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家住興平」九月九 送“花狗”

圖文/杜軍護

每年的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 在陝西省興平市渭河沿岸的阜塞、莊頭、豐儀、湯坊、桑鎮、趙村、冉莊、馬嵬等地方, 有送花狗饃的民俗。 花狗饃也叫花糕饃, “糕”與“狗”諧音, 故當地稱作花狗饃。

花狗饃是陝西關中獨有的花饃藝術珍品, 是興平重陽節民俗生活中最大的民間文化看點, 更是興平重陽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載體。

送的花狗饃的有兩種:一是大人饃, 二是小娃饃。

大人饃也叫大人活, 個大尺寸高, 是新婚媳婦娘家人第一年的重陽節贈送, 並配合布雞, 頭茬活(新婚媳婦送婆家的女工活計)等均屬於這一天要送給女兒家的禮物。 另一種送小娃的花狗饃因尺寸矮稱小娃饃, 也叫二茬活。 這兩種花狗饃都是配合著針織女工重陽節送的, 其中花狗饃是禮物中最重要的。

花狗饃的整體造型是插滿各種面花的圓錐體形狀, 由猴、狗、龍、菊花、蓮花、果蔬、鳥、蟲、魚、卷雲等符號組合而成。 兩種花狗饃最大的區別是成人的大些, 面狗上騎著手捧桃的猴子;而小娃饃上只有狗, 沒有猴子。 其中, 面狗是花饃最大的重點, 所以稱“九月九, 送花狗”。

農曆九月初六, 要送花狗饃的人家早早就忙了起來。 女主人請來左鄰右舍中的巧手婦女來自家幫忙。 男主人則端茶倒水招待來幫忙的人們。 年老的人負責刷鍋燒水, 年輕一些人則和麵揉面。

花狗饃好不好, 要看面揉得好不好, 發得旺不旺, 堿放得合不合適。 手巧的人主要捏面龍、鉸菊花、捏狗、捏猴。 其她的人捏鎖邊、卷雲子、粘豆子、插辣子、捏小花、配合做大件。 做花狗饃的工具也都是農家婦女生活中常用的廚刀、木梳、篦子、剪刀、筷子、擀麵杖等。 製作材料就是家裡最好的麵粉、紅辣子角、紅豆、黑豆、高粱籽等。

由於花狗饃的體型很大,要分多次來做。先將瓦罐倒扣,外面抹點油、裹一層厚約三公分的面,蒸熟後可達四到五公分的中空框架。再蒸整體花狗饃的圓盤底座,然後要蒸用於坐狗的大圓包包饃。

這三大件蒸熟後,為了有利於粘合,需撕掉饃的表皮,完成後就要組合在一起,俗稱擱活。再次給低盤捏鎖邊、卷雲子,將主體蒸好的饃罐放上面,坐上大圓包包饃。接下來再覆蓋表皮,做披肩、配穗子、點九貞(盤長)再進鍋蒸。

由於組合後的體積大,要給鍋上加草圈、加蒸籠。其他的蓮花、菊花、狗、猴、果蔬等小花另外分蒸。最後蒸大形時負責燒火的人在添水時要給鍋裡放一個摔碎的碎瓷片。水開了搭饃入鍋後,會聽到“蹭愣愣”的瓷片和鍋的碰撞聲。

舊時農家婦女沒有手錶,判斷時間就用瓷瓦片或點一支香來掌握蒸饃的時間。瓷瓦片聲大,說明氣大水多;聲小,說明水少;不響,證明鍋燒幹了。等時間到了,將鍋一揭開,大家都湊過來,互相欣賞著彼此的成果,看誰的龍捏得好、誰的狗捏得好、面白不白、火燒的到不到……一片喜悅的笑聲。

等全部蒸完後放涼,在九月初八晚上或初九早上才插花組成、放在紅漆木盤上。盤的四角放四個最大、最好、最紅的柿子,取事事如意的意恩。用自家織的包袱由盤低向上輕輕包起——不能包嚴實,要讓人能看見,還不能把花狗饃碰壞。由娘家父親或外公、舅舅用背籠背上,背籠裡放著九月九的女工活,娘家母親或外婆則帶著小輩孩子提著擔籠、包袱等裝著女工活跟在後面,有的人家是坐土車子送花狗饃。後來,隨著社會發展,送花狗饃的工具也變成了自行車、摩托車、小轎車。

