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美國展明代陳洪綬畫作,包括上博藏《雅集圖》等25件作品

10月25日,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美術館和太平洋電影資料館(BAMPFA)推出“悔僧:陳洪綬藝術幻想與幻滅”展, 展出明代畫家陳洪綬1616年到晚年的25張珍稀畫作, 比較完整的呈現陳洪綬各個階段藝術風格軌跡的變化。

頗為難得的是, 展覽集中了在美國的比較重要的陳洪綬藏品, 展品來自美國各大博物館和重要私人收藏家, 包括美國知名的收藏和研究陳洪綬作品的翁萬戈舊藏、學者高居翰舊藏等。 “澎湃新聞·古代藝術”獲悉, 上海博物館亦有三件陳洪綬精品借展, 包括陳洪綬最為代表性的白描作品《雅集圖》。

陳洪綬《雅集圖》(局部), 上海博物館藏

上博陳洪綬代表作《雅集圖》等赴美展出

陳洪綬《李白宴桃李園圖》, 1650年,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翁萬戈舊藏

據悉, 本次展覽雖然只展出25件陳洪綬作品, 但是幾乎囊括了美國公私收藏機構的重要陳洪綬作品, 是不可多得的精品展覽。

其中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美術館的四件館藏中, 有三件是已故伯克利教授高居翰(James Cahill)的景元齋舊藏;來自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館藏的是翁萬戈捐贈陳洪綬作品;還有上海博物館、三藩市亞洲藝術博物館等十餘家博物館和私人收藏家。

陳洪綬《山水花鳥冊頁》局部, 1630-1632年, BAMPFA藏, 高居翰舊藏

陳洪綬《山水花鳥冊頁》局部, 1630-1632年, BAMPFA藏, 高居翰舊藏

上海博物館書畫研究部主任、研究員淩利中在接受“澎湃新聞·古代藝術”採訪時介紹, 上海博物館有三件陳洪綬精品借展此次展覽, 分別為白描《雅集圖》、《花鳥冊頁》、《撲蝶仕女圖》。

其中上博館藏的《花鳥冊頁》與高居翰舊藏的《山水花鳥冊頁》差不多完成於同一時期, 只不過前者偏重於花鳥, 後者更偏重山水。 《撲蝶仕女圖》則是陳洪綬典型的仕女畫, 比較古典和高古。 而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是《雅集圖》, 因為它是純白描作品, 比較獨特, 跟陳洪綬一般的設色、工筆作品不同, 畫作題材多取自現實人物, 描繪當時的社會藝文名流聚首雅集的情景, 他們大多為陳洪綬所熟知, 如米仲詔、愚庵和尚、袁宗道、袁宏道兄弟等, 因此全圖用較為寫實之法, 以米仲詔為中心, 展現了特定環境中各個人物的典型特徵, 是陳洪綬非常見功力的一幅作品。

陳洪綬《撲蝶仕女圖》, 1650年, 上海博物館藏

該卷《雅集圖》其上有清方睿益隸書引首:陳老蓮居士無上神品真跡。 同治十年(1871年)歲在辛未嘉平月上浣,為轉畫主人題。 方睿益記。 右上署“僧悔為去病道人作”。 鈐印:悔遲、弗遲。 收藏印:陶渻之印、去病父、沈氏藏印、梅花堂、雲門讀書處、西遯遯等印。

陳洪綬《雅集圖》(局部)上海博物館藏

按史籍記載,圖中人物除愚庵和尚外大多生活于明萬曆年間,曾仕宦明廷。公務之餘,雅好讀詩說文,揮毫弄墨,在當時頗著聲望。從畫作中可以看出,人物形象,都經過精心描繪,在形似基礎上,力求突出名士風度,表達他們的思想情感和逼真動態。這一形式,與常見陳洪綬誇張畫格,軀幹偉岸形象殊有不同,顯露了陳洪綬精湛深厚的寫實功底。可以斷定,畫家是懷著對這些名士的崇仰感悟,來繪製畫幅的。

淩利中說,陳洪綬整個傳世作品相對還是比較豐富的,國內的許多博物館都有收藏,上博館藏陳洪綬作品約在40余件,曾和北京故宮博物院合辦過“南陳北崔”特展。此次陳洪綬北美首展得以聚集美國比較重要的陳洪綬藏品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比較完整的呈現陳洪綬各個階段風格軌跡的變化。

陳洪綬《授徒圖》,1649年,BAMPFA館藏

悔僧: “豈能為僧,借僧活命而已”

明·張岱《三不朽圖贊》中的陳洪綬畫像

陳洪綬(1599-1652),字章侯,號老蓮,別號老遲,在明末清初曾短暫出家,自稱“悔僧”。浙江諸暨人。一生遭受不幸的境遇,因而使他的內心和思想產生極大的痛苦和矛盾。明亡之後,老蓮懷念故國,心情沉鬱,時而吞聲飲泣,時而縱酒狂呼。

