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2017中國產業創新峰會精華版:科研人員的獎勵占比不是越高越好

《支點》記者 李章穎

10月26日下午, 由武漢市科學技術局、武漢市洪山區人民政府指導, 湖北日報傳媒集團《支點》雜誌社、武漢市洪山區科技和經濟資訊化局、融創中國、聯想之星主辦的“2017中國產業創新峰會暨武漢市產學研合作論壇”在武漢融創智穀召開。

本次峰會以“融合·創新·共生”為主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創新發展研究部副部長田傑棠、武漢市科學技術局副局長趙峰、洪山區人民政府副區長陳敏蒞臨現場。 武漢大學“珞珈傑出學者”、湖北省人民政府諮詢委員李光, 聯想之星合夥人李明, 湖北智慧新城產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鄧年武等在內的多位產學研人士也現場分享了經驗。

為促進產學研活動精准化、產學研項目實質化、產學研機制長效化, 主辦方在峰會上倡議成立“武漢市產學研技術創新聯盟”, 呼籲政產學研投各界參與, 宣導以NGO組織形式搭建協同創新的共用服務平臺。

將部分收益分配權還給高校和科研機構

當前, 中國經濟正處於新舊動能轉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的關鍵時期, 推動產業創新至關重要。

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 “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援,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

會議現場, 田傑棠從宏觀層面談了目前中國科技創新的趨勢與成就。

中國當前專利申請量和研發人員數量居世界第一, 研發費用總支出和論文數量居世界第二, 正步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近年來, 中國企業整體創新能力也顯著增強, 當前我國企業研發人員數量超過全社會研發人員總數的70%。 此外, 我國獨角獸數量世界排名僅次於美國, 位居第二。

值得注意的是, 儘管發展勢頭良好, 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仍有問題存在。

田傑棠表示, 總體而言中國成果轉化效率並不低, 但與美國差距大。

“2006年以後, 我國產學研結合程度有所削弱, 從技術交易情況看, 企業淨吸納技術金額占總成交額比重從2006年的14.3%下降至2011年的11.3%。 ”

田傑棠解釋, 主要原因在於雖然基礎研究投入增加, 但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仍有一些制約因素, 如部分政策與問責標準不一致使科研人員存在顧慮、科技成果轉化收益稅負較高等。

參展企業現場互動

針對這些問題, 田傑棠現場也給出了解決之策。

第一, 培育專業化技術轉移機構, 對接基礎研究與企業、市場需求;

第二, 適當調整科技成果轉化淨收益中分配給科研團隊的最低比例, 將部分分配權力還給高校和科研機構, 使專業化技術轉移機構更加發展壯大;

第三,改革《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對成果轉化涉及的國有資產採取例外處理方式;

第四,降低科技成果轉化收益的稅率。

武漢提出“占比80%”的轉化目標

據田傑棠分析,在本屆政府政策推動下,成果轉化力度加大。

今年5月,武漢全面啟動“百萬校友資智回漢工程”,截至目前已經先後舉辦三場活動。5月29日,華中科技大學校友專場簽約投資金額989.7億元;8月27日,武漢大學專場簽下1576.7億元;9月17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專場簽下1546億元。

參展企業

武漢地區現有89所高校,95家科研院所,63名兩院院士,在校大學生最高多達130萬人,是全國三大智力密集區之一。

武漢2016年專利申請量為44826件,同比增長33.3%,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為20643件,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七位。2016年,武漢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已達566.42億元,位居全國副省級城市首位。

參展企業

武漢這一速度,已大大超過了全國“十三五”的“及格線”。

儘管發展勢頭良好,但武漢經濟發展與科技成果轉化分化發展的現象仍舊存在,在漢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轉化項目數僅占總量的40%,創新資源的“富礦”還未能充分轉化為發展財富。

參展企業

圍繞現狀,武漢提出2020年在漢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占比80%的目標。要達到這一目標,需要體制機制創新,也需要思想的力量、智慧的力量。

