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蔣志鑫藝術館:崆峒山下新文化地標

蔣志鑫藝術館:崆峒山下新文化地標

秦玉龍/文

崆峒山皇城、明代寶塔、龍隱寺、柳湖書院、城隍廟……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建築, 讓人在平涼深厚的歷史底蘊中沉醉。

這些看似普通的名稱大有來頭, 許多老平涼人已耳熟能詳。 對於今天的平涼人來說, 正是通過這一個個文化地標, 才瞭解了它們背後的故事。 每一處文化地標, 濃縮的都是一段平涼歷史。 每一處文化地標, 都是平涼的一張“文化名片”。 如今, 一座新文化地標矗立在崆峒山下, 這張名片叫“蔣志鑫藝術館”。

崆峒山下的文化盛事

10月25日上午, 崆峒山下一向沉寂的崆峒鎮蔣家溝村, 突然變得熱鬧非凡, 村道上車水馬龍, 來自首都北京以及全國各地的文化名人齊聚這個小山村, 來參加蔣志鑫藝術館開館儀式。

在中國畫壇, 蔣志鑫算得上一位“大師級人物”。 正如中國美術館館長、著名美術評論家范迪安先生所評價:畫出時代, 獨步天涯。 在英才輩出的西部書畫界, 他以“大寫意手法表現西部風情的開創性藝術家”之名, 蜚聲國內外。 現年已68歲的蔣志鑫, 出生、成長於崆峒山下的蔣家溝村, 這是一個依山而建的小村莊, 它背靠崆峒山, 面朝太統山, 北鄰崆峒古鎮,

蔣志鑫藝術館就座落在村莊的最頂端, 一座白牆青瓦的三層館舍, 建築風格既與村莊畫風融為一體, 又顯得遺世而獨立。

蔣志鑫書畫作品捐贈暨藝術館開館典禮儀式, 應該是蔣家溝村有史以來最隆重的一場文化盛事, 可謂是名家雲集, 高朋滿座。

著名畫家、國務院參事、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程大利, 著名美術評論家陳傳席, 著名書畫藝術家王明澤, 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院黨組書記、教授于光華等等, 這些平涼人只聞其名未見其人的當代藝術大師, 不遠千里來出席藝術館開館儀式, 可見蔣志鑫在中國畫壇的影響力。 儀式上, 蔣志鑫將自己多年來積累的最能代表各個時期藝術特點的36幅書畫精品, 捐贈給了市博物館。 他還把政府獎勵自己的10萬元獎金和精心創作的三幅書畫作品, 當場捐贈給了蔣家溝村, 用來幫助鄉親們發展村裡的文化事業。

平涼大地養育了蔣志鑫, 蔣志鑫用畫筆謳歌回報家鄉。 正如程大利先生所言, 平涼山川俊美, 文化源遠流長, 崆峒山氣魄宏偉、底蘊豐厚, 既有北國之雄, 又兼南方之秀。 古傳廣成子修煉得道之所, 人文始祖軒轅黃帝曾親臨崆峒問道, 被譽為"天下道教第一山"。 蔣志鑫生長在美麗神奇的崆峒山下, 貼近自然, 性情率真質樸, 其書畫創作在傳統和現代、理性和感性的領域中探索與思考, 找到了自己的藝術創作結合點。他為自己家鄉捐贈書畫這一舉動,為傳承書畫藝術,增強文化自信起到了模範作用。

遠飛的元鶴歸鄉尋根

熟悉蔣志鑫的人都知道,他位於北京平西王府的書畫工作室起名“元鶴廬”,新建藝術館的門楣上懸掛著“元鶴廬”的牌匾,藝術館腳下前年修繕好的舊居窯洞莊院,也起名“元鶴廬”。

元鶴,古人對鶴的稱呼。“元”通“玄”,元鶴即玄鶴。古人認為,鶴是壽命很長的動物。崆峒山以玄鶴而著名:“天下崆峒有五,以玄鶴出沒者為真”。玄鶴常出現於崆峒山前山、侯旨溝等處,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來崆峒山邂逅玄鶴,對許多遊客來說,應該是今生一次最美的遇見。

