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徐悲鴻的書法形體與神韻居然與其人體素描及其形似、神似!

天哲按:徐悲鴻(1895-1953年), 漢族, 原名徐壽康, 江蘇宜興市屺亭鎮人。 中國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 曾留學法國學西畫, 歸國後長期從事美術教育, 先後任教于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和北平藝專。 1949年後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 擅長人物、走獸、花鳥, 主張現實主義, 于傳統尤推崇任伯年, 強調國畫改革融入西畫技法, 作畫主張光線、造型, 講求物件的解剖結構、骨骼的準確把握, 並強調作品的思想內涵, 對當時中國畫壇影響甚大, 與張書旗、柳子穀三人被稱為畫壇的“金陵三傑”。 所作國畫彩墨渾成, 尤以奔馬享名於世。
被稱為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奠基者, 主張發展“傳統中國畫”的改良, 立足中國現代寫實主義美術, 提出了近代國畫之頹廢背景下的《中國畫改良論》。 今日, 天哲編發先生的書法時, 居然發現, 先生的書法與其人體素描有很多形似、神似之處!一, 人體畫形體上都偏向豐滿、高大, 書法的字形結構也都偏長方形, 線條飽滿!甚至於人體的臀部與字法結構的部位也異曲同工!二, 人體畫與書法一樣, 線條的轉折偏向於圓轉, 極少方折。 書法筆法上也趨向藏而潤!三, 內在神韻更是非常相似!

1953年9月26日, 徐悲鴻因腦溢血病逝, 享年58歲。 按照徐悲鴻的願望, 夫人廖靜文女士將他的作品1200餘件, 他一生節衣縮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書畫家的作品1200餘件,

圖書、畫冊、碑帖等1萬餘件, 全部捐獻給國家!

徐悲鴻沒有把太多的精力用在書法上, 造成了其在書法理論、 書法教育上的缺憾, 但他一直沒有間斷對書法藝術的探索. 其書法幼年受其父影響, 青年從其師康有為學習書法, 並有幸見到很多書體碑版, 並對金石碑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但他並非如康有為等人一味崇碑, 而是主張碑帖結合, 故其書取法廣博, 不限於一家一法, 形成了以魏碑體為主, 以帖之韻味為宗旨, 融以篆隸筆法, 既雄厚大氣, 又清潤醇雅, 剛柔相濟的獨特書風, 是近代書法史上不可多得的大家. 本文將對徐悲鴻書風特徵及對當代書法創作的啟示作進一步的研究和闡釋.!徐悲鴻的書法是從取法上來詮釋 "勁氣" 與 "天真", 這也是他的書法美學觀的最終體現. "多勁氣" 與"見天真" 作為徐悲鴻書風的典型特徵, 從其作品上能得到最好的體現.!"多勁氣" 謂之作品裡有勁健奇詭、 渾穆樸厚之感, 具體地說是徐悲鴻的書法作品裡既有篆隸的厚重古樸, 也有魏碑的雄強古拙. "見天真" 謂之天然率真、 稚憨生拙,在徐悲鴻的書法作品裡有墓誌的率真和稚憨, 也有帖一路的慰藉文雅. 他把這種意韻當作傳達方式和形式語言表現在作品中. "多勁氣" 與 "見天真" 共同構成了徐悲鴻書法的美學內涵, 亦為徐悲鴻書法的典型特徵!

