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影視上市公司3季報收官,業績穩定三角結構尚待確立

文 | 居龍見

影視板塊上市公司三季報公佈基本收官。

華策影視、唐德影視、上海新文化傳媒等公司利潤比去年均有增長。 只有歡瑞世紀持續虧損,

但其10月15日與愛奇藝簽下6億多元的大單, 可望完成今年2.9億元業績對賭。 萬達電影前三季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12.64億, 同比增10.29%, 低於傳媒行業的平均淨利潤增長率24.05%的水準。

分析部分影視上市公司季報, 可以發現傳統影視巨頭表現較為平淡, 在內容方面除了華策表現仍較為穩定外, 光線傳媒、華誼兄弟在爆款打造方面都沒有靚麗表現;在泛娛樂佈局方面, 光線傳媒與華誼動作都比較大, 兩者後面都有阿裡、騰訊兩大巨頭的身影, 接下來會講什麼故事值得期待。

從資本市場機構佈局來看, 7月份證金公司入股華策影視等, 加上《戰狼2》帶動傳媒股有不錯的市場表現, 但同時國家隊入場掩護了部分重倉基金離場。

同時萬達電影與樂視網繼續停牌且業績表現一般, 都讓影視傳媒板塊一段時間內表現較為平淡, 只有期待第四季度業績爆發再帶動股價上行。

華策影視:遭拋棄的“王的女人”

華策影視公佈三季報後, 市場似乎並不認帳, 10月30日其股價下跌超5%。

只看季報數據, 華策影視業績也算亮眼。 前三季公司營收24.97億元, 同比增6.04%;歸母扣非淨利潤2.44億, 毛利率27.11%, 同比下降0.96%, 淨利潤12.13%, 同比降0.27%。 第三季公司毛利率達31.95%, 同比和環比均有所回升。 此前公司中報披露, 毛利率已連續多個季度下滑, 一季度公司綜合毛利率為28.7%, 開始回升。

第三季貢獻主要利潤的全網劇有《時間都知道》《柒個我》等。 預計第四季有9部網劇確認收入, 估計有《甜蜜暴擊》《創業時代》《悲傷逆流成河》等。

根據股權激勵方案中今年達到6.5億元淨利潤的目標, 前三季歸屬于山水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08億, 離目標尚有一半差距, 但由於第四季頭部劇比較多, 實現目標問題不大。

公司股價下跌背後, 主要是“國家隊”進出造成的。 此前的7月份, 創業板大跌, 國家隊進場托底, 7月27日創業板大漲超3%。 證金公司也是在此時進入華策影視, 持股5065萬股, 成為其第五大股東。 但有資料顯示, 證金公司入場説明了部分機構離場。 7月25日——8月11日, 14個交易日華策股價最高漲近39%。 在此次反彈前的7月24日, 基金持股市值僅為0.95億元, 10只重倉基金整體浮虧。 而隨著華策股價快速反彈, 重倉基金實現帳面浮盈, 隨後10檔基金全部撤離。 到這次三季報公佈,

證金退出前五大股東, 只留有少量股份, 華策遂成被拋棄的“王的女人”。

華策影視在頭部劇打造方面仍然是業內一哥, 但其問題在於泛娛樂拓展方面進步不大, 業績穩定的三角結構尚未真正確立。 在IP遊戲改編方面不及競爭對手慈文傳媒, 後者《花千骨》改編為遊戲後, 曾月流水過2億。 而華策雖然去年至今入股三個遊戲公司, 但迄今尚無大動作。 去年開始介入旅遊領域, 入股景域文化, 與驢媽媽成立合資公司, 但影視+旅遊業務也處於開拓期, 尚未形成明顯收益。 而華策影視對外投資也鮮有亮點, 較好的投資算是克頓傳媒及2014年入股的韓國第四大電影發行公司NEW。 去年6月份向天神娛樂轉讓合潤德堂股權, 今年一季度則撤出萬達影視大部分投資。

