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吳彥祖“吐槽”好萊塢電影拍的太慢?《全球風暴》主創訪談

吳彥祖為自己參演的第一部好萊塢作品《全球風暴》接受中國媒體採訪。 在好萊塢漸漸站穩腳跟之後, 這位實力派型男演員表示“我回來還是覺得在亞洲拍戲比較舒服一點”。

時光網特稿 2014年, 吳彥祖還沒有“犧牲顏值”成為《魔獸》的古爾丹, 沒有化身武僧Sunny扛起美劇《荒原》, 更沒有加盟重啟版《古墓麗影》。 當時有一個太空驚悚與地球災難結合的特效大片找上門來, 邀請他出演並不是主角但戲份關鍵的科學家鄭龍, 吳彥祖懷著試水的心情答應了, 於是促成了他的好萊塢電影初體驗——《全球風暴》。

影片上映前夕, 正忙於拍攝《荒原》第三季的吳彥祖抽空接受了中國媒體採訪。 他與我們回憶起幾年前這次特別的大片參演體驗, 在好萊塢漸漸站穩腳跟之後, 這位實力派型男演員表示“我回來還是覺得在亞洲拍戲比較舒服一點”。 20多年港片與國語片的拍攝經驗讓他忍不住吐槽美國人拍戲太慢,

“我下一部片子也拍了五個月, 如果我們在中國拍, 可能拍兩三個月就搞定了”。

吳彥祖首次闖蕩好萊塢

“從來沒拍過美國片子, 就想試一下”

Q:當時是出於怎樣的考慮去接《全球風暴》這部戲的?

吳彥祖:我拍這個電影,

是很久以前, 就是2014年, 就是《魔獸》之前, 還有《荒原》之前拍的, 那個時候, 說要拍個美國片子, 他們找我拍的時候, 我看到那個角色是比較小小的一個角色, 我說好啊, 可以試試看而已, 因為如果接一個男主角的角色, 肯定壓力比較大一點, 我從來沒拍過美國片子, 就想試一下。

然後導演, 我覺得他很有意思, 他是美國的亞洲人, 所以我們聊天比較聊得舒服一點, 他跟我講的那個故事, 講的那個角色裡面, 他是一個戲份不多, 但是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 所以他寫的比較有意思, 他就希望這個電影有國際性的電影元素, 有墨西哥、歐洲、美國等國的演員, 我覺得這個概念比較特別, 又沒有試過, 所以就答應了他, 就這麼簡單。

但是那個時候,

我正在休息, 剛生了女兒, 然後媽媽又生病走了, 所以沒想到那麼快要恢復拍戲, 但看這個電影好玩, 不需要太多時間, 就十幾天而已, 所以這個的話, 蠻適合我, 可以試一試、玩一玩而已。

Q:自己平常喜歡看災難片嗎?喜歡哪部災難片電影?

吳彥祖:喜歡看, 肯定是最大的《2012》的電影, 應該是我接這部戲不久, 《2012》剛剛上映完大概一年, 所以在我的概念裡對這個印象很深刻。

Q:怎麼看待全球風暴這個故事?

吳彥祖:怎麼看這個故事呢?我們最近看到天氣這個問題, 其實是很大的問題, 所以這部電影在說如果人類能夠控制天氣的話, 我覺得這個概念特別有意思, 因為以前我們看一些比較大製作的片子, 可能是戰爭片, 或者是外星人這種,

我覺得這種天氣的風暴或者是災難, 比外星人更恐怖, 因為很真的, 你看今年的那些天氣的問題, 影響全世界的。 所以我覺得, 導演想到那個故事, 就未來有一個衛星系列能夠控制我們的天氣, 是一個有意思的概念。

“在香港演20年電影, 從來沒拍過這樣一場戲”

Q:拍攝災難片,你有什麼不同的感受嗎?

吳彥祖:最大的不一樣的感受,在香港那段,我們拍了那段是我們在旺角封了很長一條街,很多街口,可能四五個街口就封掉,然後給我們拍的,我在香港拍了20年的電影,就從來沒有看到可以封那麼大一條路,然後可以玩賽車,因為我在那邊被火追著,就一直在那邊拍,然後在香港的舊機場那邊拍的,兩個風景,我覺得挺有意思的,因為那麼長時間在香港,就從來沒有拍過那樣的一場戲。

Q:為扮演這個角色,你做了哪些準備呢?

吳彥祖:為了扮演這部電影角色,我沒有跟導演說,但是我上了一場賽車的課,就學怎麼去控制一台車,怎麼開快速度,另外我剛剛說了,這是第一部美國的片子,因為好久沒有用過全英文講,雖然是我的母語,但是是另外一種準備方式,不是中文,也不是我以前拍過的節奏或者說法,我拍了大概70部華語電影,全都是講粵語或者普通話,很少用英文,所以開頭有點奇怪,有點不舒服。

Q:近年來,你對於角色的挑選都比較大膽,《魔獸世界》也是只聞聲不見臉,這次飾演的是一個IT男,能否談一下挑選這個角色的標準?