在這樣的發展要求下,圍繞產業創新、產學研合作去發揮智慧、探索路徑、破解難題,不僅符合國內經濟發展客觀要求,也符合武漢市的發展需求。

專家、企業家們精彩語錄

田傑棠:科研人員的獎勵比例不是越高越好。

“從發達國家高水準大學的經驗來看,成果轉移轉化收益一般要先拿出10%-15%給專業技術轉移機構和技術經理人,其餘部分約30%分配給學校、30%分配給院系、40%分配給科研團隊。”

李光:以人為核心,以使用者需求為導向

“科技成果產業化需要精准政策、市場環境、技術相關性等多方面要素的綜合作用。科技創新的核心為人,要為創新創業者提供良好的環境。同時,也要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堅持以使用者需求為導向。”

李明:相比以往商業模式創新占主流,技術創新越來越受重視

“科技改變生活,目前我們在AI技術基礎設施、機器人、太空技術、自動駕駛、無人機、基因技術等領域都有佈局。”

鄧年武:智慧城市創造產業創新機遇

“智慧城市創造的三個產業創新機遇包括:透徹感知環節的傳感設備和智慧終端機製造商,傳輸資料環節的電信運營商、電信設備製造商,智慧分析環節的軟體發展企業。”

張毅:產學研合作方式三步走

“第一、確定急需合作的技術資訊,通過專利庫搜索急需技術的專利資訊,分析專利技術的含金量,確定擬合作方;第二、 確定需合作的技術方向,通過朋友資源尋找吻合技術方向的技術擁有方,跟擬合作方深入溝通;第三、通過政府創新平臺搭線合作夥伴。”

精彩瞬間

圓桌主題一:創新機制開展科技成果轉化

武漢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石崗

在推進科技成果轉化上,不要有“政府干擾市場”的想法。目前中國環境下,有些事一定得政府的引導、投入才能做得好。

華中科技大學橫向開發與科技合作辦主任李江華

產學研合作需要激勵機制,但現在各類大學的科學研究指標基本以論文進行評價,科研成果轉化在這些指標裡並未得到充分體現。

珞珈創谷聯合創始人兼CEO漆勇

一項技術要變成應用的過程十分漫長,從我們經驗看,科技工作者帶著技術去組建創新型公司,這是一個比較好的機制。

圓桌主題二:從產學研協同創新中掘金

武漢理工大學科技合作與成果轉化中心副主任史四卿

目前技術交易都採取官方模式,成交率不高,效果不明顯,成立市場化的“科技成果轉化交易所”有其必要性。

華中農業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關桓達

科技成果轉化是有風險的,這個風險企業要擔,學校也要擔當。

湖北華威科智慧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春陽

企業往往希望技術能轉化成市場上有競爭力的產品,而且成本要有競爭力。但學校更多是做樣品,要轉化後才能成為市場所能接受的產品。

融創中國投資發展中心投資發展總監、工信部國家產業轉移資訊服務平臺執行總監李穎

在創新創業方面,人的性格是各不相同的,可能有人適合做學術,有人更適合做商業化,核心還是要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崗位上。

這位與會者,像是被什麼限制了想像力?

這位美女嘉賓,可是在拍帥氣的田部長?

李春陽投入起來,連自己都怕

田傑棠、李光合影

第三,改革《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對成果轉化涉及的國有資產採取例外處理方式;

第四,降低科技成果轉化收益的稅率。

武漢提出“占比80%”的轉化目標

據田傑棠分析,在本屆政府政策推動下,成果轉化力度加大。

今年5月,武漢全面啟動“百萬校友資智回漢工程”,截至目前已經先後舉辦三場活動。5月29日,華中科技大學校友專場簽約投資金額989.7億元;8月27日,武漢大學專場簽下1576.7億元;9月17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專場簽下1546億元。