早前又受到樂視應收賬款的影響, 上半年應收賬款3.68億, 不過分析師預計最終對公司金額影響不超8000萬元。

稍微令人寬慰的是, 公司5月公告的股權激勵計畫, 對核心員工激勵頗大。 加上此前將天映傳媒10%股權轉讓給公司副總裁杜昉, 而後者在綜藝節目方面經驗豐富, 有望帶動綜藝板塊的發展。

華誼兄弟:實景娛樂成亮點

華誼兄弟三季報揭示的資料有喜有憂。 三季報顯示, 華誼第三季度營業收入9.53億元, 同比增長39.5%;淨利潤為1.71億, 同比下降46.44%。 而前9個月營收24.19億, 同比增長12.44%, 淨利潤6.01億, 同比下降3.35%, 幾乎與上年持平。 在衡量主營業務的扣非淨利潤方面, 華誼前三季實現1.16億元, 同比增長超60%。

由扣非淨利潤資料可見,華誼主營業務增幅較大,開始觸底反彈。但從爆款方面衡量,拿得出手的只有批片《摔跤吧,爸爸》,爆款製造能力仍顯欠缺。稍讓人期待的是,此前引發關注的《芳華》已確定第四季上映,但與原作有多大區別尚待觀察。

讓華誼方面略鬆口氣的,可能要數2014年起就一直力推的實景娛樂板塊業績顯眼。據三季報,前9個月品牌授權及實景娛樂營收3.61億元,占公司營收比例為14.93%。而2016年同期營收只有2.42億元,占公司營收比例也只有5.51%。僅從營收上看同比增幅高達204%。此前的構建穩定三角型業務架構的戰略初步實現,畢竟單靠電影爆款等業績波動太大。

值得注意的是,華誼在實景娛樂佈局方面動作仍在加快。除此前與金科、建業等地產巨頭合作外,近日華誼又與恒大落實合作協定,召開10月份工作會議,此次會議明確恒大與華誼兄弟的電影主題樂園股比分別為8:2,恒大負責資金、開發與建設,華誼負責內容事宜。王中磊在會上表示,武漢恒誼電影文化有限公司內容方案初步定位民國路線。雙方敲定的合作城市有武漢、瀋陽、西安、鄭州、秦皇島及南京。同時,10月28日華誼兄弟電影城濟南項目舉行開工儀式,該項目建設用地1900畝,投資60億,資金及建設等由濟南當地政府負責,華誼同樣以內容入幹股。王中軍表示,濟南電影城是華誼實景娛樂在全國的首個電影城,建成後即投入拍攝電視劇《古董局中局》。

不過實景娛樂板塊動作雖大,但能否實現此前設想的百億營收目標仍有距離。實際上2014年華誼實景娛樂收入已達2億,2015年由於投入較大,收入降幅較大。而今年全年估計也就是4個多億。據三季報顯示,華誼獲得政府補貼等為1.1億,其中實景娛樂板塊可能獲得部分補貼。當下國內主題公園九成以上運營不力,盈利能力匱乏,華誼兄弟如果電影主業持續沒有出色表現,其IP變現能力勢必要打折扣。如此華誼設想的模仿迪士尼模式的轉型之路想來不會平坦。

而在投資方面,華誼兄弟同樣動作頗大。6月份出售廣州銀漢25.88%股權後,華誼將不再對其有絕對控股權,三季報中將不再並表廣州銀漢。2016年廣州銀漢並表收入接近5億元,因此明年不再並表將導致華誼損失數億元營收。不過華誼入股的華誼騰訊娛樂最近在港股市場風生水起,其股價大有一飛沖天之勢。該公司由華誼兄弟、騰訊以及馬雲發起的雲峰基金於2016年2月收購中國9號健康而來。華誼及騰訊分別持股18.17%和15.68%,雲峰持有5.13%。目前該公司投資電影在韓國上映受到熱捧,但尚無更多大動作。有市場人士分析,由於香港市場有規定,公司24個月內向控股股東收購資產,要按重新上市規定辦理,因此華誼騰訊娛樂可能在等待明年2月份這個時點到期,此後或有值得期待的動作。而且公司管理層有股票將於今年底到期,有動力將故事做大。因此,市場對華誼第四季業績或會高看一線。

