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四川廣漢舉辦三星堆博物館建館20周年紀念活動

10月26日, 為紀念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建館20周年, 推動以三星堆為代表的古蜀文明的發展, 探索新時期博物館的發展之路,展現中國西周青銅文化, 三星堆博物館建館二十周年紀念活動——“傳承·創新·發展中國博物館館長高峰論壇”“‘宅茲中國’西周青銅器精品展”在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開幕。

“宅茲中國”西周青銅器精品展開幕式

不忘初心:傳承文明續寫傳奇

德陽市委副書記、市長趙輝在開幕式上表示, 當前德陽正致力於打造“國際文化名城”, 迫切需要在文化上開展廣泛交流與合作。 希望三星堆博物館站在新的起點上, 進一步加強與全國各大博物館的學習交流, 認真貫徹“文化走出去、文物‘活’起來”的理念, 不斷挖掘詮釋三星堆文化的多元價值, 探索新時代文博事業的創新發展之路, 把博物館打造成為世界一流的古文化科普、研究和展示中心。

四川省文化廳副廳長王瓊在會上表示, 三星堆博物館建館20周年是四川文博界的一件盛事, 希望三星堆繼續發揚特色、開拓創新, 在致力於加強文物保護工作的同時, 進一步提高整體學術研究水準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豐富和優質的文化產品。

廣漢市委書記張俊懿在講話中說, 三星堆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廣漢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奮力前行, 推動三星堆古蜀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讓文物在百姓文化生活中“活”起來, 不斷增加全市人民的幸福感、自豪感。

廣漢市委書記張俊懿致辭

1929年, 燕道誠驚世的一鋤敲開古蜀國的大門;1986年, 三星堆一、二號大型商代祭祀坑的重大考古發現, 讓三星堆“沉睡數千年, 一醒驚天下”。 從1987年開始籌建, 1992年工程奠基, 1997年10月26日建成開館, 肖先進、敖天照等第一代三星堆人篳路藍縷十余載, 三星堆博物館“從無到有”, 從遺址一角荒蕪的河灘地, 發展成為向世界展示文明風采的“國家名片”, 譜寫了一段“小地方辦大館”的傳奇, 開創了四川文博事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二十年來, 三星堆博物館堅持以“面向社會, 服務大眾”為宗旨, 在辦館理念上明確提出走“館園一體”的創新之路, 將三星堆博物館定位為融歷史博覽、旅遊休閒于一體的文化旅遊景區。 在突出博物館專業學術職能的同時, 充分發揮其旅遊休閒功能, 保護與利用並舉、文化與旅遊爭輝, 博物館陳列、文保、修復、學術、遺址保護、外展、宣教、文化產業等各項事業成績顯著, 被評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三星堆已成為長江文化之源、連接世界之窗、文化創意之魂。

“二十年後, 文物要活起來, 文化要走出去, 三星堆文化要‘從有到無’, 這個‘無’, 就是要無處不在, 我們要續寫傳奇……”。 對三星堆博物館未來的發展之路,

朱家可表示, 三星堆博物館將通過“三星堆+”跨界行銷, 推動三星堆古蜀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讓三星堆成為世界級的文化“IP”;構建以三星堆博物館為核心, 三星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三星堆文化產業園為兩翼的“一核兩翼”發展格局, 推動三星堆遺址“申遺”, 打造中國版的“迪士尼”。

“下一步, 我們將圍繞推進三星堆成為世界旅遊目的地和世界古文明學術研究高地兩個定位, 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 堅持‘把握導向、立足學術、著眼傳承’, 著力構建三星堆古蜀文化傳習傳承傳播體系, 不斷提升三星堆知名度和影響力, 延續中華民族精神命脈。 讓三星堆的世界名揚四海, 讓世界的三星堆燦爛輝煌!”朱家可表示。

縱橫求索:國內百位館長共同探討博物館發展之路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要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在新形勢下,博物館如何踐行黨的十九大精神,增強民族文化自信,推動文博事業發展,成為每位文博人急需思考的問題。

26日,在“中國博物館館長高峰論壇”上,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哈爾濱市社會科學院、河南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武漢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四川博物院、貴州省博物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殷墟博物館、成都博物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寧夏固原博物館等近百家國內知名博物館的館長論道雁江,探討了“如何讓文化‘走出去’、文物‘活起來’”“新時代博物館的社會責任與使命擔當”等重要話題。