吳彥祖:我是看到這個角色在整體的故事裡面起的作用,我覺得他有意思,因為他是發現Dutch Boy那個衛星系列問題的人,如果他沒有發現的話,這個故事也有可能發展不下去,所以我就看這個角色,在整個整體的故事裡邊有什麼作用,那個時候,我沒還拍《魔獸》,其實那部片子是《魔獸》之前拍的,那個時候我不想一下子就拍一個男主角的角色,我就選了一個小小的角色,就看美國片子到底是怎麼樣拍的,因為那個時候,我還沒有拍《荒原》,也沒有拍《魔獸世界》,所以算是第一部美國片子。

吳彥祖:“在亞洲拍戲比美國舒服”

Q:之後會把工作重心放在好萊塢嗎?

吳彥祖:現在就一半一半吧,你看到我現在在亞洲有活動,可以看真人秀《漂亮的房子》,希望電影也可以繼續拍的,現在的問題是,因為我拍《荒原》,我現在在拍的,要拍八個月,所以一年裡面八個月,然後剩下的時間只有三個月,所以要看那三個月檔期有什麼選擇,所以希望當然可以回來亞洲拍戲的。我拍了幾部美國的東西,我回來還是覺得在亞洲拍戲比較舒服一點。

Q:如果末日來臨之前,你可以回到過去,你最想回到過去哪個瞬間或者說你最想改變人生的哪一個選擇?

吳彥祖:我對20年代,30年代特別有興趣,可能是因為我爸是在上海長大的,跟我說過很多的故事,我覺得是挺特別的一個時候,那個時候,我爺爺跟我爸爸的成長挺有意思,所以我想,就回到過去20年代的上海。

Q:在電影中,有一個細節是展示動物對氣候變化的預測能力,有一場戲是小貓藏在了冰箱中,看到你在電影中對小貓非常溫柔,現在有一種非常流行的說法,說養貓都是鏟屎官,那您平常日常生活中,喜歡貓嗎?有在養貓嗎?是一位鏟屎官嗎?

吳彥祖:我是挺喜歡貓,但是我對貓有過敏,那天拍的時候,我摸它的時候,一摸完,要馬上洗手,要不我就鼻子塞、咳嗽什麼,會有很多問題,那只貓很厲害,請了一個美國人,專門來香港,好像提前兩個禮拜,在香港選了一隻貓,一直訓練它,它會做不同的動作,我演了那麼多電影,沒看到一個人訓練寵物那麼厲害,這個女孩好像是夏威夷來的,專門去為很多電影去訓練動物,那只貓很厲害,她是在香港找到,那麼少的時間就可以訓練它。

Q:《全球風暴》是您繼木衛二報告之後又一次的科幻驚悚片,上一次您飾演了一個科考人員,這次你飾演的是一個掌握高端技術的人員,想問一下這兩個角色,有什麼不一樣?

吳彥祖:角色完全不一樣的。我對科技片,說實在的,接觸的不多,可能是因為我們在亞洲,華人片子裡面比較少拍的,所以在美國拍的很多,所以我在選這部電影的時候,我會想,哪一種電影能在亞洲拍不了、沒拍的或者拍的不多,然後可以試試看。

美國電影拍的慢,華語片港片效率高

Q:您覺得港片和好萊塢電影之間,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的點嗎?

吳彥祖:不同的點是,美國的電影可以很大很大,可能因為他們花的錢比較多,他們特技方面,比如說電腦特技比較成熟一點,就感覺港片華語片比較舒服一點,比較快,我拍這幾個美國片子,就拍很長時間,在全球風暴劇組,我只拍了十幾天而已,但是他們整個電影拍了差不多半年,你看我下一部片子,也拍了五個月,如果我們在中國拍,可能拍兩三個月就搞定了,他們是慢慢拍的,我們是比較快速拍的。

Q:剛剛也提到,你除了港片,包括還有內地的電影,好萊塢大規模商業製作的電影,您也參與過。就您參演的這些國內和好萊塢的電影,您個人覺得,有個人感受上有什麼不同嗎?

吳彥祖:我感覺最大不一樣是,我們在亞洲或者華人電影裡面,導演是最大的,所有人聽導演,但是在美國片子,他們的方式也不一樣的,因為電影中有很多部門,導演,製片人,美術部門、其他的部門,當然導演可以給意見的,但是其實每個部門都是控制自己部分的東西,他們分得到很清楚,但是我們華語片子裡面,最大的是導演,很多戲是從導演來的,美國不一樣,有問題了不是問導演,你要問編劇或者是監製。我們亞洲比較簡單一點,只問導演。

吳彥祖在重啟版《古墓麗影》中也有亮相

Q:接下來,您還有什麼新電影的拍攝計畫嗎?可以跟我們大家分享一下嗎?