不過華誼事業部+工作室的架構下,明星藝人管理仍是潛在的不穩定因素。此前多次明星等出走導致華誼股價動盪,表明股權激勵措施起到的正向作用有限。穩定藝人隊伍,強化主營業務仍是華誼業務佈局中的重點。

光線傳媒:直播業務補爆款缺失

光線傳媒三季報顯示,前9個月營業收入15.49億元,同比增30.52%;歸屬上市公司的的淨利潤6.28億元,同比增8.28%;體現主營業務發展的扣非淨利潤4.53億元,同比降2.85%。前三季度主營業務毛利率較去年同期下降16.64%,其中電影業務毛利率下降19.44%,電視劇業務毛利率下滑27.86%。主要是電影電視劇項目成本上升,資料顯示其營業成本上升76.48%。

在電影業務方面,三季公司收入11.01億元,主要來自《大鬧天竺》、《嫌疑人X的獻身》、《春嬌救志明》、《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縫紉機樂隊》等10部影片。由於去年有《美人魚》、《大魚海棠》等爆款電影支撐,今年三季報電影收入能從去年的8.78億增加到11億,已是比較難得。

與華誼的實景娛樂類似,光線值得欣慰的一塊新業務是視頻直播。去年控股浙江齊聚科技後,今年1到9月直播收入達3.68億元,同比增長1倍。該板塊目前約占總收入四分之一,成為僅次於電影的第二大業務板塊。單從數字上看,這一營收與華誼的實景板塊也不相上下。

在投資收益方面,由於今年增持貓眼股權,光線確認投資收益1.27億,另外出售捷通無限股權獲得2728萬元投資收益。與齊聚科技也有騰訊入股類似,貓眼與微影合併後該票務平臺將占國內觀影流量一半以上,也將獲得騰訊方面更多支持。就貓眼本身看,今年前5個月實現淨利潤7000多萬,6-8月保持較好盈利,可見貓眼已經從光線的負累變成利潤奶牛之一。

由於光線傳媒堅持聚焦內容的定位,但電影業務本身缺乏穩定性,因此光線希望通過規模平滑收入,通過多管道平滑業績,開始廣泛佈局內容公司,迄今已投資近60家企業。王長田表示,希望未來票房前50名的電影專案中,有30個來自光線傳媒。可見,光線遠期目標是變為向更多優質項目提供資源的平臺型公司。但這種廣撒網的投資方式是個雙刃劍,一方面確實分散了風險,如今年光線雖然錯失了《戰狼2》與《羞羞的鐵拳》,但其投資的新麗傳媒等有參與這兩部影片,不至於踏空,但另一方面廣泛投資導致業務無法聚焦。根據競爭戰略理論,在當今同質化競爭的時代,品牌要有聚焦與取捨,找准定位後佔領消費者心智,像光線這種大範圍佈局,既考驗投資團隊的通盤管理能力,也造成了越來越大的沉沒成本與機會成本,隨著投資週期的拉長,其弊端將會逐漸暴露。

在貓眼與微影合併後,與華誼一樣,光線傳媒現在背後也有阿裡和騰訊兩大巨頭的身影。

新文化:靠廣告營收支撐

新文化三季度營收2.52億元,同比增9.52%;扣非淨利潤5493萬,同比增249%。而前三季營收9.03億,同比增16.3%,扣非淨利潤1.63億元,同比增68.6%。

