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李嘉誠402億清倉香港,華人首富的闢謠與他海外3000億資產佈局!

10月21日, 香港媒體突然給富豪圈爆了一個猛料!

華人首富李嘉誠的李氏家族放出風聲, 擬用402億港元的價格出售香港中環中心75%的權益,

買房是以大陸石油系統機構為首的財團。

截止小辰發稿為止, 這件事還沒有獲得長江方面的證實, 但他們也沒否認, 只是不予置評, 說明可能已經有意向了, 但雙方談判還在繼續。

若最後消息落實, 這無疑創造了香港有史以來商廈最高成交價的新紀錄!

這並不是李首富第一次大手筆拋售物業地產了, 來跟小辰一起快速回顧他的“資產拋售之路”吧。

·2008年5月, 以44.4億港元賣出和黃位於上海的總部大樓世紀商貿廣場, 這棟大廈位居上海最繁忙的商業地段徐匯區。

·2013年8月, 以32.6億港元賣出廣州西城都薈廣場;10月, 又以89.5億港元賣出東方匯經中心。

·2014年1月, 以38.4億港元售出南京國際金融中心大廈;2月, 以8.7億港元出售了已持股多年的長園集團股權;4月, 以72億港元出售北京三裡屯的地標建築盈科中心;8月, 以19.4億港元轉手上海盛邦國際大廈;11月, 以49.5億港元出手了重慶大都會。

·2015年2月, 以6.48億港元出售位於香港新界的商業地產物業盈暉薈;6月, 以售價76.8億港元的價格, 向卡達投資局旗下全資子公司出售港燈16.53%的股權。

·2016年10月, 以230億港元賣掉上海陸家嘴世紀匯廣場50%的股權。

·2017年7月, 李嘉誠又將長江地產中的“地產”二字去掉, 建議更名為“長江實業集團”;同時, 以145億港元的價格出售了和記環球電訊的全部權益;10月, 又被傳402億清倉。

·2017年7月, 李嘉誠將公司名字中的“地產”二字去掉, 正式更改為“長江實業集團”;同時以145億港元的價格出售了和記環球電訊的全部權益。

直至今天的402億意欲把香港中環中心拋售!!!

李嘉誠任何資產傳出天價拋售傳聞在小辰看來都不置可否, 但香港中環中心大廈所代表的意義可謂非同一般!

中環是香港的心臟地帶, 而中環中心更是立於中環之上, 坐落在香港繁華的皇后大道中99號, 是香港排行第四高, 全球第三十高的摩天大樓, 於1998年落成, 長江持有75%權益。

那是長江集團的總部

李嘉誠在香港標誌性的建築

也是他一生榮耀的象徵!

李嘉誠這一步棋, 無疑意味著李氏家族已經把香港和大陸重要的、大型的固定資產全部清倉!

從2008年起, 李嘉誠拋售起國內物業地產都是毫不手軟的大手筆!也不是沒有朋友規勸、同行暗笑、競爭對手嘲笑李嘉誠“老糊塗”;而他回應外界的一句“不能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回應直接帶起了中國商界資產分配新潮流!

李嘉誠最大的投資特點是分散區域,包括投資地域和領域,其參與過的資產幾乎遍佈各個行業。不完全統計,李嘉誠參與過了的擔任過大股東的香港公司已經達到67家(含已退出),經營範圍包括房地產、能源業、網路業、電訊業以及傳媒業。

李嘉誠在2015年針對外界關於他從內地撤資的流言,通過旗下的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和長江實業地產有限公司發表聲明。李嘉誠稱,他並沒有撤資,只是根據經濟形勢,重新配置了國內外的資產;在減少對內地房地產投資的同時,加快了在內地零售業的佈局;並積極推動“走出去”戰略,在全球52個國家投資多項業務。

李嘉誠:風險太大,不賺國內物業地產最後一個銅板。

對於國內地產,李嘉誠向記者明確表示過:國內地產只剩最後一個銅板的利潤了,我不賺。

記者:你目前出售的資產多為地產,你怎麼看香港和內地樓市?