吳彥祖:我現在正在拍《荒原》的第三季,我們大概拍了1/4,目前排到五月份,所以今年跟明年的時間就一直在拍這個電視劇。

Q:您之前拍過《四大天王》,當時您是以導演身份來指導的,然後問一下,您之後還有沒有做導演的計畫?

吳彥祖:我很想很想當導演的,但是這幾年一直沒有時間,因為我拍四大天王,我用了大概18個月來拍的,現在我連兩三個月的閒置時間都找不到,所以我希望這幾年可以拍第二個,要找時間。

說起《全球風暴》男一號傑拉德·巴特勒,中國觀眾可能更加熟悉他在各種地標“陷落”系列(比如《奧林匹斯的陷落》)裡勇救總統的英姿。《全球風暴》儘管也給總統加了不少戲,但是巴特勒這回的卻被送上太空去拯救世界了。

不久前,這位硬漢派英國男星與中國媒體分享了拍攝《全球風暴》的參演初衷和幕後故事。他在採訪裡也為自己“正名”,在一貫動作硬漢的外表下,他還有多面柔情。

傑拉德·巴特勒——是硬漢也是癡漢

“詮釋柔情角色蠻有成就感”

Q: 哪裡吸引你來演這個角色?

傑拉德·巴特勒:我喜歡扮演科學家,尤其是本片這類科學家,他有著很強的專業水準,負責研發尖端科技和處理複雜的空間站工作。我也喜歡他這個不完美的人格,他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但是他不是一位很稱職的父親和兄弟,人際關係處理能力不太好。所以在這個電影讓我有很多探索的空間,電影還包括一些大型的動作及驚險場面,我可以對這個角色進行一個自己的深入探索,感受這個角色的成長,學著變成一個更好的人。

Q: 您雖然演過很多硬派角色,但也有《P.S.我愛你》中那種柔情角色,您本人更喜歡哪種?

傑拉德·巴特勒:我自己扮演過的很多角色我都喜歡,原因當然有很多。硬派角色是一個很大的類型,很多時候演這種角色你需要演繹比夫妻、愛情故事更為宏大的故事,踏上激動人心的征程,去冒險遠行。但我想,扮演一些柔情的角色也是很好的經歷,比如扮演一些很能感動觀眾的角色,一些日常的角色,就像會互相爭吵的夫妻這類角色。這也就是《PS我愛你》所講述的故事,比較浪漫、感人,表現人與人之間的愛情。我想詮釋這樣的角色也蠻有成就感的。

Q:因為傑克是個科學家,為了讓角色更有專業性,您都做了哪些功課?

傑拉德·巴特勒:因為我們是在美國航空航天局取景拍攝的,我們就有機會和航天局的科學家們接觸。我們在準備拍攝的時候一些宇航員會來到片場,有時候我也會通過電話或者當面和他們聊天,他們告訴了我很多他們的經歷,包括為太空做準備工作以及在太空和宇航局工作的情況。因為我們的拍攝片場就在宇航局裡面,我們周圍就有很多的設備、機器,甚至還有用於發射進入太空的燃料罐、太空艙等等,這就會讓你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當然了,當你身在宇航局,你就會有幻想未來的感覺。所以我們就有一種自己參與了未來太空計畫的感覺,表演起來就會更加到位。

Q:您以往的螢幕形象都以熱血硬漢為主,《斯巴達300勇士》、《奧林匹斯陷落》、《倫敦陷落》都以勇士或者英雄的形象出現,這次這個角色直接拯救了地球。這次在角色定位上有什麼突破嗎?

傑拉德·巴特勒:在我看來,這部電影很多突破。從故事的背景設置上看,我很喜歡電影設置的背景:全球變暖,環境遭到破壞,人類及各國政府不得不攜起手來應對環境問題。而當太空計畫被人用作武器、乃至威脅整個星球的安全時,人們又再次聯手,共同尋求解決之道、拯救地球。而在人物層面,這個故事探討了主角傑克,一個典型的不稱職父親、丈夫和兄弟,在努力應對巨大挑戰、挽救瀕臨崩潰的"荷蘭男孩"計畫的同時,也在認真學習如何和兄弟聯手,如何去陪伴女兒成長。所以我想電影裡有很多突破的地方。

"陷落"系列扛把子

Q:綠幕拍攝下,要怎麼掌握與表現出天空中的失重感、輕盈感?經過什麼摸索和學習過程嗎?