該公司前三季度實現收入的影視劇主要有《軒轅劍之漢之雲》、《少林問道》、《八九不離十》等。其中第一部電視劇在愛奇藝與東方衛視兩大平臺同步播出,網路點擊量破17億。實際上,新文化本報告期內拿得出手的也就是這部電視劇。新文化本年度另一大看點是綁定周星馳的PDAL後,電影《美人魚2》及電視劇《美人魚》都即將開拍。其中《美人魚2》已開始海選女主角。而新文化今年的大單就靠愛奇藝支持,電視劇《美人魚》簽訂4.2億獨播協定,網路劇《西遊降魔篇》2.88億獨家全額投資權。《美人魚》網台整體售價可能破千萬單集。

由於這兩個大單的簽訂,使得新文化一改此前除了廣告外倚重電影業務的狀況。在此前的連續兩個財年,新文化電視劇的產出與當時流行趨勢有些脫節。而在2016年新文化參與的《美人魚》、《絕地逃亡》、《同城邂逅》、《尋找心中的你》等四部電影票房突破40億。但2016年年報沒有具體披露電影業務的盈利狀況。

廣告業務仍為公司主業之一。報告期內廣告營收5.03億元,同比增27%以上,植入廣告近1億,占比20%。而戶外LED大屏2016年收入5.24億元,占公司主營收入47.51%。可見,對於努力轉型的新文化來說,轉型之路仍在持續探索中。

新文化的潛在風險是,由於與周星馳的公司深度綁定,市場表現很大程度上基於PDAL推出作品的市場認可程度。周星馳的IP能否如《美人魚》電影那樣大賣,市場存在一定的疑問。一方面是IP透支,一方面周星馳本身已經不出演角色,其票房號召力勢必打折扣。

唐德影視:做大電影夢想落空

唐德影視三季報資料顯示,三季度營收2.18億元,同比增57.61%;歸屬上市公司的扣非淨利潤5835萬元,同比增39%。前三季度營收5.29億元,同比增30.8%;扣非淨利潤1.1億,同比增25.77%。而此前預告的前三季度盈利區間為1.12億——1.4億,業績不及預期。

從近三年前三季度扣非淨利潤占營收的比例來看,相關資料呈逐年遞減趨勢。2015年扣非淨利潤占營收比例為22.42%,2016年為21.66%,2017年為20.79%。當然,影視劇公司一般第四季度業績會增長較快,但還是可以看出唐德影視淨利潤增速下降。具體到2017年內,前三季淨利潤增速分別為7%、6%、41%。

唐德影視本報告期內最大看點是,其原來重點佈局的電影業務基本停滯。去年電影營收3.71億元,《絕地逃亡》票房8.7億,未實現10億保底,加上唐德影視後來又參與到電影發行中,最後盈利在7000萬左右。本來其對《絕地逃亡》票房預估達22億,最終資料對一度雄心勃勃計畫進入電影業務領域的唐德影視是個打擊。唐德方面原來的設想,是今後電影、電視劇及電視欄目的結構占比為5:3:2,推行電影5個3戰略:每年3個電影劇本,3個籌備階段,3個拍攝階段,3個後期製作,3個上映。但今年至今只有《天空之眼》、《生門》協助推廣業務收入,范冰冰主演的《空天獵》唐德影視並未參與。上半年電影業務收入也只有區區449萬元,三季報中只披露了電視劇的製作進展,沒有安排一部電影。

看來,想轉型做大電影並沒那麼容易,唐德影視主要還是靠電視劇業務支撐。前三季營收主要靠其主控的電視劇《花兒與遠方》、《計中計》以及近期熱播的《那年花開月正圓》。另外其主控的《贏天下》、《戰時我們正年少》已進入後期製作。而《贏天下》尤其是公司第四季度業績增長的主要籌碼。該劇整劇版權收入超10億元,湖南衛視獨家單集價格500萬,優酷獨播單集價格800萬,海外版權收入也達到單集25萬美元。也正是由於視頻網站加入頭部電視劇版權搶奪戰,導致劇王價格連連突破前期高點,唐德影視做大電影的步伐自然慢了下來。

