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雅戈爾觀察:用重金做“減法”,以及為什麼對“年輕化”說不

上周, 老牌服飾企業雅戈爾集團高調地開了場發佈會, 為其子品牌哈特馬克斯 (Hart Schaffner Marx)慶生——十年前, 雅戈爾獲得授權, 成為了這一美國品牌在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地區唯一的許可商,

2014年, 更是以一個 “相當優惠的價格”, 收購了後者在中國的品牌經營權。

相較於已有130年歷史的哈特馬克斯, 成立於1979年的雅戈爾著實談不上“老牌” , 但在很多年輕消費者眼裡, 這一本土品牌, 多少已經有了點兒 “老氣橫秋”。

曾經, 雅戈爾集團的 “三駕馬車”常為人津津樂道, 靠著服飾起家的它在20世紀90年代先後涉足房地產開發和金融投資領域, 逐漸成為了人們口中 “服裝領域最懂金融和地產的公司, 也是資本圈裡最擅長賣服裝的公司。 ”然而這般多元化的 “齊頭並進”終於在2011年遭遇了重創——董事長李如成也曾向媒體坦言, 在那一年, “雅戈爾的三駕馬車有兩駕都被套住了。 ”李如成口中被套住的兩駕馬車,

便是指得地產業務及投資業務, 因而2012年起, 雅戈爾接連喊出的 “回歸主業”的口號, 多少有點兒不得已的意思。

然而積重難返, 幾年下來, 雅戈爾服裝主業依舊未能成為營收報表裡的絕對主力。 終於, 在2016年中國服裝節上, 李如成高調發聲:“用五年時間再造一個雅戈爾。 ”

這一次, 雅戈爾能真的能回歸主業嗎?

距李如成上次的這番壯志一言, 已過去一年, 在這一年裡, 這艘大船內當是有些變化在發生?借著這次發佈會與會後的採訪, 虎嗅匆匆捕捉了雅戈爾的幾點改變。

李如成與他的70、85後團隊

其實, 在過去的幾年裡, 這家本土男裝品牌常被媒體評價為 “不務正業”。 若是去翻看其近年來的財報, 資料在說明這一點上要來得更加直觀。

以2016年財報數據為例, 報告期內, 雅戈爾的服裝業務營收為427,436.62 萬元, 僅占總營收 (1, 489, 499萬元)的28%, 顯然, 這一服裝企業業績更強大的驅動力依舊來自投資於地產兩大板塊, 而原本的服裝主業則遭到了 “邊緣化”, 即使是一再聲稱要 “回歸主業”的情況下, 也難見起色, 甚至占比還遠低於2012年時的38%。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 集團2017年上半年財報顯示, 服裝業務成了三大版塊中唯一一個營收和淨利呈現同比10%以上增長領域。

對於之前的 “多元化戰略”, 董事長李如成回應得很坦誠, “之所以將精力分出去做房地產、做投資是因為賺錢比服裝來得快。 ”不過現在, 李如成的工作重心也發生了轉移。

“打從去年6月份開始, 我50%-60%的精力都放在了服裝上,

兼顧房地產、投資的業務。 根本的原因是大的環境在變化, 雅戈爾如果真正要做強做大, 服裝才是我們的核心。 房地產這塊國家在不斷的調控, 不太明晰, 這條路對於雅戈爾來說很難走通, 而投資的機遇性又比較大, 我們在此也並沒有很強大的、專業的團隊, 而在服裝這塊, 雅戈爾已經投入了30多年。 儘管相較於房地產的動輒5億、10億, 服裝賺錢靠的是一件件賣衣服, 來錢實在是慢, 但是它夠穩健。 ”

“健康比快速更重要, 我希望雅戈爾能經得起風浪與挑戰。 ”

時年 65歲李如成, 依舊把持著公司業務的大方向。 他會搭乘十幾個小時的飛機, 飛赴歐洲, 拜訪各大頂級面料供應商, 也會隨時下到一線工廠檢查生產, 而除此之外, 他還有一個重要任務,

