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史上最難翻譯的古詩,居然是這一首!

【宋】李清照

尋尋覓覓, 冷冷清清, 淒淒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 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 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 正傷心, 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

憔悴損, 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 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點點滴滴。

相信每一個中國人讀到開篇“尋尋覓覓, 冷冷清清, 淒淒慘慘戚戚”的時候, 都會不禁為之嘆服。 而如此絕妙的14字疊詞, 應該如何翻譯成英文呢?

許多名家都曾按照自己的理解將這句詞進行過翻譯。 正所謂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 不同的讀者對這短短十四個字的理解都不盡相同, 而不同學者的翻譯更是各具意境。

冰心

1926年, 冰心在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學院(Wellesley College)完成了碩士論文——《李易安女士詞的翻譯與編輯》, 成為了第一個用英文向西方介紹李清照詩詞的學者。 冰心對這句詞的翻譯是:

Forlorn and sad, grieving with hurt

卻難免失了原文的形式韻律之美。

林語堂

說到向西方介紹中華文化, 怎能不提林語堂?林語堂認為, 翻譯無需強求譯詩押韻, 但必須追求詩歌內在的節奏感。 於是, 他將此句翻譯作:

So dim, so dark,

So dense, so dull.

So damp, so dank, so dead!

林語堂說, “我譯《聲聲慢》中那句’尋尋覓覓, 冷冷清清, 淒淒慘慘戚戚’, 真費思量。 須知全闋之意, 就在那種‘獨自怎生得黑’的意境。

所以我用雙聲方法, 譯成“ so dim , so dark , so dense , so dull, so damp , so dank , so dead” 。 十四字譯出, 應不失有黃昏細雨、無可奈何、孤單寂寞之境地。 而最後 dead 一詞最重——這是譯詩人的苦處及樂處, 唯有煞費苦心, 才可譯出”。

有人評價這種用單音節字押頭韻的譯法, 卓顯層層遞進之功力, 體現了對詞彙色彩和程度的極強把握, 堪稱絕譯。

而林語堂的對這首《聲聲慢》後半部分的翻譯, 實在讓人有些哭笑不得。 他將“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 點點滴滴”譯作:

And the drizzle on the kolanut

Keeps on droning

Pit-a-pat, pit-a-pat

回譯成中文, 就是雨打可樂果, 劈裡啪啦, 劈裡啪啦。

可樂果(Kola nut)原產非洲, 含咖啡因, 在口中咀嚼, 可以讓人興奮並緩解疲勞, 曾是可口可樂的成分之一。 而在中國古典文學中, 梧桐恰恰是愁苦的意象。 溫庭筠也有詩雲, “梧桐樹, 三更雨, 不到離情正苦。 一葉葉, 一聲聲, 空階滴到明”。 但是在翻譯中, 僅僅用梧桐樹的英文plane tree, 是無法表現背後的深層含義的。 而實際上, 可樂果屬於梧桐科植物。 故而林語堂將“梧桐”翻譯成可樂果, 看似離題萬里, 卻也不失為別具匠心。

John Turner

愛爾蘭人唐安石(John Turner)認為, “英譯中國古典詩詞應該體現原詩詞表現手法上的流暢與精巧, 思想情感上的活潑與生動, 句法結構上的和諧與優美”:

I pine and peak

And questless seek

Groping and moping to liner and languish

Anon to wander and wonder, glare, stare and start

Flesh chill’d

Ghost thrilled

With grim dart

And keen canker of rankling anguish

唐安石說, 中國古典詩詞之美, 在於押韻和節奏。 因此, 他堅持用韻體翻譯——Peek-seek, languish-anguish, start-dart, chill’d-thrilled押尾韻;pine-peak, linger-languish, wander-wonder, stare-start押頭韻;groping-moping, glare-stare 押行內韻。 唐安石頗費心血, 讀來確實朗朗上口。

不僅如此, 唐安石還化用了莎士比亞《馬克白》(Macbeth)中的句子“Shall he dwindle, peak and pine”來表示詞人的日漸消瘦。

許淵沖

說到詩歌翻譯,許淵沖教授是繞不過去的。他曾給出了兩個版本的譯文:

{ 01 }

I look for what I miss,

I know not what it is,

I feel so sad, so drear,

So lonely, without cheer

{ 02 }

I seek but seek in vain,

I search and search again.