徐悲鴻素描的東方神韻徐悲鴻本人的素描有著明顯的中國氣派,他十分清楚中國繪畫的本性和獨特價值之所在。徐悲鴻早年曾在他父親的指導下,臨摹過《吳友如畫寶》,任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期間,他結識了著名畫家陳師曾,飽覽了故宮歷代名畫收藏,從中接受了傳統的繪畫素質。在研究西洋素描的同時,徐悲鴻對我國唐、宋藝術傳統推崇備至,他的“古法之佳者”,指的就是重法度、精勾勒的以唐宋畫為代表的寫實中國畫,他主張必須繼承中國現實主義的傳統,吸收世界上優秀的寶藏,以建立中國的素描體系,而以線造型則是中國繪畫的重要特徵。徐悲鴻認為,線能使素描更有表情,更有力,更概括。線條是最有生命力的因素,全用明暗是刻板的,通過線條和明暗的結合,才能賦予素描以力量與生氣,認為這是現代的觀察和傳統形式的結合。其實,從歐洲的繪畫發展史可以看出,線也始終占居著重要地位,歷代大師在素描中用線表達各種不同的感情,使畫的表現力增強,很具普遍性,大師們的素描幾乎沒有不用線的,米開朗基羅、拉菲爾、安格爾、康波夫等等都不同程度地發揮了線的表現力。然而,就素描要素中線條的形式美感和性情表現力而言,中國繪畫較之西方在理論和哲學層次上有著更高、更豐富、更深奧的認識。早在 1000 多年前,南齊畫家謝赫就提出以“骨法用筆”為技法之綱要,以“氣韻生動”為審美主旨。單就中國人物畫的衣紋,就歸納有十八種描法。中國有著眾多的光照千秋的線描大師,像顧愷之、吳道子、展子虔、閻立本、李公鱗、張擇端、陳洪緩等等。中國畫把線條視為表現手段的支柱,古代和現代的畫家們在長期的實踐中,創造了幹變萬化的線條,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徐悲鴻運用國畫的線描勾勒之傳統技法於素描中,對於明暗素描,增加了線條美的感受。我們從徐悲鴻的人體和肖像素描作品中,可以看出,外柔而內剛、外圓而內方,既吸收西方繪畫之精華,又融中國傳統技法之長,在素描的中西結合、線面結合上很有獨到之處,是極為成功的。我們知道,客觀物體並不存在“線” , “線”只是面的壓縮,只有位置和長度,沒有寬度和厚度。但是,千百年來,我們的先輩在長期的藝術實踐和視覺形象中,根據生活經驗與判斷,認識到“線”與物的聯繫,自然而然地知道,凡是有一定空間、結構和運動的物體,都是可以用“線”來表現的;認識到線條是構成物體視覺形象最根本的要素,是表現物體最直接、最明確也是最富有概括力的手段。中國的線條更具有特定的審美內涵,更為穩定和自由,徐悲鴻素描中的線並非鐵絲框框,而是根據模特兒的啟示,根據自己的感受和對模特兒的觀察理解,判斷而得出的。徐悲鴻的用線是和表現層次結合起來的,和表現體面結合起來的,特別注意線的銜接和穿插,徐悲鴻的線既是標誌結構的,又是標誌明暗的,這首先取決於他對形的認識,沒有這個認識,就不可能知道線的來龍去脈。徐悲鴻將線和明暗結合起來運用,他深諳傳統白描、勾勒的簡練傳神之妙,在素描中吸收了它們的優點,形成了自己的造型技巧。他的素描既融合了西洋素描的方法 ― 解剖、比例、透視、空間、明暗塊面,又有我國傳統的造型規範 ― 虛實、輕重、轉折、頓挫,其用線勾勒和明暗關係的微妙處理,既能表現明確的結構,又符合中國人的欣賞習慣。徐悲鴻的素描不是一種樣式,而是一種體系,它不同于所謂“全因素”的造型觀念。徐悲鴻潛心於中西美術的實踐,對中西藝術有著透徹的理解,有著精湛的中西繪畫技巧,更有著“西體中用”的明確思想,因而形成了自己鮮明的民族風格。

徐悲鴻與他的28個裸女

徐悲鴻是第一個把現實主義的

素描移植到中國的傳火者。

他曾提出一個著名的論點:

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

提倡學習繪畫從觀察自然開始,

從素描開始。

他一生所作素描,不下千幅,

以肖像和人體最多,

其筆下的裸女素描更是一絕!

徐悲鴻的老同學章伯鈞,曾說過這樣一番話:“有一次在任公(李濟深)家中,悲鴻對我說:‘伯鈞,我送你一匹馬吧。’我說:‘我不要你的馬,我要你的女人。’ 他聽了,搖頭說:‘那些畫,是不能送的。”可見,徐悲鴻不光於感情中與女性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糾葛,於藝術創作中,對其女性人體畫作也有著獨特的見解和喜愛……

第二任妻子蔣碧微肖像

曾癡戀的學生孫多慈肖像

第三任妻子廖靜文肖像

徐悲鴻認為,線條是最有生命力的因素,線能使素描更有表情,更有力,更概括,通過線條和明暗的結合,才能賦予素描以生氣與力量。

這是徐悲鴻1924年創作的《女人體》,現藏於北京徐悲鴻紀念館。畫作中女性特有的圓潤,被體現得格外到位和極富立體感。此幅以女性背部為視角,筆筆準確,結構嚴謹,肌膚部位起伏柔美,通體線條曲轉流暢,髮型梳理飛絲飄逸,踝踵肘突,施筆不苟,可見徐氏功基厚重,魅力無窮。

成功並非一蹴而就,如此美的人體藝術,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就的。徐悲鴻曾赴巴黎入法國國立高等美術學校,精研素描與油畫,先後去英、德、法、意及瑞士觀摹學習,吸取了不少世界藝術精華。

他的求學之路絕不是你想像中的那麼輕而易舉,1919年抵達法國後,徐悲鴻並未直接進入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學習,而是在當時非常知名的“自由畫室”蓄勢待發。

“自由畫室”的知名度很高,學生需要買門票才能進去畫。交多少錢就可以在裡面畫多長時間,對徐悲鴻這樣經費不多的留學生來說,時間就成了最寶貴的東西。所以他基本是上午或下午去半天,抓緊僅有的半天時間來完成素描作品。

現實條件往往會影響創作的各個層面。徐悲鴻當時很喜歡使用一種“安格爾素描紙”來畫素描,正是因為這種素描紙的底是灰色的,只需要畫亮部或暗部即可,省去了畫中間調的時間。在“自由畫室”這樣需要憑票入場的地方,徐悲鴻如此想辦法省出更多時間畫更多素描作品。別人畫一幅的時間,他可以畫兩三幅!

