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基金清盤“節奏”加快,買的基金被清盤了怎麼辦?

據《中國基金報》報導, 今年7月、8月、9月份公告清盤或擬清盤的公募基金數量分別達到13只、13只、11只。

乍一看覺得沒什麼, 可是跟從前相比, 才能看出節奏的不尋常。 據《中國經濟時報》披露, 自從2014年9月業內首檔基金——匯添富理財28天債券型基金清盤以來, 2014-2016年基金清盤數量每年分別只有4只、31只和18只。 這樣一對比, 今年基金清盤的“節奏”確實不同以往。

基金清盤是什麼意思呢?看似加快的清盤節奏對投資者們來說又意味著什麼呢?

基金清盤, 就是指基金資產全部變現, 將所得資金分給持有人。

清盤時刻由基金設立時的基金契約規定, 持有人大會可修改基金契約, 決定基金清盤時間。

進入10月後, 這種密集的節奏還在繼續, 依舊有不少基金還在陸續清盤。

10月9日, 交銀施羅德基金公司旗下一隻混合基金宣佈進入清盤程式, 這也是10月份以來第一隻正式宣佈清盤的基金;10月12日, 泰達宏利發佈公告稱, 泰達宏利收益增強債券型基金因為出現連續6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的情形, 故基金管理人決定終止基金合同並依法履行基金財產清算程式;10月15日, 融通基金和華夏基金也分別發佈了旗下基金召開持有人大會提議基金清盤的公告。

此外, 招商招熹純債、嘉實穩康純債兩隻債基也先後公佈了可能觸發基金合同終止情形的提示性風險公告。

為啥這些基金會接連清盤呢?要知道, 曾幾何時, 但凡有基金清盤, 那家基金總是回引得無數吃瓜群眾圍觀, 總得丟丟臉面。

但現在, 為啥基金公司們都紛紛扛不住了, 寧願丟臉也要清盤呢?

我們先來看看一般情況下, 清盤有哪幾種原因。

第一種情況是, 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決定終止的;基金管理人、基金託管人職責終止, 在6個月內沒有新基金管理人、新基金託管人承接的。

第二種情況是, 《基金合同》生效後, 連續60個工作日出現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不滿200人或者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的, 基金管理人應當終止《基金合同》, 不需要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

第三種情況是發起式基金(基金管理人及高管作認購基金的一定數額的基金)在《基金合同》生效三年後, 基金資產淨值低於2億元, 基金合同終止;

第四種就是《基金合同》約定的其他情形;相關法律法規和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情況。

從今年清盤基金類型上看,債券型基金有29只、混合型基金有21只(包含5只保本基金),數量遠超另外三種,貨幣型基金、指數型基金各有3只,QDII基金有2只。

分析人士認為,去年四季度以來債市持續調整、打新收益率下滑以及避險策略基金新規導致的保本基金清盤,是造成今年混合型基金和債券型基金淪為兩大清盤類型的主要原因。

另外,有幾檔基金清盤原因是基金資產淨值連續60個工作日低於5000萬元,觸發基金合同終止情形,基金合同自動終止。例如德邦純債債券、建信恒豐純債債券、國泰創利債券和泰達宏利收益增強債券型基金。

分析人士認為,可能是因為基金規模太小,帶來的收入相對較低,卻還是要佔用公司的人力、管道等資源,難以持續運營,所以在綜合各項成本的考量下,基金公司決定清盤。這類基金又有“迷你基金”的昵稱。

近兩年迷你基金清盤分為“機構定制”(機構持有比例較高的基金,一般95%以上)和“非機構定制”兩類,而前者成為清盤的絕對主力,且絕大多數都是規模低於5000萬或者持有人不足200人而導致清盤。

對於“機構定制”類基金,一旦此前機構退出,難免淪為迷你基金,基金公司重點考慮是目前能否有新機構“接盤”。如果接盤俠未出現,大部分基金會選擇清盤,畢竟維持一個“殼”的成本並不低——目前找幫忙資金推基金規模上5000萬非常不容易,況且再申請一檔新基金的速度也不慢。

而“非定制類”迷你基金的情況往往複雜,有產品設計問題,比如某些產品因基礎市場環境變化,一些“跟風”型產品帶有明顯的投資局限或認知缺陷,會給投資帶來困難,造成一批基金逐步“迷你”。

