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登高“避災”、掃墓祭祖……重陽節佛山有咁多習俗,好多街坊都唔知……

週六就是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了。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老年節、“踏秋”。

在重陽節, 佛山有什麼習俗值得我們留意?

來看看小編為你整理的這些內容。

佛山重陽節習俗

一、放鷂 祭祖

明末清初, 佛山人在重陽節有放風箏的習俗, 風箏上通常寫“流災流難”四字, 放至高處, 將線割斷, 使之流落別處, 寓意脫除災難。

《廣東新語·放鷂》

明末清初, 佛山人在重陽節有放風箏的習俗。 據屈大均《廣東新語》卷九《事語》中的《放鷂》一文記載佛山九月十日的放鷂會:“南海之佛山, 歲九月十日為放鷂會。

先期主者懸式於鷂場, 鷂皆以白楚紙為之。 凡兩翼, 一竿一弓, 翼廣一尺, 以平為上;竿長三尺, 弓二尺;弦以竹跟片或者銅片, 以薄為上。

主者察之, 嵌以印。 放日, 主者立一竿於地, 長二丈;以十人為耦, 離竿二丈。 約之曰:毋過竿, 毋不及竿, 出大竿, 複出小竿, 如是者賞。

約已, 依次而度;鷂出於竿末, 則以線之直上者為上;線已直上, 則竿中更吐一竿, 高至三丈, 又以線之直出於三丈之末者為上;線既直出於三丈之末,

又以鷂之聲清和中節, 而其態迥翔合度者為上。 ”

榜邊畫 童樂圖——放風箏

重陽節, 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 這一天, 佛山乃至廣東其他地區的人都稱之為“拜太公山”, 所有家族成員都要回來“拜太公山”, 特別是男丁。 而民國《佛山忠義鄉志》記載,

人們在這一天拜掃先人墳墓、蒸松糕、宰雞奉神祀祖。

民國《佛山忠義鄉志》記載, 佛山有重陽祭祖的習俗, 各家各戶按俗蒸松糕, 宰雞奉神祀祖。

二、求壽 敬老

重陽節, 也是中國老人節, 人們要表達對老人的孝敬, 宣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 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在佛山,重陽敬老的氛圍也是非常濃厚的。

漢《西京雜記》記:“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有了重陽求壽之俗。同時還有從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習俗發展而來的大型宴飲活動。

佛山特色的鄉飲酒禮始自明代景泰初年(1451),順德人黃蕭養,率起義軍圍攻廣州不下,分兵進攻佛山。佛山鄉老梁廣、霍佛兒等22人,組織鄉民抵禦黃蕭養軍有功。朝廷遂敕封季華鄉為“忠義鄉”,在祖廟建“靈應”牌坊、忠義流芳祠褒獎,始有由敬老而設立的忠義鄉鄉飲活動。

最初在祖廟設千叟宴會,招待年齡60歲以上的老人家。明末清初,時局動盪,鄉飲酒禮俗,逐漸被淡忘。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鄉飲酒禮再度復興。初時,鄉飲酒禮在春天舉行,後多為秋天舉辦。民國十四年(1925)後,因為時局動盪此俗又複中止。近年,佛山又再度恢復古老的敬老鄉飲酒禮。由於此俗的時間往往與求壽的重九重合,在重陽節前後舉行,於是融入重陽節,成為尊老、敬老的重陽民間習俗之一。

民國《佛山忠義鄉志》有關鄉飲酒禮的記載

清末民情畫家吳有如繪製的插畫

反映了當時佛山舉辦鄉飲酒禮的盛況。

傳統鄉飲期間,有隆重的酒禮,就是由地方官授予壽爵,並向老人敬酒祝壽,堂下八音齊鳴,奏鼓樂助興,充滿喜慶祥和的氣氛。散席以後,主事向70歲以上的老人送“耆胙”,耆是對老人的尊稱,胙是豬肉條,多數由一方燒肉來代替。佛山鄉飲酒禮無“國老”(有功名的老人)、“庶老”(普通老百姓)之分。這種只按年齡,不論職位的平等對待,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實屬難能可貴。

