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趣店上市背後:暴利的“現金貸”是普惠金融還是“吃人血的饅頭”

10月18日晚, 趣店在美國成功上市, 將IPO發行價定為每股24美元, 高於每股19美元至22美元的發行價區間, 創下百億美元市值神話, 成為今年中國公司在美最大IPO, 美國今年第四大規模的IPO。 CEO羅敏宣稱的普惠金融為何如此暴利, 扒開趣店的外衣,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解讀趣店“現金貸”的法律問題與風險。

10月23日, 趣店在美股價低開低走, 暴跌19.42%, 收報26.59美元。 此前趣店CEO羅敏的有關言論在引起巨大爭議後, 拒絕媒體採訪。 這或許和10月22日, 趣店CEO羅敏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過期不還錢一律不催, 就當福利送了”有關, 美國的投資者或許也為“福利”帶來的壞賬率擔憂了。

“現金貸”是普惠金融還是“吸血魔鬼”?

趣店, 這家據稱是“中國最大的線上小額借款平臺”, 其中83.3%的利潤來源於向客戶收取的金融服務費。 消費貸, 主要是指互聯網金融平臺提供的一種無擔保、無抵押、無場景的信用貸款產品。

目前的主流產品有兩類, 現金貸和消費分期。 現金貸, 可以理解為支付寶上的借唄。 指純線上, 不限用途的小額信用貸款業務。 消費分期則類似於花唄, 京東白條, 是基於具體的消費場景分期付款, 如教育、醫療、買手機等。 消費金融公司、互聯網金融平臺推出的消費貸與銀行不同, 平均借款金額普遍是幾千元, 針對的用戶是傳統金融機構"照顧"不到的"長尾"人群, 主要以三線以下城市人群為主(多元化職業), 二線以上城市進城務工人員(基礎服務業:餐飲從業\快遞從業\製造從業等), 畢業兩年內的學生(低收入白領\藍領等)。

趣店做的就是一種互聯網次級貸款/(高利息小額借貸貸)生意, 收割的是一群消費水準超出了消費能力的低收入群體。

而他們普遍財商不高, 自控不行, 難以掙扎出生活的泥淖。 消費貸的模式決定了這是一種高違約風險的產品。 游走在道德邊緣的趣店被眾多媒體稱為“吃人血的饅頭”。

據《2016趣分期用戶格式條款審查報告》審查結果顯示, 趣分期存在免除自身對用戶主體身份的審查認證義務、單方濫用協議條款變更修改權利、豁免自身資訊安全保障義務、濫用終(中)止服務的權利、收集與使用使用者資訊違反合法正當和必要性原則、未盡到相關資訊審核監控義務、濫用解釋格式條款的權利等問題。 對於條款變更修改、合同條件等均是霸王條款。 這些不良好的用戶體驗或將影響趣店未來的發展。

不做校園貸的趣店真退出了?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瞭解, 趣店成立於2014年, 前身為校園貸巨頭趣分期, 是一家依靠校園貸起家的小貸公司, 在校園貸業務蓬勃發展的那段黃金時段, 趣分期曾經大有作為。 2015年10月份, 趣店還引入了螞蟻金服, 背靠阿裡這座大山, 螞蟻金服也為其帶來了豐厚的客源。

隨著監管部門在2016年開始整改校園貸之後, 趣店於2016年8月宣佈轉型, 撤出校園貸市場。 正如羅敏在接受專訪時說的目前並沒有簡單的方法去鑒別一個人究竟是否學生。 只是, 趣店現在一旦發現一個人填的地址是跟學校或者學校宿舍有關, 就會拒絕。 但事實上, 雖然聲稱退出了校園貸, 但是關於趣店一直在繼續給學生放貸的傳聞從未消停。

到目前為止, 在百度搜索趣分期的同時, 可以看到在趣店的官網說明下方, 仍然非常明顯的顯示, 趣分期是深受大學生喜愛的分期購物平臺, 可以憑學生證進行消費辦理。 而趣分期聯盟的說明處, 也注明了可以使用學生證。

據媒體報導, 2017年9月24日, 正在上海讀大四的學生小鄒剛通過支付寶內的生活號開通了趣店購物, 在用手機註冊完核實資訊之後, 得到了4700元的借款額度。 隨後小鄒嘗試向趣店借款100元, 提交完借款申請之後, 支付寶帳戶很快便收到了100元貸款, 轉入方為撫州高新區趣分期小額貸款有限公司。 在未還帳單中顯示著, 該借款需要在10月23日之前還款103元, 其中包含3元服務費。 值得注意的是, 從申請帳號到借款成功, 趣店方面並未驗證小鄒的學生身份。

(趣店創始人羅敏)

是真誘惑還是假福利?