從小在崆峒山上打柴放羊的蔣志鑫,對風采卓然超群的玄鶴甚是迷戀。幾十年來,他以鶴寄志,猶如一隻展翅高飛的玄鶴,飛出崆峒,飛向蘭州,飛向京城,飛向雪域高原,飛向南極,飛向世界。然而,飛得再高再遠,崆峒依然是他魂牽夢繞的故土家園,是他的藝術之魂和藝術之根。

於是,已近古稀之年的蔣志鑫,決定將自己潛心創作的幾十張大尺幅書畫作品捐獻給家鄉。在回鄉洽談捐贈事宜時,有友人建議:何不在家鄉修建一座蔣志鑫藝術館,一來可展覽你的書畫作品,二來在這裡培養指導家鄉青年書畫人才,三來藝術館可作為一處文化地標,流傳後世。老蔣欣然接受了朋友的建議,決定將藝術館修建在自己的出生地蔣家溝太龍灣。去年10月,他開始選址、設計、修路,今年春天開工建設,到藝術館落成開放,剛好整整一年時間。這一年來,除了偶爾去北京或各地參加一些重要活動,他大部分時間都泡在建築工地上。可以說,藝術館的一磚一瓦,一景一石,都傾注著他的心血和汗水,也傾注著一個遊子對家鄉深沉的愛戀。

據瞭解,蔣志鑫藝術館共投資600多萬元,占地面積3.9畝,建築面積970平方米,設有停車場、展廳、畫室、教室、客房、廚房等相應設施。在藝術館內外,除了竹子、樹木、花卉之外,最吸引人的是滿屋子、滿院子的石頭,處處散發著自然、粗獷的西部氣息。蔣志鑫表示,石頭可不是簡單的裝飾品,這些或古樸、或奇巧的石頭,來自全國各地,有些價值幾十萬元,有些價值幾萬元不等。他告訴記者,自己除了寫字畫畫,業餘愛好就是買石頭、養小狗、聽古箏、古琴。

著名美術評論家陳傳席認為,這個建在小山村的藝術館,竟然引起了美術界的廣泛關注,這不僅僅是一種文化“尋根”,更是對推動鄉土文化興旺發展的一個有益嘗試,必將為平涼文化旅遊事業發展錦上添花。

捐贈作品價值數千萬

蔣志鑫這次給家鄉博物館捐贈的36幅作品,全是大尺幅的精品力作,市場上很少見。據北京一家知名拍賣行估價,這些作品至少價值數千萬元。

蔣志鑫生長在崆峒山下,上世紀七十年代到蘭州西北師範學院美術系學畫,畢業後回到故鄉,在平涼地區群眾藝術館工作。對隴東故土的眷戀和對傳統山水畫的摯愛,使他潛心於山水畫創作,足跡踏遍西部山水。從1983年起,他得到北京畫院畫家王文芳先生的言傳身教,以及賈又福、周韶華先生的熱心指導,畫藝突飛猛進,成長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西部大寫意山水畫家。開館當天,一些多年未見的書畫界朋友,面對他這一大批捐贈作品,也禁不住嘖嘖稱讚。

著名美術評論家水天中這樣評價蔣志鑫筆下的山水:或雄奇險峻,或深邃渾厚,或高曠坦蕩。氣象萬千而不虛張聲勢,含蓄蘊藉而不氣竭聲嘶。這顯然得益於他在情感上與鄉土景物的緻密聯繫,同時,與他所心儀的漸江、石溪、石濤等大師的藝術格調不無關係。與時下流行的某些繪畫不同,蔣志鑫不是從簡單的先入之見出發,去創造一些“代表”西部風味的概念或符號,而是從無限豐富的自然中選擇、提煉和醞釀一定的藝術情境,並使傳統筆墨的表現力與這無限豐富的、而且往往是古人未曾描畫過的景物相適應,相融合。在表現黃土地山原丘壑的情韻、氣勢方面,取得了新穎獨特的藝術效果。

