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京城一周展演薈萃(4月3日-4月9日)

一周演出

中國夜鶯——世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迪裡拜爾獨唱音樂會

唱響世界的“中國夜鶯”、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迪裡拜爾, 將於4月8日晚, 在北京中山音樂堂舉辦“中國夜鶯——世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迪裡拜爾獨唱音樂會”, 也為中山公園音樂堂2017春季演出季拉開唯美大幕。 此次是她時隔11年再度在北京舉辦個人獨唱音樂會, 對她自己和樂迷來說都意義非凡。 經過精心的籌備, 迪裡拜爾將攜手鋼琴家張佳林, 演唱《教我如何不想他》、《我的深情為你守候》、《那就是我》等眾多中外名歌、經典歌劇選段。

舞臺上的迪裡拜爾。 供圖/視覺中國

演出時間:4月8日晚

演出地點:北京中山音樂堂

《阿爾茲記憶的愛情》

有音樂劇“野心”的音樂人不少, 但真正願擔風險靜心排練場的卻不多。 昨天, 一眾“超女”、“快男”、“好聲音”集結鼓樓西劇場, 他們不是玩票兒, 短短的20多分鐘展示足見其用心。 這部名為《阿爾茲記憶的愛情》的音樂劇, 由譚維維、王錚亮、金池、金志文、吉傑、黃綺珊等人領銜, 不過比他們更靠譜的還是該劇的兩位靈魂人物——作曲韓紅以及編劇、導演田沁鑫, 4月5日至8日該劇將在保利劇院進行首輪演出。

演出時間:4月5日至8日

演出地點:保利劇院

歌劇《拉美摩爾的露琪亞》

義大利作曲家多尼采蒂的歌劇《拉美摩爾的露琪亞》是一出美聲唱法經典劇碼, 其中“露琪亞發瘋”的場面、劇中人物內心世界的六重唱, 以及男主人公愛德格多最後一幕演唱的超長詠歎調還有High E, 都讓這部歌劇很難唱卻又很刺激。 4月9日到12日, 國家大劇院將在天橋藝術中心首演這部歌劇。 歌劇將由世界著名指揮家捷傑耶夫率領中俄兩國藝術家共同完成。 這也是今年國家大劇院歌劇節的揭幕大戲。

舞臺設計圖

舞臺設計圖

導演雅尼斯·科克斯

主演張立萍

演出時間:4月9日到12日

演出地點:天橋藝術中心

音樂劇《你若離開,我便浪跡天涯……》

音樂劇《你若離開,我便浪跡天涯……》是國家話劇院參與制作的首部音樂劇。由趙淼導演執導這部音樂劇,根據一則有關老人的新聞改編和發展而來,講述了一家三代人的故事。該劇最早由三拓旗劇團創作於2015年,首演於法國阿維尼翁戲劇節和英國愛丁堡藝術節,當時還只是一個60分鐘的試驗版本,但已經打動了許多觀眾。主演朱荔莘回憶說,在法國她曾經看到一位年齡很大的女性觀眾演出結束後很久還不肯離去,認為這部戲講的就是她自己的故事。

演出時間:4月5日至9日

演出地點:國家話劇院劇場

香港音樂劇《頂頭錘》

香港話劇團打造的金牌音樂劇《頂頭錘》將於4月7日至9日在天橋藝術中心上演。據介紹,這是一部勵志音樂劇,展現曾經的“亞洲球王”李惠堂以隊長身份帶領足球隊挾“亞洲第一”之威,遠赴德國柏林首度參戰奧運。來自香港大坑老圍小漁村的八名球員,懷著夢想與熱忱沖出香港,以一身球技闖出一片新天地。《頂頭錘》首演於2008年,曾榮獲香港舞臺劇最佳整體演出、最佳創作音樂、最佳男主角(悲劇/正劇)和十大最受歡迎製作4項大獎。

演出時間:4月7日至9日

演出地點:天橋藝術中心

話劇《二馬》

根據老舍同名小說改編的話劇《二馬》去年在北京、上海兩地上演頗受好評,4月7日該劇又將作為國家大劇院夏季演出季的開幕大戲登場,與首都話劇迷見面。老舍小說《二馬》講述了1926年一對中國父子在英國倫敦的遭遇和經歷。小說以從中國前往倫敦的老馬和小馬為主要人物,講述了“二馬”與溫都太太和小姐的愛情,以及華人在倫敦的境遇。老舍用充滿幽默的筆墨描繪了老馬和小馬這兩個獨特的人物。由北演出品,方旭改編並導演、演出的話劇《二馬》,是這部老舍小說在舞臺上的首度呈現,更是方旭自《我這一輩子》《貓城記》《離婚》之後,與老舍作品第四次結緣。方旭從原作中的幽默出發,進行二度創作。他以英文報紙為貫穿全劇的元素,二維漫畫與表演結合,讓所有故事發生在一張英文報紙裡,整部劇就像是一場大遊戲。

演出時間:4月7日

演出地點:國家大劇院

紀念貝多芬——維也納交響樂團音樂會

4月6日至7日,維也納交響樂團將登臺國家大劇院,帶來“紀念貝多芬”為主題的兩場音樂會,奏響貝多芬第四、五、六、七交響曲。在貝多芬的所有交響曲中,第一、二交響曲具有明顯的維也納古典主義特點,受海頓影響最大;第三、五、七、九交響曲集中體現了貝多芬的藝術風格,具有英雄性、鬥爭性;第四、六、八交響曲則預示了貝多芬創作的浪漫主義氣息。其中,《降B大調第四號交響曲》像貝多芬的所有“偶數”交響曲一樣清新歡暢,具有民間音樂般的親切感。《c小調第五號交響曲》被後人命名為“命運”,這無疑是貝多芬最廣為人知的作品,是貝多芬在戰勝了個人感情挫折和生理疾病帶來的悲觀絕望後的情感流露,樂曲的戲劇性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則被貝多芬稱為“對農村生活的回憶”。1811年,貝多芬開始創作《A大調第七交響曲》並於次年初完成。這期間,貝多芬的耳聾正在加劇,與丹萊莎的愛情破裂,而正是在這樣的歲月裡,他卻寫出了這樣生氣蓬勃的音樂,四個樂章都有鮮明的舞蹈節奏,瓦格納稱之為“舞蹈的禮贊”。

