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公認的年度神作,只能是它!

離2017年結束

只有兩個月多一點的時間了

如果說在這60多天裡

還有什麼片值得期待的話

薑君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這部

[銀翼殺手2049]

此時, 我不得不再次祭出

那個每年都會被說一次的老梗

因為這份名單每年都會定時更新一部新作

(日期為美國上映時間):

2013-10-04——[地心引力]

2014-11-07——[星際穿越]

2015-10-02——[火星救援]

2016-11-11——[降臨]

今年則是

2017-10-27(中國)——[銀翼殺手2049]

這種每年秋冬交接之際

等一部硬科幻的規律

近乎成為一種儀式

倘若哪年少這麼一部作品出現

對科幻迷來說一定是當年最大的缺憾

有趣的是, 近兩年的這兩部

“年度科幻電影”

都由一位導演包圓兒

他就是

鄧尼斯·維倫紐瓦

今年年初[降臨]在國內上映的時候, 薑君就第一時間去派拉蒙影業看了媒體內部試映, 雖然因看過原著感覺不如預期, 但總體還比較滿意, 並對維倫紐瓦表示關注。

事實表明, 對維倫紐瓦的期待是正確的。 [銀翼殺手2049]拍攝期是在去年, 當時就有不少媒體稱, 執導[降臨]更像是維倫紐瓦在製作[銀翼殺手2049]前的一次練手。 當時對原著《你一生的故事》偏愛的薑君內心還有些不服氣, 認為這有些貶低[降臨]。

但看過[銀翼殺手2049]後我終於明白, 相比這次格局之宏大、主題之深邃,

[降臨]的確只能算小試牛刀。 此前並未染指過科幻電影的維倫紐瓦, 用這兩部片子證明:他的“慢風格”實在太適合拍科幻片了!

▲瑞恩·高斯林和鄧尼斯·維倫紐瓦在片場

如果要給[銀翼殺手2049]一個定位的話, 年度最佳沒跑了, 21世紀以來最佳續集電影妥妥的,

超越前作也不算誇張, 至於能否和1968年[2001太空漫遊]、1982年[銀翼殺手]並肩影史最偉大科幻片, 則要等待時間的檢驗了。

那麼

片名中的“2049”是指什麼呢?

當然, 2049年是我們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

的喜大普奔的時間節點

但與此同時在太平洋彼岸的

美帝國主義人民

卻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雖然科技高度發達

人類文明卻因人工智慧的興起

而顯得頹敗衰微

▲黃沙漫天, 這也可能是2049年的北京

前作[銀翼殺手]的故事設定在2019年的洛杉磯, 而[銀翼殺手2049]自然發生在前作的30年後。 續集電影的“天問”再次出現:如果不看1982年的第一部, 而直接看這部續作, 會影響觀感嗎?

薑君可以明確告訴大家, 會。

▲導演維倫紐瓦,監製雷德利·斯科特,哈里森·福特,高司令

要說“看懂”[銀翼殺手2049]應該沒什麼問題,能理解到什麼程度也是看個人造化;但如果沒有前作打底而直接欣賞此片,則會喪失許多情懷和淚點,這一定是比較遺憾的。

當然,情懷現補也是來得及的,不是非要“小時候看過”才行。1982年上映的[銀翼殺手]劇情並不複雜:哈里森·福特飾演的瑞克·戴克是一位銀翼殺手。什麼是銀翼殺手?就是一份專門追捕叛逃複製人的類似“員警”的工作。

▲戴克喜歡逛逛夜市、吃點小吃

複製人就是今天我們一致認為的科技革命下一個風口——人工智慧,雖然現在的人工智慧除了下下棋也基本就是個“人工弱智”了。但在[銀翼殺手]中,複製人可說是與人類別無二致,他們會思考、有情感,然而人類製造出他們卻是為了奴役他們,讓他們去幹那些人類不願意幹的苦活累活。

複製人也有自我意識覺醒,他們當然不甘被奴役的命運。人類意識到事態嚴重,開始大規模“清理”複製人,那些沒被銷毀的叛逃者,就成了銀翼殺手追逐的對象。

▲複製人羅伊·貝迪堪稱銀幕經典反派形象

追逃過程中,戴克結識了一位美麗的女複製人瑞秋,他們之間萌生情愫,人類與複製人之間的對立在他們二人間彌合。可誰又知道瑞克·戴克是不是複製人呢?