近年來還存在一些產品設計獨特的品種,遭遇政策變化、市場不振等影響,兩三年來業績平平,漸漸淪為迷你基金,其中就包括一些風格明顯的主題型、行業指數型基金。

據《證券時報》報導,此前,相關部門針對“迷你基金”數量較多的基金公司申報新基金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公司旗下“迷你基金”數量超過10只,將被暫停申報新基金;同類型“迷你基金”超過3只,也會被暫停申報同類型基金產品。該要求僅是口頭傳達,並未下發正式檔,但無疑將使得基金公司加快旗下迷你基金處置步伐。

業內人士認為,所謂“清盤”,清走的那些基金大多不適合投資持有。如果這些個基金一直不清盤,就那麼拖著,投資者會一直被收走管理費,而基金本身的業績卻每況愈下,對投資者也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或許有小白想問,萬一我就這麼倒楣,買了基金被清盤了該怎麼辦?

事實上,基金被清盤了不見得完全是壞事。

公募基金即使清盤,也會按最後一天的淨值把錢退給投資者,所以,不用怕錢沒了。基金清盤時,基金管理人墊付的資金以及墊付資金到賬日起產生的利息將於清算期後返還給基金管理人,與投資者自己贖回沒有太多區別。

所以不必太緊張,在申購時認真閱讀相關的合同終止條款,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即可。

從今年清盤基金類型上看,債券型基金有29只、混合型基金有21只(包含5只保本基金),數量遠超另外三種,貨幣型基金、指數型基金各有3只,QDII基金有2只。

分析人士認為,去年四季度以來債市持續調整、打新收益率下滑以及避險策略基金新規導致的保本基金清盤,是造成今年混合型基金和債券型基金淪為兩大清盤類型的主要原因。

另外,有幾檔基金清盤原因是基金資產淨值連續60個工作日低於5000萬元,觸發基金合同終止情形,基金合同自動終止。例如德邦純債債券、建信恒豐純債債券、國泰創利債券和泰達宏利收益增強債券型基金。

分析人士認為,可能是因為基金規模太小,帶來的收入相對較低,卻還是要佔用公司的人力、管道等資源,難以持續運營,所以在綜合各項成本的考量下,基金公司決定清盤。這類基金又有“迷你基金”的昵稱。

近兩年迷你基金清盤分為“機構定制”(機構持有比例較高的基金,一般95%以上)和“非機構定制”兩類,而前者成為清盤的絕對主力,且絕大多數都是規模低於5000萬或者持有人不足200人而導致清盤。

對於“機構定制”類基金,一旦此前機構退出,難免淪為迷你基金,基金公司重點考慮是目前能否有新機構“接盤”。如果接盤俠未出現,大部分基金會選擇清盤,畢竟維持一個“殼”的成本並不低——目前找幫忙資金推基金規模上5000萬非常不容易,況且再申請一檔新基金的速度也不慢。

而“非定制類”迷你基金的情況往往複雜,有產品設計問題,比如某些產品因基礎市場環境變化,一些“跟風”型產品帶有明顯的投資局限或認知缺陷,會給投資帶來困難,造成一批基金逐步“迷你”。

近年來還存在一些產品設計獨特的品種,遭遇政策變化、市場不振等影響,兩三年來業績平平,漸漸淪為迷你基金,其中就包括一些風格明顯的主題型、行業指數型基金。

據《證券時報》報導,此前,相關部門針對“迷你基金”數量較多的基金公司申報新基金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公司旗下“迷你基金”數量超過10只,將被暫停申報新基金;同類型“迷你基金”超過3只,也會被暫停申報同類型基金產品。該要求僅是口頭傳達,並未下發正式檔,但無疑將使得基金公司加快旗下迷你基金處置步伐。

業內人士認為,所謂“清盤”,清走的那些基金大多不適合投資持有。如果這些個基金一直不清盤,就那麼拖著,投資者會一直被收走管理費,而基金本身的業績卻每況愈下,對投資者也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或許有小白想問,萬一我就這麼倒楣,買了基金被清盤了該怎麼辦?

事實上,基金被清盤了不見得完全是壞事。

公募基金即使清盤,也會按最後一天的淨值把錢退給投資者,所以,不用怕錢沒了。基金清盤時,基金管理人墊付的資金以及墊付資金到賬日起產生的利息將於清算期後返還給基金管理人,與投資者自己贖回沒有太多區別。

所以不必太緊張,在申購時認真閱讀相關的合同終止條款,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即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