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二十四節氣之清明or穀雨,傻傻分不清楚?

延伸閱讀

《黃帝內經》中被忽視的生命真相!

《老子》竟然被誤傳兩千年!

讓我們一起“收穫健康傳遞愛”, 幫助自己和家人獲得各類有益身心健康的最新資訊和活動,

免責聲明: 本號發佈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 源自網路的部分, 其版權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 有疑問敬請告訴我們,定將妥善處理。

古穀雨(清明)的民俗文化與養生一、古穀雨簡述(一)古穀雨的時與度古穀雨度、數、信:三月節陽曆時間:2017年4月4日 22:17:16;每年4月4日至6日期間黃道位置:太陽到達黃經15度節氣序列: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第5個節氣,實為第8個前後節氣:春分,古穀雨,古清明(二)穀雨應當在清明之前中國古代的曆法排序,源自于修身明德的內文明實踐經驗總結,內文明運用質象光將質象與物相整體而觀,發現萬物的總體法則具有“道生之,而德畜之”的唯一性,身內的規律性與大自然變化的規律性一體同頻,因而確立了既符合生命體內環境變化規律,又符合天地自然法則的二十四節氣自然節律的曆法;既內用於指導修身,同時也外用於治事。(編者注:現代科學研究發現,物相的星球只占宇宙4%,表現出原子以上能量結構,能被肉眼所直接觀察,或借助放大鏡而觀察;剩餘96%屬於質象世界,其中22%為暗物質,74%屬於暗能量,即炁(氣)、光、音等能量。質理學是研究質象世界的學說,主要體現在傳統道德根文化學說中,已逐漸被現代物理科學所驗證。對應於人體,主要指的精氣神。)但是,隨著慧識悊學文化的失落,智識哲學文化的迷茫,以及意識哲學文化的崛起,在漢武帝時期開始隨意性地以意解慧,人為性地顛倒二十四節氣的順序,穀雨被放在清明的後面,一直延用至今。 (編者注:穀雨應當在清明之前,原因及歷史考證詳見《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四時之春》“古穀雨”相關章節。道德根文化依據人類精神系統的分期,分為性識悊學文化期、慧識悊學文化期、智識哲學文化期和意識哲學文化期四大分期。其中性識悊學文化期和慧識悊學文化期在2500年前的軸心時代之前,是中國古代建立在全腦和心腦立體運用生理基礎上的立體悊學文化,代表人物有伏羲、黃帝、老子;智識哲學文化期,所調用的大腦工作區間是人類左腦的質層和皮層以及右腦皮層,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漢代及以後則進入意識哲學文化期,意識哲學文化誕生的生理基礎是人類的左腦皮層思維,代表人物有董仲舒、朱熹等。) 二、古穀雨的民俗文化(一)上巳節民俗上巳日三月三,相傳是軒轅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軒轅黃帝被尊為中華人文始祖,是華夏子孫的共同祖先,我們民族自古以來就譽之為龍的傳人和炎黃子孫。後人為紀念黃帝的功德,每年三月初三這天都要在黃帝故里舉行各種拜祖活動。上巳節的民俗,還有著漢服、跳《踏歌舞》、放風箏、沐浴、踏青、祭祀高禖等。1.曲水旁的三月三曲水流觴西元353年的上巳節,王羲之和四十幾位文友聚會于紹興蘭亭,在蘭亭清溪兩旁席地而坐,將盛了酒的觴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觴在誰的面前打轉或停下,誰就得即興賦詩並飲酒。