參展企業

武漢地區現有89所高校,95家科研院所,63名兩院院士,在校大學生最高多達130萬人,是全國三大智力密集區之一。

武漢2016年專利申請量為44826件,同比增長33.3%,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為20643件,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七位。2016年,武漢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已達566.42億元,位居全國副省級城市首位。

參展企業

武漢這一速度,已大大超過了全國“十三五”的“及格線”。

儘管發展勢頭良好,但武漢經濟發展與科技成果轉化分化發展的現象仍舊存在,在漢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轉化項目數僅占總量的40%,創新資源的“富礦”還未能充分轉化為發展財富。

參展企業

圍繞現狀,武漢提出2020年在漢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占比80%的目標。要達到這一目標,需要體制機制創新,也需要思想的力量、智慧的力量。

在這樣的發展要求下,圍繞產業創新、產學研合作去發揮智慧、探索路徑、破解難題,不僅符合國內經濟發展客觀要求,也符合武漢市的發展需求。

專家、企業家們精彩語錄

田傑棠:科研人員的獎勵比例不是越高越好。

“從發達國家高水準大學的經驗來看,成果轉移轉化收益一般要先拿出10%-15%給專業技術轉移機構和技術經理人,其餘部分約30%分配給學校、30%分配給院系、40%分配給科研團隊。”

李光:以人為核心,以使用者需求為導向

“科技成果產業化需要精准政策、市場環境、技術相關性等多方面要素的綜合作用。科技創新的核心為人,要為創新創業者提供良好的環境。同時,也要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堅持以使用者需求為導向。”

李明:相比以往商業模式創新占主流,技術創新越來越受重視

“科技改變生活,目前我們在AI技術基礎設施、機器人、太空技術、自動駕駛、無人機、基因技術等領域都有佈局。”

鄧年武:智慧城市創造產業創新機遇

“智慧城市創造的三個產業創新機遇包括:透徹感知環節的傳感設備和智慧終端機製造商,傳輸資料環節的電信運營商、電信設備製造商,智慧分析環節的軟體發展企業。”

張毅:產學研合作方式三步走

“第一、確定急需合作的技術資訊,通過專利庫搜索急需技術的專利資訊,分析專利技術的含金量,確定擬合作方;第二、 確定需合作的技術方向,通過朋友資源尋找吻合技術方向的技術擁有方,跟擬合作方深入溝通;第三、通過政府創新平臺搭線合作夥伴。”

精彩瞬間

圓桌主題一:創新機制開展科技成果轉化

武漢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石崗

在推進科技成果轉化上,不要有“政府干擾市場”的想法。目前中國環境下,有些事一定得政府的引導、投入才能做得好。

華中科技大學橫向開發與科技合作辦主任李江華

產學研合作需要激勵機制,但現在各類大學的科學研究指標基本以論文進行評價,科研成果轉化在這些指標裡並未得到充分體現。

珞珈創谷聯合創始人兼CEO漆勇

一項技術要變成應用的過程十分漫長,從我們經驗看,科技工作者帶著技術去組建創新型公司,這是一個比較好的機制。

圓桌主題二:從產學研協同創新中掘金

武漢理工大學科技合作與成果轉化中心副主任史四卿

目前技術交易都採取官方模式,成交率不高,效果不明顯,成立市場化的“科技成果轉化交易所”有其必要性。

華中農業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關桓達

科技成果轉化是有風險的,這個風險企業要擔,學校也要擔當。

湖北華威科智慧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春陽

企業往往希望技術能轉化成市場上有競爭力的產品,而且成本要有競爭力。但學校更多是做樣品,要轉化後才能成為市場所能接受的產品。

融創中國投資發展中心投資發展總監、工信部國家產業轉移資訊服務平臺執行總監李穎

在創新創業方面,人的性格是各不相同的,可能有人適合做學術,有人更適合做商業化,核心還是要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崗位上。

這位與會者,像是被什麼限制了想像力?

這位美女嘉賓,可是在拍帥氣的田部長?

李春陽投入起來,連自己都怕

田傑棠、李光合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