演出時間:4月6日至7日

演出地點:國家大劇院

國家大劇院第二屆小劇場戲曲邀請展

國家大劇院將於4月7日拉開第二屆小劇場優秀戲曲節目邀請展帷幕。屆時,將帶來10台14場精彩的小劇場戲曲演出。具體有北京京劇院的《明朝那點事兒——審頭刺湯》、《清風亭》、《“箏戲華年”尚靖雅京劇·古箏音樂會》、《馬前潑水》;由京劇演員常秋月自導自演的小劇場京劇《荼蘼花開》,以伶人鈴兒與小沙彌慧覺在夢裡相識相戀的故事,表現當代人在理想與行動之間的糾結;著名昆曲演員魏春榮將領銜北方昆曲劇院昆曲《獅吼記》,“河東獅吼”的故事家喻戶曉,然而在昆曲舞臺上,除了“梳妝”與“跪池”這兩折戲,《獅吼記》一度沉寂多時;京劇名家、梅葆玖先生的大弟子魏海敏將以《在梅邊·九歌——魏海敏梅派曲集》緬懷恩師。

演出時間:4月7日開始

演出地點:國家大劇院

青年京劇演員(北京)擂臺邀請賽

今年的擂臺賽將更加注重武戲,全部20場演出中有10場都是武戲演出,真正實現“文武並重”。北京京劇院副院長李師友表示,近年來北京京劇院非常注重武戲演員的培養,“我們認為時機成熟了,是時候加大力度重點推一推武戲了。”為了增加年輕演員的參演機會,本屆比賽還將嚴格控制參賽演員年齡,只有35歲以下演員才能報名參加。

演出時間:3月19日至4月7日

演出地點:長安大戲院

《莎士比亞別生氣》

在《羅密歐與茱麗葉》公演當日,導演突然接到神秘威脅電話,對方聲稱綁架了自己的女兒,並要求自己按照其指令行事。這些指令干擾了話劇的正常演出,讓話劇面目全非……這一出“錯位”喜劇,羅密歐“杠”上羅密歐。頻頻改戲,燈光、音響神秘出錯,戲劇演員的台前幕後,都在觀眾眼前呈現。導演能否救出愛女?劇團能否順利完成演出?

演出時間:持續至4月9日,每晚7時30分

演出地點:北京地質禮堂

“給我一小時”音樂會

“給我一小時”音樂會是一場即興互動式打擊樂音樂會,在這一小時中,你不僅能看到千奇百怪的打擊樂器,還能聽到來自生命的聲音。

演出時間:4月8日

演出地點:天橋藝術中心

《白蓮-黑土》

為慶祝中印簽署“和平共處五項原則”65周年紀念,北京雷動天下現代舞團與印度節奏浮雕舞團攜手合作演繹舞蹈作品。《白蓮-黑土》結合了卡塔克(一種印度古典舞舞種)、中國太極及多種現代舞元素的動作,並反應了兩個國家之間的共同性和多樣性。

演出時間:4月7日

演出地點:天橋藝術中心

一周展覽

故宮博物院藏品三年清理核對成果展

2012年10月起,全國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正式展開,對我國境內(不含港澳臺地區)全部國有單位收藏保管的文物進行全面普查登記。故宮博物院積極參與其中,在2004年至2010年共計七年藏品清理的基礎上,對部分藏品進行持續和徹底清理,開展登記著錄、影像採集、課題研究等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的階段性成果。

展覽分為七個部分,包括甲骨刻辭、清宮舊藏老照片、織繡品、古建築、書法、陶瓷、明清尺牘。希望通過此次展覽,能夠較為全面、系統地展示故宮博物院三年藏品清理工作的概況和所取得的最新成果;也希望借助展覽這一形式來宣傳普查成果,能更利於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達到“以昭公信”的特殊意義。

◀剔紅“乾隆禦稿”雲龍紋箱。

◀剔紅“乾隆禦稿”雲龍紋箱。

畫琺瑯開光鳥獸圖爐

甲骨文字刻辭牛骨。

鐵質簾子墜

青白釉碗標本

獸面紋觚

禮神帛

溥儀與婉容照片底片

乾隆行書讀論語詩頁

人面紋牌飾

黃地綠彩錐拱雲龍紋碗

展覽地點:故宮博物院延禧宮東配殿展廳

展覽時間:持續至4月15日

十九世紀法國傳教士手繪中國鳥類圖譜

展覽恰逢4月1日北京第36屆“愛鳥周”的到來,展出的746張鳥類圖譜,將鳥類這一自然界的精靈,用傳統藝術和自然主義結合的手法靈動地展現在人們面前,展覽包括法國耶穌會士韓伯祿主持繪製的鳥類圖譜746張,涉及鳥類416種,其中406種在中國出現過,另外10種從未出現在中國,部分品種已經滅絕。如圖譜中包含鳥類灰孔雀雉僅見于雲南;勺雞分佈在遼寧、西藏、喜馬拉雅山脈至中國中部及東部地區,可以看出此套圖譜創作過程中跋山涉水、尤為艱辛。

展覽時間:3月30日至4月13日

展覽地點:保利藝術博物館(新保利大廈雲樓10層)

微言終日閱——紀曉嵐與閱微草堂展

還記得《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的“黃金鐵三角”嗎?這樣一部經典電視劇將紀曉嵐描繪得有血有肉。如今,北京紀曉嵐故居紀念館聯合中國園林博物館,開辦了《微言終日閱——紀曉嵐與閱微草堂展》,將在中國園林博物館一號臨展廳持續展出至5月7日。展覽展出紀曉嵐生前煙袋、硯臺等一百餘件(套)展品,以“人”“文”“家”為脈絡,通過對紀曉嵐及其故居閱微草堂的介紹,解讀身為神童、名臣、文宗的他,在為學、為官、為文歷程中的傳奇一生,將中國傳統文人嚴謹治學、詩禮傳家、諧趣生活的方方面面呈現給您。