傑拉德·巴特勒:是的我摸索了很久。我花了大量時間去觀摩宇航員失重、執行太空任務以及身在空間站的視頻,我去觀察了他們在太空艙和空間站裡到底是如何行動和交談的。然後我們就會自己嘗試著模仿,有許多特技替身演員在旁邊,他們知道如何利用威壓和滑輪系統表演,這樣就可以表現出失重感又不顯得僵硬。因為大部分時候,我們只有一個威壓從腰上把你吊起來,這樣的話我們很難控制身體,很難保持身體豎直。我也是嘗試和學習了很多次,也進行了多次合作演練,才能夠順利推動故事發展,讓觀眾相信我們處於失重狀態,進入太空艙,開始演繹情節,而不是讓觀眾看到我在苦苦掙扎著表現失重感。

Q:你演過這麼多硬漢,這個角色有什麼特別的嗎?之後有考慮過轉型嗎?如果有,後來最想要演的角色是什麼?

傑拉德·巴特勒:我並不只是扮演這類角色。我剛剛完成了一部講述蘇格蘭島上三個燈塔看守人的驚悚故事,我也接演過莎士比亞電影。《全球風暴》是我目前接演過的最大型的災難片,但是除了動作片和災難片,我還拍攝過其他兩個類型的電影。相比之下,傑克這個角色不是力量型,而是一個科學家。我並沒有太多機會飾演這類科學家,他得用自己的智慧去主導開展一個宏大的太空計畫,利用科技來拯救地球、控制天氣。我很渴望可以這類角色,他不單單擁有過人的智商,還有著自己的人格特點。所以我們看到很多觀眾都紛紛給出好評。這個角色是個全新的角色,他有著完全不同的人格特點。

《全球風暴》比災難片更複雜

Q:災難片是深受市場認可的成熟類型,好萊塢佳作頻出,比如《2012》、《後天》、《末日崩塌》等,相比之前的災難片,你覺得本片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

傑拉德·巴特勒:電影本身囊括了許多元素,這不僅僅是一部災難片,這還是一部科幻片和動作片,包含了很多驚險刺激的元素。同時,電影還展現了溫柔感人的父女關係和複雜的兄弟情誼。我想這是一個大雜燴電影,其中容納了眾多元素但組合起來又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更重要的是這部電影的細微之處。它非常的深刻,它描述的是這樣一個情景:在不遠的未來,地球的極端天氣變得非常嚴重,生活失常,我們沒有重來的機會,人類不得不攜手應對挑戰。如果我們回顧一下地球的歷史,也許好幾千年前我們經歷過這樣的情況。即時是現在,我們也面臨著一些惡劣的氣候事件,比如印度甚至我們國家的海嘯、洪澇乾旱等等,這些可能都衝擊過我們的歷史。好像每天都有一些災難發生,這讓我們意識到我們人類行為太過分了。

Q:《全球風暴》這個劇本哪個部分最吸引您?

傑拉德·巴特勒:我想,劇本內容非常豐富。我想這部電影稱得上是史詩級大片,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科學概念、警示性故事以及恢弘的災難場面。我想沒有一個警示性故事做穿引的話,這類電影都不會成功。這也是我覺得劇本很成功的地方,因為劇中兩兄弟的關係牽涉了太多的過去、憤怒、憎恨和競爭。我喜歡他們兄弟被迫踏上同一段旅途的情節,他們終於有機會可以交流互動,消弭隔閡,增進手足情誼,最終攜起手來拯救世界。這是一個很妙的情節。另外,這個電影非常的震撼恢弘,同時又詼諧有趣、溫情滿滿,還傳遞著重要的主題。這確實是一部誠意佳作。

Q:您曾經遭遇過什麼樣的極端天氣?

傑拉德·巴特勒:我在紐約遭遇過桑迪颶風。所以我經歷過美國史上一場重大的颶風。當時四處停電,洪水侵襲,情況很糟糕。我們在那裡耽擱了大約一周,寸步難行。那算是比較嚴重的極端天氣了,洪流來襲,但是倒沒有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

打打殺殺以外,巴特勒對於居家男子的角色也很鍾愛

Q:您此次的角色是操控衛星的科學家,遭遇空間站毀滅、衛星爆炸等一系列的艱難,這也是您第一次演繹太空戲份,有什麼記憶深刻的地方嗎?

傑拉德·巴特勒:是的,太空戲份有很多有趣的地方。其中,我們是搭建了一個虛擬的空間站進行拍攝,所以我們都是有重力的,和真正的空間站體驗有所不同。當我們真的處於失重狀態的時候,體驗非常地新奇刺激。如果你們去搜索一下資料,就會知道失重24小時人體會出現什麼變化,我們無法吃東西,無法上洗手間。這是什麼樣情況呢?你的身體會產生不適。當然了我們演員不需要時時刻刻處於失重狀態,但這就是我認識到的部分,太空旅行確實存在重重困難。因為我們是在宇航局拍攝,所以我們能看到科學家們準備燃料罐以及其他飛船部件以期登陸火星。我們當時就站在燃料罐約十英尺的地方,看著這個七層樓高的機器,那時我們就會禁不住去想像真正的遠距離太空航行是怎樣的,去思考這個過程該多艱難。這個過程真的非常有趣。

Q:您是舞臺劇演員出身,後來轉戰銀幕,兩者最大不同是什麼?最享受哪種表演形式?現在還演舞臺劇嗎?