上海大學副校長段勇、國家博物館副館長謝小銓、湖南省博物館副館長陳敘良、河南博物院副院長張得水、四川博物院副院長謝志成等文博專家學者在“中國博物館館長高峰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與廣大同行分享經驗與心得。

文化盛宴:最具禮儀文化的青銅器亮相三星堆

26日,“宅茲中國”西周青銅器精品展在三星堆博物館開幕,本次展覽彙聚來自四川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岐山縣博物館、周原博物館、隴縣博物館等7家博物館的130件(套)文物,為期4個月,觀眾可以免費觀展。展覽萃集西周時期最具代表性的青銅文化遺址出土的精品,包括何尊、帶蓋龍紋鼎、伯各卣、伯公父瑚、西周饕餮紋銅罍等國寶將亮相。

中國文化,是中華民族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繁衍生髮的卓然特立之文化。周初重器“何尊”銘辭雲“宅茲中國”,是“中國”一詞最早的記載。中國素享“禮樂之邦”之美譽,禮樂文明是中華文明之底色,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禮樂文化是中華民族祖先進入文明社會的戛戛獨造,至西周而臻于完善,最終為中國文化基本特色之形成奠定了基礎。作為西周禮樂文化之載體,西周青銅器以其典重的銘文、精湛的工藝及渾雅的風格,為華夏文明樹立了一座熠熠生輝的豐碑。

“我們舉辦這次西周青銅器精品展,就是為揭示傳統文化中的精神營養和文化藝術精髓以及中華多元文明的絢爛多彩,彰顯中國文化自信。”廣漢市文物局副局長朱亞蓉介紹。

負責布展的三星堆博物館研究部部長吳維羲介紹,展覽將借助這批西周青銅器,講述其背後的史跡與人的信仰、審美趣味和文化選擇、傳達“鬱鬱乎文哉”的宗周禮樂文化精神內核,揭示傳統文化中的精神營養和文化藝術精髓、給當今構建和諧社會之以啟迪,並通過比較展示陝西寶雞“弓魚”國墓等所出器物與四川彭縣竹瓦街窖藏出土器物,探索蜀蹤及周王朝與古蜀國多維度的互動,講述文化意義上的“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之故事。三三星堆博物館近期修復的一件文物精品西周饕餮紋銅罍也該展中展出。

新聞背景:

“館園結合”的三星堆博物館,館建築面積從6500平方米,發展至25000平方米,從一個景點成長為旅遊完備的成熟景區,也成為中國遺址類博物館最成功的典範之一。展館展覽面積由原4000平方米擴至兩館總面積12000平方米,陳列規模已躋身全國乃至世界級大博物館行列。

文物修復:三星堆博物館系國家文物局公佈的首批具有《可移動文物技術保護設計資質》及《可移動文物修復資質》證書的單位之一。2008年以來,博物館發揮文物修復技術優勢,共完成21個省內可移動文物修復工作專案,修復青銅器、陶瓷器、玉石器等2840件。

學術研究:三星堆博物館舉辦國際性和全國性學術會十餘次,以2007年“重走南絲路”為代表的系列重要學術考察活動引起廣泛關注和好評,主辦的大型學術集刊《三星堆研究》享譽海內外,成為三星堆與古蜀文化研究的重鎮;完成國家級、省部級課題5項,出版論著20餘種、發表論文近百篇,論文多次榮獲全國獎。

文化交流:20年來,三星堆作為閃亮的“中國符號”和“中國面子”,堅持“走出去”戰略,遠渡重洋,先後赴20多個國家和地區展出。2014至2016年期間,李克強總理曾兩次將三星堆文物仿製品作為國禮分別贈送給希臘和秘魯,充分彰顯出三星堆作為“中國面子”的“國際範”。

社會服務:20年來,三星堆博物館已接待党和國家領導人、外國政要和社會名流等國內外遊客2000多萬人次。作為全國青少年科教基地,免費接待青少年集體觀眾近100萬人次。舉辦“三星堆文化——校園文化”雙走進,“三星堆文化百場校園行”、三星堆進社區等各類宣教活動上千場。

縱橫求索:國內百位館長共同探討博物館發展之路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要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在新形勢下,博物館如何踐行黨的十九大精神,增強民族文化自信,推動文博事業發展,成為每位文博人急需思考的問題。