展覽時間:持續展出至5月7日

展覽地點:中國園林博物館一號臨展廳

古代外銷青花瓷器展

據展覽的主辦者、古玩鑒定專家關海森介紹,展出的82件古代外銷青花瓷器,年代從元代起至清代止,見證了中國外銷青花瓷的一路輝煌。器物種類豐富,除了杯、碟、盤、碗等實用器以外,還有瓶、罐、壺、花觚等陳設器、供器,都是中西結合的精品。其中,有十多種專門為歐洲皇室或貴族等定制的器皿,設計精巧、造型奇特、紋飾及青花的發色優美,在中國傳統瓷器中未見。清代青花八仙人物紋五供器、清代青花花卉紋蓋罐花觚、清代異形山水紋盤、清代康熙青花纏枝蓮紋大盤……美麗的外銷青花瓷如同“藍精靈”般優雅。這些展品從發色上能看出明顯的時代特色,用料從蘇勃泥青、平等青、石子青、回青到浙料、珠明料等應有盡有,尤其是“寶石藍”、“翠毛藍”的瓷器特別搶眼。除了觀看精美展品外,觀眾還能在現場瞭解到古代青花瓷器的生產流程和一定的辨偽知識。

展覽時間:持續至3月30日

展覽地點:郭沫若紀念館

螺鈿漆器展

200餘件古代螺鈿漆器近日在北京正陽美術館展出,品類如香幾、案桌、插屏、盤、盒、文房用品等。其中宋元黑漆鑲嵌螺鈿花鳥紋盤、清代早期黑漆螺鈿嬰戲圖詩文香案桌、清代早期黑漆嵌螺鈿雙曲香幾等較為罕見。

螺鈿,是指用螺殼與海貝磨製成人物、花鳥、幾何圖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據畫面需要而鑲嵌在器物表面裝飾工藝的總稱,是一種最常見的中國傳統裝飾藝術。螺鈿工藝可分為硬螺鈿、軟螺鈿兩類。硬螺鈿即為流傳使用的打磨貝殼,而軟螺鈿又名“薄螺鈿”,指用“鮑魚貝”煮出來剝離如紙一般薄的螺鈿片,因柔軟似紙,習慣上稱“軟螺鈿”,軟螺蛤蜊光澤鮮豔,比硬螺鈿更具美感。清代詩人劉應賓曾作“螺鈿妝成翡翠光”,點出螺鈿的光澤堪比翡翠,色澤絢麗,色彩奇幻。

展覽時間:持續至4月30日

展覽地點:北京正陽美術館

老友情懷共築中國夢,大吉之展

生肖作為悠久的民俗文化現象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農曆雞年預示著大吉大利,被喻為吉祥、喜慶的象徵並讚譽雞為“五德之禽”。有著近四十年歷史的文化老字型大小燕京書畫社攜手IT行業的精英企業贊華集團創建的贊華藝術之家共同邀請了當今國內畫壇名家、才俊新秀。展出金默如、田墉、王成喜、李涵、王培東、李燕、宋滌、郭石夫、曹環義、賀伯英、紀清遠、邢少臣、郭東瑞、柴京津、盧平等藝術家的佳作。

展覽地點:燕京書畫藝術館

展覽時間:持續至月底

浴火重光——來自阿富汗國家博物館的寶藏

遊人參觀。

231件(套)富有傳奇色彩的阿富汗文物3月17日亮相故宮午門東雁翅樓展廳。這批文物為阿富汗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巴克特裡亞寶藏”——被稱為當今世界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堪比埃及“圖坦卡蒙”珍寶的發現。而更為珍貴的是,“巴克特裡亞寶藏”能夠在飽經戰亂之苦的阿富汗被保留至今,是以無數文物工作者的鮮血和生命為代價,堪稱世界文物保護史上的奇跡。

展覽地點:故宮午門東雁翅樓展廳

展覽時間:持續至6月17日

‘無相’楊黎明作品展

此次展覽以楊黎明新作“時空流韻系列”為主線,同時梳理了其黑色、灰色、藍色系列作品十數件,讓參觀者近距離探索其作品流變。

楊黎明以其標誌性的“書寫性曲線”,在早年的書法基本功與來自音樂韻律的節奏感中,創造出獨樹一幟的抽象風格。對於今天的公眾而言,欣賞抽象藝術依然存在障礙,人們往往希望從畫面裡找出自己熟悉的東西。而楊黎明則在西方抽象藝術的基礎上,融入了更多個人對於抽象語言的思考。“這種思考不是純西方的,而是源於他與中國文化內核的諸多聯繫。”策展人廖雯認為,這種發自本土文化的創作,無疑拉近了參觀者與抽象藝術的距離。因此,儘管楊黎明的作品也很抽象,但作品裡那些由毛筆與油彩顏料疊加而成的“顏色”,對應的正是他在不同時期的感悟,參觀者也比較容易讀懂他賦予每件作品的情緒。

展覽地點:798藝凱旋藝術空間

展覽時間:持續至4月11日

何要浮名——北京畫院藏齊白石精品展

“何要浮名”取自齊白石晚年一枚自刻印章的印文,是白石老人從藝數十年來的藝術心得和人生感悟,更是老人清醒認知自我,堅守藝術之道的一種警示。基於何要浮名的主題,此次展覽以齊白石的人生道路與藝術成長為內部線索,深入剖析齊白石的藝術價值。展覽共分為四個板塊:1、星塘白屋不出公卿。2、要知天道酬勤。3、知己有恩。4、寂寞之道。共彙聚了齊白石作品八十餘件套,涉及齊白石的山水、人物、花鳥、草蟲、水族、禽鳥、蔬果、雜畫、書法、篆刻等各個品類的代表性作品,深度發掘齊白石作品背後蘊含的人格魅力與對藝術最本真的追求。

