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Slow is always best,緩慢的總是最好的

早在高中讀書時, 藍叔叔就開始迷戀各種陶器, 別的同學攢錢買衣服鞋子, 他卻買了各種陶瓷器皿, 近乎天然的吸引。 後來在景德鎮的古董、二手市集裡流通著各種瓷片, 它們最開始是瓷的碎片, 對他來說就像一張張的郵票, 雖小卻可以包羅萬有。

從無到有、從荒蕪到豐盛, 瓷偶們有時流露的脆弱感讓人產生愛憐情愫, 瞬間忘了他只是個質感微硬的陶瓷人。 兔子是藍叔叔經常創作的瓷偶形象,

兔子即是眾生。 親手為小兔人定制服裝, 手制法國棉麻面料衣服、珍珠和刺繡, 仿佛有了屬於它的完整生命。

近兩年藍叔叔開始迷上了陶瓷的全手制, 拋開拉坯機的約束, 憑手完成每一個步驟, 更緩慢、更細微、更完美主義, 但與“產量”徹底絕緣。 比起機器他更信任自己的雙手完成的器物所傳遞出來的能量, 越自由, 越容易做出全然屬於自己的東西。

他的作品很多往往都是失衡設計, 時常需要小支架配合燒制, 就像獨角獸一作就是因為這樣在下巴留下了“目跡”, 這樣的疤痕一開始摸起來很粗糙, 在長期使用之後, 會因為磨損而逐漸變得圓潤。

他也嘗試用陶瓷和木器工藝進行置換, 兩者的製作過程截然不同, 但又殊途同歸。 試圖把做木器的一些感覺和技法, 用於陶瓷的設計和製作。 個人特性延續性和不重複性是對自己創作的要求,

用自己信奉的美學去創作, 通過作品讓觀者感知美這樣就足夠了。

無論是剛入行還是當下, 燒制前夕他總是莫名焦慮, 試想一個器物被放進以石棉包裹得密不透風的窯裡, 關上窯門, 然後開始升溫、到達最高溫度, 然後降溫至常溫, 不同的器物似乎就在這個過程裡, 完成了自己的生命。 一旦你置身其中, 就能感受到它的微妙。

藍叔叔說每天下雨, 心裡都要長出青苔的感覺, 心理陰影之大以至於去年在北京做的陶瓷個展就叫做“八月的水霧與青苔”。 雨期太長無法進行曬坯, 晴天太曬泥坯也吃不消, 因此他也時常被滯留在景德鎮。

Slow is always best, 是他這些年做事情最大的心念。 早幾年無法接受的緩慢, 如今已經成為常態。 燒好的當是窯神的眷顧,燒壞也不壞,可以會用來種多肉。在北京窗邊的多肉,經歷過好幾年的季節變遷,翻盆、修枝、澆水、追陽,惺惺相識,成為霧霾生活裡最好的調和劑。

十枚藍叔叔漫遊十年主題紀念皿,取意於「一半黑暗,一半光明」,可以此來囊括這一個十年的境況。全手工製作、手工施釉、50%瓷泥+50%陶土,不管現實天昏地暗,夢裡會有光。“The deep hug in inmense darkness.”但依然是:未完,待續。

燒好的當是窯神的眷顧,燒壞也不壞,可以會用來種多肉。在北京窗邊的多肉,經歷過好幾年的季節變遷,翻盆、修枝、澆水、追陽,惺惺相識,成為霧霾生活裡最好的調和劑。

十枚藍叔叔漫遊十年主題紀念皿,取意於「一半黑暗,一半光明」,可以此來囊括這一個十年的境況。全手工製作、手工施釉、50%瓷泥+50%陶土,不管現實天昏地暗,夢裡會有光。“The deep hug in inmense darkness.”但依然是:未完,待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