李嘉誠:中國內地房地產過去持續上漲,往往以高於市值的價格也無法投得土地。現在價格的確漲得太高,一般老百姓買不到,投資地產的公司也有危險。過去兩三年我們買入的項目較少。香港地價高,已看到不健康的趨勢……若地產業務繼續艱難地經營,高價投地而虧本,就是對不起股東。我做生意的原則,一方面是對於債務和貸款問題要非常小心,如履薄冰。另一方面,我在地產經營上步步為營。如果地產價格太高,到老百姓買不起的時候經營就有風險了。我不會冒險去賺最後一個銅板。

不再在房地產上投資,李嘉誠連年大量拋售國內物業地產所獲得的資金指向何方用在何處?!

統統投資歐洲!

據權威統計資料資料顯示,李嘉誠已經在歐洲投資了三千多個億!幾乎買下了半個英國!

李嘉誠與英國是保持著長期而友好的關係的,他在2000年就被英女王授予了KBE爵士勳位。

但對於一位87歲已達古稀之年的首富級人物來講,一個爵士可能真的不算什麼,能讓他如此抗住輿論紛紛、將國內重要資產“一鋪清”然後把錢都狂砸海外只能是

一、他看到了國內的物業房產泡沫破裂的風險所在:資產轉移國外後回國抄底也是非常方便的;

二、為子女後代佈局:李嘉誠子女均為海外名校畢業,為他生意助力不少,他曾明確表示過希望後代能夠繼續接受西式教育;

三、對歐洲市場的強力看好;華人首富的賬,永遠算得精;華人首富的謀略,永遠是先見之明與深謀遠慮並存。

三千多億,李嘉誠在歐洲到底買了些什麼?

自1986年,李嘉誠購入加拿大赫斯基石油逾半數權益後,李氏商業帝國的海外投資之旅就再也沒有停止——以英國為例,從房地產到港口,從天然氣到屈臣氏,李嘉誠的投資觸角幾乎伸到了英國的每一個領域。

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上半年,李嘉誠56%的投資在歐洲,其中英國是“主戰場”,大約占到37%,有英國媒體甚至形容李嘉誠“買下了大半個英國”。

對於海外資產的收購,李嘉誠長子李澤钜曾在長江基建的年報中闡述其戰略意圖:李澤钜認為集團目前的主要目標是尋求能提供強勁,經常性及穩定現金流的投資良機。因而在投資地選擇上,長江基建偏好那些具有契約精神、法律清晰透明、財務制度健全且歡迎海外投資的成熟市場。

那麼,李嘉誠買下半個英國後,英鎊跌了,他的資產真的縮水了嗎?

小辰話你知:這得好好推算李嘉誠速凍資產&債務總額。

速凍資產&債務總額的問題

(1)我不知道你怎麼算出他賠了的。

(2)我知道我是怎樣推導出他大賺了一筆的,推導如下:

長江2015年財報顯示,速動資產1314億港元。其中以英鎊計價的速動資產占11%。

長江2015年財報顯示,銀行及其他債務本金總額達到2876億港元,其中英鎊計價的占25%。

2015年的財報顯示的是2015年12月31日資產負債表的情況。

2015年12月31日英鎊兌港幣是1英鎊=11.4795,我們就可以知道英鎊計價的速動資產和負債是多少

速動資產——1314億*11%=144.54億港幣,兌換成英鎊是12.5911億英鎊。

銀行及其他債務本金——2876億*25%=719億港幣,兌換成英鎊是62.334億英鎊

假設,再假設,到了2016年6月28日,就是今天速動資產和負債都不變,:2016-06-28 07:24,1英鎊=10.2682港元,我們再來計算一下

速動資產——12.5911億*10.2682=129.3億港幣(四捨五入後)

銀行及其他債務本金——62.334億*10.2682=640億港幣(四捨五入後)

那麼,問題來了,截止今天,

速凍資產 129.3億-144.54億=-15.24億 (虧了15億多啊)

銀行及其他債務本金 640億-719億=-79億 (加入用港幣去還債的話,可以少還79億呢)

資產端虧了15.24億,可是債務端可以少還79億啊

發現了嗎?英鎊大跌後,長江集團,是不是還賺了63.76億?

厲害吧!首富即是首富,一點都不會虧!