展覽時間: 持續至5月07日

展覽地點: 北京畫院美術館三、四層

絲路:文明互鑒的見證·敦煌藝術文獻展

展品主要包括敦煌粉本、敦煌壁畫等藝術拓片、莫高窟舊影、朝聖敦煌和視頻影像作品五個單元。文獻價值極高的敦煌粉本,系20世紀40年代敦煌莫高窟壁畫畫稿,其繪製方法是將紙張定覆在壁畫上,用煤油將紙打濕,紙幹透後用墨線勾勒成稿,並用漢字將人物身上各部位顏色標注出來。敦煌拓片同樣是70多年前從敦煌莫高窟壁畫和敦煌用磚上拓下來的拓片。此次來京展出的壁畫拓片為敦煌第61窟五代時期供養人鳳冠頭飾和胸前雙鳥銜枝紋衣飾,磚拓分別為五代時期龍紋磚、五代時期鳳紋磚、唐代天馬磚,而碑拓為敦煌藏經洞內洪辨和尚告身碑。“莫高窟舊影”則以影像形式記錄了20世紀四五十年代的敦煌莫高窟實景。

展覽時間:持續至4月12日

展覽地點:北京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展覽館

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

用100件文物講述跨越200萬年的世界歷史,盡可能地涵蓋地球上所有地區出現過的文明。這個絕妙的創意源自大英博物館與英國廣播公司四台在2010年的一次極為有意義的合作。這是一個系列廣播節目,由BBC制定講述規則,再由電臺的工作人員與大英博物館的館員從800多萬件館藏中遴選出100件(組)文物,時間的跨度是從大約200萬年前人類起源直至今日。展品中包括8件來自華夏文明的文化遺存或者當代中國製造的產品。

展覽時間:持續至5月31日

展覽地點:國家博物館北10展廳

小崔口述歷史博物館設“特別開放日”

展覽時間:每月第二周及第四周週六

展覽地點:中國傳媒大學24號樓

俄羅斯油畫精品展

19世紀俄羅斯美術產生過像列賓、蘇裡科夫、列維坦等傑出的現實主義藝術大師。20世紀以來,俄羅斯美術家在其民族藝術傳統基礎上繼續深入探索,以真摯的感情描繪這塊土地和人民,表現他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新中國美術曾經全面借鑒和吸收其創作模式和觀念。在這些作品中能夠找到屬於東方的鄉土的詩意,以及普通人的生活世界,這裡面包含了對於土地的熱愛、對於勞動者的讚美、對於真善美的追求。該展覽第一次系統展現俄羅斯現代美術的面貌。

展覽時間:持續至至4月4日

展覽地點:中國美術館

蜂巢藝術“三重展”

其中,既有關注當代水墨的“被遺忘的典範”,也有關注年輕藝術家的“偽證與創生:宋朋個展”以及“遊牧小說:蒲英瑋個人項目”。以“瀟湘八景”命名的繪畫作品,最早見於北宋沈括《夢溪筆談》中有關記載。此後千年裡,歷代畫家對於這一題材的創作長盛不衰。作為蜂巢新春首展的“被遺忘的典範:梁銓創作與瀟湘八景美學傳統”,即帶來著名抽象水墨藝術家梁銓的同題創作。在其系列作品中,那些無法親臨的瀟湘風景,經過藝術家個人化的理解與轉化,已不再是單純的視覺經驗,而具有了更普遍意義的內心景觀。展覽試圖呈現傳統視覺典範對於當代藝術創作的影響。

展覽時間:持續至4月7日

展覽地點:朝陽區酒仙橋路四號798藝術區E06蜂巢當代藝術中心

我們從哪裡來——宇宙與生命歷程

主題展區以宇宙大爆炸為開端,講述了宇宙的誕生,恒星與太陽系的形成,地球6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第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拉開了生命大爆發的序幕,魚類開始稱霸海洋,隨後兩棲動物登陸亮相、爬行動物雄踞天下、千姿百態的恐龍稱王稱霸、哺乳動物佔領全球、走出非洲的智人統治五洲。這一幕幕壯麗的史詩般的生命進化劇,告訴觀眾每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都是一個時代的終結,另一個時代的開端。

展覽時間:持續至4月5日

展覽地點:中國科技館短期展廳

“槍與玫瑰”女性戲劇邀請展

此次女性戲劇邀請展旨在通過戲劇與劇場關注當代女性,為女性打造更為多元的生活場景,以不同的視角、維度發掘女性之美,探尋女性的本體力量。至樂匯藝術中心將把《破陣子》、《玩命愛一個姑娘》、《愛囧》、《海的女兒》、《公司感謝你》等多部由女性戲劇人創作的當代戲劇搬上舞臺,為當代女性發聲。

展覽時間:持續至4月8日

展覽地點:大隱劇院至樂匯藝術中心

第二屆“牆勢力——壁報藝術家展”

第二屆“牆勢力——壁報藝術家展”有近百位國內外優秀青年藝術家參展。“壁報藝術家”是由牆藝術發起的公益藝術項目,本屆“牆勢力——壁報藝術家展”展現當代藝術現場最為鮮活和實驗的面貌,作品涵蓋行為及影像藝術,交互藝術,裝置及雕塑藝術,架上藝術等領域。展覽學術主持朱青生表示,“壁報藝術家獎,既是一道牆,懸掛著一年以來所有呈現的藝術狀態,同時它也是一道‘牆’,標示著有什麼樣的屏障和阻隔,如今還限制著我們自由的創造和探索。”據悉,最終的評選結果將於4月8日揭曉,展覽將持續至4月16日。

展覽時間:持續至4月16日展覽

展覽地點:今日美術館

童永全雕刻藝術展

此次展覽集合了童永全與湧泉制藝工作室十六年來的精選作品,共計展品88件。展品按工藝材質分為了金銅唐卡與造像、木刻工藝唐卡以及玉雕工藝唐卡。

展覽時間:即日起至2017年4月9日

展覽地點:東城區東長安街16號中國國家博物館

從提香到倫勃朗:文藝復興與17世紀西方版畫

本次展覽將展出文藝復興時期和17世紀來自義大利、法國、德國、荷蘭、比利時和西班牙的藝術家作品,包括藝術家親自製作的版畫、藝術家委託版畫工匠重新完成的版畫作品,以及版畫家的原創作品等。

