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國內物價翻了幾番,可樂卻能做到十年不漲價

十年中, 一根油條的價格翻了4倍, 一頓早飯從2元變10元。 可是世界飲品可樂卻沒有怎麼漲過錢, 為什麼呢?

漲價的原因好解釋, 因為它是一種我們生活中的通脹現象,

很常見而且很直觀。 一來這十年裡, 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長了3倍, 經濟規模增加了1.8倍, 貨幣發得比經濟增長更快;二來百姓總體的收入增加了, 不管買東西還是賣東西, 價格提升都是自然的選擇。

而那些不漲價的東西, 則要相對複雜一些, 或許給我們也能帶來更多的啟示。

可樂為什麼不漲價, 可以用經濟學中功能表成本和古諾均衡解釋。

功能表成本好理解, 就是商家漲價的時候也得花錢。

餐廳改價格要重印功能表, 可樂如果提價就要改廣告、調整市場策略, 還要想辦法安撫抗議的消費者……這麼費勁, 不如不漲。

而古諾均衡, 通俗來講, 一種產品市場只有兩個賣家, 賣的東西基本無差別,

兩個賣家相互之間也沒有任何串通行為, 不過都知道對方將生產多少、怎樣定價, 這樣, 雙方都可以確定最優的產量來實現利潤最大化。

在這種均衡之下, 低價格和微薄的利潤, 將大部分競爭對手阻擋在行業之外, 而少數的巨頭則依賴于規模生存下來, 獲得尚屬可觀的總量利潤。

可樂可以依靠規模化生產降低成本。 比如可口可樂的自動化生產線, 一分鐘可灌裝成千上萬瓶可樂, 相應的成本結構中, 人力占比很少, 這幾年人力成本的大幅度增加對其的影響不大, 因此售價就可以維持在比較穩定的狀態。

不過, 規模化生產和低成本, 只是解釋了可口可樂確實具備了不漲價的能力, 但是並沒有解釋不漲價的意願。 這就涉及到可樂的市場結構了。

可樂, 是一個雙寡頭壟斷競爭的行業, 在只有可口和百事的時候, 他們是相愛相殺的唯二大佬。

為了保證各自利益最大化, 他們會根據對方的產量調整自己的產量, 與之對應的價格就是定價。 新的品牌因為規模小, 很難做到同樣低價,

只能退出。

低價曾經是可樂的優勢, 但現在, 因為奶茶、果汁等飲料越來越多, 可樂漲價也會讓消費者減少可樂消費。

結果就是, 只能維持原價。

可口和百事這兩家都已經這麼大規模了, 把成本壓得低到不能再低, 也才這麼一點利潤率。 如果有競爭對手想要進這個行業, 做不到這麼大的規模, 沒辦法把單位成本降到像可口和百事一樣低, 根本就不可能賺到錢。

因此, 這個行業有著非常高的競爭壁壘, 利潤率不高, 但是兩個大玩家靠著規模, 也能賺到錢。

反之, 如果把價格提高, 一開始利潤率是提高了, 但新的競爭對手就會不斷進入, 隨著價格戰的開啟, 產品的價格也越來越低, 利潤也越來越低。

更何況可樂的成本非常低,

尤其是糖, 在幾百年來大型熱帶種植園的普及下非常的便宜, 那可樂成本究竟有多低呢, 網上有張圖:

在這張圖中我們可以看到, 僅售三元錢的可樂仍有五毛錢利潤。

更何況可樂並不是在哪裡都賣的像中國這麼便宜, 英美德法的可樂售價是中國的三四倍。 更何況可樂公司從誕生之初就沒打算在瓶裝可樂上賺錢,而是主要靠櫃檯生意發家——就是麥當勞裡9塊錢一杯的那個自來水兌出來的可樂。

更何況可樂公司也不是不想漲價。歷史上,可口可樂公司曾經為了既想漲價又不想耽誤自動售貨機的生意,喪心病狂地出製造0.75美分的硬幣(沒成功)。

而過去十年裡,中國大陸的一般瓶裝可樂容量從600毫升降到了500ml,含糖量也降了,這其實也是變向漲價了。

總而言之,你看到的可樂芬達冰紅茶們三元錢的價格,是市場上的飲料巨頭們充分博弈的結果。

更何況可樂公司從誕生之初就沒打算在瓶裝可樂上賺錢,而是主要靠櫃檯生意發家——就是麥當勞裡9塊錢一杯的那個自來水兌出來的可樂。

更何況可樂公司也不是不想漲價。歷史上,可口可樂公司曾經為了既想漲價又不想耽誤自動售貨機的生意,喪心病狂地出製造0.75美分的硬幣(沒成功)。

而過去十年裡,中國大陸的一般瓶裝可樂容量從600毫升降到了500ml,含糖量也降了,這其實也是變向漲價了。

總而言之,你看到的可樂芬達冰紅茶們三元錢的價格,是市場上的飲料巨頭們充分博弈的結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