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如何詩意地過一個清明節?

(圖片來自網路)

清明節是中國的一個特殊的傳統節日, 大部分人以為清明只是一個節日, 但其實清明也是一個節氣。

在1935年國民政府把西曆4月5日定位清明節之前,

中國百姓一直以冬至後的第106日開始就是清明。 《曆書》有雲:“春分後十五日, 鬥指丁, 為清明, 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 蓋時當氣清景明, 萬物皆顯, 因此得名。 ”

清明前後氣溫上升, 萬物復蘇, 正是耕作的好時候。 除此之外,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我們所過的清明節其實是寒食節、清明節與上巳節三節合一的清明節。 而民間在這一天吃寒食、祭祀掃墓和踏青的習俗也分別來自這三個節日。 而寒食節與清明節的出現, 有一段感人的傳說。

清明節的感人傳說

(圖片來自網路)

相傳春秋戰國時期, 晉文公重耳在做君主之前有一過一段顛沛流離的日子。 在那段日子裡, 追隨他的介子推一直忠心耿耿, 甚至在重耳餓的頭暈眼花之時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給重耳吃。

然而重耳執政後卻唯獨忘了封賞介子推。 待日後重耳想起這件事時, 介子推已經背上老母躲進深山不願再見舊主了。

(圖片來自網路)

於是有人向重耳獻計, 放火燒山逼介子推出現。 然而大火過後, 重耳卻發現介子推和其母親抱著一棵燒焦的柳樹去世了。

而在柳樹的樹洞裡, 重耳還發現了一首血詩:“割肉奉君盡丹心, 但願主公長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 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 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 勤政清明複清明。

重耳讀完悲痛難忍, 下令放火燒山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全國上下在這一天禁忌煙火, 只能吃冷食。

(圖片來自網路)

第二年, 重耳率領群臣上山祭奠時, 發現那棵燒焦的柳樹又長出新芽和枝條。 祭掃後, 重耳命名那棵柳樹為“清明柳”, 又將那一天定位清明節。

“三節合一”的清明節

(圖片來自網路)

在漫長的歷史中, 清明和寒食兩個節日因為時間相近, 漸漸就合二為一了。 唐代杜甫的《清明二首》“朝來新火起新煙”, 清明和寒食還有些許區別, 而到了元稹的《清明詩》“常年寒食好風輕, 觸處相隨取次行。 今日清明漢江上, 一身騎馬縣官迎”,清明與寒食似乎已沒有什麼區別。

而上巳節,古時在農曆三月初三舉行,也漸漸和前兩個節日合併了。唐代詩人王維有詩“少年分日作遨遊,不用清明兼上巳 ”,可見唐代時期清明節和上巳節已經融合在一起了。

文人騷客的淒淒切切之情

(圖片來自網路)

說到詩歌,因為清明前後常常下雨,時而乍暖還寒的天氣也易引出文人騷客的淒淒切切之情。

因此寫清明的詩歌很多都有悲切之意,比如戴叔倫的《清明日送鄧芮二子還鄉》“傳鏡看華髮,持杯話故鄉。每嫌兒女淚,今日自沾裳”;羅隱的《清明日曲江懷友》“寡妻稚子應寒食,遙望江陵一淚流”;高啟的《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清明時節的三大活動

(圖片來自網路)

除此之外,清明時節的三大活動,吃寒食、踏青、祭祀掃墓也在詩歌中多有體現。比如唐代詩人韓翃的《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 輕煙散入五侯家 ”可以看出這天百姓人家不得舉火,到了晚上才由宮中點燃燭火,並將火種傳至貴戚重臣家中的習俗。

(圖片來自網路)

這一天,北方的百姓主要吃用麵粉和紅棗做的燕子形狀的蒸餅“子推燕”,而南方多食糯米做的青白團子。而晉代陸機《櫂歌行》“龍舟浮鷁首,雨旗垂藻葩。乘風宣飛景,逍遙戲中波。”即是對人們當時上巳節出門踏青遊玩的生動描寫。

編輯:胡小雨

一身騎馬縣官迎”,清明與寒食似乎已沒有什麼區別。

而上巳節,古時在農曆三月初三舉行,也漸漸和前兩個節日合併了。唐代詩人王維有詩“少年分日作遨遊,不用清明兼上巳 ”,可見唐代時期清明節和上巳節已經融合在一起了。

文人騷客的淒淒切切之情

(圖片來自網路)

說到詩歌,因為清明前後常常下雨,時而乍暖還寒的天氣也易引出文人騷客的淒淒切切之情。

因此寫清明的詩歌很多都有悲切之意,比如戴叔倫的《清明日送鄧芮二子還鄉》“傳鏡看華髮,持杯話故鄉。每嫌兒女淚,今日自沾裳”;羅隱的《清明日曲江懷友》“寡妻稚子應寒食,遙望江陵一淚流”;高啟的《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清明時節的三大活動

(圖片來自網路)

除此之外,清明時節的三大活動,吃寒食、踏青、祭祀掃墓也在詩歌中多有體現。比如唐代詩人韓翃的《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 輕煙散入五侯家 ”可以看出這天百姓人家不得舉火,到了晚上才由宮中點燃燭火,並將火種傳至貴戚重臣家中的習俗。

(圖片來自網路)

這一天,北方的百姓主要吃用麵粉和紅棗做的燕子形狀的蒸餅“子推燕”,而南方多食糯米做的青白團子。而晉代陸機《櫂歌行》“龍舟浮鷁首,雨旗垂藻葩。乘風宣飛景,逍遙戲中波。”即是對人們當時上巳節出門踏青遊玩的生動描寫。

編輯:胡小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