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密龕說磚》之5《出獵回家兩相宜》

《密龕說磚》之5《出獵回家兩相宜》

文/崔自默

中國畫講究寫意性, 寫意本就具有模糊性, 意在筆先、點到為止, 需要讀者後期配合作者初始的想像與意圖。 即便油畫之超級寫實者, 也是相對的, 是比照寫意而言, 因為它根本不可能完全再現現實之生動實物, 例如畫中人不會呼吸, 景中山水太小, 鮮活花草經四季而不枯榮。

磚畫一定是寫意的, 在狹窄的面積內必須如此。 它只用點線面和淺浮雕, 造形符號簡練之極;雖可以有現代立體派的變形風格面貌, 卻絕無國畫筆墨的勾勒點染與濃淡韻致。

經過歲月的輾轉周折,

泥土消蝕, 原磚大多破損, 局部留存。 面對殘畫, 你只能依靠想像。 殘缺是一種藝術審美常態, 維納斯斷臂就容忍世人無限遐想。 世界不允許真空存在, 於是想像和意念得手, 充實而完美之。

這塊磚開始時的圖片說明是狩獵圖, 感覺有些牽強, 因為人肩扛著傢伙, 還有上下圍欄物不像是野外場景。 仔細看倒像是農人荷鋤回家, 領著愛犬, 剛進門, 正好碰上豬從圈裡要跑出來, 於是犬大叫著撲上去喝退豬。 狗氣勢淩豬, 雙耳直豎, 豬低頭認慫, 翻白眼瞥狗, 腿有些不情願地後退。

又是潔癖所致, 這磚拿到手一經洗刷, 人肩上所扛物件沒了, 豬腿也模糊了, 最右側的門形物消失了。 此時, 竟然另是一番風光出現了。 在右側橋頭,

攔路一匹野狼, 低頭聳肩, 蓄勢待發;此際, 狗則虛張聲勢而不敢冒進, 人則噌地一聲從腰間拔出寶劍。 抬頭看右上方, 正有飛瀑奔流, 其聲轟燃, 增加了緊張氛圍。

磚畫審美具有不穩定性。 確切的有形刻畫與無形的模糊地帶甚至餘留的殘痕汙跡, 在不同角度於光影之中, 共同營造出一個個變化著的視覺空間。 不僅是印象派, 所有油畫的色彩與筆觸需要光影配合才產生效果與妙趣。

當年工匠製作一批磚, 其圖案應是一模一樣, 但類似版畫工藝, 除了流通紙幣其他東西不可能做到毫釐不爽。 模具裡裝載的泥質和打造壓力以及窯內火候不同, 最後成磚自然不同。 它們一批被下放地下, 到如今命運差距何其大。 同樣出身的一個家庭,

後來各人是各人。 同理, 一磚是一磚, 一件是一件, 春秋代序, 各自有了不同的經歷與待遇。 殘磚造型沒譜, 圖像殘存磨損殊異, 所以它們所傳達的意象自然不同。 一枚殘磚, 就是一幅抽象畫, 可以被賦予具象故事來講述。 至於有朝一日發現了它出生時的整磚模樣, 來顛覆刷新已有的釋讀版本, 又有何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