清代鄉飲酒禮舉辦場所——佛山祖廟慶真樓

慶真樓是北帝的父母宮,在此舉辦鄉飲酒禮既表達對神的父母的敬仰,也表達對人的父母的敬愛。現代在祖廟萬福台前舉辦鄉飲酒禮,宴請德高望重的耆老和社會賢達。

三、登高遠眺

光緒三十三年(1907)《時事畫報》有關重陽節的記載

光緒三十三年(1907),《時事畫報》第三期記載:“九月九日為重陽佳節,登高遠眺,人插茱萸,誠韻事也。

粵垣每逢是日,則粵秀山頭,登高者聯翩而至,其兒童則放紙鷂以其取樂。惟於紙鷂上大書‘流災流難’四字,放至高處,則將線割,使之流落別處,謂如是則脫除災難,則未免迷信矣!”

上面還有粵語寫道:“九月九個個都去登高,你睇個班嫩仔,走得氣嘈嘈,放起個紙鷂在高處舞,扶汗聲聲(響弓聲),喚起個儒夫,總系企在個處風頭,須要努力正好。雖有聲威,可惜你未滿羽毛,怕只怕失足雲霄,個陣就遺恨萬古。咪估個條包索,可以把天箍,既替得個佬流災流難,邊處唔流到唉,難把身世顧,只望得天憐憫,俾你有點功勞。”

溫其球 《重陽登高圖》 (清)

佛山市博物館藏

重陽節登高古已有之,由來已久。佛山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而今,佛山民眾則喜歡到南海西樵山登高遊覽,以祈求步步高升、健康長壽、生活美好。

佛山人有在重陽節這天去西樵山登高,祈求好運的傳統。

廣東其他地方重陽節特色習俗

重陽·抬大神

“抬大神”是清遠連州民間流傳的,大型的傳統儺戲、儺祭活動,在每年的重陽節舉行,至今已經有過千年的歷史,主要節目就是在節日當天村民們簇擁著各種鬼神像環鎮遊行,這種節目一來是為了登高助興增添風采,二來是可以驅邪。

重陽·陽江·風箏節

“北有濰坊,南有陽江”,陽江是中國風箏之鄉,放風箏已有1400餘年的歷史, 還有“中國風箏之鄉”稱號。而如今陽江更是成為了國際性風箏賽事、風箏節的舉辦地。每年重陽節陽江都會在南國風箏場舉辦風箏文化節,邀請各地風箏代表隊來比賽,每年都會吸引上百萬群眾前來觀賞。

重陽·浸菊花酒

在粵北客家地區,客家鄉民們成重陽節為“九月節”,每逢這一天,客家人都會全家老少一起出動,登高望遠,其中最為獨特的習俗是浸菊花酒。這是一個中原古俗,現在流傳的地區已經很少。在節日當天,村民們會上山採摘野菊,摻和在釀酒的糧食中一起醞釀,直至第二年的重陽節再把酒拿出來全家一起暢飲。

想不到重陽廣東不同地方

還有不同的習俗哦!

十萬佛山人都在讀

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在佛山,重陽敬老的氛圍也是非常濃厚的。

漢《西京雜記》記:“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有了重陽求壽之俗。同時還有從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習俗發展而來的大型宴飲活動。

佛山特色的鄉飲酒禮始自明代景泰初年(1451),順德人黃蕭養,率起義軍圍攻廣州不下,分兵進攻佛山。佛山鄉老梁廣、霍佛兒等22人,組織鄉民抵禦黃蕭養軍有功。朝廷遂敕封季華鄉為“忠義鄉”,在祖廟建“靈應”牌坊、忠義流芳祠褒獎,始有由敬老而設立的忠義鄉鄉飲活動。

最初在祖廟設千叟宴會,招待年齡60歲以上的老人家。明末清初,時局動盪,鄉飲酒禮俗,逐漸被淡忘。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鄉飲酒禮再度復興。初時,鄉飲酒禮在春天舉行,後多為秋天舉辦。民國十四年(1925)後,因為時局動盪此俗又複中止。近年,佛山又再度恢復古老的敬老鄉飲酒禮。由於此俗的時間往往與求壽的重九重合,在重陽節前後舉行,於是融入重陽節,成為尊老、敬老的重陽民間習俗之一。

