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雷鐘哲:讓文明祭祀蔚成風氣

祭祀是中華文化的重要內涵, 在傳統“清明節”即將到來之際, 祭祀又成了一個熱議的話題。

《禮記·禮運》中說:“夫禮, 必本於天, 肴於地, 列於鬼神”。 《史記·禮書》也說:“上事天, 下事地, 尊先祖而隆君師, 是禮之三本也”。 可以說, 天、地、人是華夏民族自古以來祭祀的主體, 是古代宇宙觀的三個要素。

人類對鬼神的敬畏衍生出祭祀的禮儀, 有初期認知局限的原因。 比如面對電閃雷鳴山崩地裂猛獸飛禽等異己之力無以抗拒而災難降臨無助無奈的時候, 就不得祈禱聖靈的護衛。 乃至以有生命的活物作為表達虔誠的祭品。

但隨著生活經驗的積累, 隨著科技水準的提高, 很多以前懵懂不解的現象帶來的愚昧逐漸消減, 開始有了接近本真的認識。 如今, 祭拜鬼神日漸式微, 就是這個原因。

但人類對先祖的祭祀, 從來沒有過懈怠的跡象。

今天我們祭祀先祖, 應該在兩個層面展開。 一是對中華共祖的祭奠, 一是對自己先祖的祭奠。 作為對軒轅黃帝這一民族共同祖先的祭奠, 每年清明節的黃帝陵都有盛大的祭奠儀式, 這已成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 吸引了海內外炎黃子孫的目光, 產生了凝聚的力量。 當然這些年一些地方, 也出現過打著所謂“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旗號輕慢先祖的亂象。

個人層面對先祖的祭奠, 本來應寄託哀思安妥靈魂,

但也有違背文明的情形。 看一看祭祀市場出現的令人眼花繚亂的祭品, 就能夠知其大概。 什麼“金山”“銀山”“LV”, 什麼“情人”“小姐”“海鮮大禮包”, 都透著奢靡的味道。

無論是共祖黃帝還是我們個人的祖先, 希望子孫後代萬世太平幸福安康, 是他們最大甚至是唯一的希望, 那麼能夠告慰先祖的, 只能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個人的平安健康事業有成家庭和睦, 這其實是有機地統一。 因此, 一切只有形式或者鋪張浪費的做法都是應該摒棄的東西。 相反, “天堂信箱”、

“網路寄悼、“清明說吧”等等, 才是寄託哀思洗禮靈魂簡約而不失內涵的方式。

在清爽明麗萬物萌動的時節舉行祭祀活動, 就是要牢記萬物之根, 感念祖先養育之德, 獲得訴求的表達,

求得生者的安寧。 每個人在這個時候, 都應進行內心的叩問, 檢討一下盡沒盡孝、履沒履責, 和已故親人進行一次靈魂的交流。 這是一道莊嚴的儀式, 帶有宗教的虔誠, 來不得半點的應付和輕慢, 否則就抽去了祭奠的內核, 成了毫無價值的空殼。 明乎此, 也就懂得祭祀應當遵循的準則:孝敬而不異化, 節約而不鋪排, 環保而不污染, 文明而不擾民。 故此, 就應讓文明祭祀蔚成風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