看過徐悲鴻在巴黎期間創作的那些石膏素描作品的人就知道,這種準確的素描功力傳承自當時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中科學的創作方法。徐悲鴻以其高超的敏銳度,完成一幅4開大小幅面的素描只需約3小時。

最終,徐悲鴻通過了極為嚴格的入學考試,成為巴黎國立高等美術美院眾多精英中的一員。

之後,徐悲鴻的素描基本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他的人物素描具有動態天然,一目了然的特徵,不但能把比例畫得準確,動態畫得自然、調子畫得和諧,而且還能體現出人物的性格、傳達出人物的精神,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

徐悲鴻把素描在造型藝術中提到了至高無上的位置,他進一步指出:“素描拙劣,則於一個物象,不能認識清楚,以言顏色更不知所措,故素描功夫欠缺者,其所描顏色,縱如何美麗,實是放濫,幾與無顏色等。”並認為:“藝事之美,在形象而不在色澤;取色澤而舍形象,是皮相也。”

更多女性人體素描欣賞

擴展閱讀:【名家經典】徐悲鴻《精品國畫106幅》

徐悲鴻素描的東方神韻徐悲鴻本人的素描有著明顯的中國氣派,他十分清楚中國繪畫的本性和獨特價值之所在。徐悲鴻早年曾在他父親的指導下,臨摹過《吳友如畫寶》,任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期間,他結識了著名畫家陳師曾,飽覽了故宮歷代名畫收藏,從中接受了傳統的繪畫素質。在研究西洋素描的同時,徐悲鴻對我國唐、宋藝術傳統推崇備至,他的“古法之佳者”,指的就是重法度、精勾勒的以唐宋畫為代表的寫實中國畫,他主張必須繼承中國現實主義的傳統,吸收世界上優秀的寶藏,以建立中國的素描體系,而以線造型則是中國繪畫的重要特徵。徐悲鴻認為,線能使素描更有表情,更有力,更概括。線條是最有生命力的因素,全用明暗是刻板的,通過線條和明暗的結合,才能賦予素描以力量與生氣,認為這是現代的觀察和傳統形式的結合。其實,從歐洲的繪畫發展史可以看出,線也始終占居著重要地位,歷代大師在素描中用線表達各種不同的感情,使畫的表現力增強,很具普遍性,大師們的素描幾乎沒有不用線的,米開朗基羅、拉菲爾、安格爾、康波夫等等都不同程度地發揮了線的表現力。然而,就素描要素中線條的形式美感和性情表現力而言,中國繪畫較之西方在理論和哲學層次上有著更高、更豐富、更深奧的認識。早在 1000 多年前,南齊畫家謝赫就提出以“骨法用筆”為技法之綱要,以“氣韻生動”為審美主旨。單就中國人物畫的衣紋,就歸納有十八種描法。中國有著眾多的光照千秋的線描大師,像顧愷之、吳道子、展子虔、閻立本、李公鱗、張擇端、陳洪緩等等。中國畫把線條視為表現手段的支柱,古代和現代的畫家們在長期的實踐中,創造了幹變萬化的線條,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徐悲鴻運用國畫的線描勾勒之傳統技法於素描中,對於明暗素描,增加了線條美的感受。我們從徐悲鴻的人體和肖像素描作品中,可以看出,外柔而內剛、外圓而內方,既吸收西方繪畫之精華,又融中國傳統技法之長,在素描的中西結合、線面結合上很有獨到之處,是極為成功的。我們知道,客觀物體並不存在“線” , “線”只是面的壓縮,只有位置和長度,沒有寬度和厚度。但是,千百年來,我們的先輩在長期的藝術實踐和視覺形象中,根據生活經驗與判斷,認識到“線”與物的聯繫,自然而然地知道,凡是有一定空間、結構和運動的物體,都是可以用“線”來表現的;認識到線條是構成物體視覺形象最根本的要素,是表現物體最直接、最明確也是最富有概括力的手段。中國的線條更具有特定的審美內涵,更為穩定和自由,徐悲鴻素描中的線並非鐵絲框框,而是根據模特兒的啟示,根據自己的感受和對模特兒的觀察理解,判斷而得出的。徐悲鴻的用線是和表現層次結合起來的,和表現體面結合起來的,特別注意線的銜接和穿插,徐悲鴻的線既是標誌結構的,又是標誌明暗的,這首先取決於他對形的認識,沒有這個認識,就不可能知道線的來龍去脈。徐悲鴻將線和明暗結合起來運用,他深諳傳統白描、勾勒的簡練傳神之妙,在素描中吸收了它們的優點,形成了自己的造型技巧。他的素描既融合了西洋素描的方法 ― 解剖、比例、透視、空間、明暗塊面,又有我國傳統的造型規範 ― 虛實、輕重、轉折、頓挫,其用線勾勒和明暗關係的微妙處理,既能表現明確的結構,又符合中國人的欣賞習慣。徐悲鴻的素描不是一種樣式,而是一種體系,它不同于所謂“全因素”的造型觀念。徐悲鴻潛心於中西美術的實踐,對中西藝術有著透徹的理解,有著精湛的中西繪畫技巧,更有著“西體中用”的明確思想,因而形成了自己鮮明的民族風格。