資產轉移海外後,李嘉誠想要的未來:

香港需要尋找未來,大陸需要尋找未來,大中華區需要尋找未來,全世界都需要尋找未來,但是我需要尋找的只是利潤。地產、金融可以,教育、科技也可以,對我來說,誰是趨勢、誰利潤更大才是我要考慮的,而不是空洞的政治考量和虛假的道德說教。不要試圖讓商人去承擔國家的政治責任,也不要試圖用政治去影響商人的經營理念。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商業的歸商業,政治的歸政治。我就是一個商人,會去努力理解政治,但是我絕不僭越政治,那是政治家們的事情。

我今年87歲了,已經是古稀之年,安全比利潤對我來說更重要。我從來就不是大家說的是什麼超人,我可能算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但我其實更是一個普通的人,甚至是一個老人。我希望我的人生能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而不想在晚年再橫生枝節。我也希望我的家人和我的商業在我故去之後,正常運轉,得到良好的繼承。

對於此前眾多媒體口口聲聲說“華人首富跑了”、“不愛國”等等言論,小辰就想問一句:我們有理由指責李嘉誠嗎?說到底,李嘉誠的公司、門店、長江商學院都還在國內;而他所放棄的,無非是風險越來越高的樓盤,炒的越來越熱的土地和越來越缺乏活力的房地產市場。

李嘉誠說他只是商人,不要把太多的家國情懷之類理想的東西加在他身上。儘管這些看起來很高尚、很榮光,很正確,世人對他的期望恐怕是過高了,他做不到。--這也許是他針對《不要讓李嘉誠跑了》等類似文章的回應。

本文為鵬海辰移民專稿,版權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法律法規保護,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或抄襲。如發現任何個人或組織違反相關法規,必追究其責任。

李嘉誠最大的投資特點是分散區域,包括投資地域和領域,其參與過的資產幾乎遍佈各個行業。不完全統計,李嘉誠參與過了的擔任過大股東的香港公司已經達到67家(含已退出),經營範圍包括房地產、能源業、網路業、電訊業以及傳媒業。

李嘉誠在2015年針對外界關於他從內地撤資的流言,通過旗下的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和長江實業地產有限公司發表聲明。李嘉誠稱,他並沒有撤資,只是根據經濟形勢,重新配置了國內外的資產;在減少對內地房地產投資的同時,加快了在內地零售業的佈局;並積極推動“走出去”戰略,在全球52個國家投資多項業務。

李嘉誠:風險太大,不賺國內物業地產最後一個銅板。

對於國內地產,李嘉誠向記者明確表示過:國內地產只剩最後一個銅板的利潤了,我不賺。

記者:你目前出售的資產多為地產,你怎麼看香港和內地樓市?

李嘉誠:中國內地房地產過去持續上漲,往往以高於市值的價格也無法投得土地。現在價格的確漲得太高,一般老百姓買不到,投資地產的公司也有危險。過去兩三年我們買入的項目較少。香港地價高,已看到不健康的趨勢……若地產業務繼續艱難地經營,高價投地而虧本,就是對不起股東。我做生意的原則,一方面是對於債務和貸款問題要非常小心,如履薄冰。另一方面,我在地產經營上步步為營。如果地產價格太高,到老百姓買不起的時候經營就有風險了。我不會冒險去賺最後一個銅板。

不再在房地產上投資,李嘉誠連年大量拋售國內物業地產所獲得的資金指向何方用在何處?!

統統投資歐洲!

據權威統計資料資料顯示,李嘉誠已經在歐洲投資了三千多個億!幾乎買下了半個英國!

李嘉誠與英國是保持著長期而友好的關係的,他在2000年就被英女王授予了KBE爵士勳位。

但對於一位87歲已達古稀之年的首富級人物來講,一個爵士可能真的不算什麼,能讓他如此抗住輿論紛紛、將國內重要資產“一鋪清”然後把錢都狂砸海外只能是

一、他看到了國內的物業房產泡沫破裂的風險所在:資產轉移國外後回國抄底也是非常方便的;

二、為子女後代佈局:李嘉誠子女均為海外名校畢業,為他生意助力不少,他曾明確表示過希望後代能夠繼續接受西式教育;

三、對歐洲市場的強力看好;華人首富的賬,永遠算得精;華人首富的謀略,永遠是先見之明與深謀遠慮並存。

三千多億,李嘉誠在歐洲到底買了些什麼?