賦詩飲酒過後,王羲之將大家的詩彙集起來,揮毫作序,寫下了舉世聞名的《蘭亭集序》,清晰地記錄了當時上巳節的盛況。“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此後“文人雅聚,曲水流觴”就成為千古佳話。三月三這個官民遊樂的日子,就成了很多文人墨客賦詩作詞的好機會。曲水浮絳棗將紅棗投入到激流中,下游的人撈起來吃。南朝梁·庾肩吾《三日侍蘭亭曲水宴》有詩曰:“踴躍頳魚出,參差絳棗浮。百戲俱臨水,千鐘共逐流。”2.三月三“谷米節”在少數民族的佘族中,“三月三”是谷米節,與原生態的穀雨含義頗為接近,谷米節後迎穀雨——即現在的清明,在時序上完全一致。谷米節是谷米的生日。這天谷米普遍會獲得穀雨的澆灌而重新誕生幼苗,茁壯成長。這一天,佘族家家戶戶都吃傳統的烏米飯,村前村後處處飄蕩著這種飯的清香,引得外來的客人垂涎。3.三月三求子古代上巳節活動中,求子是重要的習俗之一。(編者注:求子,即求生子女。)各地求子的形式也不相同,浙江麗水龍子廟會(跟龍和雨密切相關)、吉林永吉龍王祭、浙江海寧雙忠廟會以及成都的拋童子會等。三月三這天若趕早起床,在農村石塊砌成的水井旁邊,會看到井口上鋪著一層似乎帶著薄泡泡的井花水,將其收集起來就可以用作藥引子,配製一些求生孩子藥方。(編者注:藥引僅供專業醫師研究不孕不育參考。)很多醫生也在這天取這種水,取其生髮之氣來配製藥品。(二)古穀雨民俗⒈古穀雨祭祖掃墓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七“清明節”記載:“寒食第三節,即清明日矣(古穀雨)。凡新墳皆用此日拜掃,都城人出郊。禁中前半月發宮人車馬朝陵,宗室南班近親,亦分遣詣諸陵享祀,……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樹之下,或園囿之間,羅列杯盤,互相勸酬。都城之歌兒舞女,遍滿園亭,抵暮而歸。各攜棗錮、炊餅,黃胖、掉刀,名花異果,山亭戲具,鴨卵雞雛,謂之“門外土儀”。古代的春祭,是從春分祭太陽開始至古穀雨結束。在古代,人們依據春分後五運六氣場性能量中木運即將結束,火運即將開始的自然能量場性轉換期,把握天時,對天道太陽、宗祠先祖展開感恩祭奠和緬懷,慎終追遠,進行紀念,非常有利於家族團結和民族的團結。恪守天道運行規律的度、數、信,守信是中國古代民俗的重要法則。(編者注:五運六氣,其中五運,是以木、火、土、金、水五行之炁,概括一年季節氣象變化的總稱,即木運、火運、土運、金運、水運,代表了仁義禮智信五德及木金火水土五行能量的輸布流動交換。六氣,即風、寒、暑、濕、燥、火,各見五行特徵。五運六氣運氣學說,來源於古人天地人三才合一修身,在慧識悊學文化中對人文、天文、地理對應關係的長期觀察和總結。五運具有波形的能量傳輸峰值規律,春天主要對應仁德木炁能量的輸布期,夏天主要對應禮德火炁能量的輸布期,秋天主要對應義德金炁能量的輸布期,冬天主要對應智德水炁能量的輸布期,每個季節最後十八天主要是信德土炁能量的輸布期。)2.古穀雨放水節古穀雨放水節,源於四千年前的江神信仰和兩千多年前對江水的祭祀。據史料記載,放水節正式確立於西元978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2006年,放水節被列為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時,每到冬季,四川都江堰地區的人們便用榪槎築成臨時圍堰,使岷江水或入內江或入外江,然後分別淘修河床,加固河堤,進入歲修時期。到了古穀雨時節歲修結束,便舉行既隆重又熱烈的慶祝儀式,然後拆除榪槎,滾滾岷江水直入內江,灌溉成都平原千里沃野。