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這家制霸北美的金融科技航母,金融危機後股價已翻 10 倍

FIS——北美金融科技航母

富達國民資訊服務公司(Fidelity National Information Services;簡稱:FIS)是一家全球領先的為金融機構提供技術解決方案, 以及專業的戰略諮詢服務和外包服務的供應商。 公司的前身 Systematics 公司於 1968 年成立, 後被 ALLTEL Information Services收購。

2015 年 8 月完成了最大的一筆並購—收購 SunGard 公司後, FIS 公司的業務進一步向證券、基金及交易所 IT 軟體領域拓展。

不斷拓寬業務邊界, 成就產業“巨無霸”

收購行業細分領域公司, 產業鏈廣覆蓋:FIS 擁有十分豐富的產品線, 從 2003 年起, 公司通過不斷收購行業細分領域的公司, 不斷完善並延長產業鏈, 鞏固了公司在金融科技領域的龍頭地位。

目前公司的產品覆蓋了銀行、支付、證券、基金、交易所等金融領域各主要分支。 百度搜索“樂晴智庫”, 獲得更多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傳統主業為銀行解決方案業務, 從 2010 年開始拓寬業務邊界:通過對 FIS 公司並購公司的性質、主營業務以及收購(合併)年份的統計, 不難發現, FIS 公司 1968 年成立之初是一家銀行資料處理軟體提供商, 基於處理軟體成本較高, 中小銀行無法承擔的背景, 公司主要為中小銀行提供價格較低的資料處理軟體。

從收購軌跡可以看出, 銀行解決方案提供商一直是 FIS 公司早期收購的重點之一, 另外, 隨著電子銀行、電子支付的發展, FIS 公司也收購了電子銀行解決方案提供商(比如 mFoundry、Clear2Pay), 不斷完善銀行解決方案相關服務。

而從 2010 年開始, FIS 公司開始不斷拓展服務的邊界, 比如收購主營業務為諮詢服務的 Capco 公司, 進軍諮詢管理、IT 諮詢領域, 以及最近一次對金融軟體製造商 SunGard 的收購。

年入近百億美元, 金融危機後股價已翻 10 倍

營業收入平穩較快增長, 15 年、16 年來淨利潤增長緩慢:通過對 FIS 公司歷年營業收入、營業淨利潤的統計可見, 總體上, FIS 公司的營業收入呈上升趨勢。

營業收入在 2010年有較大幅度提升,

與公司收購 Capco 公司相關;而受 2008 年金融危機的影響, 相較於 2007 年, 公司 2008, 2009 年的營收、利潤表現都不好。 進入 2010 年之後, 公司的業績進入平穩增長階段, 營業收入呈現較快的增長態勢。

2016 年, 相較於 2015 年, 營業收入的增幅超過 40%, 達到 92.4 億美元。 而利潤相較於 2015 年卻有小幅度的降低, 這與 2015 年底收購 SunGard 公司相關,收購 SunGard 公司很大程度地提升了公司營收,但由於業務整合等相關費用,FIS 公司 2015、2016 年的盈利情況不如 2014年,隨著 SunGard 與 FIS 業務的整合, SunGard 公司協同效應將逐漸凸顯,FIS 公司的盈利狀況將不斷改善。

17 年利潤爆發可期,協同效應逐漸凸顯:我們分別對 2017 年一季度淨利潤、以及中報淨利潤與之前同期的情況進行了統計。

可以觀察到,相較於 2016 年同期,2017 年一季度、中報的淨利潤有明顯的提升,一季度的淨利潤同比增幅超過 150%,上半年的淨利潤同比增長超過 50%,利潤水準回升,逐漸接近 14 年水準。

利潤回升的原因包括:

1) 與 SunGard 的業務整合逐漸深入,協同效應逐漸凸顯。

2) IFS(整合金融解決方案,主要指北美市場的業務)業務有所提升,中小規模的機構對數位化解決方案的需求持續提升。

3)GFS(全球金融解決方案,主要為國際業務)業務需求增加,國際化支付方案的需求攀升。

北美業務發展穩定,海外業務快速增長

自 2015 年起,FIS 公司通過披露 IFS(Integrated Financial Solutions)、GFS(GlobalFinancial Solutions)業務以及企業業務來報告經營業績。IFS 業務主要指北美的業務,而 GFS 業務面向全球的、國際化的金融市場。

總體上看來,IFS 業務收入呈現增長趨勢,增長幅度較為平緩;GFS 業務收入增長較為迅猛,2016 年相較於 2014、2015 年,GFS 業務收入增長接近一倍。