展覽時間:持續至4月15日

展覽地點: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

尋道求變——盧沉藝術研究展

展覽以再版美術界具有廣泛影響的盧沉先生著述《盧沉論水墨畫》為引,以“尋道求變”為名,突出“變”字,強化了盧沉不同時期作品風格的變遷。以“十字路口”為展陳理念,表現盧沉作為改革開放第一批探索者,身處社會與時代的十字路口,面對空前多元的可能與抉擇時,體現出的實驗精神,以及其不斷求變的藝術探索之路。展覽分“型神”、“筆線”、“品興”、“墨構”四個單元主題,彙聚他從上個世紀60年代到新世紀初四十餘年間的寫實人物畫、書法、寫意人物畫、水墨構成作品70餘件,其中多幅作品為首度亮相。同時,由北京畫院再次編輯增補的《盧沉論水墨畫》也將於展覽開幕式上首次呈現。

展覽時間:持續到4月23日。

展覽地點:北京畫院美術館

主演張立萍

演出時間:4月9日到12日

演出地點:天橋藝術中心

音樂劇《你若離開,我便浪跡天涯……》

音樂劇《你若離開,我便浪跡天涯……》是國家話劇院參與制作的首部音樂劇。由趙淼導演執導這部音樂劇,根據一則有關老人的新聞改編和發展而來,講述了一家三代人的故事。該劇最早由三拓旗劇團創作於2015年,首演於法國阿維尼翁戲劇節和英國愛丁堡藝術節,當時還只是一個60分鐘的試驗版本,但已經打動了許多觀眾。主演朱荔莘回憶說,在法國她曾經看到一位年齡很大的女性觀眾演出結束後很久還不肯離去,認為這部戲講的就是她自己的故事。

演出時間:4月5日至9日

演出地點:國家話劇院劇場

香港音樂劇《頂頭錘》

香港話劇團打造的金牌音樂劇《頂頭錘》將於4月7日至9日在天橋藝術中心上演。據介紹,這是一部勵志音樂劇,展現曾經的“亞洲球王”李惠堂以隊長身份帶領足球隊挾“亞洲第一”之威,遠赴德國柏林首度參戰奧運。來自香港大坑老圍小漁村的八名球員,懷著夢想與熱忱沖出香港,以一身球技闖出一片新天地。《頂頭錘》首演於2008年,曾榮獲香港舞臺劇最佳整體演出、最佳創作音樂、最佳男主角(悲劇/正劇)和十大最受歡迎製作4項大獎。

演出時間:4月7日至9日

演出地點:天橋藝術中心

話劇《二馬》

根據老舍同名小說改編的話劇《二馬》去年在北京、上海兩地上演頗受好評,4月7日該劇又將作為國家大劇院夏季演出季的開幕大戲登場,與首都話劇迷見面。老舍小說《二馬》講述了1926年一對中國父子在英國倫敦的遭遇和經歷。小說以從中國前往倫敦的老馬和小馬為主要人物,講述了“二馬”與溫都太太和小姐的愛情,以及華人在倫敦的境遇。老舍用充滿幽默的筆墨描繪了老馬和小馬這兩個獨特的人物。由北演出品,方旭改編並導演、演出的話劇《二馬》,是這部老舍小說在舞臺上的首度呈現,更是方旭自《我這一輩子》《貓城記》《離婚》之後,與老舍作品第四次結緣。方旭從原作中的幽默出發,進行二度創作。他以英文報紙為貫穿全劇的元素,二維漫畫與表演結合,讓所有故事發生在一張英文報紙裡,整部劇就像是一場大遊戲。

演出時間:4月7日

演出地點:國家大劇院

紀念貝多芬——維也納交響樂團音樂會

4月6日至7日,維也納交響樂團將登臺國家大劇院,帶來“紀念貝多芬”為主題的兩場音樂會,奏響貝多芬第四、五、六、七交響曲。在貝多芬的所有交響曲中,第一、二交響曲具有明顯的維也納古典主義特點,受海頓影響最大;第三、五、七、九交響曲集中體現了貝多芬的藝術風格,具有英雄性、鬥爭性;第四、六、八交響曲則預示了貝多芬創作的浪漫主義氣息。其中,《降B大調第四號交響曲》像貝多芬的所有“偶數”交響曲一樣清新歡暢,具有民間音樂般的親切感。《c小調第五號交響曲》被後人命名為“命運”,這無疑是貝多芬最廣為人知的作品,是貝多芬在戰勝了個人感情挫折和生理疾病帶來的悲觀絕望後的情感流露,樂曲的戲劇性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則被貝多芬稱為“對農村生活的回憶”。1811年,貝多芬開始創作《A大調第七交響曲》並於次年初完成。這期間,貝多芬的耳聾正在加劇,與丹萊莎的愛情破裂,而正是在這樣的歲月裡,他卻寫出了這樣生氣蓬勃的音樂,四個樂章都有鮮明的舞蹈節奏,瓦格納稱之為“舞蹈的禮贊”。

演出時間:4月6日至7日

演出地點:國家大劇院

國家大劇院第二屆小劇場戲曲邀請展

國家大劇院將於4月7日拉開第二屆小劇場優秀戲曲節目邀請展帷幕。屆時,將帶來10台14場精彩的小劇場戲曲演出。具體有北京京劇院的《明朝那點事兒——審頭刺湯》、《清風亭》、《“箏戲華年”尚靖雅京劇·古箏音樂會》、《馬前潑水》;由京劇演員常秋月自導自演的小劇場京劇《荼蘼花開》,以伶人鈴兒與小沙彌慧覺在夢裡相識相戀的故事,表現當代人在理想與行動之間的糾結;著名昆曲演員魏春榮將領銜北方昆曲劇院昆曲《獅吼記》,“河東獅吼”的故事家喻戶曉,然而在昆曲舞臺上,除了“梳妝”與“跪池”這兩折戲,《獅吼記》一度沉寂多時;京劇名家、梅葆玖先生的大弟子魏海敏將以《在梅邊·九歌——魏海敏梅派曲集》緬懷恩師。