著名畫家、中原大學美術系教授周韶華在為蔣志鑫傳記《心隨天籟》所寫的代序中這樣描述:蔣志鑫,一個從蒼涼的西部農村走出來的藝術家,太不容易了。他現在的成果是以往歲月的積累,志鑫永遠不應忘記西部這片土地,她實際是志鑫藝術的沃土,是他藝術的深層本質的根源。

他寫道:志鑫給我最深的印象,總是壯懷激烈,熱血潮湧。對藝術虔誠專一是他的優點,同時他又是位亢奮激越的激情型畫家。作品中突顯出一種人格魅力與豪氣,可以感覺到是一條不卑不亢、誠實、憨厚、率真的西北蠻漢,自稱“蠻牛”,貨真價實。

我系統看過他五大系列的作品,讓我心胸振盪,如“道法自然”系列中的《黃土魂》《地老天荒》《蘇醒》《地母》等作品;“縱膽黃河”系列中如《天瀉銅液》《黃河涅》《母親的咆哮》《天歌》《明月無聲》等作品;

“神馳大漠”系列中如《戈壁之舟》《胡楊》《鳳凰涅》《大漠風》等作品。“心隨天籟”系列中如《天籟》《金剛神韻峰》《永恆的仙乃日》《香巴拉》《夢熒混沌》等作品。

“俯瞰昆侖”是他最重量級的作品系列,是從上世紀80年代一直貫穿至今的作品,如《五牛圖》《昆侖之子》《昆侖月》《雪魂》《追太陽》《莽原》《慕士塔格峰——天神》。這五大系列作品,在藝術語言的提煉與表現上是有獨創性的。這些作品同他的書法一樣,好像是從地心裡噴射出來的火花,衝擊視覺的亮光,是他本質與靈魂的熔鑄,有地動山搖之感,是動真情見精氣神之作。

周韶華認為,進入21世紀,蔣志鑫的作品也隨之更大寫意化,更隨心所欲了。那些波瀾起伏,如排刀刻畫出的筆痕流態的運動節奏,不拘泥於理性闡釋的意象結構,都流露出他的西部情結之深,是西部追魂的延伸與昇華,是名副其實的蔣志鑫西部情懷的壯歌。

所謂歷史文化地標,就是具有鮮明人文特點、時代特色和豐富文化內涵,在一個地方婦孺皆知,記錄著一座城市的發展腳印,最能代表一個城市文化形象的標誌性建築。也許若干年之後,蔣志鑫藝術館將會成為平涼又一處充滿文化感、藝術感和主題感的文化地標,成為平涼人的文化記憶。

人物檔案:

蔣志鑫,號蠻牛、元鶴廬主。藝名黃土魂、頑石。1949年生於甘肅平涼崆峒區崆峒鎮蔣家溝村。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畫學會理事、中國絲綢之路書畫院院長、曾獲法國純藝術家銀質十字勳章和法國藝術科學文學金質獎。先後在中國美術館,國內外藝術館及畫廊舉辦過數十次大型個人書畫展,多次出版個人畫集。作品曾獲國內外多種獎項,並載入《中國現代美術全集》、《百年中國畫集》、《中國美術六十年》等國家級大型畫集。

作者簡介:

秦玉龍,號半瓶子,筆名花滿樓,頭條號原創作者,甘肅平涼日報社《平涼週刊》主編,網路名博、專欄作者。從業20餘載,堅持說人話,寫人事,做一個有人情味的記者。

找到了自己的藝術創作結合點。他為自己家鄉捐贈書畫這一舉動,為傳承書畫藝術,增強文化自信起到了模範作用。

遠飛的元鶴歸鄉尋根

熟悉蔣志鑫的人都知道,他位於北京平西王府的書畫工作室起名“元鶴廬”,新建藝術館的門楣上懸掛著“元鶴廬”的牌匾,藝術館腳下前年修繕好的舊居窯洞莊院,也起名“元鶴廬”。