從 GFS 業務占總收入的比重看,占比從 2014、2015 年的 35%上下,至 2016 年占比上升為 45%,可見國際市場的巨大潛力。

IFS 業務,即整合金融解決方案業務,主要針對北美市場。

大體上可以分為銀行業務、支付業務以及數位化業務等,又可進一步細分為銀行核心流程和輔助應用解決方案、針對網路、手機等的數位化解決方案、風險管理、銀行卡解決方案、公司償債能力解決方案、財富管理、政府支付解決方案、電子支付解決方案等。

截至 2017 年一季度,除了支付業務,其他業務收入均有所上升,且支付業務下降幅度較小,僅為 0.3%。IFS 業務增長的主要動力為中小規模的機構對數位化解決方案的需求持續提升。

GFS 業務,即全球金融解決方案業務,主要針對全球金融市場。

業務分為針對大中型機構和零售行業的業務、銀行業務與支付業務以及諮詢業務,並可進一步細分為金融機構安全業務、全球貿易業務、資產管理和保險業務、零售銀行和支付服務以及戰略諮詢服務。

2017 一季度,除了機構及批發業務,其他兩個業務收入均有所上升,其中機構及批發業務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在全球貿易中存在不同的准入規則,這種區別在2017 年可能有所增加,導致 2017 年第一季度該細分業務收入小幅下降

未來的盈利點在於:

1) 國際化銀行業務和支付方式改變的需求。

2) 全球資本市場對金融解決方案持續增長的需求。

3) 衍生工具帶來的利潤增長點。

行業龍頭地位穩固,深耕金融行業方顯“專注”價值

穩居 FinTech100 榜首,行業龍頭地位凸顯:在《美國銀行家》(American banker)評選的 FinTech100 榜單中,排名靠前的金融科技巨頭在 2013 年、2014 年排名變動不大,其中位居前三位的 FIS/TCS/Fiserv 更是連續多年的“三巨頭”,除此之外,可以看到公司新收購的 SunGard 公司同樣實力不俗,排名靠前(2013 年排名第 7,2014年排名第 8)。

與競爭對手相比可以看出,公司最為專注于金融行業,且公司僅靠深耕于金融這一個行業便和業務遍佈金融、電信、交通、製造等多行業的 TCS 公司的估值達到了同一水準。

2016 年 7 月,KBW 納斯達克金融科技指數在美國正式發佈,該指數用來追蹤利用高科技發行金融產品並在金融服務方面有較強影響力的公司,FIS 作為資訊諮詢領域(領域內其它同類上市公司共 10 家)的代表企業入選。

從 FIS 得到的兩點啟示

從 FIS 的成長歷程可以得到兩點重要的啟示:

1) 看 Fintech 需看長邏輯。對比中美,從 FIS 年收入近百億美金及 10 年 10 倍的增速可以看出,對於美國這樣一個金融市場成熟度明顯領先於我國的市場,金融資訊化的需求和市場空間十分巨大。

而反觀我國金融市場,離天花板尚遠,成長可期,金融監管的短期承壓不會改變行業的長遠前景,而這一過程中,金融科技的作用將必不可少;

2) 天下大同,分久必合,主抓龍頭。從 FIS 及 Sungard 的成長軌跡可以看出,美國金融科技企業通過過去 10 年不斷的並購整合,市場格局逐漸明朗,集中度不斷向龍頭靠攏。

FIS 作為龍頭企業在這一過程中充分受益,確定性和稀缺性逐步凸顯。這對於我國金融科技市場未來的發展同樣適用,龍頭的確定性溢價在未來將逐步顯現。

看 Fintech 需看長邏輯:中美金融市場成熟度存明顯差距,國內短期監管承壓,長遠前景廣闊

中美金融市場成熟度存明顯差距:美國無論是銀行業還是證券業,擁有 200-300 年的發展歷史,歷史悠久且歷經多次起伏,市場成熟度非常高。而我國銀行業在改革開放之後才逐步發展,證券業在 1993 年才剛剛開始起步,金融市場成熟度與美國差距較大。

這也間接體現在 Fintech 公司的營業收入上,FIS 2016 年的營業收入接近百億美元(逾600 億元人民幣),而我國的對標企業如恒生電子、金證股份 16 年營業收入則分別為21.7、36.65 億元。

中美金融科技對比:

我國金融科技發展集中在支付、借貸等領域,傳統金融機構的Fintech 發展進度仍然落後。美國成熟的金融市場背後需要以強大 IT 技術作為支撐,從 FIS 的營收也可以側面看出美國在該市場上的需求。