羅敏在接受專訪時被問到趣店是否有蓄意教唆人,在還不起錢的時候去向親人朋友借,去其它平臺借錢,來還趣店的錢時,他放言稱:“凡是過期不還的,我們這裡就是壞賬,我們的壞賬,一律不會催促他們來還錢。電話都不會給他們打。你不還錢,就算了,當作福利送你了”。

羅敏還稱,趣店的壞賬率低於0.5%,所以那些人不還錢,也承受得起。趣店有能力把絕大部分不還錢的人遮罩掉,只借錢給有能力又願意還錢的人,損失是控制在低水準的。“不追討,不逼債,對於我們,這不是一個道德問題,是一個能力問題。”

然而,校園貸之所以被叫停,是頻頻出現的裸貸和自殺亂象,而趣店在被叫停後卻如此鋌而走險,究竟是有多大的“誘惑”?

據中國電子商務投訴與維權公共服務平臺接到的使用者投訴顯示,轉型後的趣店依舊問題重重,《2017年(上)中國電子商務使用者體驗與投訴監測報告》資料顯示,上半年分期樂、工行融e購、拍拍貸、支付寶、易寶支付、來分期、京東金融、趣分期、翼支付、優分期、中行聰明購入選“2017年(上)全國核心互聯網金融平臺用戶滿意度TOP11榜”。其中,趣分期用戶投訴占互聯網金融整體投訴的2.04%,平臺回饋率為,用戶滿意度較差,排名同比下降4名。

消費貸存在的三大法律問題與風險

對於趣店消費貸模式,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上海市百良律師事務所主任王冰律師(專家微信互動:w694401074)認為:消費貸存在的三大法律問題與風險。

1、“消費貸”平臺向借款人收取高額利息以及滯納金,若產生糾紛,向法院主張約定的利息和罰金,將不能完全得到法院的支持。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26條、第28條、第31條的規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出借人與借款人既約定了逾期利率,又約定了違約金或者其他費用,出借人主張總計超過年利率24%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援;借款人還能要求返還已經支付出借人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

2、“消費貸”是平臺向借款人提供的一種不設擔保、不設抵押的信用貸款,且針對的借款人群大多為沒有穩定經濟來源且不能控制自己欲望的人,一旦發生糾紛,訴諸法院,執行將會存在很大的難度。

3、“消費貸”平臺經常會對逾期借款人採取暴力的催收手段,一旦過度,直接參與催收的平臺工作人員以及平臺的負責人或將面臨刑事責任。

中國沒有個人破產制度容易造成以下問題:

“消費貸”本身是個好東西,理論上可以惠及我們每個普通人,讓生活更方便。問題是中國沒有個人破產制度,容易造成以下問題:

(1)消費者方面。一旦失控,就容易陷入以貸還貸,利滾利,高額利息遠超本金,借貸永遠無法還清的困境,因此引發許多社會問題;

(2)消費貸經營者方面。因為只要人還活著,債不滅,錢要還,所以他們可以無視信貸遊戲規則濫放款,之後窮極一切手段催收逾期貸款,因此也造成了許多社會矛盾。

如果有個人破產制度,一方面可以讓陷入破產境地的自然人有機會重新開始,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消費貸經營者重新審視他們的業務,尊重信貸遊戲的基本規則,不濫放貸款。

關於個人破產制度,以中國目前的社會環境,是否適合建立個人破產制度?這是個死結,目前也沒什麼好辦法,對任何一方面的打壓都是治標不治本的,可能又會引發其他問題。中國最近幾十年發展太快,等社會發展到一定節點這個死結終究是要解開的。

(針對大學生用戶的趣分期和針對白領用戶的來分期)

而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遼寧亞太律師事務所董毅智律師也表示認同,他表示“趣店”暴力背後暴露的行業問題。

首先,趣店起家的現金貸、校園貸在近年來一次次挑戰公眾的神經,“裸條”、“自殺”、“暴力”、“高利貸”等聳人聽聞的關鍵字背後都是一個個血淋淋的案例,當鮮活的生命來成就行業的暴利時,不時需要承受道德的拷問,三觀是個大問題,行業的龍頭趣店更是不可回避,是非曲直,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評判。

其次,監管部門正在全面的啟動,行業正處在清理整頓的風暴前夕,是否合規是否合法,如何監管如何整頓,這一切都是趣店們不可逾越的界限,遊走在灰色地帶能夠每一次都踩著紅線,尋求監管縫隙,攥起最大的監管空白,無盡的紅利,能否成功經受監管,不僅僅是趣店,更是每一個通過監管縫隙牟利者的終極審判。

再者,當金融遇到科技,金融遇到互聯網,就如魔力般,將故事昇華,資本估值的神話傳說,難道大多數的A股公司都不如趣店般有價值嗎?傳統銀行們更是被秒殺?為什麼是趣店,為什麼這種模式能夠在短期內爆發增長,暴利背後的合理性,融資成本,金融監管,行業轉型,新時代的變遷,值得思考。

趣店方面並未驗證小鄒的學生身份。

(趣店創始人羅敏)

是真誘惑還是假福利?