元鶴,古人對鶴的稱呼。“元”通“玄”,元鶴即玄鶴。古人認為,鶴是壽命很長的動物。崆峒山以玄鶴而著名:“天下崆峒有五,以玄鶴出沒者為真”。玄鶴常出現於崆峒山前山、侯旨溝等處,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來崆峒山邂逅玄鶴,對許多遊客來說,應該是今生一次最美的遇見。

從小在崆峒山上打柴放羊的蔣志鑫,對風采卓然超群的玄鶴甚是迷戀。幾十年來,他以鶴寄志,猶如一隻展翅高飛的玄鶴,飛出崆峒,飛向蘭州,飛向京城,飛向雪域高原,飛向南極,飛向世界。然而,飛得再高再遠,崆峒依然是他魂牽夢繞的故土家園,是他的藝術之魂和藝術之根。

於是,已近古稀之年的蔣志鑫,決定將自己潛心創作的幾十張大尺幅書畫作品捐獻給家鄉。在回鄉洽談捐贈事宜時,有友人建議:何不在家鄉修建一座蔣志鑫藝術館,一來可展覽你的書畫作品,二來在這裡培養指導家鄉青年書畫人才,三來藝術館可作為一處文化地標,流傳後世。老蔣欣然接受了朋友的建議,決定將藝術館修建在自己的出生地蔣家溝太龍灣。去年10月,他開始選址、設計、修路,今年春天開工建設,到藝術館落成開放,剛好整整一年時間。這一年來,除了偶爾去北京或各地參加一些重要活動,他大部分時間都泡在建築工地上。可以說,藝術館的一磚一瓦,一景一石,都傾注著他的心血和汗水,也傾注著一個遊子對家鄉深沉的愛戀。

據瞭解,蔣志鑫藝術館共投資600多萬元,占地面積3.9畝,建築面積970平方米,設有停車場、展廳、畫室、教室、客房、廚房等相應設施。在藝術館內外,除了竹子、樹木、花卉之外,最吸引人的是滿屋子、滿院子的石頭,處處散發著自然、粗獷的西部氣息。蔣志鑫表示,石頭可不是簡單的裝飾品,這些或古樸、或奇巧的石頭,來自全國各地,有些價值幾十萬元,有些價值幾萬元不等。他告訴記者,自己除了寫字畫畫,業餘愛好就是買石頭、養小狗、聽古箏、古琴。

著名美術評論家陳傳席認為,這個建在小山村的藝術館,竟然引起了美術界的廣泛關注,這不僅僅是一種文化“尋根”,更是對推動鄉土文化興旺發展的一個有益嘗試,必將為平涼文化旅遊事業發展錦上添花。

捐贈作品價值數千萬

蔣志鑫這次給家鄉博物館捐贈的36幅作品,全是大尺幅的精品力作,市場上很少見。據北京一家知名拍賣行估價,這些作品至少價值數千萬元。

蔣志鑫生長在崆峒山下,上世紀七十年代到蘭州西北師範學院美術系學畫,畢業後回到故鄉,在平涼地區群眾藝術館工作。對隴東故土的眷戀和對傳統山水畫的摯愛,使他潛心於山水畫創作,足跡踏遍西部山水。從1983年起,他得到北京畫院畫家王文芳先生的言傳身教,以及賈又福、周韶華先生的熱心指導,畫藝突飛猛進,成長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西部大寫意山水畫家。開館當天,一些多年未見的書畫界朋友,面對他這一大批捐贈作品,也禁不住嘖嘖稱讚。

