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傳承民族文化|哈尼刺繡 綻放光彩

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重要的符號, 它凝聚著這一民族對美好事物和幸福生活的嚮往, 是邁向文明的歷史象徵。 哈尼族人民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 創造出許多燦爛不朽的民族文化, 如哈尼刺繡。 哈尼刺繡, 具有鮮明獨特的民族特色, 近年來, 由於受到現代工業發展的衝擊和影響, 哈尼族的傳統手工刺繡技藝面臨著失傳的境地, 但在李金梅、張戈夫婦堅守下, 這一古老的傳統技藝又開始重新綻放出昔日的光彩。

退休後的李金梅、張戈夫婦, 把家從猛海縣城搬到了格朗和鄉南糯山村委會半坡新寨永存村小組, 創辦了“哈尼族服飾製作技藝傳習所”, 開始廣收學員, 傳授刺繡技藝。

哈尼族服飾製作技藝傳習所所長 李金梅:“我把這個傳習所當作我們寶貝來展示給大家看, 我們收集材料是這樣的:一個是以時裝服裝為主;第二是以頭飾為主;第三是創新, 如果不創新了, 我們這個服飾保護是很難的。 ”

據介紹, 在展示廳裡還收藏著哈尼族婦女不同地區、不同支系、不同年齡段、不同身份所配戴的帽子、頭飾和嫁妝。 從2000年至今, 李金梅夫婦共收藏了20世紀70年代以前的哈尼族服裝服飾, 達600多件(套)。

李金梅夫婦每年都會投入10萬多元, 回收學員們的繡品, 在傳習所統一銷售。 實現了刺繡產品與銷售管道無縫對接, 傳統文化與市場經濟有效銜接, 為當地農村婦女增加經濟收入搭建了良好的平臺。

南糯山村黨總支書記 勒陽:“李老師和張老師這幾年一直都在我們南糯山, 帶動我們周邊一些婦女繡哈繡來增加經濟收入。 我們村村寨寨的婦女都願意拿起布、線、針來做原來傳統的刺繡。 ”

哈尼族服飾、刺繡斑斕多彩,積澱著哈尼族悠久的傳統文化,是哈尼族生存區域、地理環境的折射,是社會身份和角色的標識,透露出生生不息、物我合一的生存理念,展現了哈尼族人民的勤勞和智慧。

哈尼族服飾製作技藝傳習所所長 李金梅:“哈尼族的衣服為什麼好看,是因為祖祖輩輩老祖宗傳下來的顏色搭配口訣,1460年以來,都是背著口訣來繡的。”

2013年,哈尼族服飾製作技藝成功申報為雲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同年6月8日,哈尼族服飾製作技藝傳習所正式掛牌成立。

李金梅說,剛剛開始的時候哈尼族服飾製作技藝傳習所是入不敷出,沒有經濟效益,但後來國家扶持了,慢慢做起來就有了經濟效益,特別是對刺繡的村民產生的經濟效益。

哈尼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刺繡技藝只能依靠口口相傳。為全面傳承和弘揚哈尼刺繡技藝,提高學員的學習速度,快速掌握刺繡要領,李金梅、張戈夫婦收集、整理並出版了《圖說哈尼阿卡繡》。

有了這本速成教材書,很多學員短期就能出道。而按照刺繡配線口訣,繡出來的衣物色彩豔麗、大方得體。

如今,每天都有刺繡喜愛者慕名前來傳習所拜師學藝。李金梅夫婦都會熱情地接待每一位學習者,不厭其煩地向她們講解刺繡的要領和技巧。

重慶學員 周冰潔:“我比較喜歡少數民族手工刺繡,尤其是哈尼族的刺繡,學了三四天了覺得這種哈尼族色彩手工刺繡讓我很感興趣。李老師這個人非常好,把所有要領毫無保留得教給我們。”

2009年以來,李金梅張戈夫婦教授的學員達3000多人,其中,有1000人獲得國家人社部、農業部頒發的初級職業技術職格證書,這不僅讓更多的人掌握了刺繡技藝,增加了一門就業技能,也使哈尼刺繡在保持傳統技藝的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生產出越來越契合市場的時尚產品。

近年來,李金梅、張戈與學員們一起完成了上萬件刺繡產品,收入達60多萬元。傳習所被雲南省婦聯、州婦聯分別授予“巾幗創新業示範基地”“巾幗巧手致富示範基地”。今年9月,李金梅家庭榮膺全國最美家庭。

張戈:“現在地點比較狹窄,所以遊客來了也比較擁擠,今後想擴大傳習所,這樣就可以更充分展示我們的民族文化。”

本台記者 艾依納 全蔚娟 報導

哈尼族服飾、刺繡斑斕多彩,積澱著哈尼族悠久的傳統文化,是哈尼族生存區域、地理環境的折射,是社會身份和角色的標識,透露出生生不息、物我合一的生存理念,展現了哈尼族人民的勤勞和智慧。

哈尼族服飾製作技藝傳習所所長 李金梅:“哈尼族的衣服為什麼好看,是因為祖祖輩輩老祖宗傳下來的顏色搭配口訣,1460年以來,都是背著口訣來繡的。”

2013年,哈尼族服飾製作技藝成功申報為雲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同年6月8日,哈尼族服飾製作技藝傳習所正式掛牌成立。

李金梅說,剛剛開始的時候哈尼族服飾製作技藝傳習所是入不敷出,沒有經濟效益,但後來國家扶持了,慢慢做起來就有了經濟效益,特別是對刺繡的村民產生的經濟效益。

哈尼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刺繡技藝只能依靠口口相傳。為全面傳承和弘揚哈尼刺繡技藝,提高學員的學習速度,快速掌握刺繡要領,李金梅、張戈夫婦收集、整理並出版了《圖說哈尼阿卡繡》。

有了這本速成教材書,很多學員短期就能出道。而按照刺繡配線口訣,繡出來的衣物色彩豔麗、大方得體。

如今,每天都有刺繡喜愛者慕名前來傳習所拜師學藝。李金梅夫婦都會熱情地接待每一位學習者,不厭其煩地向她們講解刺繡的要領和技巧。

重慶學員 周冰潔:“我比較喜歡少數民族手工刺繡,尤其是哈尼族的刺繡,學了三四天了覺得這種哈尼族色彩手工刺繡讓我很感興趣。李老師這個人非常好,把所有要領毫無保留得教給我們。”

2009年以來,李金梅張戈夫婦教授的學員達3000多人,其中,有1000人獲得國家人社部、農業部頒發的初級職業技術職格證書,這不僅讓更多的人掌握了刺繡技藝,增加了一門就業技能,也使哈尼刺繡在保持傳統技藝的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生產出越來越契合市場的時尚產品。

近年來,李金梅、張戈與學員們一起完成了上萬件刺繡產品,收入達60多萬元。傳習所被雲南省婦聯、州婦聯分別授予“巾幗創新業示範基地”“巾幗巧手致富示範基地”。今年9月,李金梅家庭榮膺全國最美家庭。

張戈:“現在地點比較狹窄,所以遊客來了也比較擁擠,今後想擴大傳習所,這樣就可以更充分展示我們的民族文化。”

本台記者 艾依納 全蔚娟 報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