培養團隊。

在談及這一話題時, 李如成說了句頗有意思的話, 他說, 培養團隊一定要自己來, “交給其他人培養的話, 這些人可能會擔心自己的飯碗也就拱手讓人了, 但我就不需要擔心這一點, 我巴不得早點將我的飯碗交出去, 哈哈。 ”

在雅戈爾如今的的核心團隊中, 有曾經的溫州市副市長胡綱高, 有85後的集團副總經理徐鵬, 有曾經就職於Giorgio Armani的來自臺灣的設計師。 不過李如成的獨女, 39歲的李寒窮, 雖然自2011年便擔任雅戈爾董事, 卻是甚少被推至台前。

用重金做減法

現在的雅戈爾, 他們更願意把自家的實體門店叫做 “平臺”——這不僅僅是售賣管道, 更承擔了品牌服務、體驗、文化職能。 2016年財報資料顯示, 雅戈爾集團現有實體店為3,225家, 其中90%以上為自營門店,而雅戈爾最新的目標是,把這3000家的門店減少到1000家—— “建設 1,000 家年銷售額在1,000 萬元以上的行銷平臺。”

跟現如今幾乎所有的新老零售商一樣,雅戈爾也在其2016年的財報中提到了時下的大熱詞 “新零售”。按照李如成的理解,新零售當有五個要素:優質的產品、競爭力的成本、快速的物流反應體系、舒心的體驗環境、高科技的行銷手段。當然,對於這張 “新牌”,各家都有自己的一番主張和打法。

而因循雅戈爾自己對於 “新零售”的理解,在做減法建平臺這件事上,他們計畫投入80億元,而這其中大部分的錢被用來......買地和裝修。

“為什麼一定要買地?”

回答這個問題的是上文提到的雅戈爾的副總經理,李如成重點培養的年輕骨幹之一,徐鵬。他表示雅戈爾之所以要這麼做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雅戈爾是希望自己能成長為一家百年老店的,而從長遠來看,買地相對於租賃門店來說,成本上要划算得多,即所謂 “有競爭力的成本”。 “年年上漲的租金成了很多品牌的一大負擔,尤其是很多品牌為了樹立形象,在核心地段的門面租下的門面,望著高漲的租金只能死撐,而直接買下來,則沒了這般後顧之憂。”

10多年前,雅戈爾僅投入一億多元,在上海南京東路上買下一個店面,面積達3000平。據悉,現在這一門店的年銷售額為4000萬元。在同樣地段,其他商家若要負擔類似面積,光租金一年就要三千多萬,同時,這塊地的市價已高達10多億。

在門店裝修上,雅戈爾也是不惜重金。據介紹,去年在無錫最熱鬧的三陽廣場附近,雅戈爾開了一個近3000平米的大店,請來了Burberry等奢侈品牌門店設計師Philip Handford來設計,裝修價格到了每平米1萬元,門店投入近三億。

開千家大店只是第一步。

“我們現在說的很多的智慧門店,包括無人便利店、無人貨架,都只是前端的應用 。這背後要做的是搭建一個強有力的系統來支援這些前臺應用的運作,才能實現真正的高效。”徐鵬向我們介紹稱,就目前雅戈爾而言,資料儘管都有了,但基本都是單向的。有部分資料可以連接,但是不夠系統。而在搭建系統這塊,雅戈爾也正在積極地尋求與大型的互聯網公司的合作。

物流也是零售中不可或缺,甚至愈發重要的一環,而雅戈爾所提到的 “高效的物流體系”,也主要是針對線下管道。徐鵬表示, “假使100家門店每個都需要有100個SKU供消費者選擇,那這背後其實是一個10000的庫存,庫存是壓死服裝品牌商的 “殺手”。而通過高效的物流,我們可以實現庫存的共用,這樣,做同樣的事情,我的庫存就小多了。我以為這才是真正的 “新零售” ,讓零售變得更高效。”當然,同樣在這一塊,雅戈爾也並不打算由自己來做,同樣是交予國內知名的物流公司來完成。

擁有高效物流體系的“平臺”搭建起來後,然後呢?消費者並非 “自來水”,雅戈爾又靠什麼來抓住他們?

