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觀點│能夠做成大牛的人,絕不只是一個工匠

投資業績斐然的王剛, 對成功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 他認為在任何行業中有大成的人, 絕不只是一個工匠, 背後必然有一套非常完整的哲學思想。

另外他還建議放下自己, 考慮別人多一點, 會更容易看清這個世界的真相。 讓我們來聽聽他是怎麼說的吧~

在「質」上進取不在「量」上貪婪

如今, 我會面臨很多困擾:我可以有參加不完的聚會, 見不完的項目與人。 當我有了資源以後, 我也想過是不是可以把自己投資的項目數量再放大一倍、兩倍、三倍?去年20家, 今年40家, 後年60家?用數量去做大我的規模。

但轉念一想, 這是一個線性增長的模式, 最大的瓶頸是我的時間, 自己將很難持續。 如果我這麼做了就意味著每一家企業都只能得到極少的關注, 等待我的一定是項目大面積的死亡, 所以我不能做量。

當我們的人生有選擇權的時候, 是不是要無限地做加法?是不是我們有錢了,

我們就一天能吃13頓飯?沒有, 我們還是吃3頓飯。 當然最現實的情況很可能是3頓都吃不上。 因為我們會更忙了, 忙於數量當中。

做數量並不難, 因為它不會挑戰到我們的魄力和過去的慣性, 只不過是壓縮了我們的睡眠和吃飯的時間,

但這本身並沒什麼突破可言。

相反, 當我們的人生有選擇權的時候, 應該嘗試著去消費原來不敢消費的產品, 去結交我們原來不敢結交的人, 從被動等待, 到主動敲門。

這樣, 我們還是每天吃3頓飯, 只是每頓飯更有品質了;我們還是每天見3個人, 只是見的人的段位和品行比以前更高了;我們還是住一套房子, 只是更有質感和品味了, 這就是指數級增長。

寧可把一件事情做透, 而不是面面俱到;寧可與一個人推心置腹, 而不是有很多的泛泛之交。 只要我們逼自己在「質」上進取, 不是在「量」上貪婪, 我們的人生就在上升當中, 否則就是在平面踱步。

考慮別人永遠比自己多一點

近來, 我有兩個很強的感悟:

1)商業其實是2和98的法則,

二八法則是騙人的。

一個一直做加法的人生, 最終很可能會得到一個除法的結果;一個常常做減法的人生, 反而會得到一個乘法的結果。 越是泛泛之交, 越是沒有朋友, 因為1就像是分母, 加越多越小, 減得越多, 結果就越大。

2)有能量的人多, 有名聲的人少。 這是什麼原因?好名聲是要靠智慧與慈悲成就的, 一般來說有能力的人是有智慧的, 但慈悲往往不夠, 他們通過各種手段獲取自己的江湖地位, 但很難有一個好的江湖名聲。

慈悲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一個最最基本的表現, 就是能不能把對方當人看, 能不能對身邊的每個人將心比心地同等對待。 一個人成功的標誌就是考慮別人永遠比自己多一點。

任何行業你要想成為主流的前提是, 不能只有能力, 必須要帶有口碑才能成為主流。 巴菲特說名聲是我這輩子最好的資產, 如果名聲不在了, 總有一天這個錢會還回去的。

智慧與慈悲是合二為一的, 我們要有一個慈悲的心態, 要在將心比心的同時能夠享受到精神自由。 希望你也能用未來50年、60年、80年的時間,將自己打造成一個藝術品。

做成大牛的絕不只是一個工匠

前段時間,我去了一個風景秀美的寺院,寺院是一位高人自建的。這家寺院我之前約了三次都沒約上,後來我厚著臉皮說受蔡志忠老師的委託和高人見一面,果然有效,可見蔡老師名號在江湖上還是挺管用的。

上去之後高人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就是坐,那我就坐下了。坐下以後,我挺緊張的。我表明來意,為什麼要來見他。我說我們投了很多公司,覺得企業把當代人的需求滿足了,很成功。禪宗,還能讓每個人都自在一點,讓每個人都好一點......他說,你講的東西和我沒有關係,對他們沒有任何興趣。我直接就撞鋼板上了,我說自己只是表明來意,你回應一下,你可以幫我,也可以不幫我。

他說:對不起,老子沒有興趣。我說:好吧。我便不說話了。

我就想了一會,他接著問我還有什麼問題。在那種情況下,我已經想不出什麼問題了,就被噎住了。為什麼被噎住了,因為覺得沒有被尊重,覺得沒有面子,所以被噎住了。最後簡短交流完畢,這位高人帶我吃了飯,然後還帶我把整座山都轉了一遍,詳細講了每一套房型是怎麼設計的。其實我能夠感覺到,他冷漠的言辭背後有著一顆真誠善良的心,這是我能直接感知到的。