傑拉德·巴特勒:相比之下,拍電影的話,我賺得比較多哈哈。我覺得電影更容易流傳,因為在若干年後我們可以重溫一部電影,只要我們有存儲這段視頻。而在舞臺上,你必須得在現場,表演轉瞬即逝,我們也無法重新表演。我很喜歡這種形式,我也喜歡兩者的不同點。我喜歡從頭到尾詮釋一個人物的過程。所以經常我們在舞臺上的時候,不需要去思考指到底身在何處,該說什麼,因為我們的時間非常短暫,需要隨著人物的心情變幻我們的心情,有時候可能需要哭泣,哭50次。這種情況還比較常見。所以我很喜歡這種現場表演,我們從中學習探索。但我只能說,這種表演形式需要經過多年的努力和摸索,最後才會有美好的回報。這個也是個很棒的經歷。

Q:和弟弟用暗號交流的那一段非常精彩,您小的時候有沒有和朋友家人玩過這種暗號遊戲?

傑拉德·巴特勒:哈哈有的。當我還在讀書的時候,我們經常玩這類遊戲。有時候我們會在詞與詞之間或之前加上一些聲音,要解開這些暗號並不是很難,但是必須要是知情的人才能弄清楚其真實含義。我們小時候清楚做這樣一些暗號遊戲。其他時候我們也會玩一些間諜遊戲,我們會用一些密碼或者報時信號,我們會模仿間諜,確定好這個詞是什麼意思,那個詞又是什麼意思。這些間諜遊戲很好玩。

編輯:Joker

Q:拍攝災難片,你有什麼不同的感受嗎?

吳彥祖:最大的不一樣的感受,在香港那段,我們拍了那段是我們在旺角封了很長一條街,很多街口,可能四五個街口就封掉,然後給我們拍的,我在香港拍了20年的電影,就從來沒有看到可以封那麼大一條路,然後可以玩賽車,因為我在那邊被火追著,就一直在那邊拍,然後在香港的舊機場那邊拍的,兩個風景,我覺得挺有意思的,因為那麼長時間在香港,就從來沒有拍過那樣的一場戲。

Q:為扮演這個角色,你做了哪些準備呢?

吳彥祖:為了扮演這部電影角色,我沒有跟導演說,但是我上了一場賽車的課,就學怎麼去控制一台車,怎麼開快速度,另外我剛剛說了,這是第一部美國的片子,因為好久沒有用過全英文講,雖然是我的母語,但是是另外一種準備方式,不是中文,也不是我以前拍過的節奏或者說法,我拍了大概70部華語電影,全都是講粵語或者普通話,很少用英文,所以開頭有點奇怪,有點不舒服。

Q:近年來,你對於角色的挑選都比較大膽,《魔獸世界》也是只聞聲不見臉,這次飾演的是一個IT男,能否談一下挑選這個角色的標準?

吳彥祖:我是看到這個角色在整體的故事裡面起的作用,我覺得他有意思,因為他是發現Dutch Boy那個衛星系列問題的人,如果他沒有發現的話,這個故事也有可能發展不下去,所以我就看這個角色,在整個整體的故事裡邊有什麼作用,那個時候,我沒還拍《魔獸》,其實那部片子是《魔獸》之前拍的,那個時候我不想一下子就拍一個男主角的角色,我就選了一個小小的角色,就看美國片子到底是怎麼樣拍的,因為那個時候,我還沒有拍《荒原》,也沒有拍《魔獸世界》,所以算是第一部美國片子。

吳彥祖:“在亞洲拍戲比美國舒服”

Q:之後會把工作重心放在好萊塢嗎?

吳彥祖:現在就一半一半吧,你看到我現在在亞洲有活動,可以看真人秀《漂亮的房子》,希望電影也可以繼續拍的,現在的問題是,因為我拍《荒原》,我現在在拍的,要拍八個月,所以一年裡面八個月,然後剩下的時間只有三個月,所以要看那三個月檔期有什麼選擇,所以希望當然可以回來亞洲拍戲的。我拍了幾部美國的東西,我回來還是覺得在亞洲拍戲比較舒服一點。

Q:如果末日來臨之前,你可以回到過去,你最想回到過去哪個瞬間或者說你最想改變人生的哪一個選擇?