後來,放水儀式演化為灌區人民廣泛參與的祭祀李冰父子、祈求五穀豐登和國泰民安的一項傳統文化活動。放水節還代表一年春耕的開始。放水節與人體內的工程相似,“歲修”告訴我們,在整個冬季都要抓緊修腎、修土,修信德。特別是從雨水到古穀雨這個期間,將體內的水備足,將信土修牢固,能夠囤水,使自己體內的水足夠一年的花銷,而不用調動倉庫裡儲存的一滴水,就算成功了。如果不僅不消耗庫儲,而且還能補充,就更是一種進步了。(編者注:本處倉庫裡所儲存的水,指腎水元精。腎為先天之本。《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說:“腎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腎中所藏的精氣,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也是人體生長發育以及各種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人體內先天之精,稱之為元精。包含著生命從父母處獲得的先天原始祖炁和女性14歲、男性16歲之前所積累的元精,藏於人體的骶骨,共六格,構成六陽乾卦的卦象。此後不注重養生的人們的普遍現象,是女子每六年、男子每八年消耗一格。注重養生的人們,則可以延緩和改變這種普遍的規律性,而使生命活力旺盛。)3、古穀雨貯水製藥李時珍在《本草綱目》有論“節水節”的記載:“一年二十四節氣,一節主半月,水之氣味,隨之變遷,此乃天地氣候相感,又非疆域之限也。”“立春清明(古雨水)二節貯水,宜浸造諸風脾胃虛損諸丹丸散及藥酒,久留不壞。”及時收存、儲藏一些自然水,用來製造治療多種脾胃虛損的膏、丹、丸、散以及藥酒。這個時節取水所造的膏丹丸散藥酒,可以久留不壞,不用添加福馬林、防腐劑,就能解決儲存問題,這就是自然賜給我們的天然防腐劑。但現在我們已經丟失了傳統文化,寧可用防腐劑毒害自己的身體,也不願意將天地留給我們的最佳的防腐劑運用到產品和藥物之中,非常令人遺憾。三、古穀雨的正善治養生古穀雨時節,人們順天應時,都會開展一些戶外的活動,比如掃墓、踏青、植樹、插柳,打足球、放風箏、蕩秋千等。古穀雨的氣候仍然時冷時暖,時雨時晴,人們的情緒也不容易舒然暢達,應當在加強身識體能運動的同時,多進行經典誦讀,發揮“上善治水”的身內自主性生理調適功效。多到室外鳥語花香的大地上踏青,鍛煉太極修身,通過玄善韻誦與玄善韻動,塑造自身的明亮心境與博大胸懷,與自然相應。《遵生八箋·四時調攝箋》記載:“三月修養之法:季春之月,萬物發陳,天地俱生,陽熾陰伏,宜臥早起早,以養護肝氣。時肝臓氣伏,心當向旺,宜益肝補腎,以順其時。”“孫真人曰:‘腎氣以息,心氣漸臨,木氣正旺,宜減甘增辛,補精益氣。慎避西風,宜懶散形骸,便宜安泰,以順天時。’”這裡同樣提到了補精甚為重要,補精就是補腎水。《黃帝內經·素問·補注釋文》:“春氣發生,施無求報,故養生者,鈴順于時也。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所謂因時之序也……次季春清明(穀雨)之節……凡此六氣一十八候,皆春場布發生之令,故養生者叉饉奉天時也。”在春天木氣仁德生髮時及時培補土炁信德能量,能夠使木德能量獲得厚實的承載,陽木旺盛,陰木不生或少生,夏時的火炁禮德順時序生髮也就明亮。水生木,陽木需要充足的陽水滋養,及時主動吸納天德的智德能量水,進入體內補充不足平衡能量的需求,因此利用好春天極為重要。“所謂因時之序也”,修身養生實踐應當將這段話真正變為生活中的座右銘,順四時之度而將內修身外治事同步把握,那才算是真正認識到了“一年之計在於春”的含義。