影片最後,戴克與瑞秋一起踏上了逃亡之路,耳邊響起那句對白:

“可惜她活不成了。可是,誰能呢?”

這揭示了[銀翼殺手]的故事內核——在這個墮落的世界,所有“人”共同沉淪,無人可以倖免。這是典型的黑色電影主題。鄧尼斯·維倫紐瓦也表達了相同的看法:

“美學上,[銀翼殺手]是一場革命。它混合了兩種類型,乍看之下,科幻和黑色電影兩者無法共存。這是從未有過的電影類型,它深深地影響了我。即使在我知道我會成為電影製作人之前,這也是我電影教育的一部分。”

所以,[銀翼殺手2049]延續了前作那種陰冷潮濕的黑色電影氣質,如下這張對比圖:

但它又沒有僅僅局限於此。在視覺上,[銀翼殺手2049]可謂做到了極致,各種美到炸裂的場面震得人七葷八素、歎為觀止。有人說163分鐘(國內162min)的片長實在太慢,恕薑君不能苟同。慢才有格調、慢才出意境,那些絕美的場面,別說163分鐘,就是326分鐘也不夠看啊!

▲隨便哪個場面都美得令人窒息

當然,大家可能已經被各路評論裡對攝影師羅傑·迪金斯的溢美之詞刷過好幾次屏,他的大神地位自不必贅言,片中的構圖、布光基本是無懈可擊。

但薑君更想給本片的美術、置景鼓掌,[銀翼殺手2049]用色之大膽、置景之前衛,都極具藝術感。是的沒錯,維倫紐瓦用商業大片的配置拍了一部藝術電影。

影片的每一個鏡頭都在敘事,其後有非常大的解讀空間。像上面這個躺在黃沙之中的人頭雕塑,它曾是怎樣一種形態?又經歷過何種劫難?

所以,不是[銀翼殺手2049]故事單薄,而是導演將太多資訊藏在了畫面背後,沒有讀出其中意涵的觀眾便很容易昏昏欲睡。

維倫紐瓦的確是好萊塢為數不多會用鏡頭語言、擅長氛圍營造的導演,在他的掌控下,全片都處於一種“神遊太虛”的狀態。有時你會恍惚,仿佛自己真的置身2049年的洛杉磯,我們分不清虛擬與現實,和故事的主人公一起同喜同悲。

而對於維倫紐瓦來說,這部[銀翼殺手2049]也是他至今風格最成熟的作品。況且他還被傳奇影業相中,接下了科幻小說史上的必讀經典——《沙丘》電影版。倘若這部重磅之作成功,維倫紐瓦封神即可板上釘釘。難怪有影迷做出下面這張圖,也是表達了粉絲對維神的愛吧!

▲舊神已逝,維神當立

劇情上,這次主角的身份沒有模棱兩可。高司令飾演的Officer “K”,是新一代銀翼殺手,他是新型複製人,可自愈傷口,對人類也更忠誠。他的工作是獵殺舊型號的複製人,受命於洛杉磯警署陸軍中尉喬什,她由我們熟悉的“總統夫人”羅賓·懷特出演。

▲喬什中尉,也是阿甘的“珍妮”

K很孤獨,雖然追捕舊型複製人,但他在人類社會中仍被歧視。下班之後,他只能自我療傷,陪伴他的只有虛擬AI女友——喬伊。

▲她可以根據心情隨時變裝,一個完美的girlfriend

而那幅經典劇照——全息成像的女子與高司令“指尖觸碰”,畫面中的她是喬伊,也不是喬伊。這就很玄妙了,那一刻你會很震撼,能感受到K發自內心的悲涼。薑君在這兒就不劇透了。

哈里森·福特飾演的瑞克·戴克將再度出場,30年後的他(現實中他老了35歲)與K的年齡差讓人猜測,戴克會是K的父親嗎?