後來我說這樣行不行,什麼時候約蔡老師再來一趟,來這裡住兩天。他說你不是來了嘛,讓蔡老師過來幹什麼呢。我又被噎了一次。

緊接著說我們今天要走了,臨走想送他一包茶葉,但他卻要我把茶帶回去,並且還說這裡不接受捐贈。我說有什麼事,是我能為你做的,他說沒有什麼事。當時我的感受,這個人的特質,他的修行和他所處的環境簡直是絕配。

你能想像這樣一個人如果下山,在人間能混出一個什麼模樣。他今天個人的修行和他所處的環境已經融為一體了,在我眼中他不是一個禪師,而是一個藝術家,你可以欣賞他的字,欣賞他的畫,欣賞他的整個建築。

從山上回來以後,我和蔡志忠老師提前約了一起去徑山寺感受一下。同時我開始寫字,我經常寫《陋室銘》裡的詞,「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我最近也見了一些書畫大家,發現他們的區別就在於,有些人是在書法上有造詣,有些人是在繪畫上有造詣,但他們都在追求修煉自我這個終極目的。

到了去徑山寺那天,我老婆早上起來就不高興了。她說道:「王剛,你禮拜一到禮拜五見項目,禮拜六、禮拜天也見項目,你告訴我,什麼時間是留給家人的。」

我相信很多創業者都會面臨時間分配的問題,老婆會說再不回來,孩子都不認識你了。我們都是早出晚歸,回來的時候孩子已經睡著了,每天孩子要上學比我們先走,留給我們和孩子交流的時間越來越少了。

所以,經過那天早上老婆給我這樣一說,我就決定帶我兒子一起進寺院。後來回家兒子把情況和他媽媽一五一十講完了,我老婆也很開心。這一刻,我感覺自己又往感情銀行裡存了不少錢進去。

後來,我也想明白了,我覺得一個人如果照顧不好自己的老婆,照顧不好子女、父母,就不要再提照顧兄弟了。而且我覺得家人也沒有那麼難照顧,他們不會提非份的要求,其實你每天忙碌回家只要看見兒女3分鐘,哪怕一句話都不說,你一天的忙碌也是可以得到排解的。

過去我們就連3分鐘,可能都沒有給到。也可能那3分鐘,我們給到了,但我們的心卻不在那個地方。所以,我認為家庭處理和事業並沒有那麼矛盾,這取決於我們的處理方式。

把自己放下才更容易看清世界的真相

最近,自己開始研究禪宗的一些關鍵字語,有一個詞叫心無掛礙,我覺得這個詞很值得玩味。

有一天,一個CEO跑來和我說,他要崩潰了,因為公司經營不好。他覺得不能欠下我們的錢,怎麼可以揮霍了2億人民幣,最終還把公司做垮了?讓他覺得非常對不起投資人,但這個時候他已經控制不了自己了,整個人都顯得很崩潰。

我相信有些公司都經歷過,最初融資的時候一帆風順,但由於你並沒有真正掌握企業競爭的規律,所以你的資料是支撐不了業績的,支撐不了這個估值,它自然又會掉下去。

為什麼會這樣?其實,我認為還是CEO思考問題的視角不對。投資就意味著我與你長在一起了,你疼我也疼,我們是一樣的。

我們做每件事情之前為什麼不能輕裝上陣?最後我建議他考慮問題的角度換一換,不要從對不起誰入手,而要從用戶的需求下手,哪些用戶還處在饑渴當中,然後想辦法去解決這些用戶的問題,這個過程也能讓整個團隊得到成長。任何公司都會起起伏伏,讓你痛苦的不是起伏,讓你痛苦的是不接受起伏。

我們看到如今創業為什麼失敗率非常高,有人會說因為他們做的是偽需求。那什麼是偽需求?簡單來說就是你想像的需求,並不是用戶真正的需求,這就是偽需求。那為什麼你會想出偽需求?因為你需要財富,需要江湖地位,需要給自己好的名聲,這一切都是你的需要,而這一些可能並不是使用者所需要的。

我們想一想,有什麼樣大的成功是自我的成功,沒有通過利他來完成的?哪一個人的成功是自己全贏了,而別人都輸了的?只有當我們把自己放下的時候,你才更容易看清楚這個世界的真相,更容易看清楚別人的真實需求。

編輯來源於長江商業評論

希望你也能用未來50年、60年、80年的時間,將自己打造成一個藝術品。

做成大牛的絕不只是一個工匠

前段時間,我去了一個風景秀美的寺院,寺院是一位高人自建的。這家寺院我之前約了三次都沒約上,後來我厚著臉皮說受蔡志忠老師的委託和高人見一面,果然有效,可見蔡老師名號在江湖上還是挺管用的。

上去之後高人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就是坐,那我就坐下了。坐下以後,我挺緊張的。我表明來意,為什麼要來見他。我說我們投了很多公司,覺得企業把當代人的需求滿足了,很成功。禪宗,還能讓每個人都自在一點,讓每個人都好一點......他說,你講的東西和我沒有關係,對他們沒有任何興趣。我直接就撞鋼板上了,我說自己只是表明來意,你回應一下,你可以幫我,也可以不幫我。

