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古老神秘的彝族文化——畢摩文化

伍寨彝族苗族鄉位於永善縣城南部, 離縣城98公里。 鄉內主要居住著彝族、苗族、漢族。 畢摩是彝族傳統文化的主要傳承者。

網路供圖

畢摩文化是彝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現存的古彝文曆法, 經書、典籍等大多出自畢摩文化, 諸如聞名於世的十月太陽曆, 將一年分為十個月, 每月35天, 每年剩下的15天通過畢摩演繹過十月年。 畢摩是一種尊稱, “畢”有“頌”“祭”義, “摩”義“師”、“司”, 即老師或祭司。 在上古的氏族部落社會裡, 即氏族部落的祭司, 畢摩不只是祭司, 還掌握天文、地理、醫藥、刑罰、占卜等。

畢摩傳承為師傳和家傳。 作為畢摩, 必須精通曆法、經書、地理、占卜, 各種祭祀禮儀, 能認識, 書寫古彝文。 區別于畢摩的另一類民間巫師叫“蘇尼”, 民間稱陰傳, 不黯文字曆法, 一但“神靈”附身後, 便能跳神驅鬼。

網路供圖

古彝文是一種十分古老的象形文字, 與殷商出土的甲骨文十分相近, 據史學家推斷:“甲骨文是殷人繼承前人文字的創造而加以發展的,可以上溯到西元前第三個千年之間”。 古彝文伴隨著畢摩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時期, 這種古老的文化至少可以與產生於西元前十六世紀前後的古希臘的克裡特和邁錫尼文化相比較,

或許更為古老。

目前, 伍寨有兩位畢摩, 一位是家住伍寨鄉伍寨村岩頭社的吳朝品(畢摩名:朗瓦阿銳阿潤子哈畢摩, 已被昭通市人民政府命名為畢摩文化傳人), 另一位是家住伍寨鄉伍寨村大樹腳社的吳光會(畢摩名:朗瓦阿直阿曲畢摩)。 現在吳光會家中存有的古彝文經書有太陽曆(勒亥然)、觸審(數幾合丕)、開壇請水(日吉目瓦)、指路經(阿甲瑪)、叫魂(屬路)、收魂(古娜)、開壇請(直巴拿)、招靈經(拿鎖勾)、驅女鬼(送畢褥)、出靈(婁木共十九章三十本)、地理書(婁樓撒)。

來源|昭通市旅遊發展委員會網站

編輯|永善縣新聞中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