吳彥祖:我對20年代,30年代特別有興趣,可能是因為我爸是在上海長大的,跟我說過很多的故事,我覺得是挺特別的一個時候,那個時候,我爺爺跟我爸爸的成長挺有意思,所以我想,就回到過去20年代的上海。

Q:在電影中,有一個細節是展示動物對氣候變化的預測能力,有一場戲是小貓藏在了冰箱中,看到你在電影中對小貓非常溫柔,現在有一種非常流行的說法,說養貓都是鏟屎官,那您平常日常生活中,喜歡貓嗎?有在養貓嗎?是一位鏟屎官嗎?

吳彥祖:我是挺喜歡貓,但是我對貓有過敏,那天拍的時候,我摸它的時候,一摸完,要馬上洗手,要不我就鼻子塞、咳嗽什麼,會有很多問題,那只貓很厲害,請了一個美國人,專門來香港,好像提前兩個禮拜,在香港選了一隻貓,一直訓練它,它會做不同的動作,我演了那麼多電影,沒看到一個人訓練寵物那麼厲害,這個女孩好像是夏威夷來的,專門去為很多電影去訓練動物,那只貓很厲害,她是在香港找到,那麼少的時間就可以訓練它。

Q:《全球風暴》是您繼木衛二報告之後又一次的科幻驚悚片,上一次您飾演了一個科考人員,這次你飾演的是一個掌握高端技術的人員,想問一下這兩個角色,有什麼不一樣?

吳彥祖:角色完全不一樣的。我對科技片,說實在的,接觸的不多,可能是因為我們在亞洲,華人片子裡面比較少拍的,所以在美國拍的很多,所以我在選這部電影的時候,我會想,哪一種電影能在亞洲拍不了、沒拍的或者拍的不多,然後可以試試看。

美國電影拍的慢,華語片港片效率高

Q:您覺得港片和好萊塢電影之間,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的點嗎?

吳彥祖:不同的點是,美國的電影可以很大很大,可能因為他們花的錢比較多,他們特技方面,比如說電腦特技比較成熟一點,就感覺港片華語片比較舒服一點,比較快,我拍這幾個美國片子,就拍很長時間,在全球風暴劇組,我只拍了十幾天而已,但是他們整個電影拍了差不多半年,你看我下一部片子,也拍了五個月,如果我們在中國拍,可能拍兩三個月就搞定了,他們是慢慢拍的,我們是比較快速拍的。

Q:剛剛也提到,你除了港片,包括還有內地的電影,好萊塢大規模商業製作的電影,您也參與過。就您參演的這些國內和好萊塢的電影,您個人覺得,有個人感受上有什麼不同嗎?

吳彥祖:我感覺最大不一樣是,我們在亞洲或者華人電影裡面,導演是最大的,所有人聽導演,但是在美國片子,他們的方式也不一樣的,因為電影中有很多部門,導演,製片人,美術部門、其他的部門,當然導演可以給意見的,但是其實每個部門都是控制自己部分的東西,他們分得到很清楚,但是我們華語片子裡面,最大的是導演,很多戲是從導演來的,美國不一樣,有問題了不是問導演,你要問編劇或者是監製。我們亞洲比較簡單一點,只問導演。

吳彥祖在重啟版《古墓麗影》中也有亮相

Q:接下來,您還有什麼新電影的拍攝計畫嗎?可以跟我們大家分享一下嗎?

吳彥祖:我現在正在拍《荒原》的第三季,我們大概拍了1/4,目前排到五月份,所以今年跟明年的時間就一直在拍這個電視劇。

Q:您之前拍過《四大天王》,當時您是以導演身份來指導的,然後問一下,您之後還有沒有做導演的計畫?

吳彥祖:我很想很想當導演的,但是這幾年一直沒有時間,因為我拍四大天王,我用了大概18個月來拍的,現在我連兩三個月的閒置時間都找不到,所以我希望這幾年可以拍第二個,要找時間。

說起《全球風暴》男一號傑拉德·巴特勒,中國觀眾可能更加熟悉他在各種地標“陷落”系列(比如《奧林匹斯的陷落》)裡勇救總統的英姿。《全球風暴》儘管也給總統加了不少戲,但是巴特勒這回的卻被送上太空去拯救世界了。

不久前,這位硬漢派英國男星與中國媒體分享了拍攝《全球風暴》的參演初衷和幕後故事。他在採訪裡也為自己“正名”,在一貫動作硬漢的外表下,他還有多面柔情。

傑拉德·巴特勒——是硬漢也是癡漢

“詮釋柔情角色蠻有成就感”

Q: 哪裡吸引你來演這個角色?

傑拉德·巴特勒:我喜歡扮演科學家,尤其是本片這類科學家,他有著很強的專業水準,負責研發尖端科技和處理複雜的空間站工作。我也喜歡他這個不完美的人格,他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但是他不是一位很稱職的父親和兄弟,人際關係處理能力不太好。所以在這個電影讓我有很多探索的空間,電影還包括一些大型的動作及驚險場面,我可以對這個角色進行一個自己的深入探索,感受這個角色的成長,學著變成一個更好的人。

Q: 您雖然演過很多硬派角色,但也有《P.S.我愛你》中那種柔情角色,您本人更喜歡哪種?