對於這個問題,李如成一句帶過, “通過我們的門店改造、舒適的體驗環境和大資料。”雅戈爾的大資料尚不知從何說起,這回答顯然是過於籠統含糊了。

除了大資料,拉動消費者的壓力自然落到雅戈爾的品牌上。

雅戈爾為什麼不“年輕化”

近年來,如何吸引消費者這個話題,更多時候被品牌們聚焦(窄化)成了如何討好年輕的消費者,因而品牌的年輕化成為了眾多企業迫不及待拋出的口號,試圖在產品線、設計、行銷方式上改進,以期能抓住這波新起來的 “消費新勢力”,然而在這方面,雅戈爾則顯得頗有些謹慎。

雅戈爾是以男士正裝為主要品類,主要的消費對象是35歲至40歲的商政人士,至少在目前來看,品牌希望做的還是把這一市場吃透,所以,他們並不會試圖把自家的產品賣給眼下的90後們。雅戈爾拒絕簡單的“年輕化”。

但眼下的一個問題是,雅戈爾的目標使用者池裡,正在進行這一波更新換代,而品牌曾經的60後70後擁躉,跟即將步入 “池子”裡的80後在消費習慣、理念上都有著巨大的差異。

徐鵬認可這一點,他表示也會看重雅戈爾品牌線上上的展示。“我們不能忽視這波進入我們目標消費群的(曾經的)年輕人。”徐鵬表示 , “按照我們的價位以及我們目前的管道,我們還是主要重於線下,但是在未來,這波進入我們標的年齡層的消費者,他們已經養成了線上的消費習慣。更重要的一點是,若是在此前,他們沒有聽說過雅戈爾,或者是說不夠瞭解的話,那他們的第一反應是掏出手機來百度穀歌一下,這樣的話,線上就成了消費者進行品牌認知的一個管道,他未必會線上上形成交易,但是他會線上上對你品牌形成第一時間的認知。”

但與此同時,雅戈爾不會刻意把自己產品與品牌推向另一個極端,比如“快時尚”,以此討好迎合年輕人。換句話說,針對年輕人群,雅戈爾要做的是 “埋伏式行銷”。

“我們的品牌不能隨著我們的消費者一起老去。”對於剛加入雅戈爾一年多時間的設計總監龔乃傑而言,如何去把握這樣一個 “度”是難點所在:你想要品牌的設計更時尚、年輕化一些,但是又不能跑偏,讓人覺得這是完全的另一個品牌 。

龔乃傑向我們介紹稱, “在開發的時候,其實大家會特別有想法,想要去嘗試新一點的東西,做了充足的調研,但是到了執行階段,這些想法如何去落地,這中間的過程我們一直都在跟各個部門磨合。”

然而,客觀地來看,目前的90後終究和他們的前輩不一樣,在高密度資訊環境裡長大的他們,對於速度、新鮮、潮流的追求近乎成為了一種本能,而這些是遠非現在的雅戈爾所能夠滿足的。雅戈爾從來不是一家快公司,它引以為傲的從原料到成衣售賣的全產業鏈模式,在未來如果不能夠及時地快起來,會否也會成為企業的一大負擔?