(一)身識養生1.夜臥早起古穀雨時節,應該掌握春季陽氣升發舒暢的特點,注意正善治地煉形生勢,貴精而化氣,主動開啟體表的戶牖,疏通體表身內的谷地,全面接收天德與地氣能量,充實和保衛體內的陽氣,使之日益充沛。(編者注:體表的戶牖和體表身內的谷地等,指中醫理論的經脈和穴位。)為了能夠使體內的陽氣生髮旺盛,此時節應儘量做到夜臥早起。相對於冬天的早睡晚起而言,適當地晚睡早起,能讓人神清氣爽,而且可以有更多時間修身於內和外。早晨7點~9點是辰時,胃經最旺,可以在此時進食。2.不宜“春捂”古穀雨是一個時間節點,過了古穀雨就不宜再進行“春捂”,特別是新陳代謝較快且陽氣旺盛的孩子們,若還進行過度的“春捂”,則容易引發“春火”。如果體內蓄積的陽氣過多,會化成熱邪外攻,誘發鼻腔、牙齦、呼吸道、皮膚等出血。平素體質屬於肝陽過盛的人,不僅會感冒、咳嗽、哮喘,還會引發頭痛暈眩、目赤眼花甚至是中風等疾患。3.《靈劍子》導引法“補脾坐功一勢:左右作開弓勢,去胸脅膈結聚風氣、脾臟諸氣,去來用力為之,凡一十四遍,閉口,使心隨氣到以散之。”這一式的動作就是左右開弓,主動把胸拉開。在這個季節,乘春季氣機的生髮充分散開冬季的鬱積,胸腔內就會氣機舒暢,而不會鬱氣結胸。4.陳希夷二十四式導引坐功圖勢—古穀雨運主:少陰二氣。時配:手太陽小腸寒水。坐功:每日醜、寅時,正坐定,換手,左右如引硬弓,各七八度,叩齒,納清吐濁,咽液各三。即:每天淩晨1~5時之間,盤腿而坐,兩手作挽弓動作。左右兩手交換,動作相同,方向相反,各做56次。然後,叩齒、咽津、吐納而收功。治病:腰腎腸胃,虛邪積滯,耳前熱、苦寒、耳聾、嗌痛、頸痛不可回顧、肩拔、臑折、腰軟,及肘臂諸痛。(二)口識養生口識的修持,正善之治的踐行,分為一語二食三飲。一語,以修善進行語言規範,以經典誦讀而正修舌與口之識,逐步恢復其先天無為生理功能;二食三飲,即正善治於食和飲,全面預防以及治理“禍從口出,病從口入”的發生。1.古穀雨宜食古穀雨節氣,可多食些柔肝養肺的食品,如薺菜,益肝和中;菠菜,利五臟、通血脈;山藥,健脾補肺;淡菜,益陰,可滋水涵木。還可以食用一些時令野菜,如苦菜,清熱涼血;馬蘭頭,清火明目;刺兒菜,清熱解毒。“春氣者諸病在頭”,進入春季,肝陽上亢的老人特別容易出現頭痛、昏眩現象,同時老年慢性氣管炎也易在春季發作,在飲食上,就要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補腎、養肺作用的食物。古穀雨時節,天氣溫暖、陽氣生髮,可以選擇具有疏散風熱、清肝明目功效的菊花茶飲用,不但可以養肝利膽、疏通經脈,還可借此將冬季積存在體內的寒邪散發。不過,菊花味甘苦,性微寒,脾胃虛寒者應少喝菊花茶。這個節氣,不宜食用“發”的食品,如筍、雞等。2.養生食譜薺菜粥:食材:新鮮薺菜250克(或幹薺菜90克),粳米50~100克。做法:將薺菜洗乾淨切碎,與粳米同入砂鍋內,加水500~800毫升左右,文火煮粥。薺菜質軟易爛,不宜久煮。功效:益氣健脾、養肝明目、止血利水。麥門冬粥:食材:麥門冬20克,粳米50克,紅棗5枚。做法:先將麥門冬去心,用溫水浸泡片刻,後與粳米、紅棗同入砂鍋內,加水500毫升左右,以文火煮至麥門冬爛熟,粳米開花,粥將熟時,攪勻稍煮片刻即可。功效:養陰潤肺、益胃清心。注意:服本粥期間,不可同吃木耳。外受風寒感冒,咳嗽痰多時不宜服。桑椹蓯蓉湯:食材:桑椹子30克,肉蓯蓉20克,黑芝麻15克,炒枳殼10克。做法:將桑椹子、黑芝麻擇去雜質洗乾淨,與肉蓯蓉、枳殼同入砂鍋,加水適量,煎湯飲服。用法:每日晚飯後溫熱服用,7天為一療程。功效:具有滋陰血、補肝腎、潤腸道的功效。應用于肝腎陰血虧虛所致的腰酸腿軟、頭暈眼花、健忘失眠、腹部脹滿、大便秘結等。