演出時間:4月7日開始

演出地點:國家大劇院

青年京劇演員(北京)擂臺邀請賽

今年的擂臺賽將更加注重武戲,全部20場演出中有10場都是武戲演出,真正實現“文武並重”。北京京劇院副院長李師友表示,近年來北京京劇院非常注重武戲演員的培養,“我們認為時機成熟了,是時候加大力度重點推一推武戲了。”為了增加年輕演員的參演機會,本屆比賽還將嚴格控制參賽演員年齡,只有35歲以下演員才能報名參加。

演出時間:3月19日至4月7日

演出地點:長安大戲院

《莎士比亞別生氣》

在《羅密歐與茱麗葉》公演當日,導演突然接到神秘威脅電話,對方聲稱綁架了自己的女兒,並要求自己按照其指令行事。這些指令干擾了話劇的正常演出,讓話劇面目全非……這一出“錯位”喜劇,羅密歐“杠”上羅密歐。頻頻改戲,燈光、音響神秘出錯,戲劇演員的台前幕後,都在觀眾眼前呈現。導演能否救出愛女?劇團能否順利完成演出?

演出時間:持續至4月9日,每晚7時30分

演出地點:北京地質禮堂

“給我一小時”音樂會

“給我一小時”音樂會是一場即興互動式打擊樂音樂會,在這一小時中,你不僅能看到千奇百怪的打擊樂器,還能聽到來自生命的聲音。

演出時間:4月8日

演出地點:天橋藝術中心

《白蓮-黑土》

為慶祝中印簽署“和平共處五項原則”65周年紀念,北京雷動天下現代舞團與印度節奏浮雕舞團攜手合作演繹舞蹈作品。《白蓮-黑土》結合了卡塔克(一種印度古典舞舞種)、中國太極及多種現代舞元素的動作,並反應了兩個國家之間的共同性和多樣性。

演出時間:4月7日

演出地點:天橋藝術中心

一周展覽

故宮博物院藏品三年清理核對成果展

2012年10月起,全國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正式展開,對我國境內(不含港澳臺地區)全部國有單位收藏保管的文物進行全面普查登記。故宮博物院積極參與其中,在2004年至2010年共計七年藏品清理的基礎上,對部分藏品進行持續和徹底清理,開展登記著錄、影像採集、課題研究等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的階段性成果。

展覽分為七個部分,包括甲骨刻辭、清宮舊藏老照片、織繡品、古建築、書法、陶瓷、明清尺牘。希望通過此次展覽,能夠較為全面、系統地展示故宮博物院三年藏品清理工作的概況和所取得的最新成果;也希望借助展覽這一形式來宣傳普查成果,能更利於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達到“以昭公信”的特殊意義。

◀剔紅“乾隆禦稿”雲龍紋箱。

◀剔紅“乾隆禦稿”雲龍紋箱。

畫琺瑯開光鳥獸圖爐

甲骨文字刻辭牛骨。

鐵質簾子墜

青白釉碗標本

獸面紋觚

禮神帛

溥儀與婉容照片底片

乾隆行書讀論語詩頁

人面紋牌飾

黃地綠彩錐拱雲龍紋碗

展覽地點:故宮博物院延禧宮東配殿展廳

展覽時間:持續至4月15日

十九世紀法國傳教士手繪中國鳥類圖譜

展覽恰逢4月1日北京第36屆“愛鳥周”的到來,展出的746張鳥類圖譜,將鳥類這一自然界的精靈,用傳統藝術和自然主義結合的手法靈動地展現在人們面前,展覽包括法國耶穌會士韓伯祿主持繪製的鳥類圖譜746張,涉及鳥類416種,其中406種在中國出現過,另外10種從未出現在中國,部分品種已經滅絕。如圖譜中包含鳥類灰孔雀雉僅見于雲南;勺雞分佈在遼寧、西藏、喜馬拉雅山脈至中國中部及東部地區,可以看出此套圖譜創作過程中跋山涉水、尤為艱辛。

展覽時間:3月30日至4月13日

展覽地點:保利藝術博物館(新保利大廈雲樓10層)

微言終日閱——紀曉嵐與閱微草堂展

還記得《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的“黃金鐵三角”嗎?這樣一部經典電視劇將紀曉嵐描繪得有血有肉。如今,北京紀曉嵐故居紀念館聯合中國園林博物館,開辦了《微言終日閱——紀曉嵐與閱微草堂展》,將在中國園林博物館一號臨展廳持續展出至5月7日。展覽展出紀曉嵐生前煙袋、硯臺等一百餘件(套)展品,以“人”“文”“家”為脈絡,通過對紀曉嵐及其故居閱微草堂的介紹,解讀身為神童、名臣、文宗的他,在為學、為官、為文歷程中的傳奇一生,將中國傳統文人嚴謹治學、詩禮傳家、諧趣生活的方方面面呈現給您。

展覽時間:持續展出至5月7日

展覽地點:中國園林博物館一號臨展廳

古代外銷青花瓷器展

據展覽的主辦者、古玩鑒定專家關海森介紹,展出的82件古代外銷青花瓷器,年代從元代起至清代止,見證了中國外銷青花瓷的一路輝煌。器物種類豐富,除了杯、碟、盤、碗等實用器以外,還有瓶、罐、壺、花觚等陳設器、供器,都是中西結合的精品。其中,有十多種專門為歐洲皇室或貴族等定制的器皿,設計精巧、造型奇特、紋飾及青花的發色優美,在中國傳統瓷器中未見。清代青花八仙人物紋五供器、清代青花花卉紋蓋罐花觚、清代異形山水紋盤、清代康熙青花纏枝蓮紋大盤……美麗的外銷青花瓷如同“藍精靈”般優雅。這些展品從發色上能看出明顯的時代特色,用料從蘇勃泥青、平等青、石子青、回青到浙料、珠明料等應有盡有,尤其是“寶石藍”、“翠毛藍”的瓷器特別搶眼。除了觀看精美展品外,觀眾還能在現場瞭解到古代青花瓷器的生產流程和一定的辨偽知識。