興平花狗饃下大上小,下圓上尖。最下邊的圓圈有一道形似海水的扭邊花,俗稱鎖邊,取連綿不斷、永不到頭的意思。鎖邊上一圈是卷雲如意,俗稱雲子,為生殖崇拜的原始文化符號。

再向上,四角圍雙層菊花或蓮花,取四面八方、四時八節、四平八穩的意思。菊花或蓮花的上邊騰起面捏的二龍戲珠,珠用蜘蛛形代替,諧音為珠。

再上為四角披肩,取四季平安,並以紅豆或高粱點綴成九貞盤長圖案,取紅紅火火、連綿不斷之意。披肩頂上為一朵最大的、雙層或三層的菊花或蓮花的造型。在頂上拖著一個白白胖胖、帶著項圈、很是可愛的狗。

這是花狗饃最為畫龍點睛的地方。面狗正對頭的前方有一個面捏的狗食盆,裡面有面捏的狗糧,狗身上騎著一隻憨態可掬的猴子,雙手捧著仙桃。

整個花狗饃中部上面的空隙中用小竹箋插滿著雙數的各樣小面花,是女性的符號代碼。大人活上面有猴子捧桃,這裡的猴子代表的是娘家媽心目中的女兒,猴身下面的狗,象徵的是女婿。比喻夫妻恩愛、幸福甜美。同時,猴上狗下的位置也暗喻著娘家人希望婆家人把自己的女兒看起些,看高些。

在興平花狗饃中,狗喻意著男子。狗在傳統文化中代表忠貞不渝的意義。同時還有辟邪除災的說法。古人認為,狗除了有預兆吉凶災異的象徵作用以外,還有除災的作用。

《史記》記載:秦國在城池的東、南、西、北四門前披裂肢解狗以抵禦災害。另外,用白狗的血塗在門上來驅逐不祥,也是自古以來就有的風俗。傳統文化中的“哮天犬”跟在二郎神身邊,陪他降妖捉怪。

關於狗的記載和傳說還有很多,筆者曾聽製作花狗饃的老人講,狗通人性、忠誠。狗在興平民俗中喻意的是男性、陽性,是生殖崇拜中男性的符號。筆者母親也是十裡八鄉有名的巧手,會剪紙、刺繡、做花狗饃。她曾講:“九月九送花狗,到老不斷舅路路”。

狗,熟路、忠實、不嫌貧愛富。花狗饃中的狗至少有三種基本含義。一,忠貞不渝。成人的大花狗饃中的狗代表的是女婿,代表的是男人。娘家送猴騎狗的大花狗意思就是希望夫妻恩愛忠貞不渝。

二,送狗,就是送娃,小兒的形象。興平人把小孩叫“稀欠娃”,“稀欠娃”降生後的愛稱均為“狗娃兒”、“狗蛋”、“狗子”、“大狗”、“二狗”等。送狗,就是將娘家的血脈送來,福報送來。久不生育或婚後幾年才有“稀欠娃”小孩後,外婆外公會連送三年花狗饃,即使不蒸完整的花狗饃,也要送一隻面狗。

三:狗,辟邪。外婆送狗,意思是讓狗認娃,認外孫,舅家狗不咬外甥。經筆者的田野調查,許多老奶奶都說猴子是女兒,狗是女婿。興平許多人仍有叫自己女兒為“猴女子”、“猴逗逗女子”、“猴精女子”等,進一步將活波潑辣的女孩子用“猴精猴精”來比喻。興平農村八月十五中秋夜宴月時,由家中女主人剪的紙猴子擔水,有的在月餅上刻畫一隻猴子也是女性的象徵。

筆者認為,興平花狗饃的文化價值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生殖崇拜的圖騰符號的活態文化。

二、女權在農耕文明中的本體價值觀。

三、母體文化下的人文民俗載體。

同時,興平花狗饃折射的是勤勞的人們對女性,母性的尊重和禮贊。是對生殖生育、性文化崇拜的詮釋。是對子嗣的繁衍、人丁興旺的美好追求。它反映出來的是社會人文背景、是昔日底層的勞動人民用藝術的行為向命運的發洩,更是對婦女生命尊嚴強烈的渴求。