鼠曲草粿:食材:糯米粉適量,鼠曲草200克,蘿蔔絲幹30克,鮮香菇3枚,鹽、糖、黑胡椒粉、食用油適量。做法:先用水將糯米粉攪拌成粉漿塊備用;然後將鼠曲草洗淨,切碎後與糖一起放入鍋中,煮至糖溶化,趁熱倒入粉漿塊中,加入少量食用油揉成麵團。蘿蔔絲幹泡軟後,擠幹水分;香菇切碎備用。鍋內放適量食用油燒熱,放入蘿蔔絲幹、香菇碎,炒香;加入鹽、糖、黑胡椒粉,炒勻後盛出。將糯米粉麵團分為大約100克一個的小麵團,壓扁後放入餡料包緊,再用手掌微壓成型,然後放入蒸籠內,用小火蒸熟。功效:養陰潤肺,鎮咳止喘。
摘自《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四時之春》,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略有編輯。請點擊下方圖文瞭解 有疑問敬請告訴我們,定將妥善處理。

古穀雨(清明)的民俗文化與養生一、古穀雨簡述(一)古穀雨的時與度古穀雨度、數、信:三月節陽曆時間:2017年4月4日 22:17:16;每年4月4日至6日期間黃道位置:太陽到達黃經15度節氣序列: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第5個節氣,實為第8個前後節氣:春分,古穀雨,古清明(二)穀雨應當在清明之前中國古代的曆法排序,源自于修身明德的內文明實踐經驗總結,內文明運用質象光將質象與物相整體而觀,發現萬物的總體法則具有“道生之,而德畜之”的唯一性,身內的規律性與大自然變化的規律性一體同頻,因而確立了既符合生命體內環境變化規律,又符合天地自然法則的二十四節氣自然節律的曆法;既內用於指導修身,同時也外用於治事。(編者注:現代科學研究發現,物相的星球只占宇宙4%,表現出原子以上能量結構,能被肉眼所直接觀察,或借助放大鏡而觀察;剩餘96%屬於質象世界,其中22%為暗物質,74%屬於暗能量,即炁(氣)、光、音等能量。質理學是研究質象世界的學說,主要體現在傳統道德根文化學說中,已逐漸被現代物理科學所驗證。對應於人體,主要指的精氣神。)但是,隨著慧識悊學文化的失落,智識哲學文化的迷茫,以及意識哲學文化的崛起,在漢武帝時期開始隨意性地以意解慧,人為性地顛倒二十四節氣的順序,穀雨被放在清明的後面,一直延用至今。 (編者注:穀雨應當在清明之前,原因及歷史考證詳見《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四時之春》“古穀雨”相關章節。道德根文化依據人類精神系統的分期,分為性識悊學文化期、慧識悊學文化期、智識哲學文化期和意識哲學文化期四大分期。其中性識悊學文化期和慧識悊學文化期在2500年前的軸心時代之前,是中國古代建立在全腦和心腦立體運用生理基礎上的立體悊學文化,代表人物有伏羲、黃帝、老子;智識哲學文化期,所調用的大腦工作區間是人類左腦的質層和皮層以及右腦皮層,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漢代及以後則進入意識哲學文化期,意識哲學文化誕生的生理基礎是人類的左腦皮層思維,代表人物有董仲舒、朱熹等。) 二、古穀雨的民俗文化(一)上巳節民俗上巳日三月三,相傳是軒轅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軒轅黃帝被尊為中華人文始祖,是華夏子孫的共同祖先,我們民族自古以來就譽之為龍的傳人和炎黃子孫。後人為紀念黃帝的功德,每年三月初三這天都要在黃帝故里舉行各種拜祖活動。上巳節的民俗,還有著漢服、跳《踏歌舞》、放風箏、沐浴、踏青、祭祀高禖等。1.