展覽時間:持續至3月30日

展覽地點:郭沫若紀念館

螺鈿漆器展

200餘件古代螺鈿漆器近日在北京正陽美術館展出,品類如香幾、案桌、插屏、盤、盒、文房用品等。其中宋元黑漆鑲嵌螺鈿花鳥紋盤、清代早期黑漆螺鈿嬰戲圖詩文香案桌、清代早期黑漆嵌螺鈿雙曲香幾等較為罕見。

螺鈿,是指用螺殼與海貝磨製成人物、花鳥、幾何圖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據畫面需要而鑲嵌在器物表面裝飾工藝的總稱,是一種最常見的中國傳統裝飾藝術。螺鈿工藝可分為硬螺鈿、軟螺鈿兩類。硬螺鈿即為流傳使用的打磨貝殼,而軟螺鈿又名“薄螺鈿”,指用“鮑魚貝”煮出來剝離如紙一般薄的螺鈿片,因柔軟似紙,習慣上稱“軟螺鈿”,軟螺蛤蜊光澤鮮豔,比硬螺鈿更具美感。清代詩人劉應賓曾作“螺鈿妝成翡翠光”,點出螺鈿的光澤堪比翡翠,色澤絢麗,色彩奇幻。

展覽時間:持續至4月30日

展覽地點:北京正陽美術館

老友情懷共築中國夢,大吉之展

生肖作為悠久的民俗文化現象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農曆雞年預示著大吉大利,被喻為吉祥、喜慶的象徵並讚譽雞為“五德之禽”。有著近四十年歷史的文化老字型大小燕京書畫社攜手IT行業的精英企業贊華集團創建的贊華藝術之家共同邀請了當今國內畫壇名家、才俊新秀。展出金默如、田墉、王成喜、李涵、王培東、李燕、宋滌、郭石夫、曹環義、賀伯英、紀清遠、邢少臣、郭東瑞、柴京津、盧平等藝術家的佳作。

展覽地點:燕京書畫藝術館

展覽時間:持續至月底

浴火重光——來自阿富汗國家博物館的寶藏

遊人參觀。

231件(套)富有傳奇色彩的阿富汗文物3月17日亮相故宮午門東雁翅樓展廳。這批文物為阿富汗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巴克特裡亞寶藏”——被稱為當今世界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堪比埃及“圖坦卡蒙”珍寶的發現。而更為珍貴的是,“巴克特裡亞寶藏”能夠在飽經戰亂之苦的阿富汗被保留至今,是以無數文物工作者的鮮血和生命為代價,堪稱世界文物保護史上的奇跡。

展覽地點:故宮午門東雁翅樓展廳

展覽時間:持續至6月17日

‘無相’楊黎明作品展

此次展覽以楊黎明新作“時空流韻系列”為主線,同時梳理了其黑色、灰色、藍色系列作品十數件,讓參觀者近距離探索其作品流變。

楊黎明以其標誌性的“書寫性曲線”,在早年的書法基本功與來自音樂韻律的節奏感中,創造出獨樹一幟的抽象風格。對於今天的公眾而言,欣賞抽象藝術依然存在障礙,人們往往希望從畫面裡找出自己熟悉的東西。而楊黎明則在西方抽象藝術的基礎上,融入了更多個人對於抽象語言的思考。“這種思考不是純西方的,而是源於他與中國文化內核的諸多聯繫。”策展人廖雯認為,這種發自本土文化的創作,無疑拉近了參觀者與抽象藝術的距離。因此,儘管楊黎明的作品也很抽象,但作品裡那些由毛筆與油彩顏料疊加而成的“顏色”,對應的正是他在不同時期的感悟,參觀者也比較容易讀懂他賦予每件作品的情緒。

展覽地點:798藝凱旋藝術空間

展覽時間:持續至4月11日

何要浮名——北京畫院藏齊白石精品展

“何要浮名”取自齊白石晚年一枚自刻印章的印文,是白石老人從藝數十年來的藝術心得和人生感悟,更是老人清醒認知自我,堅守藝術之道的一種警示。基於何要浮名的主題,此次展覽以齊白石的人生道路與藝術成長為內部線索,深入剖析齊白石的藝術價值。展覽共分為四個板塊:1、星塘白屋不出公卿。2、要知天道酬勤。3、知己有恩。4、寂寞之道。共彙聚了齊白石作品八十餘件套,涉及齊白石的山水、人物、花鳥、草蟲、水族、禽鳥、蔬果、雜畫、書法、篆刻等各個品類的代表性作品,深度發掘齊白石作品背後蘊含的人格魅力與對藝術最本真的追求。

展覽時間: 持續至5月07日

展覽地點: 北京畫院美術館三、四層

絲路:文明互鑒的見證·敦煌藝術文獻展

展品主要包括敦煌粉本、敦煌壁畫等藝術拓片、莫高窟舊影、朝聖敦煌和視頻影像作品五個單元。文獻價值極高的敦煌粉本,系20世紀40年代敦煌莫高窟壁畫畫稿,其繪製方法是將紙張定覆在壁畫上,用煤油將紙打濕,紙幹透後用墨線勾勒成稿,並用漢字將人物身上各部位顏色標注出來。敦煌拓片同樣是70多年前從敦煌莫高窟壁畫和敦煌用磚上拓下來的拓片。此次來京展出的壁畫拓片為敦煌第61窟五代時期供養人鳳冠頭飾和胸前雙鳥銜枝紋衣飾,磚拓分別為五代時期龍紋磚、五代時期鳳紋磚、唐代天馬磚,而碑拓為敦煌藏經洞內洪辨和尚告身碑。“莫高窟舊影”則以影像形式記錄了20世紀四五十年代的敦煌莫高窟實景。