三季報顯示,在綜藝節目方面,麻煩纏身的《中國好聲音》兩個訴訟仍未定案。有報導稱唐德方面計畫拿出3億推進《中國好聲音》,加上前期版權費及訴訟費等,唐德影視在該節目上的投入已達8個億之多,但由於此類節目整體陷入低迷,即便訴訟了結,唐德影視能有多少收益仍是個很大的問號。

*本文為讀娛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由扣非淨利潤資料可見,華誼主營業務增幅較大,開始觸底反彈。但從爆款方面衡量,拿得出手的只有批片《摔跤吧,爸爸》,爆款製造能力仍顯欠缺。稍讓人期待的是,此前引發關注的《芳華》已確定第四季上映,但與原作有多大區別尚待觀察。

讓華誼方面略鬆口氣的,可能要數2014年起就一直力推的實景娛樂板塊業績顯眼。據三季報,前9個月品牌授權及實景娛樂營收3.61億元,占公司營收比例為14.93%。而2016年同期營收只有2.42億元,占公司營收比例也只有5.51%。僅從營收上看同比增幅高達204%。此前的構建穩定三角型業務架構的戰略初步實現,畢竟單靠電影爆款等業績波動太大。

值得注意的是,華誼在實景娛樂佈局方面動作仍在加快。除此前與金科、建業等地產巨頭合作外,近日華誼又與恒大落實合作協定,召開10月份工作會議,此次會議明確恒大與華誼兄弟的電影主題樂園股比分別為8:2,恒大負責資金、開發與建設,華誼負責內容事宜。王中磊在會上表示,武漢恒誼電影文化有限公司內容方案初步定位民國路線。雙方敲定的合作城市有武漢、瀋陽、西安、鄭州、秦皇島及南京。同時,10月28日華誼兄弟電影城濟南項目舉行開工儀式,該項目建設用地1900畝,投資60億,資金及建設等由濟南當地政府負責,華誼同樣以內容入幹股。王中軍表示,濟南電影城是華誼實景娛樂在全國的首個電影城,建成後即投入拍攝電視劇《古董局中局》。

不過實景娛樂板塊動作雖大,但能否實現此前設想的百億營收目標仍有距離。實際上2014年華誼實景娛樂收入已達2億,2015年由於投入較大,收入降幅較大。而今年全年估計也就是4個多億。據三季報顯示,華誼獲得政府補貼等為1.1億,其中實景娛樂板塊可能獲得部分補貼。當下國內主題公園九成以上運營不力,盈利能力匱乏,華誼兄弟如果電影主業持續沒有出色表現,其IP變現能力勢必要打折扣。如此華誼設想的模仿迪士尼模式的轉型之路想來不會平坦。

而在投資方面,華誼兄弟同樣動作頗大。6月份出售廣州銀漢25.88%股權後,華誼將不再對其有絕對控股權,三季報中將不再並表廣州銀漢。2016年廣州銀漢並表收入接近5億元,因此明年不再並表將導致華誼損失數億元營收。不過華誼入股的華誼騰訊娛樂最近在港股市場風生水起,其股價大有一飛沖天之勢。該公司由華誼兄弟、騰訊以及馬雲發起的雲峰基金於2016年2月收購中國9號健康而來。華誼及騰訊分別持股18.17%和15.68%,雲峰持有5.13%。目前該公司投資電影在韓國上映受到熱捧,但尚無更多大動作。有市場人士分析,由於香港市場有規定,公司24個月內向控股股東收購資產,要按重新上市規定辦理,因此華誼騰訊娛樂可能在等待明年2月份這個時點到期,此後或有值得期待的動作。而且公司管理層有股票將於今年底到期,有動力將故事做大。因此,市場對華誼第四季業績或會高看一線。