從花狗饃中,不僅可以具體地指出傳統文化中原始祖妣(生殖器崇拜)的文化符號遺痕,更可以發現那種原始的自然人倫道德與生命的觀念。花狗饃的製作者們以感性思維為出發點,卻又超出了一般的感性界限去闡述。抽象的造型觀念下,又揭下了事物的本質、以毫不相干的文化隱喻語言去說明。

人們用花狗饃這種神秘的理性思維解釋了舊社會的歷史現象,打破了塵封的女卑規律,又將這種現象、規律與假設的命題以民間藝術的形式展現了出來。

興平花狗饃用抽象的概括能力與思維方式以及歷史的傳承過程將花狗饃的人文形態表達得淋漓盡致。用花饃理想化的形態解釋著自己的主觀意念,蘊含的是對女性、母性的尊重和禮贊,是對子嗣的繁衍、人丁興旺的美好追求。

希望花狗饃這項優秀的興平民間藝術能繼續發揮它應有的民俗文化價值,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能繼續保留下去。

興平大小事,百姓身邊事,風尚興平與您一同關注!

由於花狗饃的體型很大,要分多次來做。先將瓦罐倒扣,外面抹點油、裹一層厚約三公分的面,蒸熟後可達四到五公分的中空框架。再蒸整體花狗饃的圓盤底座,然後要蒸用於坐狗的大圓包包饃。

這三大件蒸熟後,為了有利於粘合,需撕掉饃的表皮,完成後就要組合在一起,俗稱擱活。再次給低盤捏鎖邊、卷雲子,將主體蒸好的饃罐放上面,坐上大圓包包饃。接下來再覆蓋表皮,做披肩、配穗子、點九貞(盤長)再進鍋蒸。

由於組合後的體積大,要給鍋上加草圈、加蒸籠。其他的蓮花、菊花、狗、猴、果蔬等小花另外分蒸。最後蒸大形時負責燒火的人在添水時要給鍋裡放一個摔碎的碎瓷片。水開了搭饃入鍋後,會聽到“蹭愣愣”的瓷片和鍋的碰撞聲。

舊時農家婦女沒有手錶,判斷時間就用瓷瓦片或點一支香來掌握蒸饃的時間。瓷瓦片聲大,說明氣大水多;聲小,說明水少;不響,證明鍋燒幹了。等時間到了,將鍋一揭開,大家都湊過來,互相欣賞著彼此的成果,看誰的龍捏得好、誰的狗捏得好、面白不白、火燒的到不到……一片喜悅的笑聲。

等全部蒸完後放涼,在九月初八晚上或初九早上才插花組成、放在紅漆木盤上。盤的四角放四個最大、最好、最紅的柿子,取事事如意的意恩。用自家織的包袱由盤低向上輕輕包起——不能包嚴實,要讓人能看見,還不能把花狗饃碰壞。由娘家父親或外公、舅舅用背籠背上,背籠裡放著九月九的女工活,娘家母親或外婆則帶著小輩孩子提著擔籠、包袱等裝著女工活跟在後面,有的人家是坐土車子送花狗饃。後來,隨著社會發展,送花狗饃的工具也變成了自行車、摩托車、小轎車。

興平花狗饃下大上小,下圓上尖。最下邊的圓圈有一道形似海水的扭邊花,俗稱鎖邊,取連綿不斷、永不到頭的意思。鎖邊上一圈是卷雲如意,俗稱雲子,為生殖崇拜的原始文化符號。

再向上,四角圍雙層菊花或蓮花,取四面八方、四時八節、四平八穩的意思。菊花或蓮花的上邊騰起面捏的二龍戲珠,珠用蜘蛛形代替,諧音為珠。

再上為四角披肩,取四季平安,並以紅豆或高粱點綴成九貞盤長圖案,取紅紅火火、連綿不斷之意。披肩頂上為一朵最大的、雙層或三層的菊花或蓮花的造型。在頂上拖著一個白白胖胖、帶著項圈、很是可愛的狗。