陳洪綬《飲酒祝壽圖》1649年 絹本水墨 美國印第安那州立美術館

老蓮於人物、山水、花鳥都極精到,具有鮮明的風格特點。其繪畫特點在於形象的深刻提煉上,既重視形體的誇張,又重視神情表達的含蓄。他的表現手法,簡潔質樸,強調用線的金石味。畫人物衣紋,清圓細勁,又“森森然如折鐵紋”。人物形象富於誇張,在藝術形式上表現出一種追求怪誕的傾向。

陳洪綬《水滸葉子》,1616年,臺灣石頭書屋藏

淩利中介紹,陳洪綬壽命並不算長,50多就去世了。他身處明清交替之際,輕壯年時期即經歷時局巨變,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結交的圈子比較主流,較早的感受到同道們因晚明變局遭遇的影響和應對的姿態,這些都一定程度影響了他的藝術創作和藝術風格的形成。

陳洪綬《山水花鳥冊頁》局部,1630-1632年,BAMPFA藏,高居翰舊藏

陳洪綬《山水花鳥冊頁》局部,1630-1632年,BAMPFA藏,高居翰舊藏

“他周邊的許多師友,都在時代的大巨變中做出個人抉擇,有毅然決然抗清的,有非常重視氣節,寧願餓死不屈的,這些人物都是當時文化、藝術領域的精英。”淩利中說。

陳洪綬《蘇李泣別圖》,約1635年,BAMPFA館藏

1615年,陳洪綬事師浙東名儒劉宗周,明代滅亡後,劉宗周自殺殉國,陳老蓮為防止剃頭改服,一度落髮為僧,改號為“悔遲”,曾自雲:“豈能為僧,借僧活命而已。”

陳洪綬《古代人物畫合集二》,1650年,絹本水墨,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

“儘管陳洪綬本人沒有走上殉國的道路,但是他通過藝術來表達自己內心複雜的心境,包括他的繪畫題材,喜歡描繪高士,如陶淵明等;他的畫風人物變形、誇張、追求古意,這些都可視為他對現實的一種回避,也是一種寄託。

陳洪綬《陶淵明歸去來圖》局部,1650年,美國檀香山美術學院藏

入清以後,他也結交了很多清代官員朋友,包括後來我們所謂’變節’的周亮工。他的交友中既有自己的老師輩為國殉難的、不屈被殺的、餓死、上吊的,也有一批做清代臣子的。在這個過程中,陳洪綬實際通過藝術來呈現自己的選擇,包括畫陶淵明給周亮工,有一種勸意。”淩利中說。

老蓮人物畫,至今流傳的如《隱居十六觀圖》冊、《雅集圖》卷、《生魯居士四樂圖》卷、《二老行吟圖》軸、《羲之籠鵝圖》軸等,都有他自己的藝術風貌。

陳洪綬《准提佛母法像》,1620年,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淩利中說:“陳洪綬的藝術成就以他的人物畫為主,但是他帶來的變革波及到山水、花鳥。他的畫風代表了晚明整個時代的一個藝術思潮,我們稱之為晚明變形主義的思潮。他是代表性人物,當然還有其它畫家如丁雲鵬、吳彬、藍瑛,包括有’南陳北崔’之稱的崔子忠。”

陳洪綬《五泄山圖集》,1624年,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藏

此次展覽有加州大學出版社的專著出版,對陳洪綬的生平及繪畫有深入探討。專書搜羅了東京蘇菲亞大學名譽教授小林宏光 (Hiromitsu Kobayashi) 的論文,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中國藝術助理研究策展人劉世義 (Shi-yee Liu) 對多件作品的評述,和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亞洲藝術史副教授班特利 (Tamara Bentley) 的學術研究文章。探討了這一段關鍵的中國藝術史,為陳洪綬在中國繪畫發展中的關鍵位置,提供了新的學術見解。這三位學者將于10月28日下午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東亞研究所出席座談。

陳洪綬《雅集圖》(局部)上海博物館藏

按史籍記載,圖中人物除愚庵和尚外大多生活于明萬曆年間,曾仕宦明廷。公務之餘,雅好讀詩說文,揮毫弄墨,在當時頗著聲望。從畫作中可以看出,人物形象,都經過精心描繪,在形似基礎上,力求突出名士風度,表達他們的思想情感和逼真動態。這一形式,與常見陳洪綬誇張畫格,軀幹偉岸形象殊有不同,顯露了陳洪綬精湛深厚的寫實功底。可以斷定,畫家是懷著對這些名士的崇仰感悟,來繪製畫幅的。