I feel so sad, so drear,

So lonely, without cheer

即使未能在形式上與原文的疊詞實現對應,但許淵沖教授依舊以高超的技巧,賦予了這段翻譯絕美的畫面感。

Clara Candlin Young & 朱純深

有一位凱德琳∙揚女士(Clara Candlin Young)認為,不管是林語堂還是許淵沖,都沒能完全體現漢語重疊的修辭美與音韻美。她的版本是:

Seek, seek, search, search

Cold, cold, bare, bare

Grief, grief, cruel, cruel grief

實在堪稱 “絕譯”—— “完全體現出漢語重疊的修辭美和音韻美”。

香港城市大學教授朱純深說,“這首詞的譯文不少,許多人可能都很想見賢思齊,模仿或攀比開頭三行那空前絕後的疊字元串聯營的效果”。他的翻譯是:

Searching, seeking, endlessly

Alone, lonely

Moody, gloomy

徐忠傑

著名翻譯家徐忠傑善於用美麗的辭藻和韻律,將中國古典詩詞翻譯成英文:

I’ve a sense of something missing I must seek.

Everything about me looks dismal and bleak.

Nothing that gives me pleasure I can find.

這一版本的翻譯將詞詩歌化,且每兩行押韻,不失為創作中的一次新嘗試。

由此可見,想要嘗試把握中華古典文化之精髓,著實需要費上一些心思。正是古代詩詞中的這份意境美,吸引了無數讀者,更引發了他們以不同方式對這一段段經典重新詮釋的願望。而翻譯,總難免會失掉某些原語言中特有的風格與亮點;但通過不同版本的譯文,我們卻能夠看到不同讀者眼中的“哈姆雷特”,以及近距離欣賞搭建于不同文化之間的橋樑。

說了這麼多,這14個字,究竟該怎樣翻譯呢?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相關連結

《聲聲慢》AND李清照

【注釋】

⑴尋尋覓覓:意謂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來,表現非常空虛悵惘、迷茫失落的心態。

⑵淒淒慘慘戚戚:憂愁苦悶的樣子。

⑶乍暖還(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氣,忽然變暖,又轉寒冷。

⑷將息:舊時方言,休養調理之意。

⑸怎敵他:對付,抵擋。晚:一本作“曉”。

⑹損:表示程度極高。

⑺堪:可。

⑻梧桐更兼細雨:暗用白居易《長恨歌》“秋雨梧桐葉落時”詩意。

⑼這次第:這光景、這情形。

【譯文】

苦苦地尋尋覓覓,卻只見冷冷清清,怎不讓人淒慘悲戚。乍暖還寒的時節,最難保養休息。喝三杯兩杯淡酒,怎麼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風急襲?一行大雁從眼前飛過,更讓人傷心,因為都是舊日的相識。

園中菊花堆積滿地,都已經憔悴不堪,如今還有誰來採摘?冷清清地守著窗子,獨自一個人怎麼熬到天黑?梧桐葉上細雨淋漓,到黃昏時分,還是點點滴滴。這般情景,怎麼能用一個“愁”字了結!

【賞析】

《聲聲慢·尋尋覓覓》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作品通過描寫殘秋所見、所聞、所感,抒發自己因國破家亡、天涯淪落而產生的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具有濃厚的時代色彩。此詞在結構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氣貫注,著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訴,感人至深。開頭連下十四個疊字,形象地抒寫了作者的心情;下文“點點滴滴”又前後照應,表現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憂鬱情緒和動盪不安的心境。全詞一字一淚,風格深沉凝重,哀婉淒苦,極富藝術感染力。

【作者】

李清照,宋代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早期生活優裕,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歎身世,情調感傷,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詩文之法作詞。並能作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

許淵沖

說到詩歌翻譯,許淵沖教授是繞不過去的。他曾給出了兩個版本的譯文:

{ 01 }

I look for what I miss,

I know not what it is,

I feel so sad, so drear,

So lonely, without cheer

{ 02 }

I seek but seek in vain,

I search and search again.

