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世界歷史奇跡 山西省這個小小的山村何以出了59位宰相

有這麼一個歷史上人口從沒有超過千數來人的小山村, 先後出過59位宰相。 在唐朝的289年當中, 平均每隔17年就從這裡走出一位。 創造了中華文明的一大奇觀。 這, 就是山西省聞喜縣禮元鎮的裴柏村。

山西省城太原往南不到400公里的聞喜縣, 是一個看起來沒有什麼很特殊的農業縣, 全縣人口也才有40萬人。 然而, 距這個縣城東北25公里的裴柏村卻是一個十分神奇的村子, 那裡三面翠嶺圍抱, 依山傍水, 四周綠樹環繞著一個自古至今人口沒有超過1000來人的小小村莊, 村裡有個裴氏家族是中國封建社會史上盛名久著、人才輩出的一大世家。

從秦漢至明初, 這個家族先後培養出59位宰相, 七品以上的官員多達3000餘人。 古今中外絕無僅有, 真牛啊!更值得注意是, 在這3000多名官員中, 居然沒有出過什麼貪官污吏, 這在封建社會中是難以想像的。 為此, 人們將裴柏村譽為“中國名人第一村”、“中國宰相村”。

唐朝開國元勳裴寂, 在隋末群雄並起、天下大亂之際,他高瞻遠矚,順乎民意,施展謀略, 鼎助李淵起兵晉陽,建立了李唐王朝。 後又勸淵稱帝。 武德年間以恩德冠於群臣,任尚書左僕射, 改司空。

一代賢相裴度, 在唐中後期的藩鎮割據亂世中,

他督師淮西, 破蔡州,擒吳元濟,威鎮河內, 群雄稽首。 裴度為相, 上比房杜, 下同諸葛!

縱觀裴氏家族, 正史立傳與載列600多人, 名垂後世者, 不下千餘人;七品以上官員多達300多位。 先後出過59位宰相, 大將軍59人、中書侍郎14人、尚書55人、侍郎44人, 常侍11人, 刺史11人、融史211人, 太守77人, 郡守以下不計其數。 裴家還多次與皇室聯姻, 出過皇后3人, 太子妃3人, 駙馬21人, 歷史上有117人考取進士, 其中, 11人高中頭名狀元。 這些數字簡直讓人驚奇, 堪稱世界奇跡。

歐陽修曾感慨道:“宰相世系以裴為首, 豈不盛哉!”

為什麼裴氏家族千餘年來,能夠將相接武,代有偉人?古往今來不少學者, 如宋朝大思想家歐陽修, 明末清初思想家顧炎武都進行過探究。 他們認為可能有以下幾大因素:

首先, 裴家祖上選駐的這塊地方應該算作是塊風水寶地。 西元126年, 裴家的第25代裴曄, 為了尋找一個適合家族居住的地方, 跑遍了整個河東, 而裴柏村成了他的最終選擇。 天下之大, 為何偏偏選中此處?裴柏村地處群嶺環繞的一個小嶺凹內,

緊靠涑水河, 三面環山, 坐北朝南, 群嶺巍峨, 松柏蒼鬱, 紫霞縈繞, 荷香彌漫, 完整而不封閉, 獨立而又自然延伸。 村子被九嶺圍繞, 每一道土嶺最高處都有一棵挺拔的翠柏, 合在一起有個好聽的名字“九鳳朝陽”。 這種地勢地貌就是古代相學家眼中的“風水寶地”, 最適宜家族繁衍人丁、哺養英才, 註定要出具有經天緯地、治國安邦之才的大人物。 於是裴曄舉家遷移至此, 並把裴姓和當地的柏樹各取第一字組成村名, 故得之以“裴柏”。 自此以後, 聞喜縣裴柏村就作為裴氏祖地而被裴氏後代列入家譜和被歷代史家用入正史。 也就是從裴曄定居裴柏村開始, 裴氏家族才掀開了燦爛輝煌的家族史頁, 公侯將相源源不斷湧現出。 當然,這是古代風水迷信學說,不可偏信。