自1986年,李嘉誠購入加拿大赫斯基石油逾半數權益後,李氏商業帝國的海外投資之旅就再也沒有停止——以英國為例,從房地產到港口,從天然氣到屈臣氏,李嘉誠的投資觸角幾乎伸到了英國的每一個領域。

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上半年,李嘉誠56%的投資在歐洲,其中英國是“主戰場”,大約占到37%,有英國媒體甚至形容李嘉誠“買下了大半個英國”。

對於海外資產的收購,李嘉誠長子李澤钜曾在長江基建的年報中闡述其戰略意圖:李澤钜認為集團目前的主要目標是尋求能提供強勁,經常性及穩定現金流的投資良機。因而在投資地選擇上,長江基建偏好那些具有契約精神、法律清晰透明、財務制度健全且歡迎海外投資的成熟市場。

那麼,李嘉誠買下半個英國後,英鎊跌了,他的資產真的縮水了嗎?

小辰話你知:這得好好推算李嘉誠速凍資產&債務總額。

速凍資產&債務總額的問題

(1)我不知道你怎麼算出他賠了的。

(2)我知道我是怎樣推導出他大賺了一筆的,推導如下:

長江2015年財報顯示,速動資產1314億港元。其中以英鎊計價的速動資產占11%。

長江2015年財報顯示,銀行及其他債務本金總額達到2876億港元,其中英鎊計價的占25%。

2015年的財報顯示的是2015年12月31日資產負債表的情況。

2015年12月31日英鎊兌港幣是1英鎊=11.4795,我們就可以知道英鎊計價的速動資產和負債是多少

速動資產——1314億*11%=144.54億港幣,兌換成英鎊是12.5911億英鎊。

銀行及其他債務本金——2876億*25%=719億港幣,兌換成英鎊是62.334億英鎊

假設,再假設,到了2016年6月28日,就是今天速動資產和負債都不變,:2016-06-28 07:24,1英鎊=10.2682港元,我們再來計算一下

速動資產——12.5911億*10.2682=129.3億港幣(四捨五入後)

銀行及其他債務本金——62.334億*10.2682=640億港幣(四捨五入後)

那麼,問題來了,截止今天,

速凍資產 129.3億-144.54億=-15.24億 (虧了15億多啊)

銀行及其他債務本金 640億-719億=-79億 (加入用港幣去還債的話,可以少還79億呢)

資產端虧了15.24億,可是債務端可以少還79億啊

發現了嗎?英鎊大跌後,長江集團,是不是還賺了63.76億?

厲害吧!首富即是首富,一點都不會虧!

資產轉移海外後,李嘉誠想要的未來:

香港需要尋找未來,大陸需要尋找未來,大中華區需要尋找未來,全世界都需要尋找未來,但是我需要尋找的只是利潤。地產、金融可以,教育、科技也可以,對我來說,誰是趨勢、誰利潤更大才是我要考慮的,而不是空洞的政治考量和虛假的道德說教。不要試圖讓商人去承擔國家的政治責任,也不要試圖用政治去影響商人的經營理念。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商業的歸商業,政治的歸政治。我就是一個商人,會去努力理解政治,但是我絕不僭越政治,那是政治家們的事情。

我今年87歲了,已經是古稀之年,安全比利潤對我來說更重要。我從來就不是大家說的是什麼超人,我可能算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但我其實更是一個普通的人,甚至是一個老人。我希望我的人生能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而不想在晚年再橫生枝節。我也希望我的家人和我的商業在我故去之後,正常運轉,得到良好的繼承。

對於此前眾多媒體口口聲聲說“華人首富跑了”、“不愛國”等等言論,小辰就想問一句:我們有理由指責李嘉誠嗎?說到底,李嘉誠的公司、門店、長江商學院都還在國內;而他所放棄的,無非是風險越來越高的樓盤,炒的越來越熱的土地和越來越缺乏活力的房地產市場。

李嘉誠說他只是商人,不要把太多的家國情懷之類理想的東西加在他身上。儘管這些看起來很高尚、很榮光,很正確,世人對他的期望恐怕是過高了,他做不到。--這也許是他針對《不要讓李嘉誠跑了》等類似文章的回應。

本文為鵬海辰移民專稿,版權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法律法規保護,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或抄襲。如發現任何個人或組織違反相關法規,必追究其責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