曲水旁的三月三曲水流觴西元353年的上巳節,王羲之和四十幾位文友聚會于紹興蘭亭,在蘭亭清溪兩旁席地而坐,將盛了酒的觴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觴在誰的面前打轉或停下,誰就得即興賦詩並飲酒。賦詩飲酒過後,王羲之將大家的詩彙集起來,揮毫作序,寫下了舉世聞名的《蘭亭集序》,清晰地記錄了當時上巳節的盛況。“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此後“文人雅聚,曲水流觴”就成為千古佳話。三月三這個官民遊樂的日子,就成了很多文人墨客賦詩作詞的好機會。曲水浮絳棗將紅棗投入到激流中,下游的人撈起來吃。南朝梁·庾肩吾《三日侍蘭亭曲水宴》有詩曰:“踴躍頳魚出,參差絳棗浮。百戲俱臨水,千鐘共逐流。”2.三月三“谷米節”在少數民族的佘族中,“三月三”是谷米節,與原生態的穀雨含義頗為接近,谷米節後迎穀雨——即現在的清明,在時序上完全一致。谷米節是谷米的生日。這天谷米普遍會獲得穀雨的澆灌而重新誕生幼苗,茁壯成長。這一天,佘族家家戶戶都吃傳統的烏米飯,村前村後處處飄蕩著這種飯的清香,引得外來的客人垂涎。3.三月三求子古代上巳節活動中,求子是重要的習俗之一。(編者注:求子,即求生子女。)各地求子的形式也不相同,浙江麗水龍子廟會(跟龍和雨密切相關)、吉林永吉龍王祭、浙江海寧雙忠廟會以及成都的拋童子會等。三月三這天若趕早起床,在農村石塊砌成的水井旁邊,會看到井口上鋪著一層似乎帶著薄泡泡的井花水,將其收集起來就可以用作藥引子,配製一些求生孩子藥方。(編者注:藥引僅供專業醫師研究不孕不育參考。)很多醫生也在這天取這種水,取其生髮之氣來配製藥品。(二)古穀雨民俗⒈古穀雨祭祖掃墓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七“清明節”記載:“寒食第三節,即清明日矣(古穀雨)。凡新墳皆用此日拜掃,都城人出郊。禁中前半月發宮人車馬朝陵,宗室南班近親,亦分遣詣諸陵享祀,……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樹之下,或園囿之間,羅列杯盤,互相勸酬。都城之歌兒舞女,遍滿園亭,抵暮而歸。各攜棗錮、炊餅,黃胖、掉刀,名花異果,山亭戲具,鴨卵雞雛,謂之“門外土儀”。古代的春祭,是從春分祭太陽開始至古穀雨結束。在古代,人們依據春分後五運六氣場性能量中木運即將結束,火運即將開始的自然能量場性轉換期,把握天時,對天道太陽、宗祠先祖展開感恩祭奠和緬懷,慎終追遠,進行紀念,非常有利於家族團結和民族的團結。恪守天道運行規律的度、數、信,守信是中國古代民俗的重要法則。(編者注:五運六氣,其中五運,是以木、火、土、金、水五行之炁,概括一年季節氣象變化的總稱,即木運、火運、土運、金運、水運,代表了仁義禮智信五德及木金火水土五行能量的輸布流動交換。六氣,即風、寒、暑、濕、燥、火,各見五行特徵。五運六氣運氣學說,來源於古人天地人三才合一修身,在慧識悊學文化中對人文、天文、地理對應關係的長期觀察和總結。五運具有波形的能量傳輸峰值規律,春天主要對應仁德木炁能量的輸布期,夏天主要對應禮德火炁能量的輸布期,秋天主要對應義德金炁能量的輸布期,冬天主要對應智德水炁能量的輸布期,每個季節最後十八天主要是信德土炁能量的輸布期。)2.古穀雨放水節古穀雨放水節,源於四千年前的江神信仰和兩千多年前對江水的祭祀。據史料記載,放水節正式確立於西元978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2006年,放水節被列為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時,每到冬季,四川都江堰地區的人們便用榪槎築成臨時圍堰,使岷江水或入內江或入外江,然後分別淘修河床,加固河堤,進入歲修時期。