再從大的地理環境看,從秦漢、魏晉直到隋唐,中原都是庶之地,尤其是山西,位於黃河之濱、群山環繞之中,水土肥美、地產富饒,而且受到戰亂的影響較小。所以那個年代山西人口一直都十分興旺,生活也相對穩定。晉南的河東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中華古文化的發源地,是久負盛名的文化區域,華夏文明的搖籃。在這種大背景下就孕育了一批大家族的出現,他們固守著自己的家園,緩慢平穩的發展著,逐漸奠定了非常良好而堅實的經濟基礎,裴氏大家族自然也不例外。

而且裴柏村這種難得的地理環境,依山傍水,景色秀麗,九鳳朝陽,常年沒有空氣污染,對頤養身心,陶冶情操,也都不無益處。這也許是這裡能出人才的外因吧。

最後,最重要的是,裴氏家族非常“重教修德”。追溯裴氏家族經久興隆的原因,關鍵在於他們重視教育,嚴肅家風。封建社會戰爭不休,帝王取仕大凡以戰功大小分座次,但在裴氏家族眾多的官宦之中絕大多數都是以德業文章進入官場的。裴氏子嗣學之濃,德之馨詮釋了家族興旺發達的真諦。裴氏曾有家規,子孫考不中秀才者,不准進入宗祠大門,有劣跡的官員死了不能進祖墳,謹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教,不知義”。59個大將軍也都是飽讀聖賢之書,滿腹經倫之輩。唐代裴柏一個小村就出了5名狀元,不能不說是一個文化奇觀。

裴柏村至今仍保留著重視教育的傳統,“耕讀傳家”遺風猶存,許多人家的門樓上面都端端正正地雕刻著“耕讀傳家”四個大字。“重教守訓,崇文尚武,德業並舉,廉潔自律”是裴氏家風的主要特徵。改革開放以後,先後有34名裴子從裴柏村這個大人小孩加起來才900餘人的小村,考進全國各類高校,比例之高,令人驚羨。

當然,這是古代風水迷信學說,不可偏信。

再從大的地理環境看,從秦漢、魏晉直到隋唐,中原都是庶之地,尤其是山西,位於黃河之濱、群山環繞之中,水土肥美、地產富饒,而且受到戰亂的影響較小。所以那個年代山西人口一直都十分興旺,生活也相對穩定。晉南的河東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中華古文化的發源地,是久負盛名的文化區域,華夏文明的搖籃。在這種大背景下就孕育了一批大家族的出現,他們固守著自己的家園,緩慢平穩的發展著,逐漸奠定了非常良好而堅實的經濟基礎,裴氏大家族自然也不例外。

而且裴柏村這種難得的地理環境,依山傍水,景色秀麗,九鳳朝陽,常年沒有空氣污染,對頤養身心,陶冶情操,也都不無益處。這也許是這裡能出人才的外因吧。

最後,最重要的是,裴氏家族非常“重教修德”。追溯裴氏家族經久興隆的原因,關鍵在於他們重視教育,嚴肅家風。封建社會戰爭不休,帝王取仕大凡以戰功大小分座次,但在裴氏家族眾多的官宦之中絕大多數都是以德業文章進入官場的。裴氏子嗣學之濃,德之馨詮釋了家族興旺發達的真諦。裴氏曾有家規,子孫考不中秀才者,不准進入宗祠大門,有劣跡的官員死了不能進祖墳,謹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教,不知義”。59個大將軍也都是飽讀聖賢之書,滿腹經倫之輩。唐代裴柏一個小村就出了5名狀元,不能不說是一個文化奇觀。

裴柏村至今仍保留著重視教育的傳統,“耕讀傳家”遺風猶存,許多人家的門樓上面都端端正正地雕刻著“耕讀傳家”四個大字。“重教守訓,崇文尚武,德業並舉,廉潔自律”是裴氏家風的主要特徵。改革開放以後,先後有34名裴子從裴柏村這個大人小孩加起來才900餘人的小村,考進全國各類高校,比例之高,令人驚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