徐悲鴻與他的28個裸女

徐悲鴻是第一個把現實主義的

素描移植到中國的傳火者。

他曾提出一個著名的論點:

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

提倡學習繪畫從觀察自然開始,

從素描開始。

他一生所作素描,不下千幅,

以肖像和人體最多,

其筆下的裸女素描更是一絕!

徐悲鴻的老同學章伯鈞,曾說過這樣一番話:“有一次在任公(李濟深)家中,悲鴻對我說:‘伯鈞,我送你一匹馬吧。’我說:‘我不要你的馬,我要你的女人。’ 他聽了,搖頭說:‘那些畫,是不能送的。”可見,徐悲鴻不光於感情中與女性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糾葛,於藝術創作中,對其女性人體畫作也有著獨特的見解和喜愛……

第二任妻子蔣碧微肖像

曾癡戀的學生孫多慈肖像

第三任妻子廖靜文肖像

徐悲鴻認為,線條是最有生命力的因素,線能使素描更有表情,更有力,更概括,通過線條和明暗的結合,才能賦予素描以生氣與力量。

這是徐悲鴻1924年創作的《女人體》,現藏於北京徐悲鴻紀念館。畫作中女性特有的圓潤,被體現得格外到位和極富立體感。此幅以女性背部為視角,筆筆準確,結構嚴謹,肌膚部位起伏柔美,通體線條曲轉流暢,髮型梳理飛絲飄逸,踝踵肘突,施筆不苟,可見徐氏功基厚重,魅力無窮。

成功並非一蹴而就,如此美的人體藝術,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就的。徐悲鴻曾赴巴黎入法國國立高等美術學校,精研素描與油畫,先後去英、德、法、意及瑞士觀摹學習,吸取了不少世界藝術精華。

他的求學之路絕不是你想像中的那麼輕而易舉,1919年抵達法國後,徐悲鴻並未直接進入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學習,而是在當時非常知名的“自由畫室”蓄勢待發。

“自由畫室”的知名度很高,學生需要買門票才能進去畫。交多少錢就可以在裡面畫多長時間,對徐悲鴻這樣經費不多的留學生來說,時間就成了最寶貴的東西。所以他基本是上午或下午去半天,抓緊僅有的半天時間來完成素描作品。

現實條件往往會影響創作的各個層面。徐悲鴻當時很喜歡使用一種“安格爾素描紙”來畫素描,正是因為這種素描紙的底是灰色的,只需要畫亮部或暗部即可,省去了畫中間調的時間。在“自由畫室”這樣需要憑票入場的地方,徐悲鴻如此想辦法省出更多時間畫更多素描作品。別人畫一幅的時間,他可以畫兩三幅!

看過徐悲鴻在巴黎期間創作的那些石膏素描作品的人就知道,這種準確的素描功力傳承自當時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中科學的創作方法。徐悲鴻以其高超的敏銳度,完成一幅4開大小幅面的素描只需約3小時。

最終,徐悲鴻通過了極為嚴格的入學考試,成為巴黎國立高等美術美院眾多精英中的一員。

之後,徐悲鴻的素描基本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他的人物素描具有動態天然,一目了然的特徵,不但能把比例畫得準確,動態畫得自然、調子畫得和諧,而且還能體現出人物的性格、傳達出人物的精神,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

徐悲鴻把素描在造型藝術中提到了至高無上的位置,他進一步指出:“素描拙劣,則於一個物象,不能認識清楚,以言顏色更不知所措,故素描功夫欠缺者,其所描顏色,縱如何美麗,實是放濫,幾與無顏色等。”並認為:“藝事之美,在形象而不在色澤;取色澤而舍形象,是皮相也。”

更多女性人體素描欣賞

擴展閱讀:【名家經典】徐悲鴻《精品國畫106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