他說:對不起,老子沒有興趣。我說:好吧。我便不說話了。

我就想了一會,他接著問我還有什麼問題。在那種情況下,我已經想不出什麼問題了,就被噎住了。為什麼被噎住了,因為覺得沒有被尊重,覺得沒有面子,所以被噎住了。最後簡短交流完畢,這位高人帶我吃了飯,然後還帶我把整座山都轉了一遍,詳細講了每一套房型是怎麼設計的。其實我能夠感覺到,他冷漠的言辭背後有著一顆真誠善良的心,這是我能直接感知到的。

後來我說這樣行不行,什麼時候約蔡老師再來一趟,來這裡住兩天。他說你不是來了嘛,讓蔡老師過來幹什麼呢。我又被噎了一次。

緊接著說我們今天要走了,臨走想送他一包茶葉,但他卻要我把茶帶回去,並且還說這裡不接受捐贈。我說有什麼事,是我能為你做的,他說沒有什麼事。當時我的感受,這個人的特質,他的修行和他所處的環境簡直是絕配。

你能想像這樣一個人如果下山,在人間能混出一個什麼模樣。他今天個人的修行和他所處的環境已經融為一體了,在我眼中他不是一個禪師,而是一個藝術家,你可以欣賞他的字,欣賞他的畫,欣賞他的整個建築。

從山上回來以後,我和蔡志忠老師提前約了一起去徑山寺感受一下。同時我開始寫字,我經常寫《陋室銘》裡的詞,「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我最近也見了一些書畫大家,發現他們的區別就在於,有些人是在書法上有造詣,有些人是在繪畫上有造詣,但他們都在追求修煉自我這個終極目的。

到了去徑山寺那天,我老婆早上起來就不高興了。她說道:「王剛,你禮拜一到禮拜五見項目,禮拜六、禮拜天也見項目,你告訴我,什麼時間是留給家人的。」

我相信很多創業者都會面臨時間分配的問題,老婆會說再不回來,孩子都不認識你了。我們都是早出晚歸,回來的時候孩子已經睡著了,每天孩子要上學比我們先走,留給我們和孩子交流的時間越來越少了。

所以,經過那天早上老婆給我這樣一說,我就決定帶我兒子一起進寺院。後來回家兒子把情況和他媽媽一五一十講完了,我老婆也很開心。這一刻,我感覺自己又往感情銀行裡存了不少錢進去。

後來,我也想明白了,我覺得一個人如果照顧不好自己的老婆,照顧不好子女、父母,就不要再提照顧兄弟了。而且我覺得家人也沒有那麼難照顧,他們不會提非份的要求,其實你每天忙碌回家只要看見兒女3分鐘,哪怕一句話都不說,你一天的忙碌也是可以得到排解的。

過去我們就連3分鐘,可能都沒有給到。也可能那3分鐘,我們給到了,但我們的心卻不在那個地方。所以,我認為家庭處理和事業並沒有那麼矛盾,這取決於我們的處理方式。

把自己放下才更容易看清世界的真相

最近,自己開始研究禪宗的一些關鍵字語,有一個詞叫心無掛礙,我覺得這個詞很值得玩味。

有一天,一個CEO跑來和我說,他要崩潰了,因為公司經營不好。他覺得不能欠下我們的錢,怎麼可以揮霍了2億人民幣,最終還把公司做垮了?讓他覺得非常對不起投資人,但這個時候他已經控制不了自己了,整個人都顯得很崩潰。

我相信有些公司都經歷過,最初融資的時候一帆風順,但由於你並沒有真正掌握企業競爭的規律,所以你的資料是支撐不了業績的,支撐不了這個估值,它自然又會掉下去。

為什麼會這樣?其實,我認為還是CEO思考問題的視角不對。投資就意味著我與你長在一起了,你疼我也疼,我們是一樣的。

我們做每件事情之前為什麼不能輕裝上陣?最後我建議他考慮問題的角度換一換,不要從對不起誰入手,而要從用戶的需求下手,哪些用戶還處在饑渴當中,然後想辦法去解決這些用戶的問題,這個過程也能讓整個團隊得到成長。任何公司都會起起伏伏,讓你痛苦的不是起伏,讓你痛苦的是不接受起伏。

我們看到如今創業為什麼失敗率非常高,有人會說因為他們做的是偽需求。那什麼是偽需求?簡單來說就是你想像的需求,並不是用戶真正的需求,這就是偽需求。那為什麼你會想出偽需求?因為你需要財富,需要江湖地位,需要給自己好的名聲,這一切都是你的需要,而這一些可能並不是使用者所需要的。

我們想一想,有什麼樣大的成功是自我的成功,沒有通過利他來完成的?哪一個人的成功是自己全贏了,而別人都輸了的?只有當我們把自己放下的時候,你才更容易看清楚這個世界的真相,更容易看清楚別人的真實需求。

編輯來源於長江商業評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