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九月九重陽節是老人的節日,那年輕人能過這個節嗎?

九月初九重陽節, 第一次知道這個節日還是在小學語文課本裡, 有篇唐代王維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首詩給我留下一個很深的印象:重陽是一個登高望遠, 思念親人的大眾節日。 長大後, 我漸漸認為, 重陽節是一個老齡人的節日, 與年輕人是不搭邊的。 今天又是一年重陽節, 那重陽節怎麼來的, 它真的只是個老人節嗎?

相傳在東漢時期, 汝河有個瘟魔, 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 村民中有個叫桓景的, 找到了一位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 仙長收留了桓景, 並且教給他降妖劍術, 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 桓景廢寢忘食苦練, 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桓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 瘟魔又要出來作惡, 你本領已經學成, 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 仙長送給他一包茱萸葉, 一盅菊花酒, 並且密授辟邪用法, 讓他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桓景回到家鄉, 在九月初九的早晨, 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 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 一盅菊花酒, 中午時分, 瘟魔沖出汝河, 剛撲到山下, 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 便戛然止步, 臉色突變, 這時桓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 幾個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 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重陽節登高成為人們的一項必備活動。

重陽節, 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 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 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全家出動, 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出遊賞秋、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直到1989年, 農曆九月九日被定為老人節, 宣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 重陽節在人們腦中的印象開始改變。

其實,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 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 去鄉村賞民俗、看曬秋, 已成為重陽節的一種時尚。 所以, 重陽節並非單純的老人節, 它實際上是個秋遊節, 是老百姓秋節出遊的日子, 所有的人都可以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