26日,在“中國博物館館長高峰論壇”上,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哈爾濱市社會科學院、河南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武漢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四川博物院、貴州省博物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殷墟博物館、成都博物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寧夏固原博物館等近百家國內知名博物館的館長論道雁江,探討了“如何讓文化‘走出去’、文物‘活起來’”“新時代博物館的社會責任與使命擔當”等重要話題。

上海大學副校長段勇、國家博物館副館長謝小銓、湖南省博物館副館長陳敘良、河南博物院副院長張得水、四川博物院副院長謝志成等文博專家學者在“中國博物館館長高峰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與廣大同行分享經驗與心得。

文化盛宴:最具禮儀文化的青銅器亮相三星堆

26日,“宅茲中國”西周青銅器精品展在三星堆博物館開幕,本次展覽彙聚來自四川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岐山縣博物館、周原博物館、隴縣博物館等7家博物館的130件(套)文物,為期4個月,觀眾可以免費觀展。展覽萃集西周時期最具代表性的青銅文化遺址出土的精品,包括何尊、帶蓋龍紋鼎、伯各卣、伯公父瑚、西周饕餮紋銅罍等國寶將亮相。

中國文化,是中華民族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繁衍生髮的卓然特立之文化。周初重器“何尊”銘辭雲“宅茲中國”,是“中國”一詞最早的記載。中國素享“禮樂之邦”之美譽,禮樂文明是中華文明之底色,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禮樂文化是中華民族祖先進入文明社會的戛戛獨造,至西周而臻于完善,最終為中國文化基本特色之形成奠定了基礎。作為西周禮樂文化之載體,西周青銅器以其典重的銘文、精湛的工藝及渾雅的風格,為華夏文明樹立了一座熠熠生輝的豐碑。

“我們舉辦這次西周青銅器精品展,就是為揭示傳統文化中的精神營養和文化藝術精髓以及中華多元文明的絢爛多彩,彰顯中國文化自信。”廣漢市文物局副局長朱亞蓉介紹。

負責布展的三星堆博物館研究部部長吳維羲介紹,展覽將借助這批西周青銅器,講述其背後的史跡與人的信仰、審美趣味和文化選擇、傳達“鬱鬱乎文哉”的宗周禮樂文化精神內核,揭示傳統文化中的精神營養和文化藝術精髓、給當今構建和諧社會之以啟迪,並通過比較展示陝西寶雞“弓魚”國墓等所出器物與四川彭縣竹瓦街窖藏出土器物,探索蜀蹤及周王朝與古蜀國多維度的互動,講述文化意義上的“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之故事。三三星堆博物館近期修復的一件文物精品西周饕餮紋銅罍也該展中展出。

新聞背景:

“館園結合”的三星堆博物館,館建築面積從6500平方米,發展至25000平方米,從一個景點成長為旅遊完備的成熟景區,也成為中國遺址類博物館最成功的典範之一。展館展覽面積由原4000平方米擴至兩館總面積12000平方米,陳列規模已躋身全國乃至世界級大博物館行列。

文物修復:三星堆博物館系國家文物局公佈的首批具有《可移動文物技術保護設計資質》及《可移動文物修復資質》證書的單位之一。2008年以來,博物館發揮文物修復技術優勢,共完成21個省內可移動文物修復工作專案,修復青銅器、陶瓷器、玉石器等2840件。

學術研究:三星堆博物館舉辦國際性和全國性學術會十餘次,以2007年“重走南絲路”為代表的系列重要學術考察活動引起廣泛關注和好評,主辦的大型學術集刊《三星堆研究》享譽海內外,成為三星堆與古蜀文化研究的重鎮;完成國家級、省部級課題5項,出版論著20餘種、發表論文近百篇,論文多次榮獲全國獎。

文化交流:20年來,三星堆作為閃亮的“中國符號”和“中國面子”,堅持“走出去”戰略,遠渡重洋,先後赴20多個國家和地區展出。2014至2016年期間,李克強總理曾兩次將三星堆文物仿製品作為國禮分別贈送給希臘和秘魯,充分彰顯出三星堆作為“中國面子”的“國際範”。

社會服務:20年來,三星堆博物館已接待党和國家領導人、外國政要和社會名流等國內外遊客2000多萬人次。作為全國青少年科教基地,免費接待青少年集體觀眾近100萬人次。舉辦“三星堆文化——校園文化”雙走進,“三星堆文化百場校園行”、三星堆進社區等各類宣教活動上千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