羅敏在接受專訪時被問到趣店是否有蓄意教唆人,在還不起錢的時候去向親人朋友借,去其它平臺借錢,來還趣店的錢時,他放言稱:“凡是過期不還的,我們這裡就是壞賬,我們的壞賬,一律不會催促他們來還錢。電話都不會給他們打。你不還錢,就算了,當作福利送你了”。

羅敏還稱,趣店的壞賬率低於0.5%,所以那些人不還錢,也承受得起。趣店有能力把絕大部分不還錢的人遮罩掉,只借錢給有能力又願意還錢的人,損失是控制在低水準的。“不追討,不逼債,對於我們,這不是一個道德問題,是一個能力問題。”

然而,校園貸之所以被叫停,是頻頻出現的裸貸和自殺亂象,而趣店在被叫停後卻如此鋌而走險,究竟是有多大的“誘惑”?

據中國電子商務投訴與維權公共服務平臺接到的使用者投訴顯示,轉型後的趣店依舊問題重重,《2017年(上)中國電子商務使用者體驗與投訴監測報告》資料顯示,上半年分期樂、工行融e購、拍拍貸、支付寶、易寶支付、來分期、京東金融、趣分期、翼支付、優分期、中行聰明購入選“2017年(上)全國核心互聯網金融平臺用戶滿意度TOP11榜”。其中,趣分期用戶投訴占互聯網金融整體投訴的2.04%,平臺回饋率為,用戶滿意度較差,排名同比下降4名。

消費貸存在的三大法律問題與風險

對於趣店消費貸模式,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上海市百良律師事務所主任王冰律師(專家微信互動:w694401074)認為:消費貸存在的三大法律問題與風險。

1、“消費貸”平臺向借款人收取高額利息以及滯納金,若產生糾紛,向法院主張約定的利息和罰金,將不能完全得到法院的支持。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26條、第28條、第31條的規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出借人與借款人既約定了逾期利率,又約定了違約金或者其他費用,出借人主張總計超過年利率24%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援;借款人還能要求返還已經支付出借人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

2、“消費貸”是平臺向借款人提供的一種不設擔保、不設抵押的信用貸款,且針對的借款人群大多為沒有穩定經濟來源且不能控制自己欲望的人,一旦發生糾紛,訴諸法院,執行將會存在很大的難度。

3、“消費貸”平臺經常會對逾期借款人採取暴力的催收手段,一旦過度,直接參與催收的平臺工作人員以及平臺的負責人或將面臨刑事責任。

中國沒有個人破產制度容易造成以下問題:

“消費貸”本身是個好東西,理論上可以惠及我們每個普通人,讓生活更方便。問題是中國沒有個人破產制度,容易造成以下問題:

(1)消費者方面。一旦失控,就容易陷入以貸還貸,利滾利,高額利息遠超本金,借貸永遠無法還清的困境,因此引發許多社會問題;

(2)消費貸經營者方面。因為只要人還活著,債不滅,錢要還,所以他們可以無視信貸遊戲規則濫放款,之後窮極一切手段催收逾期貸款,因此也造成了許多社會矛盾。

如果有個人破產制度,一方面可以讓陷入破產境地的自然人有機會重新開始,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消費貸經營者重新審視他們的業務,尊重信貸遊戲的基本規則,不濫放貸款。

關於個人破產制度,以中國目前的社會環境,是否適合建立個人破產制度?這是個死結,目前也沒什麼好辦法,對任何一方面的打壓都是治標不治本的,可能又會引發其他問題。中國最近幾十年發展太快,等社會發展到一定節點這個死結終究是要解開的。

(針對大學生用戶的趣分期和針對白領用戶的來分期)

而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遼寧亞太律師事務所董毅智律師也表示認同,他表示“趣店”暴力背後暴露的行業問題。

首先,趣店起家的現金貸、校園貸在近年來一次次挑戰公眾的神經,“裸條”、“自殺”、“暴力”、“高利貸”等聳人聽聞的關鍵字背後都是一個個血淋淋的案例,當鮮活的生命來成就行業的暴利時,不時需要承受道德的拷問,三觀是個大問題,行業的龍頭趣店更是不可回避,是非曲直,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評判。

其次,監管部門正在全面的啟動,行業正處在清理整頓的風暴前夕,是否合規是否合法,如何監管如何整頓,這一切都是趣店們不可逾越的界限,遊走在灰色地帶能夠每一次都踩著紅線,尋求監管縫隙,攥起最大的監管空白,無盡的紅利,能否成功經受監管,不僅僅是趣店,更是每一個通過監管縫隙牟利者的終極審判。

再者,當金融遇到科技,金融遇到互聯網,就如魔力般,將故事昇華,資本估值的神話傳說,難道大多數的A股公司都不如趣店般有價值嗎?傳統銀行們更是被秒殺?為什麼是趣店,為什麼這種模式能夠在短期內爆發增長,暴利背後的合理性,融資成本,金融監管,行業轉型,新時代的變遷,值得思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