I feel so sad, so drear,

So lonely, without cheer

即使未能在形式上與原文的疊詞實現對應,但許淵沖教授依舊以高超的技巧,賦予了這段翻譯絕美的畫面感。

Clara Candlin Young & 朱純深

有一位凱德琳∙揚女士(Clara Candlin Young)認為,不管是林語堂還是許淵沖,都沒能完全體現漢語重疊的修辭美與音韻美。她的版本是:

Seek, seek, search, search

Cold, cold, bare, bare

Grief, grief, cruel, cruel grief

實在堪稱 “絕譯”—— “完全體現出漢語重疊的修辭美和音韻美”。

香港城市大學教授朱純深說,“這首詞的譯文不少,許多人可能都很想見賢思齊,模仿或攀比開頭三行那空前絕後的疊字元串聯營的效果”。他的翻譯是:

Searching, seeking, endlessly

Alone, lonely

Moody, gloomy

徐忠傑

著名翻譯家徐忠傑善於用美麗的辭藻和韻律,將中國古典詩詞翻譯成英文:

I’ve a sense of something missing I must seek.

Everything about me looks dismal and bleak.

Nothing that gives me pleasure I can find.

這一版本的翻譯將詞詩歌化,且每兩行押韻,不失為創作中的一次新嘗試。

由此可見,想要嘗試把握中華古典文化之精髓,著實需要費上一些心思。正是古代詩詞中的這份意境美,吸引了無數讀者,更引發了他們以不同方式對這一段段經典重新詮釋的願望。而翻譯,總難免會失掉某些原語言中特有的風格與亮點;但通過不同版本的譯文,我們卻能夠看到不同讀者眼中的“哈姆雷特”,以及近距離欣賞搭建于不同文化之間的橋樑。

說了這麼多,這14個字,究竟該怎樣翻譯呢?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相關連結

《聲聲慢》AND李清照

【注釋】

⑴尋尋覓覓:意謂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來,表現非常空虛悵惘、迷茫失落的心態。

⑵淒淒慘慘戚戚:憂愁苦悶的樣子。

⑶乍暖還(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氣,忽然變暖,又轉寒冷。

⑷將息:舊時方言,休養調理之意。

⑸怎敵他:對付,抵擋。晚:一本作“曉”。

⑹損:表示程度極高。

⑺堪:可。

⑻梧桐更兼細雨:暗用白居易《長恨歌》“秋雨梧桐葉落時”詩意。

⑼這次第:這光景、這情形。

【譯文】

苦苦地尋尋覓覓,卻只見冷冷清清,怎不讓人淒慘悲戚。乍暖還寒的時節,最難保養休息。喝三杯兩杯淡酒,怎麼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風急襲?一行大雁從眼前飛過,更讓人傷心,因為都是舊日的相識。

園中菊花堆積滿地,都已經憔悴不堪,如今還有誰來採摘?冷清清地守著窗子,獨自一個人怎麼熬到天黑?梧桐葉上細雨淋漓,到黃昏時分,還是點點滴滴。這般情景,怎麼能用一個“愁”字了結!

【賞析】

《聲聲慢·尋尋覓覓》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作品通過描寫殘秋所見、所聞、所感,抒發自己因國破家亡、天涯淪落而產生的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具有濃厚的時代色彩。此詞在結構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氣貫注,著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訴,感人至深。開頭連下十四個疊字,形象地抒寫了作者的心情;下文“點點滴滴”又前後照應,表現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憂鬱情緒和動盪不安的心境。全詞一字一淚,風格深沉凝重,哀婉淒苦,極富藝術感染力。

【作者】

李清照,宋代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早期生活優裕,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歎身世,情調感傷,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詩文之法作詞。並能作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