這是花狗饃最為畫龍點睛的地方。面狗正對頭的前方有一個面捏的狗食盆,裡面有面捏的狗糧,狗身上騎著一隻憨態可掬的猴子,雙手捧著仙桃。

整個花狗饃中部上面的空隙中用小竹箋插滿著雙數的各樣小面花,是女性的符號代碼。大人活上面有猴子捧桃,這裡的猴子代表的是娘家媽心目中的女兒,猴身下面的狗,象徵的是女婿。比喻夫妻恩愛、幸福甜美。同時,猴上狗下的位置也暗喻著娘家人希望婆家人把自己的女兒看起些,看高些。

在興平花狗饃中,狗喻意著男子。狗在傳統文化中代表忠貞不渝的意義。同時還有辟邪除災的說法。古人認為,狗除了有預兆吉凶災異的象徵作用以外,還有除災的作用。

《史記》記載:秦國在城池的東、南、西、北四門前披裂肢解狗以抵禦災害。另外,用白狗的血塗在門上來驅逐不祥,也是自古以來就有的風俗。傳統文化中的“哮天犬”跟在二郎神身邊,陪他降妖捉怪。

關於狗的記載和傳說還有很多,筆者曾聽製作花狗饃的老人講,狗通人性、忠誠。狗在興平民俗中喻意的是男性、陽性,是生殖崇拜中男性的符號。筆者母親也是十裡八鄉有名的巧手,會剪紙、刺繡、做花狗饃。她曾講:“九月九送花狗,到老不斷舅路路”。

狗,熟路、忠實、不嫌貧愛富。花狗饃中的狗至少有三種基本含義。一,忠貞不渝。成人的大花狗饃中的狗代表的是女婿,代表的是男人。娘家送猴騎狗的大花狗意思就是希望夫妻恩愛忠貞不渝。

二,送狗,就是送娃,小兒的形象。興平人把小孩叫“稀欠娃”,“稀欠娃”降生後的愛稱均為“狗娃兒”、“狗蛋”、“狗子”、“大狗”、“二狗”等。送狗,就是將娘家的血脈送來,福報送來。久不生育或婚後幾年才有“稀欠娃”小孩後,外婆外公會連送三年花狗饃,即使不蒸完整的花狗饃,也要送一隻面狗。

三:狗,辟邪。外婆送狗,意思是讓狗認娃,認外孫,舅家狗不咬外甥。經筆者的田野調查,許多老奶奶都說猴子是女兒,狗是女婿。興平許多人仍有叫自己女兒為“猴女子”、“猴逗逗女子”、“猴精女子”等,進一步將活波潑辣的女孩子用“猴精猴精”來比喻。興平農村八月十五中秋夜宴月時,由家中女主人剪的紙猴子擔水,有的在月餅上刻畫一隻猴子也是女性的象徵。

筆者認為,興平花狗饃的文化價值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生殖崇拜的圖騰符號的活態文化。

二、女權在農耕文明中的本體價值觀。

三、母體文化下的人文民俗載體。

同時,興平花狗饃折射的是勤勞的人們對女性,母性的尊重和禮贊。是對生殖生育、性文化崇拜的詮釋。是對子嗣的繁衍、人丁興旺的美好追求。它反映出來的是社會人文背景、是昔日底層的勞動人民用藝術的行為向命運的發洩,更是對婦女生命尊嚴強烈的渴求。

從花狗饃中,不僅可以具體地指出傳統文化中原始祖妣(生殖器崇拜)的文化符號遺痕,更可以發現那種原始的自然人倫道德與生命的觀念。花狗饃的製作者們以感性思維為出發點,卻又超出了一般的感性界限去闡述。抽象的造型觀念下,又揭下了事物的本質、以毫不相干的文化隱喻語言去說明。

人們用花狗饃這種神秘的理性思維解釋了舊社會的歷史現象,打破了塵封的女卑規律,又將這種現象、規律與假設的命題以民間藝術的形式展現了出來。

興平花狗饃用抽象的概括能力與思維方式以及歷史的傳承過程將花狗饃的人文形態表達得淋漓盡致。用花饃理想化的形態解釋著自己的主觀意念,蘊含的是對女性、母性的尊重和禮贊,是對子嗣的繁衍、人丁興旺的美好追求。

希望花狗饃這項優秀的興平民間藝術能繼續發揮它應有的民俗文化價值,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能繼續保留下去。

興平大小事,百姓身邊事,風尚興平與您一同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