▲他們的相遇,更像是一場盛大的致敬

新老兩代銀翼殺手從對峙走向聯手;而前作中那位美麗動人的女複製人瑞秋也將以特別的方式登場,容顏不改;戴克與瑞秋初次相遇時的對話也將原音重現。這一招招讓人應接不暇的“回憶殺”,恐怕會令早已將老版熟稔于心的影迷淚崩。

而前作無意中開創的賽博朋克風格,到[銀翼殺手2049]中被張揚到極致。隨處可見的全息投影、巨大顯示幕和髒亂的街區、綿密的細雨、沼沼的霧氣並置,一種末世之感溢出銀幕。

▲上圖為新作,下圖為舊作,能看出是一脈相承的

不過很明顯,這兩部片子都屬於暗色系,這也就是為何近幾天關於[銀翼殺手2049]3D與2D制式之爭如此激烈的緣故。

中國大多數普通3D放映廳都存在亮度不足、暗角嚴重、色彩失真的問題,倘若遇上[銀翼殺手2049]這種本就“低亮度”、且重色彩的片子,將嚴重影響觀影品質。而本片情況更為特殊,攝影師羅傑·迪金斯聲明,[銀翼殺手2049]並未使用3D攝影機拍攝:

這說明此片應該是後期轉制3D。於是經過幾天輿論發酵,院線紛紛增多了2D排片場次。看來,觀眾積極發聲還是很重要的,畢竟我們是消費者,不管喜歡看2D還是3D,這個選擇權應該交還到我們手上,而不是被迫選擇票價更貴的3D版本。

但之前已看過3D版的薑君要客觀地說,[銀翼殺手2049]並非[諜影重重5]那般採用搖晃的手持攝影和快速剪輯,所以只要亮度過關,轉制3D的效果還算說得過去,畢竟3D能一定程度上加強觀影沉浸感。只是3D亮度過關的影廳實在太少,為保險起見,各位還是優選2D吧!

▲英國人羅傑·迪金斯曾掌鏡[肖申克的救贖],也跟維倫紐瓦合作過[邊境殺手]

相比前作

維倫紐瓦用[銀翼殺手2049]

進一步探討了虛擬與現實的交媾、融合

當複製人已具備人類的思維和情感

真真假假誰又分得清楚?

誰敢說我們人類就不是

某個更高維度文明製造的虛擬生物呢?

豆瓣上一條短評很有意味:

其實原話應該是:“生死來去,棚頭傀儡。一線斷時,落落磊磊。”這句話出自日本室町時代初期的猿樂演員與劇作家世阿彌(1363年-1443年9月1日)的能劇理論著作《花鏡》。意思是人生在世,不過是像傀儡一樣借由靈魂的線來操縱肉體的軀殼;當靈魂離開肉體的時候,剩下的軀殼不過是像斷了線的傀儡一般、成為散落的廢物罷了。

當然,“落落磊磊”四字也可理解為光明磊落,但這應該不是世阿彌原意。[銀翼殺手2049]最後,完成了自己應該做的事的Officer K緩緩躺在蒼茫的雪地上。那一刻,他的心是磊落的;那一刻,他比人更像人。而這具“複製人”的肉身對他而言還重要嗎?

所以,誰說[銀翼殺手2049]相比前作少了些哲學意味?我反而覺得,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麼一部年度神作,你還有什麼理由錯過?找到你附近配置最好的一家影院,趕緊刷起來吧!

▲導演維倫紐瓦,監製雷德利·斯科特,哈里森·福特,高司令

要說“看懂”[銀翼殺手2049]應該沒什麼問題,能理解到什麼程度也是看個人造化;但如果沒有前作打底而直接欣賞此片,則會喪失許多情懷和淚點,這一定是比較遺憾的。

當然,情懷現補也是來得及的,不是非要“小時候看過”才行。1982年上映的[銀翼殺手]劇情並不複雜:哈里森·福特飾演的瑞克·戴克是一位銀翼殺手。什麼是銀翼殺手?就是一份專門追捕叛逃複製人的類似“員警”的工作。