不過華誼事業部+工作室的架構下,明星藝人管理仍是潛在的不穩定因素。此前多次明星等出走導致華誼股價動盪,表明股權激勵措施起到的正向作用有限。穩定藝人隊伍,強化主營業務仍是華誼業務佈局中的重點。

光線傳媒:直播業務補爆款缺失

光線傳媒三季報顯示,前9個月營業收入15.49億元,同比增30.52%;歸屬上市公司的的淨利潤6.28億元,同比增8.28%;體現主營業務發展的扣非淨利潤4.53億元,同比降2.85%。前三季度主營業務毛利率較去年同期下降16.64%,其中電影業務毛利率下降19.44%,電視劇業務毛利率下滑27.86%。主要是電影電視劇項目成本上升,資料顯示其營業成本上升76.48%。

在電影業務方面,三季公司收入11.01億元,主要來自《大鬧天竺》、《嫌疑人X的獻身》、《春嬌救志明》、《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縫紉機樂隊》等10部影片。由於去年有《美人魚》、《大魚海棠》等爆款電影支撐,今年三季報電影收入能從去年的8.78億增加到11億,已是比較難得。

與華誼的實景娛樂類似,光線值得欣慰的一塊新業務是視頻直播。去年控股浙江齊聚科技後,今年1到9月直播收入達3.68億元,同比增長1倍。該板塊目前約占總收入四分之一,成為僅次於電影的第二大業務板塊。單從數字上看,這一營收與華誼的實景板塊也不相上下。

在投資收益方面,由於今年增持貓眼股權,光線確認投資收益1.27億,另外出售捷通無限股權獲得2728萬元投資收益。與齊聚科技也有騰訊入股類似,貓眼與微影合併後該票務平臺將占國內觀影流量一半以上,也將獲得騰訊方面更多支持。就貓眼本身看,今年前5個月實現淨利潤7000多萬,6-8月保持較好盈利,可見貓眼已經從光線的負累變成利潤奶牛之一。

由於光線傳媒堅持聚焦內容的定位,但電影業務本身缺乏穩定性,因此光線希望通過規模平滑收入,通過多管道平滑業績,開始廣泛佈局內容公司,迄今已投資近60家企業。王長田表示,希望未來票房前50名的電影專案中,有30個來自光線傳媒。可見,光線遠期目標是變為向更多優質項目提供資源的平臺型公司。但這種廣撒網的投資方式是個雙刃劍,一方面確實分散了風險,如今年光線雖然錯失了《戰狼2》與《羞羞的鐵拳》,但其投資的新麗傳媒等有參與這兩部影片,不至於踏空,但另一方面廣泛投資導致業務無法聚焦。根據競爭戰略理論,在當今同質化競爭的時代,品牌要有聚焦與取捨,找准定位後佔領消費者心智,像光線這種大範圍佈局,既考驗投資團隊的通盤管理能力,也造成了越來越大的沉沒成本與機會成本,隨著投資週期的拉長,其弊端將會逐漸暴露。

在貓眼與微影合併後,與華誼一樣,光線傳媒現在背後也有阿裡和騰訊兩大巨頭的身影。

新文化:靠廣告營收支撐

新文化三季度營收2.52億元,同比增9.52%;扣非淨利潤5493萬,同比增249%。而前三季營收9.03億,同比增16.3%,扣非淨利潤1.63億元,同比增68.6%。

該公司前三季度實現收入的影視劇主要有《軒轅劍之漢之雲》、《少林問道》、《八九不離十》等。其中第一部電視劇在愛奇藝與東方衛視兩大平臺同步播出,網路點擊量破17億。實際上,新文化本報告期內拿得出手的也就是這部電視劇。新文化本年度另一大看點是綁定周星馳的PDAL後,電影《美人魚2》及電視劇《美人魚》都即將開拍。其中《美人魚2》已開始海選女主角。而新文化今年的大單就靠愛奇藝支持,電視劇《美人魚》簽訂4.2億獨播協定,網路劇《西遊降魔篇》2.88億獨家全額投資權。《美人魚》網台整體售價可能破千萬單集。