培養“二級火箭”

目前,雅戈爾集團旗下有主品牌雅戈爾(Youngor)和四大子品牌 Mayor 、Hart Schaffner Marx、GY、HANP。需要承認的是,儘管在 “不讓品牌隨著消費者一起老去”上,雅戈爾進行著不少的嘗試,但這一主品牌對於消費者的吸引力的增長還是在趨緩。顯然,為了保證服裝業務的整體擴增,集團需要努力培養 “二級火箭”,而2016年才開始發力的Mayor,正是這其中表現最佳的一支。

2017年半年度財報顯示,報告期內,主品牌Youngor實現營業收入20.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8.85%;子品牌Mayor則獲得了同比284.97%的增長。

Mayor是雅戈爾旗下的高端男裝品牌。品牌負責人陸萍向我們介紹稱,其實這個品牌早在2000年便註冊了,2009年才開始運作,但投入一直不夠,直到去年的6月份才真正開始發力,到現在已經獲得營收2億多,預計明年這一品牌的營收將達到5億元。

由於是主打高端市場,除了進駐雅戈爾的大平臺店面外,Mayor的獨立門店將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嘗試去進駐一些雅戈爾主品牌難以進入的高端百貨公司。不過因為目前品牌的知名度有限,所以所以在談判上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與精力。

對於Mayor來說,當下亟待解決的或許便是品牌知名度的問題。

去年10月,Mayor與歐洲頂級五大面料商簽訂了戰略合作協定,這五大面料商(ZEGNA、LORO PIANA、CERRUTI 1881、ALBINI、ALUMO )在此前都是專為LV等一線國際服裝大牌服務的,而除了在高端面料方面進行定制合作之外,這些面料商也在通過自己的專業團隊,為Mayor進行一些品牌宣傳、打造方面的戰略合作。除此之外,Mayor目前的品宣還通過一些針對會員的線下活動。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主打漢麻材質的子品牌HANP,目前旗下產品不僅有服飾,還包括一些家居品類。據說,李如成已在內部發話,繼Mayor之後,集團明年將發力重推HANP。

其實近年來,服裝、尤其是男士服裝領域,大家討論關注得更多得是以輕資產模式快行快步的海瀾之家,2009年方不過門店655家,目前已經擁有門店5491家。2017年中期財報資料顯示,期內,海瀾之家服裝業務實現營收90.98億元,同比增長6.38%,遠高於雅戈爾服裝板塊營收的24.5億元。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就毛利率一項來看,雅戈爾卻是以65%勝於海瀾之家的26.5%。

海瀾之家的加法還在繼續,而以重資產模式著稱的雅戈爾正試圖做減法進行門店整合,一輕一重,一增一減,誰會走得更好更遠呢?且看了。

未來面前,你我還都是孩子,還不去下載 虎嗅App 猛嗅創新!

其中90%以上為自營門店,而雅戈爾最新的目標是,把這3000家的門店減少到1000家—— “建設 1,000 家年銷售額在1,000 萬元以上的行銷平臺。”

跟現如今幾乎所有的新老零售商一樣,雅戈爾也在其2016年的財報中提到了時下的大熱詞 “新零售”。按照李如成的理解,新零售當有五個要素:優質的產品、競爭力的成本、快速的物流反應體系、舒心的體驗環境、高科技的行銷手段。當然,對於這張 “新牌”,各家都有自己的一番主張和打法。

而因循雅戈爾自己對於 “新零售”的理解,在做減法建平臺這件事上,他們計畫投入80億元,而這其中大部分的錢被用來......買地和裝修。

“為什麼一定要買地?”

回答這個問題的是上文提到的雅戈爾的副總經理,李如成重點培養的年輕骨幹之一,徐鵬。他表示雅戈爾之所以要這麼做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雅戈爾是希望自己能成長為一家百年老店的,而從長遠來看,買地相對於租賃門店來說,成本上要划算得多,即所謂 “有競爭力的成本”。 “年年上漲的租金成了很多品牌的一大負擔,尤其是很多品牌為了樹立形象,在核心地段的門面租下的門面,望著高漲的租金只能死撐,而直接買下來,則沒了這般後顧之憂。”

