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全球風暴》:這部電影是比《後天》還要有趣的——大後天

災難電影如今越來越少了, 且看且珍惜吧。

而且《全球風暴》真的跟《後天》有著很大的淵源, 本片的導演迪安·德夫林, 與《後天》的導演羅蘭·艾默里奇是一對死黨, 二位自從1994年《星際之門》就開始合作, 一個當導演, 一個作製片, 才給大家帶來了《獨立日》《哥斯拉》《後天》《2012》等經典名作。

這次《全球風暴》是德夫林獨立導演的作品, 無論是敘事風格還是場面上, 跟艾默里奇幾乎一個模子裡出來了。 您想嘛, 合作20多年的老搭檔, 就跟對方肚子裡的蛔蟲一樣, 什麼都能想到一塊去。 對於什麼樣的敘事節奏最能調動觀眾情緒, 什麼樣的場面最能震撼觀眾, 從二位合作和電影中, 我們就能找到答案。 20多年的大場面電影經驗, 以及場面調控下對人物角色壓迫性的故事張力, 都在這部《全球風暴》裡得以體現。

舉個例子, 冰封巴西那場戲, 寒流追著一名少女, 身後還有一架墜落的客機,

來襲的冰霜與客機飛舞的殘骸, 緊追少女, 命懸一線。 這樣的場景和橋段, 在艾默里奇導演的電影裡都能找到, 比如《獨立日》中爆炸火焰追逐的小狗, 《2012》中天崩地裂的大場面, 追逐者主角的飛機、小車, 當然還有《後天》中, 也是寒流冰霜追逐著主角鄧尼斯·奎德。

看到了吧, 這是艾默里奇和德夫林的特點, 刻意把災難場面賦予某些擬人化的特徵, 變成“追逐者”, 從而對角色造成壓迫感的危機。 這樣的橋段在《全球風暴》也自然會有體現, 包括太空中爆炸追著巴特勒, 地熱火焰追著吳彥祖, 屢試不爽, 都帶來了非常緊張的觀感。

再加上本片中風暴、海嘯、地熱與冰霜的交替襲擊地球, 地磁風暴的場景好似《龍珠》中那美剋星爆炸前的場面, 這些場面和橋段都讓我想起了《後天》, 與之類似的還有角色設定, 來自於多角色帶來的多角度視角, 而非《2012》中的單一家庭視角。 所以觀看本片的時候, 腦海中一直浮現著《後天》這部電影。

但是, 《全球風暴》的故事與《後天》卻大不相同, 確切的說, 跟傳統災難片大不相同, 嚴格意義上, 《全球風暴》算是一部披著災難片外衣的動作片。

如今的自然類災難片不多見了, 這是有原因的。

因為《2012》已經將自然災害玩到極致了, 拋開故事, 《2012》讓自然災害直接毀滅了地球, 視覺場面那是驚為天人, 這麼多年過去了, 也沒有一部電影能夠超越該片的。

所以之後的《不懼風暴》《末日崩塌》等片在視覺效果上均沒有達到前者的高度。 《2012》的製片人德夫林作為《全球風暴》的導演, 自然明白這一點。 想要COS《2012》, 導演自己就過不去這道坎。 所以本片改變了風格, 改變了整個故事的起因。

電影中的全球災難, 是人為的。人類研製出控制天氣的衛星,沒想到最後因為某種情況,讓衛星直接引發了全球性的災難,甚至可以毀滅地球。這樣的故事是不是很熟悉呢?

沒錯,喜歡看007、《勇闖奪命島》等動作片的朋友,對這樣的劇情並不陌生。某個野心家掌握了某種技術或密碼,打算征服世界,主角最後一刻力挽狂瀾。甚至還有孤膽英雄。甚至在1998年一部老片《世紀特工》中,肖恩·康納利飾演的大反派就是一位可以操控天氣妄想征服世界的野心家。

可以這樣說,《全球風暴》的故事模式乃是標準的動作片格局,其中夾雜著陰謀論、政治角力、暗殺槍戰等動作場面。

但恰恰是這樣,為《全球風暴》帶來跨類型片融合的新意。因為德夫林是一位非常善於製作大場面的電影,在這個嫺熟的動作片模式下,同時又帶來了災難片的宏觀效果,並且雙線並舉,太空解密與地面逃生的線索相輔相成,後期過度到太空營救與地球追凶的格局之下。緊張的動作片節奏搭配災難片的視覺張力。這樣一部非常奇特且賞心悅目的電影。

不可否認,《全球風暴》在災難場面的營造上不如《2012》那麼火爆,畢竟空間有限,但取而代之的就是動作電影與生俱來的快節奏故事,這些是《2012》《後天》這樣的災難片所不具備的。

回到前文那個舉例,巴西少女逃生的同時,太空衛星上的主角正在緊張的尋找關閉巴西上空衛星的辦法。兩條故事線切換頻繁,一面是令人透不過氣來的緊張感,一面是災難下渺小人類逃生的壓迫感。二者結合,就是這樣奇特,也非常有意思。

是人為的。人類研製出控制天氣的衛星,沒想到最後因為某種情況,讓衛星直接引發了全球性的災難,甚至可以毀滅地球。這樣的故事是不是很熟悉呢?

沒錯,喜歡看007、《勇闖奪命島》等動作片的朋友,對這樣的劇情並不陌生。某個野心家掌握了某種技術或密碼,打算征服世界,主角最後一刻力挽狂瀾。甚至還有孤膽英雄。甚至在1998年一部老片《世紀特工》中,肖恩·康納利飾演的大反派就是一位可以操控天氣妄想征服世界的野心家。

可以這樣說,《全球風暴》的故事模式乃是標準的動作片格局,其中夾雜著陰謀論、政治角力、暗殺槍戰等動作場面。

但恰恰是這樣,為《全球風暴》帶來跨類型片融合的新意。因為德夫林是一位非常善於製作大場面的電影,在這個嫺熟的動作片模式下,同時又帶來了災難片的宏觀效果,並且雙線並舉,太空解密與地面逃生的線索相輔相成,後期過度到太空營救與地球追凶的格局之下。緊張的動作片節奏搭配災難片的視覺張力。這樣一部非常奇特且賞心悅目的電影。

不可否認,《全球風暴》在災難場面的營造上不如《2012》那麼火爆,畢竟空間有限,但取而代之的就是動作電影與生俱來的快節奏故事,這些是《2012》《後天》這樣的災難片所不具備的。

回到前文那個舉例,巴西少女逃生的同時,太空衛星上的主角正在緊張的尋找關閉巴西上空衛星的辦法。兩條故事線切換頻繁,一面是令人透不過氣來的緊張感,一面是災難下渺小人類逃生的壓迫感。二者結合,就是這樣奇特,也非常有意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