由於這兩個大單的簽訂,使得新文化一改此前除了廣告外倚重電影業務的狀況。在此前的連續兩個財年,新文化電視劇的產出與當時流行趨勢有些脫節。而在2016年新文化參與的《美人魚》、《絕地逃亡》、《同城邂逅》、《尋找心中的你》等四部電影票房突破40億。但2016年年報沒有具體披露電影業務的盈利狀況。

廣告業務仍為公司主業之一。報告期內廣告營收5.03億元,同比增27%以上,植入廣告近1億,占比20%。而戶外LED大屏2016年收入5.24億元,占公司主營收入47.51%。可見,對於努力轉型的新文化來說,轉型之路仍在持續探索中。

新文化的潛在風險是,由於與周星馳的公司深度綁定,市場表現很大程度上基於PDAL推出作品的市場認可程度。周星馳的IP能否如《美人魚》電影那樣大賣,市場存在一定的疑問。一方面是IP透支,一方面周星馳本身已經不出演角色,其票房號召力勢必打折扣。

唐德影視:做大電影夢想落空

唐德影視三季報資料顯示,三季度營收2.18億元,同比增57.61%;歸屬上市公司的扣非淨利潤5835萬元,同比增39%。前三季度營收5.29億元,同比增30.8%;扣非淨利潤1.1億,同比增25.77%。而此前預告的前三季度盈利區間為1.12億——1.4億,業績不及預期。

從近三年前三季度扣非淨利潤占營收的比例來看,相關資料呈逐年遞減趨勢。2015年扣非淨利潤占營收比例為22.42%,2016年為21.66%,2017年為20.79%。當然,影視劇公司一般第四季度業績會增長較快,但還是可以看出唐德影視淨利潤增速下降。具體到2017年內,前三季淨利潤增速分別為7%、6%、41%。

唐德影視本報告期內最大看點是,其原來重點佈局的電影業務基本停滯。去年電影營收3.71億元,《絕地逃亡》票房8.7億,未實現10億保底,加上唐德影視後來又參與到電影發行中,最後盈利在7000萬左右。本來其對《絕地逃亡》票房預估達22億,最終資料對一度雄心勃勃計畫進入電影業務領域的唐德影視是個打擊。唐德方面原來的設想,是今後電影、電視劇及電視欄目的結構占比為5:3:2,推行電影5個3戰略:每年3個電影劇本,3個籌備階段,3個拍攝階段,3個後期製作,3個上映。但今年至今只有《天空之眼》、《生門》協助推廣業務收入,范冰冰主演的《空天獵》唐德影視並未參與。上半年電影業務收入也只有區區449萬元,三季報中只披露了電視劇的製作進展,沒有安排一部電影。

看來,想轉型做大電影並沒那麼容易,唐德影視主要還是靠電視劇業務支撐。前三季營收主要靠其主控的電視劇《花兒與遠方》、《計中計》以及近期熱播的《那年花開月正圓》。另外其主控的《贏天下》、《戰時我們正年少》已進入後期製作。而《贏天下》尤其是公司第四季度業績增長的主要籌碼。該劇整劇版權收入超10億元,湖南衛視獨家單集價格500萬,優酷獨播單集價格800萬,海外版權收入也達到單集25萬美元。也正是由於視頻網站加入頭部電視劇版權搶奪戰,導致劇王價格連連突破前期高點,唐德影視做大電影的步伐自然慢了下來。

三季報顯示,在綜藝節目方面,麻煩纏身的《中國好聲音》兩個訴訟仍未定案。有報導稱唐德方面計畫拿出3億推進《中國好聲音》,加上前期版權費及訴訟費等,唐德影視在該節目上的投入已達8個億之多,但由於此類節目整體陷入低迷,即便訴訟了結,唐德影視能有多少收益仍是個很大的問號。

*本文為讀娛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