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河東一枝梅柳水準:山村裡走出來的花鳥畫家

出版面、畫照壁、裱糊、畫老虎……幾經破立, 終成一代實力派花鳥畫家, 他就是被稱為“河東一枝梅”的柳水準。 他一生與畫為伴, 數十年來筆不離手;他畫梅、畫荷、畫竹入木三分,

卻沒有上過一天美術課, 未曾接受過系統訓練;他作品眾多, 信手拈來, 看過一眼就能畫出, 不得不讓人嘆服。

柳水準是山西運城人, 中國眾星書畫院晉南分院理事。 1961年出生在一個只有幾百口人的小村莊裡, 他自幼就酷愛畫畫,

二三年級時, 就畫版面, 畫各種景物。 並且將報紙上的圖片剪下來, 粘貼在本子上收藏起來, 看到喜歡的, 他就臨摹著畫下來, 沒有老師指導的他因為愛好一直在堅持不斷的繪畫。 十三歲那年, 走上社會之時, 他選擇以畫為生, 給村裡人畫照壁等來養家糊口。 十五歲, 他開始燙畫, 用火燒熱烙鐵在物體上熨出烙痕作畫, 這一干就是五年。 柳水準年輕時一直以畫謀生, 多為寓意好的畫, 在當地積累了一定的名氣, 並收了很多徒弟, 在此階段他還是以臨摹為主。 他前往河南學習畫老虎後, 才逐漸走上了寫實的道路。 從河南回來後, 他畫了上百隻老虎, 創作了百虎圖。 2009年, 他迎來了人生中第一次轉折, 當年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
運城夏縣舉辦了一場白虎展, 轟動一時, 卻沒有任何經濟效益, 柳水準就開始從國畫寫實轉向寫意。 二十多年間, 柳水準在全國各地跑, 在各個書畫院作畫。 “我這個人認死理, 不管有錢沒錢, 我給你幹我就給你幹一兩年, 我不亂跑。 ”柳水準說。 這二十多年裡, 柳水準幾乎跑遍了全國各地, 曾在北京、西安、襄汾、侯馬、東北等地呆過。 在此期間他積累了豐富的作畫經驗, 找到了自己擅長所畫之物, 並且形成了自己的作畫風格。

被問及多年來與畫為伴的心理歷程時, 柳水準說:“我的特長是畫梅花, 我喜歡梅花的傲骨, 我畫梅花有不同的風格, 我並沒有和任何人學過, 我都是從實踐中得來的。 而且我喜歡梅, 也和我的經歷有關, 我是從農村跑出來的, 沒飯吃時睡在馬路上, 睡在樓道裡, 這種苦難的經歷讓我覺得和‘梅花香自苦寒來’的精神非常像。 ”以前在農村時, 柳水準家裡載了很多杏樹, 他曾給杏樹剪枝, 觀察它們的枝幹如何交叉, 看它們如何生長。 “梅樹和杏樹是一個系列,

它的開花是一組一組的, 不是一串一串的, 基本上是第二年剪枝以後出新芽才開花。 ”回憶起當時的經歷, 柳水準娓娓道來。 根據這段經歷, 柳水準就開始琢磨如何能把梅花畫得生動形象, 如何讓人一看就能感受到梅花蓬勃的生命力, 而不是軟趴趴的感覺。 他從枝幹下手, 力求表現出梅枝的堅韌, 以及梅花的傲骨。 就此, 他在當地愛好者中得到了“河東一枝梅”的稱號。 畫梅成名, 形成自己的風格後, 柳水準並沒有止步不前, 他開始畫牡丹。 他買了別人的白牡丹圖後, 回來自己研究如何在白紙上畫白牡丹。 研究成功後他將牡丹的雍容華貴展現得淋漓盡致, 也因白紙上畫白牡丹聲名鵲起。

多年來,柳水準的大幅巨作《松梅竹三友圖》參加國家美術展覽並獲金獎,寫意牡丹《國色獻瑞圖》在人民大會堂展出受到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評價,作品多次入選中國當代名家書畫薈萃,中國名家大辭典等十十精典……儘管獲得如此多的成就,柳水準依然難改樸實的本色,當被問到是否有一些繪畫方面的理論時,柳水準憨笑著說:“我也說不上來,沒有什麼系統的理論,就是憑經驗和感覺。”今年56歲的他依然保持著高產出的習慣,一年365天他有360天都在作畫,他希望自己能給社會上留一批財富,讓後人評說。(王冠霖)

多年來,柳水準的大幅巨作《松梅竹三友圖》參加國家美術展覽並獲金獎,寫意牡丹《國色獻瑞圖》在人民大會堂展出受到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評價,作品多次入選中國當代名家書畫薈萃,中國名家大辭典等十十精典……儘管獲得如此多的成就,柳水準依然難改樸實的本色,當被問到是否有一些繪畫方面的理論時,柳水準憨笑著說:“我也說不上來,沒有什麼系統的理論,就是憑經驗和感覺。”今年56歲的他依然保持著高產出的習慣,一年365天他有360天都在作畫,他希望自己能給社會上留一批財富,讓後人評說。(王冠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