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為什麼要給孩子進行音樂啟蒙教育?好處不止一點點!

聽, 環境中的交響樂

聽, 是寶寶與生俱來的本能。 寶寶通過耳朵接收外界的資訊刺激, 從而能開發智力, 這正是很多媽媽期望寶寶能從音樂中獲取的。

於是從胎教到早教, 音樂總有一席之地。 其實, 環境中的一切聲音對寶寶來說無疑等同於交響樂, 這本身就是音樂智慧開發的一部分!

給寶寶進行音樂啟蒙的好處很多

1、提高寶寶對音樂的感受力, 挖掘寶寶的音樂潛能

實際上,

寶寶對音樂天生就有敏銳的感受力, 所以只要聽到音樂, 大多數的寶寶都會手舞足蹈, 以他自己的方式表達對音樂的喜愛之情。 如果早期沒有給予寶寶音樂的刺激, 他們這種與生俱來的感受力就會下降。 這也是很多樂器的啟蒙都要從小抓起的一個重要原因。

2、促進大腦發育

寶寶早期大腦的發育與他接受外部感官刺激的多寡有密切的聯繫。 音樂無疑是非常好的刺激寶寶聽覺的一種元素, 不僅可以促進寶寶音樂智慧的發展, 對其他智慧的發展也有好處。 所以, 那些從小就聆聽音樂的寶寶更加靈醒, 更為活躍, 看起來比同齡的沒有給予音樂刺激的寶寶更為聰慧。

3、音樂具有良好的安撫作用與治療作用

即便小嬰兒,

他們也可以在聽到音樂之後止住哭鬧, 變得安靜下來。 每天給寶寶聽聽音樂, 可以有效地安撫他的情緒。 那些從小就習慣聽音樂的寶寶, 他們顯得更加快樂、更安寧、更少哭鬧。 當寶寶遭遇某些不愉快的經歷帶來心靈創傷時, 音樂還具有很好的療愈作用。

從小喚醒寶寶的音樂潛能

喚醒寶寶的音樂潛能可以從寶寶一出生就開始, 甚至可以從懷孕就開始。 每天選擇固定的時間段, 如起床後, 入睡前, 給寶寶播放一些優美的音樂, 可以起到很好的喚醒寶寶音樂潛能的作用。 習慣聆聽音樂之後, 幾個月的寶寶就可能通過發出喊聲或者用手指等肢體語言, 向爸媽發出想要欣賞音樂的資訊了。

全方位挖掘寶寶的音樂潛能

聽音樂無疑是培養寶寶音樂智慧的方法之一。 每天給寶寶聽聽音樂, 寶寶就會養成對音樂比較依賴的習慣, 並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 不自覺就吸收其中的音樂養分, 變得對音樂更為敏感。

當然, 除了聆聽音樂, 我們還可以通過更多別的方式,

全方位地挖掘寶寶的音樂潛能。

首先, 一個人對音樂敏感與否取決於他對聲音辨識度的高低。 那些有著超常音樂智慧的人通常聽覺很發達, 能夠敏銳地辨別各種聲音之間的細微差異。

因此, 引導寶寶去聆聽並分辨各種聲音, 是提升寶寶音樂智慧的重要內容之一。 我們可以多帶寶寶外出, 走進大自然, 去感受各種聲音, 提高他對聲音的辨識度。 其次, 自然界的一切聲音, 風聲、雨聲、雷聲、流水聲、鳥兒鳴叫聲、馬兒嘶鳴聲……一切的一切, 都可以是音樂的元素。 因此, 很多作曲家都會去各地采風, 尋找創作靈感。 著名音樂人譚盾在去湘西途中, 就在顛簸的汽車中從風吹窗戶的聲音中獲得過創作靈感。 毫無疑問, 讓寶寶熟悉自然界以及現實生活中各種聲音的特質, 也是在為寶寶音樂智慧的發展奠定基礎。

