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周易」到底是不是一本算命的書?

問:提到《周易》, 社會上很多人都說那是一本“算命”的書, 您對此如何看待?

答:

一般說《周易》的成書過程是“人更三聖, 世曆三古”。 三聖是指伏羲、文王和孔子而言,

三古是指上古、中古和下古而言。 上古伏羲究竟是多少年前, 說法不一。

《宋史》記韓顯符上其《法要》十卷, 序雲:“自伏羲甲寅年至皇朝大中祥符三年庚戌, 歲積三千八百九十七年。 ”

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庚戌是西元 1010 年, 當時說伏羲是三千八百九十七年前 的“三皇之一”, 距今還不到五千年。

按宋司馬光《稽古録》, 伏羲至西元前 1046 年周朝開國, 是 1753 年, 距今也不足五千年。 文王則是西元前 1152 年—1056 年時人, 距今大概三千多年。 孔子是西元前 551 年—479 年時人, 距今大概二千五百多年。

司馬遷《史記》言:“自伏羲作八卦, 周文王演三百八十四爻, 而天下治。 ”傳說是伏羲作八卦;文王演為六十四卦並作卦辭、周公作爻辭;孔子作《易傳》。

既然說“人更三聖, 世曆三古”, 也就大概明白《周易》是一本什麼性質的書了。

對於《周易》是一本什麼性質的書, 孔子說:“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

大學者王國維說:“聖人推天道以明人事, 而作此書, 以為人事之準繩,

占筮之用, 其一端也。 ”《周易》裡面有“聖人之道”四條, 而“以卜筮者尚其占”也只是“聖人之道”之一條。

孔子說:“易與天地准, 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夫易, 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 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 曲成萬物而不遺。 廣大配天地, 變通配四時, 陰陽之義配日月, 易簡之善配至德。 夫易, 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 仁者見之謂之仁, 知者見之謂之知。 百姓日用而不知, 故君子之道鮮矣。 聖人以此洗心, 退藏於密, 吉凶與民同患。 ”

由此可知, 孔子特別強調《周易》是一本“聖人以此洗心”、“聖人極深而研幾”、“易與天地准”講解大道理的書, 只不過“百姓日用而不知”罷了。

這就是說, 聖人與百姓對待《周易》的態度有所不同。 對於君子學習《周易》, 就要悟道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對於百姓來說, 《周易》的作用僅僅用於“蔔筮”而已。

我們承認《周易》的確有用於“蔔筮”的功能, 但是我們也要明白“蔔筮”僅僅是“聖人之道四焉”之一條, 還有三條則是君子必須深加領悟的“聖人之道”。

有人以秦始皇不燒《周易》和《左傳》及《國語》裡面有許多用《周易》蔔筮的例子,

來強調“易本是蔔筮之書”, 那只是僅僅強調了“以通神明之德”的功能, 卻忽視了“以類萬物之情”的功能。 古人說“不疑不蔔”、“善為易者不占”、“易為君子謀, 不為小人謀”等等, 其實就是強調了《周易》是大道之源的真諦。

《周易》歷來居於群經之首。 以《四庫全書》為例, 經部易類第一本書就是《子夏易傳》。 倘若《周易》僅僅是一本只能用於蔔筮的書, 哪裡會獲得如此的地位和殊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