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敦煌專家:成都萬佛寺石刻造像有印度笈多朝的影子

本報訊佛教造像為何有的要手捏袈裟?為何有的衣紋清晰有的卻薄如蟬翼?4月1日, 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長劉永增亮相成都博物館, 帶來了《敦煌石窟的雕塑》講座。 劉永增從學術角度勾勒了佛教造像從印度地區一路東漸傳入中國的全景圖。 他透露, 隨著佛教在中國的傳播, 佛教造像藝術也深受印度地區的影響。 以四川為例, 在成都萬佛寺出土、如今館藏於四川博物院的北齊造像, 就能看到印度笈多王朝時期造像的影子。

劉永增說, 佛教在印度地區產生之後, 在犍陀羅、馬圖拉等地產生了不同藝術造型特徵的佛像。

犍陀羅造像最大的特點就是通肩袈裟, 而敦煌北魏晚期造像中, 就有這種衣飾的造像。 為避免身著通肩袈裟時行走不便, 犍陀羅造像大多左手捏住袈裟一角。

隨著佛教造像藝術的一路東漸, 中國的藝術家們從印度, 也從中亞地區汲取藝術給養, 並結合中國的文化創造著造像藝術。 而隨著佛教在中國傳播, 就連成都萬佛寺的北齊造像, 也能看到印度笈多王朝時期造像的特點。 有意思的是, 敦煌同一風格的北齊造像, 出現的時間卻比中原晚幾十年。 劉永增說, 這說明佛教藝術通過敦煌傳過來, 經過演變以後, 再作為北齊的雕刻藝術影響敦煌。 正是這種文化藝術的不斷傳遞和碰撞, 才最終形成了敦煌藝術兼收並蓄的壯美。

原標題:成都萬佛寺石刻造像有印度笈多朝的影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