當然,我們還可以多帶寶寶去參加各種與音樂相關的活動,通過這些特殊的音樂環境,給予寶寶更多來自音樂方面的刺激,進一步激發他的音樂潛能。

除了這些外部的因素之外,特別容易被爸媽忽略的是,寶寶大多具有音樂人的潛質,並且非常熱衷音樂的創作活動。因此,在給寶寶播放音樂,或者遊戲時,我們也可以根據寶寶的興趣,帶入更多與音樂相關的內容。如一邊欣賞音樂,一邊跟寶寶一起打節奏。打節奏可以用器具,用手,用腳,用身體的不同部位。不同的音色音質,就在這些變換中產生了。當寶寶以肢體語言(很多寶寶在聽到音樂之後,會很興奮地拍手,擺動身體,甚至在地上翻滾)表達他對音樂的理解時,我們可以更多地賞識他,跟隨他,並鼓勵他通過這種方式表達他對音樂的理解。

從常見的情景入手,跟隨寶寶拓展聲音遊戲

情景1:小嬰兒嘴裡吧嗒叭嗒發出某些聲音,他被自己發出的聲音吸引住了 

此時,爸媽可以立刻做出回應,去模仿寶寶的聲音。當爸媽模仿寶寶的聲音的時候,他會顯得很興奮,並試圖發出更多的聲音。當然,爸媽也可以發出更多不同的聲音,去跟寶寶互動,激發他發聲的熱情,讓親子之間的互動變得更加富有建設性。

情景2:戶外,突然聽到布穀鳥的叫聲 

不管寶寶有沒有關注到這種聲音,爸媽都可以做出反應:“聽,布穀布穀……布穀鳥。”隨即把食指伸出來:“噓!”然後,和寶寶一起凝神靜聽。再聽到聲音的時候,我們可以不再發聲,而是只做出手勢,引導寶寶去聆聽。我們可能再聽到布穀鳥的叫聲,也可能聽到別的聲音,總之,不管聽到什麼樣的聲音,只要寶寶開始關注外界聲音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相機而動,與他有更多的互動了。在跟寶寶互動的時候,我們可以偶爾說上一句話,描述一下我們聽到的,也可以只通過肢體語言跟寶寶互動,將遊戲的重心引導到聆聽上來。

情景3:寶寶聽到音樂,興奮得手舞足蹈

這是很多寶寶都可能出現的反應。此時,我們可以模仿寶寶手舞足蹈,也可以發明一些新的動作來表達我們對音樂的理解,或者摟著寶寶一起動作。不管是什麼樣的反應,只要我們表現得很陶醉,寶寶就會跟隨,或者更多的回應,將他對音樂的理解盡情地表達出來。

情景4:給寶寶喝水的時候,他用玩具在杯子上敲出聲音,顯得非常興奮

此時,爸媽也可以表現得很驚奇,很興奮,並且順勢拓展一下遊戲,找一串杯子出來,挨個兒敲敲,用不同材料的用具,如不銹鋼的小勺、筷子、鉛筆等試試,分辨一下聲音的異同。還可以在杯子裡加入不等量的水、等量的水或者加入小米、麵粉、小玻璃珠、小金屬球之類的,挨個兒敲敲,去感受一下音色音質的差異。如果爸媽有點音樂素養,還可以敲出一串串樂音,於是,這就拓展成一個非常好的引導寶寶創作音樂、感受聲音的遊戲了。當然,大多數的爸媽可能會擔心這個遊戲帶來破壞性的後果,如打碎玻璃杯,傷害到寶寶,那麼,我們可以設定一些遊戲規則,避免這些破壞性的後果發生。當我們跟寶寶玩得十分投入的時候,寶寶內心會很滿足,他通常都會很願意聽從我們,所以無需擔心因此“慣壞”寶寶。

自身樂感不強的爸媽也可以引導寶寶的音樂興趣

如果爸媽自身樂感不強,可以考慮借助外部的力量來引導寶寶對音樂產生興趣。比如,每天給寶寶聽聽音樂,帶他去參加各種音樂早教班或者其他跟音樂相關的活動,多帶他接觸那些音樂素養比較好的成人或者小夥伴等等。