展覽時間:持續至4月12日

展覽地點:北京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展覽館

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

用100件文物講述跨越200萬年的世界歷史,盡可能地涵蓋地球上所有地區出現過的文明。這個絕妙的創意源自大英博物館與英國廣播公司四台在2010年的一次極為有意義的合作。這是一個系列廣播節目,由BBC制定講述規則,再由電臺的工作人員與大英博物館的館員從800多萬件館藏中遴選出100件(組)文物,時間的跨度是從大約200萬年前人類起源直至今日。展品中包括8件來自華夏文明的文化遺存或者當代中國製造的產品。

展覽時間:持續至5月31日

展覽地點:國家博物館北10展廳

小崔口述歷史博物館設“特別開放日”

展覽時間:每月第二周及第四周週六

展覽地點:中國傳媒大學24號樓

俄羅斯油畫精品展

19世紀俄羅斯美術產生過像列賓、蘇裡科夫、列維坦等傑出的現實主義藝術大師。20世紀以來,俄羅斯美術家在其民族藝術傳統基礎上繼續深入探索,以真摯的感情描繪這塊土地和人民,表現他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新中國美術曾經全面借鑒和吸收其創作模式和觀念。在這些作品中能夠找到屬於東方的鄉土的詩意,以及普通人的生活世界,這裡面包含了對於土地的熱愛、對於勞動者的讚美、對於真善美的追求。該展覽第一次系統展現俄羅斯現代美術的面貌。

展覽時間:持續至至4月4日

展覽地點:中國美術館

蜂巢藝術“三重展”

其中,既有關注當代水墨的“被遺忘的典範”,也有關注年輕藝術家的“偽證與創生:宋朋個展”以及“遊牧小說:蒲英瑋個人項目”。以“瀟湘八景”命名的繪畫作品,最早見於北宋沈括《夢溪筆談》中有關記載。此後千年裡,歷代畫家對於這一題材的創作長盛不衰。作為蜂巢新春首展的“被遺忘的典範:梁銓創作與瀟湘八景美學傳統”,即帶來著名抽象水墨藝術家梁銓的同題創作。在其系列作品中,那些無法親臨的瀟湘風景,經過藝術家個人化的理解與轉化,已不再是單純的視覺經驗,而具有了更普遍意義的內心景觀。展覽試圖呈現傳統視覺典範對於當代藝術創作的影響。

展覽時間:持續至4月7日

展覽地點:朝陽區酒仙橋路四號798藝術區E06蜂巢當代藝術中心

我們從哪裡來——宇宙與生命歷程

主題展區以宇宙大爆炸為開端,講述了宇宙的誕生,恒星與太陽系的形成,地球6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第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拉開了生命大爆發的序幕,魚類開始稱霸海洋,隨後兩棲動物登陸亮相、爬行動物雄踞天下、千姿百態的恐龍稱王稱霸、哺乳動物佔領全球、走出非洲的智人統治五洲。這一幕幕壯麗的史詩般的生命進化劇,告訴觀眾每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都是一個時代的終結,另一個時代的開端。

展覽時間:持續至4月5日

展覽地點:中國科技館短期展廳

“槍與玫瑰”女性戲劇邀請展

此次女性戲劇邀請展旨在通過戲劇與劇場關注當代女性,為女性打造更為多元的生活場景,以不同的視角、維度發掘女性之美,探尋女性的本體力量。至樂匯藝術中心將把《破陣子》、《玩命愛一個姑娘》、《愛囧》、《海的女兒》、《公司感謝你》等多部由女性戲劇人創作的當代戲劇搬上舞臺,為當代女性發聲。

展覽時間:持續至4月8日

展覽地點:大隱劇院至樂匯藝術中心

第二屆“牆勢力——壁報藝術家展”

第二屆“牆勢力——壁報藝術家展”有近百位國內外優秀青年藝術家參展。“壁報藝術家”是由牆藝術發起的公益藝術項目,本屆“牆勢力——壁報藝術家展”展現當代藝術現場最為鮮活和實驗的面貌,作品涵蓋行為及影像藝術,交互藝術,裝置及雕塑藝術,架上藝術等領域。展覽學術主持朱青生表示,“壁報藝術家獎,既是一道牆,懸掛著一年以來所有呈現的藝術狀態,同時它也是一道‘牆’,標示著有什麼樣的屏障和阻隔,如今還限制著我們自由的創造和探索。”據悉,最終的評選結果將於4月8日揭曉,展覽將持續至4月16日。

展覽時間:持續至4月16日展覽

展覽地點:今日美術館

童永全雕刻藝術展

此次展覽集合了童永全與湧泉制藝工作室十六年來的精選作品,共計展品88件。展品按工藝材質分為了金銅唐卡與造像、木刻工藝唐卡以及玉雕工藝唐卡。

展覽時間:即日起至2017年4月9日

展覽地點:東城區東長安街16號中國國家博物館

從提香到倫勃朗:文藝復興與17世紀西方版畫

本次展覽將展出文藝復興時期和17世紀來自義大利、法國、德國、荷蘭、比利時和西班牙的藝術家作品,包括藝術家親自製作的版畫、藝術家委託版畫工匠重新完成的版畫作品,以及版畫家的原創作品等。

展覽時間:持續至4月15日

展覽地點: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

尋道求變——盧沉藝術研究展

展覽以再版美術界具有廣泛影響的盧沉先生著述《盧沉論水墨畫》為引,以“尋道求變”為名,突出“變”字,強化了盧沉不同時期作品風格的變遷。以“十字路口”為展陳理念,表現盧沉作為改革開放第一批探索者,身處社會與時代的十字路口,面對空前多元的可能與抉擇時,體現出的實驗精神,以及其不斷求變的藝術探索之路。展覽分“型神”、“筆線”、“品興”、“墨構”四個單元主題,彙聚他從上個世紀60年代到新世紀初四十餘年間的寫實人物畫、書法、寫意人物畫、水墨構成作品70餘件,其中多幅作品為首度亮相。同時,由北京畫院再次編輯增補的《盧沉論水墨畫》也將於展覽開幕式上首次呈現。

展覽時間:持續到4月23日。

展覽地點:北京畫院美術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