▲戴克喜歡逛逛夜市、吃點小吃

複製人就是今天我們一致認為的科技革命下一個風口——人工智慧,雖然現在的人工智慧除了下下棋也基本就是個“人工弱智”了。但在[銀翼殺手]中,複製人可說是與人類別無二致,他們會思考、有情感,然而人類製造出他們卻是為了奴役他們,讓他們去幹那些人類不願意幹的苦活累活。

複製人也有自我意識覺醒,他們當然不甘被奴役的命運。人類意識到事態嚴重,開始大規模“清理”複製人,那些沒被銷毀的叛逃者,就成了銀翼殺手追逐的對象。

▲複製人羅伊·貝迪堪稱銀幕經典反派形象

追逃過程中,戴克結識了一位美麗的女複製人瑞秋,他們之間萌生情愫,人類與複製人之間的對立在他們二人間彌合。可誰又知道瑞克·戴克是不是複製人呢?

影片最後,戴克與瑞秋一起踏上了逃亡之路,耳邊響起那句對白:

“可惜她活不成了。可是,誰能呢?”

這揭示了[銀翼殺手]的故事內核——在這個墮落的世界,所有“人”共同沉淪,無人可以倖免。這是典型的黑色電影主題。鄧尼斯·維倫紐瓦也表達了相同的看法:

“美學上,[銀翼殺手]是一場革命。它混合了兩種類型,乍看之下,科幻和黑色電影兩者無法共存。這是從未有過的電影類型,它深深地影響了我。即使在我知道我會成為電影製作人之前,這也是我電影教育的一部分。”

所以,[銀翼殺手2049]延續了前作那種陰冷潮濕的黑色電影氣質,如下這張對比圖:

但它又沒有僅僅局限於此。在視覺上,[銀翼殺手2049]可謂做到了極致,各種美到炸裂的場面震得人七葷八素、歎為觀止。有人說163分鐘(國內162min)的片長實在太慢,恕薑君不能苟同。慢才有格調、慢才出意境,那些絕美的場面,別說163分鐘,就是326分鐘也不夠看啊!

▲隨便哪個場面都美得令人窒息

當然,大家可能已經被各路評論裡對攝影師羅傑·迪金斯的溢美之詞刷過好幾次屏,他的大神地位自不必贅言,片中的構圖、布光基本是無懈可擊。

但薑君更想給本片的美術、置景鼓掌,[銀翼殺手2049]用色之大膽、置景之前衛,都極具藝術感。是的沒錯,維倫紐瓦用商業大片的配置拍了一部藝術電影。

影片的每一個鏡頭都在敘事,其後有非常大的解讀空間。像上面這個躺在黃沙之中的人頭雕塑,它曾是怎樣一種形態?又經歷過何種劫難?

所以,不是[銀翼殺手2049]故事單薄,而是導演將太多資訊藏在了畫面背後,沒有讀出其中意涵的觀眾便很容易昏昏欲睡。

維倫紐瓦的確是好萊塢為數不多會用鏡頭語言、擅長氛圍營造的導演,在他的掌控下,全片都處於一種“神遊太虛”的狀態。有時你會恍惚,仿佛自己真的置身2049年的洛杉磯,我們分不清虛擬與現實,和故事的主人公一起同喜同悲。

而對於維倫紐瓦來說,這部[銀翼殺手2049]也是他至今風格最成熟的作品。況且他還被傳奇影業相中,接下了科幻小說史上的必讀經典——《沙丘》電影版。倘若這部重磅之作成功,維倫紐瓦封神即可板上釘釘。難怪有影迷做出下面這張圖,也是表達了粉絲對維神的愛吧!

