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這位異姓王爺為什麼是個太監,後世說他是北宋亡國的罪魁禍首

歷朝歷代, 宦官太監乃是刑余之人, 地位往往非常低下, 但也不乏威高權重、顯貴無比的宦官, 比如東漢之張讓、曹騰, 唐朝高力士、魚朝恩, 明朝的劉瑾、魏忠賢等等。 要說起那個太監被封為王爺, 而且戰功頗著的話, 那就要說一說北宋末年的“六賊”之一宦官童貫了。

據元脫脫等《宋史》卷468記載, 童貫, 字道夫, 是北宋權宦, 也是臭名昭著的“六賊”之一。 北宋徽宗朝時, 童貫在杭州擔任供奉官, 為宋徽宗搜括書畫奇巧, 並與蔡京狼狽為奸, 兩人相互利用, 蔡京能得到宋徽宗的恩寵是靠童貫的舉薦, 反過來童貫能夠任職樞密院也是蔡京的推薦。 雖說童貫是個奸宦, 但是此人並非一無是處, 其在軍事領域還算是有點作為。

蔡京擔任宰相後, 力薦童貫到西北監軍, 領軍攻打西夏。 可是恰好宮中失火, 宋徽宗覺得不吉利, 就傳詔禁止童貫出兵。 童貫收到詔書後就藏在自己的靴子裡,

部將不明白什麼意思, 童貫就說:“陛下希望出兵成功。 ”遂違抗君命出兵交戰, 竟取得大勝。 在將士們歡呼雀躍之時, 童貫拿出皇帝的詔書給大家看, 將士們大驚失色, 惶惶不可終日。 這時候童貫說:“違抗君命, 罪在我一人, 與你們無關, 我必定奏明皇上給你們賞功。 ”因此, 將士們皆敬服。 從此可見, 童貫此人也是有一定手段和才幹的。

隨後, 童貫歷任熙河蘭湟、秦鳳路經略安撫制置使, 連續升官至武康軍節度使。 在軍隊中漸漸積累了人望, 被加官為檢校司空, , 領樞密院事, 後又拜為開府儀同三司(可以擁有自己的屬官和幕府), 權勢越來越大。 因為童貫是宦官, 所以當時的人稱蔡京為“公相”, 稱童貫為“媼相”。

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 宋金海上之盟達成, 童貫奉命率軍攻取被遼國佔領一百多年的幽、燕等州, 但是此時方臘在睦州起義, 於是宋徽宗改任童貫為江、浙、淮南宣撫使, 立即率軍去征討方臘。 宣和四年(1122年), 方臘餘部都被平滅。 因此童貫因功遷為太師, 改封為楚國公。 同年, 按照與金國的約定,

童貫領兵攻打遼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市), 大敗而歸, 無奈之下乞求金兵代為攻取燕京, 後向金國交納百萬貫錢作為贖城費, 金人將燕京洗劫一空, 人物均運往北國。 宋朝得到的僅是一座空城。 宣和七年(1125年), 宋徽宗遵守其父宋神宗能收復全燕之地者賞以封地、給以王爵的遺訓, 下詔封童貫為廣陽郡王, 成為了太監封王的第一人。

可是, 好景不長。 童貫封王的同年, 金人舉兵南下意欲滅宋, 童貫畏金人如鼠, 捨棄前方將士獨自逃到了汴京。 而此時宋徽宗已經禪位給了宋欽宗趙桓, 欽宗以童貫為東京留守, 但是童貫沒接受而是同徽宗一起南逃。 後來汴京保衛戰之後, 童貫又跟隨宋徽宗(此時已是太上皇)恬不知恥的回到了汴京。 童貫引狼入室、臨陣脫逃的惡行引起了百官的不滿, 宋欽宗下詔發配童貫到英州, 隨後又歷數他十大罪狀, 命監察禦史張澄將童貫斬殺並將頭顱帶回汴京懸首示眾。

奸賊童貫終於受法伏誅, 可是在金人猛烈的攻勢下, 北宋王朝也命不久矣, 于靖康二年(1127年)滅亡。後世有人評價說,(童)貫握兵二十年,權傾一時,窮奸稔禍,流毒四海,雖菹醢不償責也。 靖康之禍,自童貫始。狡夷不可信而信之,叛臣不可庸而庸之,逞志於必亡之契丹,而授國于方張之女真。

于靖康二年(1127年)滅亡。後世有人評價說,(童)貫握兵二十年,權傾一時,窮奸稔禍,流毒四海,雖菹醢不償責也。 靖康之禍,自童貫始。狡夷不可信而信之,叛臣不可庸而庸之,逞志於必亡之契丹,而授國于方張之女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