到了古穀雨時節歲修結束,便舉行既隆重又熱烈的慶祝儀式,然後拆除榪槎,滾滾岷江水直入內江,灌溉成都平原千里沃野。後來,放水儀式演化為灌區人民廣泛參與的祭祀李冰父子、祈求五穀豐登和國泰民安的一項傳統文化活動。放水節還代表一年春耕的開始。放水節與人體內的工程相似,“歲修”告訴我們,在整個冬季都要抓緊修腎、修土,修信德。特別是從雨水到古穀雨這個期間,將體內的水備足,將信土修牢固,能夠囤水,使自己體內的水足夠一年的花銷,而不用調動倉庫裡儲存的一滴水,就算成功了。如果不僅不消耗庫儲,而且還能補充,就更是一種進步了。(編者注:本處倉庫裡所儲存的水,指腎水元精。腎為先天之本。《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說:“腎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腎中所藏的精氣,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也是人體生長發育以及各種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人體內先天之精,稱之為元精。包含著生命從父母處獲得的先天原始祖炁和女性14歲、男性16歲之前所積累的元精,藏於人體的骶骨,共六格,構成六陽乾卦的卦象。此後不注重養生的人們的普遍現象,是女子每六年、男子每八年消耗一格。注重養生的人們,則可以延緩和改變這種普遍的規律性,而使生命活力旺盛。)3、古穀雨貯水製藥李時珍在《本草綱目》有論“節水節”的記載:“一年二十四節氣,一節主半月,水之氣味,隨之變遷,此乃天地氣候相感,又非疆域之限也。”“立春清明(古雨水)二節貯水,宜浸造諸風脾胃虛損諸丹丸散及藥酒,久留不壞。”及時收存、儲藏一些自然水,用來製造治療多種脾胃虛損的膏、丹、丸、散以及藥酒。這個時節取水所造的膏丹丸散藥酒,可以久留不壞,不用添加福馬林、防腐劑,就能解決儲存問題,這就是自然賜給我們的天然防腐劑。但現在我們已經丟失了傳統文化,寧可用防腐劑毒害自己的身體,也不願意將天地留給我們的最佳的防腐劑運用到產品和藥物之中,非常令人遺憾。三、古穀雨的正善治養生古穀雨時節,人們順天應時,都會開展一些戶外的活動,比如掃墓、踏青、植樹、插柳,打足球、放風箏、蕩秋千等。古穀雨的氣候仍然時冷時暖,時雨時晴,人們的情緒也不容易舒然暢達,應當在加強身識體能運動的同時,多進行經典誦讀,發揮“上善治水”的身內自主性生理調適功效。多到室外鳥語花香的大地上踏青,鍛煉太極修身,通過玄善韻誦與玄善韻動,塑造自身的明亮心境與博大胸懷,與自然相應。《遵生八箋·四時調攝箋》記載:“三月修養之法:季春之月,萬物發陳,天地俱生,陽熾陰伏,宜臥早起早,以養護肝氣。時肝臓氣伏,心當向旺,宜益肝補腎,以順其時。”“孫真人曰:‘腎氣以息,心氣漸臨,木氣正旺,宜減甘增辛,補精益氣。慎避西風,宜懶散形骸,便宜安泰,以順天時。’”這裡同樣提到了補精甚為重要,補精就是補腎水。《黃帝內經·素問·補注釋文》:“春氣發生,施無求報,故養生者,鈴順于時也。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所謂因時之序也……次季春清明(穀雨)之節……凡此六氣一十八候,皆春場布發生之令,故養生者叉饉奉天時也。”在春天木氣仁德生髮時及時培補土炁信德能量,能夠使木德能量獲得厚實的承載,陽木旺盛,陰木不生或少生,夏時的火炁禮德順時序生髮也就明亮。