淩利中說,陳洪綬整個傳世作品相對還是比較豐富的,國內的許多博物館都有收藏,上博館藏陳洪綬作品約在40余件,曾和北京故宮博物院合辦過“南陳北崔”特展。此次陳洪綬北美首展得以聚集美國比較重要的陳洪綬藏品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比較完整的呈現陳洪綬各個階段風格軌跡的變化。

陳洪綬《授徒圖》,1649年,BAMPFA館藏

悔僧: “豈能為僧,借僧活命而已”

明·張岱《三不朽圖贊》中的陳洪綬畫像

陳洪綬(1599-1652),字章侯,號老蓮,別號老遲,在明末清初曾短暫出家,自稱“悔僧”。浙江諸暨人。一生遭受不幸的境遇,因而使他的內心和思想產生極大的痛苦和矛盾。明亡之後,老蓮懷念故國,心情沉鬱,時而吞聲飲泣,時而縱酒狂呼。

陳洪綬《飲酒祝壽圖》1649年 絹本水墨 美國印第安那州立美術館

老蓮於人物、山水、花鳥都極精到,具有鮮明的風格特點。其繪畫特點在於形象的深刻提煉上,既重視形體的誇張,又重視神情表達的含蓄。他的表現手法,簡潔質樸,強調用線的金石味。畫人物衣紋,清圓細勁,又“森森然如折鐵紋”。人物形象富於誇張,在藝術形式上表現出一種追求怪誕的傾向。

陳洪綬《水滸葉子》,1616年,臺灣石頭書屋藏

淩利中介紹,陳洪綬壽命並不算長,50多就去世了。他身處明清交替之際,輕壯年時期即經歷時局巨變,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結交的圈子比較主流,較早的感受到同道們因晚明變局遭遇的影響和應對的姿態,這些都一定程度影響了他的藝術創作和藝術風格的形成。

陳洪綬《山水花鳥冊頁》局部,1630-1632年,BAMPFA藏,高居翰舊藏

陳洪綬《山水花鳥冊頁》局部,1630-1632年,BAMPFA藏,高居翰舊藏

“他周邊的許多師友,都在時代的大巨變中做出個人抉擇,有毅然決然抗清的,有非常重視氣節,寧願餓死不屈的,這些人物都是當時文化、藝術領域的精英。”淩利中說。

陳洪綬《蘇李泣別圖》,約1635年,BAMPFA館藏

1615年,陳洪綬事師浙東名儒劉宗周,明代滅亡後,劉宗周自殺殉國,陳老蓮為防止剃頭改服,一度落髮為僧,改號為“悔遲”,曾自雲:“豈能為僧,借僧活命而已。”

陳洪綬《古代人物畫合集二》,1650年,絹本水墨,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

“儘管陳洪綬本人沒有走上殉國的道路,但是他通過藝術來表達自己內心複雜的心境,包括他的繪畫題材,喜歡描繪高士,如陶淵明等;他的畫風人物變形、誇張、追求古意,這些都可視為他對現實的一種回避,也是一種寄託。

陳洪綬《陶淵明歸去來圖》局部,1650年,美國檀香山美術學院藏

入清以後,他也結交了很多清代官員朋友,包括後來我們所謂’變節’的周亮工。他的交友中既有自己的老師輩為國殉難的、不屈被殺的、餓死、上吊的,也有一批做清代臣子的。在這個過程中,陳洪綬實際通過藝術來呈現自己的選擇,包括畫陶淵明給周亮工,有一種勸意。”淩利中說。

老蓮人物畫,至今流傳的如《隱居十六觀圖》冊、《雅集圖》卷、《生魯居士四樂圖》卷、《二老行吟圖》軸、《羲之籠鵝圖》軸等,都有他自己的藝術風貌。

陳洪綬《准提佛母法像》,1620年,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淩利中說:“陳洪綬的藝術成就以他的人物畫為主,但是他帶來的變革波及到山水、花鳥。他的畫風代表了晚明整個時代的一個藝術思潮,我們稱之為晚明變形主義的思潮。他是代表性人物,當然還有其它畫家如丁雲鵬、吳彬、藍瑛,包括有’南陳北崔’之稱的崔子忠。”

陳洪綬《五泄山圖集》,1624年,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藏

此次展覽有加州大學出版社的專著出版,對陳洪綬的生平及繪畫有深入探討。專書搜羅了東京蘇菲亞大學名譽教授小林宏光 (Hiromitsu Kobayashi) 的論文,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中國藝術助理研究策展人劉世義 (Shi-yee Liu) 對多件作品的評述,和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亞洲藝術史副教授班特利 (Tamara Bentley) 的學術研究文章。探討了這一段關鍵的中國藝術史,為陳洪綬在中國繪畫發展中的關鍵位置,提供了新的學術見解。這三位學者將于10月28日下午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東亞研究所出席座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