民國《佛山忠義鄉志》有關鄉飲酒禮的記載

清末民情畫家吳有如繪製的插畫

反映了當時佛山舉辦鄉飲酒禮的盛況。

傳統鄉飲期間,有隆重的酒禮,就是由地方官授予壽爵,並向老人敬酒祝壽,堂下八音齊鳴,奏鼓樂助興,充滿喜慶祥和的氣氛。散席以後,主事向70歲以上的老人送“耆胙”,耆是對老人的尊稱,胙是豬肉條,多數由一方燒肉來代替。佛山鄉飲酒禮無“國老”(有功名的老人)、“庶老”(普通老百姓)之分。這種只按年齡,不論職位的平等對待,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實屬難能可貴。

清代鄉飲酒禮舉辦場所——佛山祖廟慶真樓

慶真樓是北帝的父母宮,在此舉辦鄉飲酒禮既表達對神的父母的敬仰,也表達對人的父母的敬愛。現代在祖廟萬福台前舉辦鄉飲酒禮,宴請德高望重的耆老和社會賢達。

三、登高遠眺

光緒三十三年(1907)《時事畫報》有關重陽節的記載

光緒三十三年(1907),《時事畫報》第三期記載:“九月九日為重陽佳節,登高遠眺,人插茱萸,誠韻事也。

粵垣每逢是日,則粵秀山頭,登高者聯翩而至,其兒童則放紙鷂以其取樂。惟於紙鷂上大書‘流災流難’四字,放至高處,則將線割,使之流落別處,謂如是則脫除災難,則未免迷信矣!”

上面還有粵語寫道:“九月九個個都去登高,你睇個班嫩仔,走得氣嘈嘈,放起個紙鷂在高處舞,扶汗聲聲(響弓聲),喚起個儒夫,總系企在個處風頭,須要努力正好。雖有聲威,可惜你未滿羽毛,怕只怕失足雲霄,個陣就遺恨萬古。咪估個條包索,可以把天箍,既替得個佬流災流難,邊處唔流到唉,難把身世顧,只望得天憐憫,俾你有點功勞。”

溫其球 《重陽登高圖》 (清)

佛山市博物館藏

重陽節登高古已有之,由來已久。佛山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而今,佛山民眾則喜歡到南海西樵山登高遊覽,以祈求步步高升、健康長壽、生活美好。

佛山人有在重陽節這天去西樵山登高,祈求好運的傳統。

廣東其他地方重陽節特色習俗

重陽·抬大神

“抬大神”是清遠連州民間流傳的,大型的傳統儺戲、儺祭活動,在每年的重陽節舉行,至今已經有過千年的歷史,主要節目就是在節日當天村民們簇擁著各種鬼神像環鎮遊行,這種節目一來是為了登高助興增添風采,二來是可以驅邪。

重陽·陽江·風箏節

“北有濰坊,南有陽江”,陽江是中國風箏之鄉,放風箏已有1400餘年的歷史, 還有“中國風箏之鄉”稱號。而如今陽江更是成為了國際性風箏賽事、風箏節的舉辦地。每年重陽節陽江都會在南國風箏場舉辦風箏文化節,邀請各地風箏代表隊來比賽,每年都會吸引上百萬群眾前來觀賞。

重陽·浸菊花酒

在粵北客家地區,客家鄉民們成重陽節為“九月節”,每逢這一天,客家人都會全家老少一起出動,登高望遠,其中最為獨特的習俗是浸菊花酒。這是一個中原古俗,現在流傳的地區已經很少。在節日當天,村民們會上山採摘野菊,摻和在釀酒的糧食中一起醞釀,直至第二年的重陽節再把酒拿出來全家一起暢飲。

想不到重陽廣東不同地方

還有不同的習俗哦!

十萬佛山人都在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