▲舊神已逝,維神當立

劇情上,這次主角的身份沒有模棱兩可。高司令飾演的Officer “K”,是新一代銀翼殺手,他是新型複製人,可自愈傷口,對人類也更忠誠。他的工作是獵殺舊型號的複製人,受命於洛杉磯警署陸軍中尉喬什,她由我們熟悉的“總統夫人”羅賓·懷特出演。

▲喬什中尉,也是阿甘的“珍妮”

K很孤獨,雖然追捕舊型複製人,但他在人類社會中仍被歧視。下班之後,他只能自我療傷,陪伴他的只有虛擬AI女友——喬伊。

▲她可以根據心情隨時變裝,一個完美的girlfriend

而那幅經典劇照——全息成像的女子與高司令“指尖觸碰”,畫面中的她是喬伊,也不是喬伊。這就很玄妙了,那一刻你會很震撼,能感受到K發自內心的悲涼。薑君在這兒就不劇透了。

哈里森·福特飾演的瑞克·戴克將再度出場,30年後的他(現實中他老了35歲)與K的年齡差讓人猜測,戴克會是K的父親嗎?

▲他們的相遇,更像是一場盛大的致敬

新老兩代銀翼殺手從對峙走向聯手;而前作中那位美麗動人的女複製人瑞秋也將以特別的方式登場,容顏不改;戴克與瑞秋初次相遇時的對話也將原音重現。這一招招讓人應接不暇的“回憶殺”,恐怕會令早已將老版熟稔于心的影迷淚崩。

而前作無意中開創的賽博朋克風格,到[銀翼殺手2049]中被張揚到極致。隨處可見的全息投影、巨大顯示幕和髒亂的街區、綿密的細雨、沼沼的霧氣並置,一種末世之感溢出銀幕。

▲上圖為新作,下圖為舊作,能看出是一脈相承的

不過很明顯,這兩部片子都屬於暗色系,這也就是為何近幾天關於[銀翼殺手2049]3D與2D制式之爭如此激烈的緣故。

中國大多數普通3D放映廳都存在亮度不足、暗角嚴重、色彩失真的問題,倘若遇上[銀翼殺手2049]這種本就“低亮度”、且重色彩的片子,將嚴重影響觀影品質。而本片情況更為特殊,攝影師羅傑·迪金斯聲明,[銀翼殺手2049]並未使用3D攝影機拍攝:

這說明此片應該是後期轉制3D。於是經過幾天輿論發酵,院線紛紛增多了2D排片場次。看來,觀眾積極發聲還是很重要的,畢竟我們是消費者,不管喜歡看2D還是3D,這個選擇權應該交還到我們手上,而不是被迫選擇票價更貴的3D版本。

但之前已看過3D版的薑君要客觀地說,[銀翼殺手2049]並非[諜影重重5]那般採用搖晃的手持攝影和快速剪輯,所以只要亮度過關,轉制3D的效果還算說得過去,畢竟3D能一定程度上加強觀影沉浸感。只是3D亮度過關的影廳實在太少,為保險起見,各位還是優選2D吧!

▲英國人羅傑·迪金斯曾掌鏡[肖申克的救贖],也跟維倫紐瓦合作過[邊境殺手]

相比前作

維倫紐瓦用[銀翼殺手2049]

進一步探討了虛擬與現實的交媾、融合

當複製人已具備人類的思維和情感

真真假假誰又分得清楚?

誰敢說我們人類就不是

某個更高維度文明製造的虛擬生物呢?

豆瓣上一條短評很有意味:

其實原話應該是:“生死來去,棚頭傀儡。一線斷時,落落磊磊。”這句話出自日本室町時代初期的猿樂演員與劇作家世阿彌(1363年-1443年9月1日)的能劇理論著作《花鏡》。意思是人生在世,不過是像傀儡一樣借由靈魂的線來操縱肉體的軀殼;當靈魂離開肉體的時候,剩下的軀殼不過是像斷了線的傀儡一般、成為散落的廢物罷了。

當然,“落落磊磊”四字也可理解為光明磊落,但這應該不是世阿彌原意。[銀翼殺手2049]最後,完成了自己應該做的事的Officer K緩緩躺在蒼茫的雪地上。那一刻,他的心是磊落的;那一刻,他比人更像人。而這具“複製人”的肉身對他而言還重要嗎?

所以,誰說[銀翼殺手2049]相比前作少了些哲學意味?我反而覺得,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麼一部年度神作,你還有什麼理由錯過?找到你附近配置最好的一家影院,趕緊刷起來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