著名美術評論家水天中這樣評價蔣志鑫筆下的山水:或雄奇險峻,或深邃渾厚,或高曠坦蕩。氣象萬千而不虛張聲勢,含蓄蘊藉而不氣竭聲嘶。這顯然得益於他在情感上與鄉土景物的緻密聯繫,同時,與他所心儀的漸江、石溪、石濤等大師的藝術格調不無關係。與時下流行的某些繪畫不同,蔣志鑫不是從簡單的先入之見出發,去創造一些“代表”西部風味的概念或符號,而是從無限豐富的自然中選擇、提煉和醞釀一定的藝術情境,並使傳統筆墨的表現力與這無限豐富的、而且往往是古人未曾描畫過的景物相適應,相融合。在表現黃土地山原丘壑的情韻、氣勢方面,取得了新穎獨特的藝術效果。

著名畫家、中原大學美術系教授周韶華在為蔣志鑫傳記《心隨天籟》所寫的代序中這樣描述:蔣志鑫,一個從蒼涼的西部農村走出來的藝術家,太不容易了。他現在的成果是以往歲月的積累,志鑫永遠不應忘記西部這片土地,她實際是志鑫藝術的沃土,是他藝術的深層本質的根源。

他寫道:志鑫給我最深的印象,總是壯懷激烈,熱血潮湧。對藝術虔誠專一是他的優點,同時他又是位亢奮激越的激情型畫家。作品中突顯出一種人格魅力與豪氣,可以感覺到是一條不卑不亢、誠實、憨厚、率真的西北蠻漢,自稱“蠻牛”,貨真價實。

我系統看過他五大系列的作品,讓我心胸振盪,如“道法自然”系列中的《黃土魂》《地老天荒》《蘇醒》《地母》等作品;“縱膽黃河”系列中如《天瀉銅液》《黃河涅》《母親的咆哮》《天歌》《明月無聲》等作品;

“神馳大漠”系列中如《戈壁之舟》《胡楊》《鳳凰涅》《大漠風》等作品。“心隨天籟”系列中如《天籟》《金剛神韻峰》《永恆的仙乃日》《香巴拉》《夢熒混沌》等作品。

“俯瞰昆侖”是他最重量級的作品系列,是從上世紀80年代一直貫穿至今的作品,如《五牛圖》《昆侖之子》《昆侖月》《雪魂》《追太陽》《莽原》《慕士塔格峰——天神》。這五大系列作品,在藝術語言的提煉與表現上是有獨創性的。這些作品同他的書法一樣,好像是從地心裡噴射出來的火花,衝擊視覺的亮光,是他本質與靈魂的熔鑄,有地動山搖之感,是動真情見精氣神之作。

周韶華認為,進入21世紀,蔣志鑫的作品也隨之更大寫意化,更隨心所欲了。那些波瀾起伏,如排刀刻畫出的筆痕流態的運動節奏,不拘泥於理性闡釋的意象結構,都流露出他的西部情結之深,是西部追魂的延伸與昇華,是名副其實的蔣志鑫西部情懷的壯歌。

所謂歷史文化地標,就是具有鮮明人文特點、時代特色和豐富文化內涵,在一個地方婦孺皆知,記錄著一座城市的發展腳印,最能代表一個城市文化形象的標誌性建築。也許若干年之後,蔣志鑫藝術館將會成為平涼又一處充滿文化感、藝術感和主題感的文化地標,成為平涼人的文化記憶。

人物檔案:

蔣志鑫,號蠻牛、元鶴廬主。藝名黃土魂、頑石。1949年生於甘肅平涼崆峒區崆峒鎮蔣家溝村。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畫學會理事、中國絲綢之路書畫院院長、曾獲法國純藝術家銀質十字勳章和法國藝術科學文學金質獎。先後在中國美術館,國內外藝術館及畫廊舉辦過數十次大型個人書畫展,多次出版個人畫集。作品曾獲國內外多種獎項,並載入《中國現代美術全集》、《百年中國畫集》、《中國美術六十年》等國家級大型畫集。

作者簡介:

秦玉龍,號半瓶子,筆名花滿樓,頭條號原創作者,甘肅平涼日報社《平涼週刊》主編,網路名博、專欄作者。從業20餘載,堅持說人話,寫人事,做一個有人情味的記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