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黃金的保值功能正被藝術品取代

1、貝萊德主席:黃金的保值功能正被藝術品取代

貝萊德(BlackRock)主席Laurence D. Fink稱, 黃金作為保值工具的傳統角色正在被現代藝術品所取代。

Fink說:“歷史上來看, 黃金是很好的保值工具, 但它已經失去了吸引力, 現在還有別的機制能夠對沖通脹, 保存財富。 ”

2013年和2014年的連續兩年下跌是金價自2000年以來的第一次連續下跌, 黃金ETF大幅下跌, 全球股市在上漲並且美元也在上漲, 而對美聯儲升息的預期也對黃金不利。 自2011年漲至頂部後, 金價至今已經跌去了38%。

Fink還表示:“目前最大的保值品是現代藝術。 ”

“融藝書畫”簽約畫家——張建華作品欣賞

2、名人字畫的保值增值功能

名人字畫有保值增值功能, 遠的不說, 從新中國成立以來, 我國名家字畫價格的增幅是有目共睹的。

20世紀50年代, 張大千的一般作品在國內僅賣數十元, 精品不過百元, 如他的《仿周文矩洗嬰圖》、《秋林載灑圖》等在北京售價為100元一幅。

20世紀60年代初, 王雪濤一張五尺大幅精品售價23元, 徐悲鴻著名的《松鷹圖》售價230元。

20世紀60年代中期, 傅抱石巨幅《山水》畫標價80元, 齊白石標的畫價100元。 到改革開放初期, 國家有關部門規定收購著名畫家的作品為15元一平方尺, 到20世紀80年代初為100元一平方尺, 以後又調整至500至1000元。

著名畫家吳冠中的作品在20世紀80年代初數百元一幅, 時至今日動輒數十萬元, 大幅精品要上百萬元。

現代山水大家李可染作品20世紀50年代在榮寶齋出售時, 牛畫作品為65元, 山水作品為70元, 這個價格基本維持到“文革”時期。 改革開放後, 李可染的作品開始大幅攀升, 牛畫定價由數千元上升到萬元, 山水畫略高。 1989年12月, 李可染去逝後, 有關部門規定, 李可染畫作一律禁止出口,

在此規定的刺激下, 李的作品再次大幅上升。

1990年3月19日, 李可染的力作《煙江夕照》在香港創下100萬元的成交價, 首次突破了百萬元大關。 後又有多幅作品突破百萬元的記錄。 1993年他的《五牛圖》在佳士得拍賣會上, 被一買家已103.5萬港元競得;1998年他的代表作《九牛圖》在太平洋拍賣會上, 經過買家的激烈競拍, 最後在300萬元的價位上一錘定音, 加上傭金合計要330萬元。 1999年他的力作《萬山紅遍》在嘉德拍賣會上被拍至407萬元, 創造了李可染作品的市場最高價。

時下, 張大千、傅抱石、齊白石、徐悲鴻、高奇峰、石魯、潘天壽、林風眠、吳湖帆、陸儼少等一批已故畫家作品在海內外投資者和典藏家的追逐下, 價格扶搖直上, 並雄居市場高位。 而吳冠中、啟功、關山月、黎雄才、程十發、黃永玉、陳佩秋、亞明、劉旦宅、魏紫熙等一批在世老畫家也緊步其後,

成為當今畫壇的中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