傑拉德·巴特勒:我自己扮演過的很多角色我都喜歡,原因當然有很多。硬派角色是一個很大的類型,很多時候演這種角色你需要演繹比夫妻、愛情故事更為宏大的故事,踏上激動人心的征程,去冒險遠行。但我想,扮演一些柔情的角色也是很好的經歷,比如扮演一些很能感動觀眾的角色,一些日常的角色,就像會互相爭吵的夫妻這類角色。這也就是《PS我愛你》所講述的故事,比較浪漫、感人,表現人與人之間的愛情。我想詮釋這樣的角色也蠻有成就感的。

Q:因為傑克是個科學家,為了讓角色更有專業性,您都做了哪些功課?

傑拉德·巴特勒:因為我們是在美國航空航天局取景拍攝的,我們就有機會和航天局的科學家們接觸。我們在準備拍攝的時候一些宇航員會來到片場,有時候我也會通過電話或者當面和他們聊天,他們告訴了我很多他們的經歷,包括為太空做準備工作以及在太空和宇航局工作的情況。因為我們的拍攝片場就在宇航局裡面,我們周圍就有很多的設備、機器,甚至還有用於發射進入太空的燃料罐、太空艙等等,這就會讓你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當然了,當你身在宇航局,你就會有幻想未來的感覺。所以我們就有一種自己參與了未來太空計畫的感覺,表演起來就會更加到位。

Q:您以往的螢幕形象都以熱血硬漢為主,《斯巴達300勇士》、《奧林匹斯陷落》、《倫敦陷落》都以勇士或者英雄的形象出現,這次這個角色直接拯救了地球。這次在角色定位上有什麼突破嗎?

傑拉德·巴特勒:在我看來,這部電影很多突破。從故事的背景設置上看,我很喜歡電影設置的背景:全球變暖,環境遭到破壞,人類及各國政府不得不攜起手來應對環境問題。而當太空計畫被人用作武器、乃至威脅整個星球的安全時,人們又再次聯手,共同尋求解決之道、拯救地球。而在人物層面,這個故事探討了主角傑克,一個典型的不稱職父親、丈夫和兄弟,在努力應對巨大挑戰、挽救瀕臨崩潰的"荷蘭男孩"計畫的同時,也在認真學習如何和兄弟聯手,如何去陪伴女兒成長。所以我想電影裡有很多突破的地方。

"陷落"系列扛把子

Q:綠幕拍攝下,要怎麼掌握與表現出天空中的失重感、輕盈感?經過什麼摸索和學習過程嗎?

傑拉德·巴特勒:是的我摸索了很久。我花了大量時間去觀摩宇航員失重、執行太空任務以及身在空間站的視頻,我去觀察了他們在太空艙和空間站裡到底是如何行動和交談的。然後我們就會自己嘗試著模仿,有許多特技替身演員在旁邊,他們知道如何利用威壓和滑輪系統表演,這樣就可以表現出失重感又不顯得僵硬。因為大部分時候,我們只有一個威壓從腰上把你吊起來,這樣的話我們很難控制身體,很難保持身體豎直。我也是嘗試和學習了很多次,也進行了多次合作演練,才能夠順利推動故事發展,讓觀眾相信我們處於失重狀態,進入太空艙,開始演繹情節,而不是讓觀眾看到我在苦苦掙扎著表現失重感。

Q:你演過這麼多硬漢,這個角色有什麼特別的嗎?之後有考慮過轉型嗎?如果有,後來最想要演的角色是什麼?

傑拉德·巴特勒:我並不只是扮演這類角色。我剛剛完成了一部講述蘇格蘭島上三個燈塔看守人的驚悚故事,我也接演過莎士比亞電影。《全球風暴》是我目前接演過的最大型的災難片,但是除了動作片和災難片,我還拍攝過其他兩個類型的電影。相比之下,傑克這個角色不是力量型,而是一個科學家。我並沒有太多機會飾演這類科學家,他得用自己的智慧去主導開展一個宏大的太空計畫,利用科技來拯救地球、控制天氣。我很渴望可以這類角色,他不單單擁有過人的智商,還有著自己的人格特點。所以我們看到很多觀眾都紛紛給出好評。這個角色是個全新的角色,他有著完全不同的人格特點。

《全球風暴》比災難片更複雜

Q:災難片是深受市場認可的成熟類型,好萊塢佳作頻出,比如《2012》、《後天》、《末日崩塌》等,相比之前的災難片,你覺得本片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