10多年前,雅戈爾僅投入一億多元,在上海南京東路上買下一個店面,面積達3000平。據悉,現在這一門店的年銷售額為4000萬元。在同樣地段,其他商家若要負擔類似面積,光租金一年就要三千多萬,同時,這塊地的市價已高達10多億。

在門店裝修上,雅戈爾也是不惜重金。據介紹,去年在無錫最熱鬧的三陽廣場附近,雅戈爾開了一個近3000平米的大店,請來了Burberry等奢侈品牌門店設計師Philip Handford來設計,裝修價格到了每平米1萬元,門店投入近三億。

開千家大店只是第一步。

“我們現在說的很多的智慧門店,包括無人便利店、無人貨架,都只是前端的應用 。這背後要做的是搭建一個強有力的系統來支援這些前臺應用的運作,才能實現真正的高效。”徐鵬向我們介紹稱,就目前雅戈爾而言,資料儘管都有了,但基本都是單向的。有部分資料可以連接,但是不夠系統。而在搭建系統這塊,雅戈爾也正在積極地尋求與大型的互聯網公司的合作。

物流也是零售中不可或缺,甚至愈發重要的一環,而雅戈爾所提到的 “高效的物流體系”,也主要是針對線下管道。徐鵬表示, “假使100家門店每個都需要有100個SKU供消費者選擇,那這背後其實是一個10000的庫存,庫存是壓死服裝品牌商的 “殺手”。而通過高效的物流,我們可以實現庫存的共用,這樣,做同樣的事情,我的庫存就小多了。我以為這才是真正的 “新零售” ,讓零售變得更高效。”當然,同樣在這一塊,雅戈爾也並不打算由自己來做,同樣是交予國內知名的物流公司來完成。

擁有高效物流體系的“平臺”搭建起來後,然後呢?消費者並非 “自來水”,雅戈爾又靠什麼來抓住他們?

對於這個問題,李如成一句帶過, “通過我們的門店改造、舒適的體驗環境和大資料。”雅戈爾的大資料尚不知從何說起,這回答顯然是過於籠統含糊了。

除了大資料,拉動消費者的壓力自然落到雅戈爾的品牌上。

雅戈爾為什麼不“年輕化”

近年來,如何吸引消費者這個話題,更多時候被品牌們聚焦(窄化)成了如何討好年輕的消費者,因而品牌的年輕化成為了眾多企業迫不及待拋出的口號,試圖在產品線、設計、行銷方式上改進,以期能抓住這波新起來的 “消費新勢力”,然而在這方面,雅戈爾則顯得頗有些謹慎。

雅戈爾是以男士正裝為主要品類,主要的消費對象是35歲至40歲的商政人士,至少在目前來看,品牌希望做的還是把這一市場吃透,所以,他們並不會試圖把自家的產品賣給眼下的90後們。雅戈爾拒絕簡單的“年輕化”。

但眼下的一個問題是,雅戈爾的目標使用者池裡,正在進行這一波更新換代,而品牌曾經的60後70後擁躉,跟即將步入 “池子”裡的80後在消費習慣、理念上都有著巨大的差異。

徐鵬認可這一點,他表示也會看重雅戈爾品牌線上上的展示。“我們不能忽視這波進入我們目標消費群的(曾經的)年輕人。”徐鵬表示 , “按照我們的價位以及我們目前的管道,我們還是主要重於線下,但是在未來,這波進入我們標的年齡層的消費者,他們已經養成了線上的消費習慣。更重要的一點是,若是在此前,他們沒有聽說過雅戈爾,或者是說不夠瞭解的話,那他們的第一反應是掏出手機來百度穀歌一下,這樣的話,線上就成了消費者進行品牌認知的一個管道,他未必會線上上形成交易,但是他會線上上對你品牌形成第一時間的認知。”