也是在為寶寶音樂智慧的發展奠定基礎。

當然,我們還可以多帶寶寶去參加各種與音樂相關的活動,通過這些特殊的音樂環境,給予寶寶更多來自音樂方面的刺激,進一步激發他的音樂潛能。

除了這些外部的因素之外,特別容易被爸媽忽略的是,寶寶大多具有音樂人的潛質,並且非常熱衷音樂的創作活動。因此,在給寶寶播放音樂,或者遊戲時,我們也可以根據寶寶的興趣,帶入更多與音樂相關的內容。如一邊欣賞音樂,一邊跟寶寶一起打節奏。打節奏可以用器具,用手,用腳,用身體的不同部位。不同的音色音質,就在這些變換中產生了。當寶寶以肢體語言(很多寶寶在聽到音樂之後,會很興奮地拍手,擺動身體,甚至在地上翻滾)表達他對音樂的理解時,我們可以更多地賞識他,跟隨他,並鼓勵他通過這種方式表達他對音樂的理解。

從常見的情景入手,跟隨寶寶拓展聲音遊戲

情景1:小嬰兒嘴裡吧嗒叭嗒發出某些聲音,他被自己發出的聲音吸引住了 

此時,爸媽可以立刻做出回應,去模仿寶寶的聲音。當爸媽模仿寶寶的聲音的時候,他會顯得很興奮,並試圖發出更多的聲音。當然,爸媽也可以發出更多不同的聲音,去跟寶寶互動,激發他發聲的熱情,讓親子之間的互動變得更加富有建設性。

情景2:戶外,突然聽到布穀鳥的叫聲 

不管寶寶有沒有關注到這種聲音,爸媽都可以做出反應:“聽,布穀布穀……布穀鳥。”隨即把食指伸出來:“噓!”然後,和寶寶一起凝神靜聽。再聽到聲音的時候,我們可以不再發聲,而是只做出手勢,引導寶寶去聆聽。我們可能再聽到布穀鳥的叫聲,也可能聽到別的聲音,總之,不管聽到什麼樣的聲音,只要寶寶開始關注外界聲音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相機而動,與他有更多的互動了。在跟寶寶互動的時候,我們可以偶爾說上一句話,描述一下我們聽到的,也可以只通過肢體語言跟寶寶互動,將遊戲的重心引導到聆聽上來。

情景3:寶寶聽到音樂,興奮得手舞足蹈

這是很多寶寶都可能出現的反應。此時,我們可以模仿寶寶手舞足蹈,也可以發明一些新的動作來表達我們對音樂的理解,或者摟著寶寶一起動作。不管是什麼樣的反應,只要我們表現得很陶醉,寶寶就會跟隨,或者更多的回應,將他對音樂的理解盡情地表達出來。

情景4:給寶寶喝水的時候,他用玩具在杯子上敲出聲音,顯得非常興奮

此時,爸媽也可以表現得很驚奇,很興奮,並且順勢拓展一下遊戲,找一串杯子出來,挨個兒敲敲,用不同材料的用具,如不銹鋼的小勺、筷子、鉛筆等試試,分辨一下聲音的異同。還可以在杯子裡加入不等量的水、等量的水或者加入小米、麵粉、小玻璃珠、小金屬球之類的,挨個兒敲敲,去感受一下音色音質的差異。如果爸媽有點音樂素養,還可以敲出一串串樂音,於是,這就拓展成一個非常好的引導寶寶創作音樂、感受聲音的遊戲了。當然,大多數的爸媽可能會擔心這個遊戲帶來破壞性的後果,如打碎玻璃杯,傷害到寶寶,那麼,我們可以設定一些遊戲規則,避免這些破壞性的後果發生。當我們跟寶寶玩得十分投入的時候,寶寶內心會很滿足,他通常都會很願意聽從我們,所以無需擔心因此“慣壞”寶寶。

自身樂感不強的爸媽也可以引導寶寶的音樂興趣

如果爸媽自身樂感不強,可以考慮借助外部的力量來引導寶寶對音樂產生興趣。比如,每天給寶寶聽聽音樂,帶他去參加各種音樂早教班或者其他跟音樂相關的活動,多帶他接觸那些音樂素養比較好的成人或者小夥伴等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