傑拉德·巴特勒:電影本身囊括了許多元素,這不僅僅是一部災難片,這還是一部科幻片和動作片,包含了很多驚險刺激的元素。同時,電影還展現了溫柔感人的父女關係和複雜的兄弟情誼。我想這是一個大雜燴電影,其中容納了眾多元素但組合起來又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更重要的是這部電影的細微之處。它非常的深刻,它描述的是這樣一個情景:在不遠的未來,地球的極端天氣變得非常嚴重,生活失常,我們沒有重來的機會,人類不得不攜手應對挑戰。如果我們回顧一下地球的歷史,也許好幾千年前我們經歷過這樣的情況。即時是現在,我們也面臨著一些惡劣的氣候事件,比如印度甚至我們國家的海嘯、洪澇乾旱等等,這些可能都衝擊過我們的歷史。好像每天都有一些災難發生,這讓我們意識到我們人類行為太過分了。

Q:《全球風暴》這個劇本哪個部分最吸引您?

傑拉德·巴特勒:我想,劇本內容非常豐富。我想這部電影稱得上是史詩級大片,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科學概念、警示性故事以及恢弘的災難場面。我想沒有一個警示性故事做穿引的話,這類電影都不會成功。這也是我覺得劇本很成功的地方,因為劇中兩兄弟的關係牽涉了太多的過去、憤怒、憎恨和競爭。我喜歡他們兄弟被迫踏上同一段旅途的情節,他們終於有機會可以交流互動,消弭隔閡,增進手足情誼,最終攜起手來拯救世界。這是一個很妙的情節。另外,這個電影非常的震撼恢弘,同時又詼諧有趣、溫情滿滿,還傳遞著重要的主題。這確實是一部誠意佳作。

Q:您曾經遭遇過什麼樣的極端天氣?

傑拉德·巴特勒:我在紐約遭遇過桑迪颶風。所以我經歷過美國史上一場重大的颶風。當時四處停電,洪水侵襲,情況很糟糕。我們在那裡耽擱了大約一周,寸步難行。那算是比較嚴重的極端天氣了,洪流來襲,但是倒沒有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

打打殺殺以外,巴特勒對於居家男子的角色也很鍾愛

Q:您此次的角色是操控衛星的科學家,遭遇空間站毀滅、衛星爆炸等一系列的艱難,這也是您第一次演繹太空戲份,有什麼記憶深刻的地方嗎?

傑拉德·巴特勒:是的,太空戲份有很多有趣的地方。其中,我們是搭建了一個虛擬的空間站進行拍攝,所以我們都是有重力的,和真正的空間站體驗有所不同。當我們真的處於失重狀態的時候,體驗非常地新奇刺激。如果你們去搜索一下資料,就會知道失重24小時人體會出現什麼變化,我們無法吃東西,無法上洗手間。這是什麼樣情況呢?你的身體會產生不適。當然了我們演員不需要時時刻刻處於失重狀態,但這就是我認識到的部分,太空旅行確實存在重重困難。因為我們是在宇航局拍攝,所以我們能看到科學家們準備燃料罐以及其他飛船部件以期登陸火星。我們當時就站在燃料罐約十英尺的地方,看著這個七層樓高的機器,那時我們就會禁不住去想像真正的遠距離太空航行是怎樣的,去思考這個過程該多艱難。這個過程真的非常有趣。

Q:您是舞臺劇演員出身,後來轉戰銀幕,兩者最大不同是什麼?最享受哪種表演形式?現在還演舞臺劇嗎?

傑拉德·巴特勒:相比之下,拍電影的話,我賺得比較多哈哈。我覺得電影更容易流傳,因為在若干年後我們可以重溫一部電影,只要我們有存儲這段視頻。而在舞臺上,你必須得在現場,表演轉瞬即逝,我們也無法重新表演。我很喜歡這種形式,我也喜歡兩者的不同點。我喜歡從頭到尾詮釋一個人物的過程。所以經常我們在舞臺上的時候,不需要去思考指到底身在何處,該說什麼,因為我們的時間非常短暫,需要隨著人物的心情變幻我們的心情,有時候可能需要哭泣,哭50次。這種情況還比較常見。所以我很喜歡這種現場表演,我們從中學習探索。但我只能說,這種表演形式需要經過多年的努力和摸索,最後才會有美好的回報。這個也是個很棒的經歷。

Q:和弟弟用暗號交流的那一段非常精彩,您小的時候有沒有和朋友家人玩過這種暗號遊戲?

傑拉德·巴特勒:哈哈有的。當我還在讀書的時候,我們經常玩這類遊戲。有時候我們會在詞與詞之間或之前加上一些聲音,要解開這些暗號並不是很難,但是必須要是知情的人才能弄清楚其真實含義。我們小時候清楚做這樣一些暗號遊戲。其他時候我們也會玩一些間諜遊戲,我們會用一些密碼或者報時信號,我們會模仿間諜,確定好這個詞是什麼意思,那個詞又是什麼意思。這些間諜遊戲很好玩。

編輯:Joker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