但與此同時,雅戈爾不會刻意把自己產品與品牌推向另一個極端,比如“快時尚”,以此討好迎合年輕人。換句話說,針對年輕人群,雅戈爾要做的是 “埋伏式行銷”。

“我們的品牌不能隨著我們的消費者一起老去。”對於剛加入雅戈爾一年多時間的設計總監龔乃傑而言,如何去把握這樣一個 “度”是難點所在:你想要品牌的設計更時尚、年輕化一些,但是又不能跑偏,讓人覺得這是完全的另一個品牌 。

龔乃傑向我們介紹稱, “在開發的時候,其實大家會特別有想法,想要去嘗試新一點的東西,做了充足的調研,但是到了執行階段,這些想法如何去落地,這中間的過程我們一直都在跟各個部門磨合。”

然而,客觀地來看,目前的90後終究和他們的前輩不一樣,在高密度資訊環境裡長大的他們,對於速度、新鮮、潮流的追求近乎成為了一種本能,而這些是遠非現在的雅戈爾所能夠滿足的。雅戈爾從來不是一家快公司,它引以為傲的從原料到成衣售賣的全產業鏈模式,在未來如果不能夠及時地快起來,會否也會成為企業的一大負擔?

培養“二級火箭”

目前,雅戈爾集團旗下有主品牌雅戈爾(Youngor)和四大子品牌 Mayor 、Hart Schaffner Marx、GY、HANP。需要承認的是,儘管在 “不讓品牌隨著消費者一起老去”上,雅戈爾進行著不少的嘗試,但這一主品牌對於消費者的吸引力的增長還是在趨緩。顯然,為了保證服裝業務的整體擴增,集團需要努力培養 “二級火箭”,而2016年才開始發力的Mayor,正是這其中表現最佳的一支。

2017年半年度財報顯示,報告期內,主品牌Youngor實現營業收入20.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8.85%;子品牌Mayor則獲得了同比284.97%的增長。

Mayor是雅戈爾旗下的高端男裝品牌。品牌負責人陸萍向我們介紹稱,其實這個品牌早在2000年便註冊了,2009年才開始運作,但投入一直不夠,直到去年的6月份才真正開始發力,到現在已經獲得營收2億多,預計明年這一品牌的營收將達到5億元。

由於是主打高端市場,除了進駐雅戈爾的大平臺店面外,Mayor的獨立門店將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嘗試去進駐一些雅戈爾主品牌難以進入的高端百貨公司。不過因為目前品牌的知名度有限,所以所以在談判上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與精力。

對於Mayor來說,當下亟待解決的或許便是品牌知名度的問題。

去年10月,Mayor與歐洲頂級五大面料商簽訂了戰略合作協定,這五大面料商(ZEGNA、LORO PIANA、CERRUTI 1881、ALBINI、ALUMO )在此前都是專為LV等一線國際服裝大牌服務的,而除了在高端面料方面進行定制合作之外,這些面料商也在通過自己的專業團隊,為Mayor進行一些品牌宣傳、打造方面的戰略合作。除此之外,Mayor目前的品宣還通過一些針對會員的線下活動。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主打漢麻材質的子品牌HANP,目前旗下產品不僅有服飾,還包括一些家居品類。據說,李如成已在內部發話,繼Mayor之後,集團明年將發力重推HANP。

其實近年來,服裝、尤其是男士服裝領域,大家討論關注得更多得是以輕資產模式快行快步的海瀾之家,2009年方不過門店655家,目前已經擁有門店5491家。2017年中期財報資料顯示,期內,海瀾之家服裝業務實現營收90.98億元,同比增長6.38%,遠高於雅戈爾服裝板塊營收的24.5億元。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就毛利率一項來看,雅戈爾卻是以65%勝於海瀾之家的26.5%。

海瀾之家的加法還在繼續,而以重資產模式著稱的雅戈爾正試圖做減法進行門店整合,一輕一重,一增一減,誰會走得更好更遠呢?且看了。

未來面前,你我還都是孩子,還不去下載 虎嗅App 猛嗅創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