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日本侵華社會動盪,北京這家糧店卻反而賺大錢,究竟靠什麼?

北京有一家很有影響的清真老字型大小,名字叫大有油鹽糧店。 1917年大有油鹽糧店開業後,由於經營不善,年年虧損,1935年的時候,已到了瀕於倒閉的境地。 當年秋季,經股東大會通過,一個叫常子久的人擔任了大有油鹽糧店的經理。 從此,大有油鹽糧店的買賣越來越興隆,常子久到底有什麼靈丹妙藥呢?說來其實很簡單,就是他能夠洞察先機,在變化中抓住商機。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的幾年。 華北由於政局不穩,物價時漲時落,如果這時把握不住行情,就會蝕本,所以“大有”特別注意市場預測。 他們每天早上派專人到糧食市場去瞭解行情,觀察市場動態,並且憑著多年積累的一套經驗,制定了“一漲買,二漲買,三漲不買;一落不買,二落不買,三落必買”的經營方針。

由於注意市場預測,能在糧食價格降至最低時買進,在糧食價格漲至高峰時賣出,並使庫中的存糧總保持一定的數目,因而賺了大錢。

1945年日寇投降前夕,物資嚴重匱乏,物價高漲,一般糧店多認為糧價還會進一步上漲,擔心賣出後會賠錢因而惜售。 大有糧店打聽到日本人投降的消息後,估計物價不久將要大落,於是抓住機會大量傾銷存糧。 果然日本投降後不久,物價就猛然下降,大有因行情看得准,不但沒有受到損失,反而大賺了一筆。

後來,大有糧店又打聽到消息:國內戰爭將要爆發。 經過分析認為內戰爆發後,物價又會大漲,於是趁物價在低點時,大量購進糧食。 果不其然,很快物價又漲了上去。 這樣一來。 大有糧店又賺了一筆。 1948年解放軍圍城階段,城外的糧食運不進北平,城內因糧食短缺,價格一天要上漲好幾次。

大有糧店就利用這個機會,偷偷地將糧食從城外運往城裡,在位於缸瓦市的大有西棧門市零售。 因為能根據時局變化及時採取應變策略,所以大有糧店在戰亂時代反而發了大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