而我國新興的金融科技獨角獸企業的業務集中於支付、借貸等領域,典型的代表是螞蟻金服、趣店,主要是互聯網科技公司,我國銀行、證券、保險、基金等傳統金融機構的 Fintech 發展程度相對落後。

一方面原因在於我國金融市場起步較晚,另一方面也有特殊制度因素的約束,比如我國商業銀行面臨較小的競爭壓力,進行技術革新的動力不足,而美國商業銀行競爭壓力較大,急需通過技術提升自身的競爭力水準。

短期金融監管雖然趨於嚴格,但是真正金融創新仍受到支持,長遠來看市場空間廣闊。

去年底以來,我國金融市場迎來了一場基於金融系統性風險與金融杠杆的金融監管風暴,金融監管機構紛紛加大監管力度,通過金融去杠杆降低交叉性風險,減少資金在金融領域空轉套利,金融創新受到較大限制。

但是,我們認為此次監管主要是針對以監管套利為主的“偽”金融創新,而真正意義上的金融創新仍大有可為,並不會受到監管的限制,金融和技術深度融合帶來的成本效率改變的奇點日益臨近。獲取本文完整報告請百度搜索“樂晴智庫”。

長遠來看,隨著我國金融市場逐漸走向成熟,對 Fintech 的需求趨於強勁,市場空間廣闊。比如銀行業,我國有世界上最大的銀行資產規模,依靠科技手段提高銀行服務的效率是發展的基本趨勢,其對 Fintech 的需求空間巨大。

點擊下方連結,查看更多行業研究報告

這與 2015 年底收購 SunGard 公司相關,收購 SunGard 公司很大程度地提升了公司營收,但由於業務整合等相關費用,FIS 公司 2015、2016 年的盈利情況不如 2014年,隨著 SunGard 與 FIS 業務的整合, SunGard 公司協同效應將逐漸凸顯,FIS 公司的盈利狀況將不斷改善。

17 年利潤爆發可期,協同效應逐漸凸顯:我們分別對 2017 年一季度淨利潤、以及中報淨利潤與之前同期的情況進行了統計。

可以觀察到,相較於 2016 年同期,2017 年一季度、中報的淨利潤有明顯的提升,一季度的淨利潤同比增幅超過 150%,上半年的淨利潤同比增長超過 50%,利潤水準回升,逐漸接近 14 年水準。

利潤回升的原因包括:

1) 與 SunGard 的業務整合逐漸深入,協同效應逐漸凸顯。

2) IFS(整合金融解決方案,主要指北美市場的業務)業務有所提升,中小規模的機構對數位化解決方案的需求持續提升。

3)GFS(全球金融解決方案,主要為國際業務)業務需求增加,國際化支付方案的需求攀升。

北美業務發展穩定,海外業務快速增長

自 2015 年起,FIS 公司通過披露 IFS(Integrated Financial Solutions)、GFS(GlobalFinancial Solutions)業務以及企業業務來報告經營業績。IFS 業務主要指北美的業務,而 GFS 業務面向全球的、國際化的金融市場。

總體上看來,IFS 業務收入呈現增長趨勢,增長幅度較為平緩;GFS 業務收入增長較為迅猛,2016 年相較於 2014、2015 年,GFS 業務收入增長接近一倍。

從 GFS 業務占總收入的比重看,占比從 2014、2015 年的 35%上下,至 2016 年占比上升為 45%,可見國際市場的巨大潛力。

IFS 業務,即整合金融解決方案業務,主要針對北美市場。

大體上可以分為銀行業務、支付業務以及數位化業務等,又可進一步細分為銀行核心流程和輔助應用解決方案、針對網路、手機等的數位化解決方案、風險管理、銀行卡解決方案、公司償債能力解決方案、財富管理、政府支付解決方案、電子支付解決方案等。

截至 2017 年一季度,除了支付業務,其他業務收入均有所上升,且支付業務下降幅度較小,僅為 0.3%。IFS 業務增長的主要動力為中小規模的機構對數位化解決方案的需求持續提升。

GFS 業務,即全球金融解決方案業務,主要針對全球金融市場。

業務分為針對大中型機構和零售行業的業務、銀行業務與支付業務以及諮詢業務,並可進一步細分為金融機構安全業務、全球貿易業務、資產管理和保險業務、零售銀行和支付服務以及戰略諮詢服務。

2017 一季度,除了機構及批發業務,其他兩個業務收入均有所上升,其中機構及批發業務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在全球貿易中存在不同的准入規則,這種區別在2017 年可能有所增加,導致 2017 年第一季度該細分業務收入小幅下降

未來的盈利點在於:

1) 國際化銀行業務和支付方式改變的需求。

2) 全球資本市場對金融解決方案持續增長的需求。

3) 衍生工具帶來的利潤增長點。

行業龍頭地位穩固,深耕金融行業方顯“專注”價值

穩居 FinTech100 榜首,行業龍頭地位凸顯:在《美國銀行家》(American banker)評選的 FinTech100 榜單中,排名靠前的金融科技巨頭在 2013 年、2014 年排名變動不大,其中位居前三位的 FIS/TCS/Fiserv 更是連續多年的“三巨頭”,除此之外,可以看到公司新收購的 SunGard 公司同樣實力不俗,排名靠前(2013 年排名第 7,2014年排名第 8)。

與競爭對手相比可以看出,公司最為專注于金融行業,且公司僅靠深耕于金融這一個行業便和業務遍佈金融、電信、交通、製造等多行業的 TCS 公司的估值達到了同一水準。

2016 年 7 月,KBW 納斯達克金融科技指數在美國正式發佈,該指數用來追蹤利用高科技發行金融產品並在金融服務方面有較強影響力的公司,FIS 作為資訊諮詢領域(領域內其它同類上市公司共 10 家)的代表企業入選。

從 FIS 得到的兩點啟示

從 FIS 的成長歷程可以得到兩點重要的啟示:

1) 看 Fintech 需看長邏輯。對比中美,從 FIS 年收入近百億美金及 10 年 10 倍的增速可以看出,對於美國這樣一個金融市場成熟度明顯領先於我國的市場,金融資訊化的需求和市場空間十分巨大。

而反觀我國金融市場,離天花板尚遠,成長可期,金融監管的短期承壓不會改變行業的長遠前景,而這一過程中,金融科技的作用將必不可少;

2) 天下大同,分久必合,主抓龍頭。從 FIS 及 Sungard 的成長軌跡可以看出,美國金融科技企業通過過去 10 年不斷的並購整合,市場格局逐漸明朗,集中度不斷向龍頭靠攏。

FIS 作為龍頭企業在這一過程中充分受益,確定性和稀缺性逐步凸顯。這對於我國金融科技市場未來的發展同樣適用,龍頭的確定性溢價在未來將逐步顯現。

看 Fintech 需看長邏輯:中美金融市場成熟度存明顯差距,國內短期監管承壓,長遠前景廣闊

中美金融市場成熟度存明顯差距:美國無論是銀行業還是證券業,擁有 200-300 年的發展歷史,歷史悠久且歷經多次起伏,市場成熟度非常高。而我國銀行業在改革開放之後才逐步發展,證券業在 1993 年才剛剛開始起步,金融市場成熟度與美國差距較大。

這也間接體現在 Fintech 公司的營業收入上,FIS 2016 年的營業收入接近百億美元(逾600 億元人民幣),而我國的對標企業如恒生電子、金證股份 16 年營業收入則分別為21.7、36.65 億元。

中美金融科技對比:

我國金融科技發展集中在支付、借貸等領域,傳統金融機構的Fintech 發展進度仍然落後。美國成熟的金融市場背後需要以強大 IT 技術作為支撐,從 FIS 的營收也可以側面看出美國在該市場上的需求。

而我國新興的金融科技獨角獸企業的業務集中於支付、借貸等領域,典型的代表是螞蟻金服、趣店,主要是互聯網科技公司,我國銀行、證券、保險、基金等傳統金融機構的 Fintech 發展程度相對落後。

一方面原因在於我國金融市場起步較晚,另一方面也有特殊制度因素的約束,比如我國商業銀行面臨較小的競爭壓力,進行技術革新的動力不足,而美國商業銀行競爭壓力較大,急需通過技術提升自身的競爭力水準。

短期金融監管雖然趨於嚴格,但是真正金融創新仍受到支持,長遠來看市場空間廣闊。

去年底以來,我國金融市場迎來了一場基於金融系統性風險與金融杠杆的金融監管風暴,金融監管機構紛紛加大監管力度,通過金融去杠杆降低交叉性風險,減少資金在金融領域空轉套利,金融創新受到較大限制。

但是,我們認為此次監管主要是針對以監管套利為主的“偽”金融創新,而真正意義上的金融創新仍大有可為,並不會受到監管的限制,金融和技術深度融合帶來的成本效率改變的奇點日益臨近。獲取本文完整報告請百度搜索“樂晴智庫”。

長遠來看,隨著我國金融市場逐漸走向成熟,對 Fintech 的需求趨於強勁,市場空間廣闊。比如銀行業,我國有世界上最大的銀行資產規模,依靠科技手段提高銀行服務的效率是發展的基本趨勢,其對 Fintech 的需求空間巨大。

點擊下方連結,查看更多行業研究報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