛樂圈唯一交心的朋友。

有時候老羅選人也蠻“隨性”,《花樣爺爺》策劃之初,他先去拜訪的李順載老師,問他想跟誰一起旅行,李順載說了申久、樸根瀅和白一燮之後,老羅真的去邀請了他們。

因為都是老熟人,大家相處的過程中無需過多磨合,把該有的精力放在享受上而不是抱團撕X。

這一點,國內做的最好的就是《嚮往的生活》了。

其實熟人之間的相處過程,往往能抓到更多暖心細節,所以至今搞不懂國內綜藝團隊為何總是捨本逐末,溫情難道不比“撕X”更有看點?

考慮到國內綜藝現狀,那人員搭配上就必須更要講究。所以當我看到《青春旅社》的成品,差點沒給導演組跪了,竟然有13個嘉賓同時上一個節目。

暫且不提人員搭配,13個嘉賓+6個住客的畫面是什麼樣的呢?

大夏天的一堆人擠在一個屋子裡,像不像國慶假期出去遊玩時看到的場景?!

或者是這種,單位開會都沒這麼熱鬧吧?!

甚至還有這樣的,我不知道攝像大哥是哪裡請來的鏡頭殺手!!!

除了擁擠,還是擁擠,真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

而在這種陌生的環境中,人多不是最糟糕的,嘉賓們個人的藝能感差、不走心才更讓人尷尬。

《青春旅社》裡有一段是嘉賓自我介紹,好多人就像是把百科搬過來,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在做報告,唯一的看點也就是王源的“假唱歌手”梗。

這個尷尬的環節你可以說是因為節目腳本設置有問題,但是看完嘉賓曾經的表現,你也不會對他們報什麼期待。

李靜,一個做訪談節目都很吃力的主持人,真人秀能好看到哪裡?

何穗,雖然是綜藝熟臉,但是動不動就撩頭髮、乾笑的技能也是讓我接受無力。

王自如,一個做視頻測評的,幹嘛要跑來趟這趟渾水?

還有其他七七八八的不知名人員,鏡頭都掃不到,藝能又從何展現?!

我不否認嘗試這種形式,但是嘉賓的選擇真的是貴在精不在多。

這不免讓我想到《三時三餐》神話回歸那一期,玟雨和Andy突襲,為了不被發現就偽裝成攝像大哥,連Eric這個隊長都沒有發現,這些老油條即便是很久沒有參加節目,依然能保持高水準發揮。

事實上國內藝能感好的明星不是沒有,撒貝南、大張偉、張一山、白敬亭、何炅等等,不同類型的多了去,甚至還有很多等著導演去開發。

而且藝能這個東西,除了靠天賦,練習也很重要,很多時候只要走心了,即便是新手也會讓人覺得真誠。

說到,真誠,這也是很多國內綜藝欠缺的。

舉幾個栗子對比一下:

《三時三餐》的嘉賓們想要吃飯,必須要自給自足,自己開著拖拉機耕、自己下地插秧、魚要自己釣......

相同構架下的《嚮往的生活》,卻並沒有這麼幹。菜是節目組給的,玉米到最後還是節目組幫著收的,所以實際上他們也並沒有體會農民究竟是怎麼生活的。

《尹食堂》開始之前,成員們專門跑去找師傅學習做韓國美食,尹汝貞女士因為害怕出錯還在家反復練習。

《中餐廳》的開場讓我覺得嘉賓們僅僅就是在走個過場,當然可能是因為有張亮這個大廚傍身大家沒那麼緊張,那導演組照搬這個環節就顯得很雞肋;

更不能理解的是,嘴上強調著“我們是來弘揚中華美食的”,卻把餐廳開到臨近的泰國、吃飯的又幾乎全是中國人。

其實既然做了,就做到完全的投入,也並不是什麼難事兒!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國內綜藝裡那些明顯的劇本情節,往往會破壞節目的美感。

《中餐廳》裡總是有這樣那樣的巧合,颳風下雨的時候,本以為沒有客人來,但結果卻依然是常見的大圓滿結局,沒客人?不存在的......

《尹食堂》為什麼讓我感動?因為我看不到劇本痕跡,員工們會因為沒有客人而擔心食材怎麼處理,因為突然有大批客人來到而興奮的不知所措。

《三時三餐》李劉海鎮會因為沒釣到魚而緊張,釣到魚後又立馬翻身農奴把歌唱;那感覺就像是看到了我爸爸因為打麻將輸了怕被我媽罵不敢回家,要是哪一天贏了錢說話都底氣十足。

節目裡所呈現出來的人類最真實的情感流露,很簡單,我們完全可以做到。

那國內綜藝就真的沒有優點嗎?有的。

我們也有暖心的地方。

《嚮往的生活》裡,嘉賓們毫無顧忌的喝酒聊天,印象最深的是宋丹丹帶著大家唱《心火燒》,那種尋回記憶就是真情流露。

《中餐廳》裡張亮總是在拍照的時候照顧著碗妹,在周冬雨餓了的時候做上一碗麵條。

還有芒果台的後期也值得鼓掌,看的時候總是不自覺地被各種花字包裝逗笑。

《爸爸去哪兒》裡,嗯哼大王的嬌俏的小辮子;

《親愛的客棧》裡,易烊千璽專屬的小綿羊;

還有各種小劇場,比如neinei和小泡芙姐妹的八卦時間,就讓我看的目瞪口呆。

不過,回到“慢綜藝”的主題上,我依然覺得國內製作團隊跑題了,節目本質上就是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指定任務的傳統明星真人秀。

把重點放在了經營上,這也意味著他們的生活不可能慢下來。

於是整個節目就陷入了一種擰緊發條的備戰狀態,所有人的日常都是工作工作工作。

像李瑞鎮大早上起來海邊騎行、劉海鎮在釣完魚後上山來個徒步行的情形,基本上只能想想。

其實說了這麼多,我並非想讓國內慢綜藝變成跟別人一樣,只是想探討如何才能找到合適自己的定位。

更加不希望看到它們才剛剛學會走路,就迫不及待想要跑的樣子。

如果真的想做好慢綜藝,就請先“慢”下來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