水生木,陽木需要充足的陽水滋養,及時主動吸納天德的智德能量水,進入體內補充不足平衡能量的需求,因此利用好春天極為重要。“所謂因時之序也”,修身養生實踐應當將這段話真正變為生活中的座右銘,順四時之度而將內修身外治事同步把握,那才算是真正認識到了“一年之計在於春”的含義。(一)身識養生1.夜臥早起古穀雨時節,應該掌握春季陽氣升發舒暢的特點,注意正善治地煉形生勢,貴精而化氣,主動開啟體表的戶牖,疏通體表身內的谷地,全面接收天德與地氣能量,充實和保衛體內的陽氣,使之日益充沛。(編者注:體表的戶牖和體表身內的谷地等,指中醫理論的經脈和穴位。)為了能夠使體內的陽氣生髮旺盛,此時節應儘量做到夜臥早起。相對於冬天的早睡晚起而言,適當地晚睡早起,能讓人神清氣爽,而且可以有更多時間修身於內和外。早晨7點~9點是辰時,胃經最旺,可以在此時進食。2.不宜“春捂”古穀雨是一個時間節點,過了古穀雨就不宜再進行“春捂”,特別是新陳代謝較快且陽氣旺盛的孩子們,若還進行過度的“春捂”,則容易引發“春火”。如果體內蓄積的陽氣過多,會化成熱邪外攻,誘發鼻腔、牙齦、呼吸道、皮膚等出血。平素體質屬於肝陽過盛的人,不僅會感冒、咳嗽、哮喘,還會引發頭痛暈眩、目赤眼花甚至是中風等疾患。3.《靈劍子》導引法“補脾坐功一勢:左右作開弓勢,去胸脅膈結聚風氣、脾臟諸氣,去來用力為之,凡一十四遍,閉口,使心隨氣到以散之。”這一式的動作就是左右開弓,主動把胸拉開。在這個季節,乘春季氣機的生髮充分散開冬季的鬱積,胸腔內就會氣機舒暢,而不會鬱氣結胸。4.陳希夷二十四式導引坐功圖勢—古穀雨運主:少陰二氣。時配:手太陽小腸寒水。坐功:每日醜、寅時,正坐定,換手,左右如引硬弓,各七八度,叩齒,納清吐濁,咽液各三。即:每天淩晨1~5時之間,盤腿而坐,兩手作挽弓動作。左右兩手交換,動作相同,方向相反,各做56次。然後,叩齒、咽津、吐納而收功。治病:腰腎腸胃,虛邪積滯,耳前熱、苦寒、耳聾、嗌痛、頸痛不可回顧、肩拔、臑折、腰軟,及肘臂諸痛。(二)口識養生口識的修持,正善之治的踐行,分為一語二食三飲。一語,以修善進行語言規範,以經典誦讀而正修舌與口之識,逐步恢復其先天無為生理功能;二食三飲,即正善治於食和飲,全面預防以及治理“禍從口出,病從口入”的發生。1.古穀雨宜食古穀雨節氣,可多食些柔肝養肺的食品,如薺菜,益肝和中;菠菜,利五臟、通血脈;山藥,健脾補肺;淡菜,益陰,可滋水涵木。還可以食用一些時令野菜,如苦菜,清熱涼血;馬蘭頭,清火明目;刺兒菜,清熱解毒。“春氣者諸病在頭”,進入春季,肝陽上亢的老人特別容易出現頭痛、昏眩現象,同時老年慢性氣管炎也易在春季發作,在飲食上,就要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補腎、養肺作用的食物。古穀雨時節,天氣溫暖、陽氣生髮,可以選擇具有疏散風熱、清肝明目功效的菊花茶飲用,不但可以養肝利膽、疏通經脈,還可借此將冬季積存在體內的寒邪散發。不過,菊花味甘苦,性微寒,脾胃虛寒者應少喝菊花茶。這個節氣,不宜食用“發”的食品,如筍、雞等。2.養生食譜薺菜粥:食材:新鮮薺菜250克(或幹薺菜90克),粳米50~100克。做法:將薺菜洗乾淨切碎,與粳米同入砂鍋內,加水500~800毫升左右,文火煮粥。薺菜質軟易爛,不宜久煮。功效:益氣健脾、養肝明目、止血利水。麥門冬粥:食材:麥門冬20克,粳米50克,紅棗5枚。做法:先將麥門冬去心,用溫水浸泡片刻,後與粳米、紅棗同入砂鍋內,加水500毫升左右,以文火煮至麥門冬爛熟,粳米開花,粥將熟時,攪勻稍煮片刻即可。功效:養陰潤肺、益胃清心。注意:服本粥期間,不可同吃木耳。外受風寒感冒,咳嗽痰多時不宜服。桑椹蓯蓉湯:食材:桑椹子30克,肉蓯蓉20克,黑芝麻15克,炒枳殼10克。做法:將桑椹子、黑芝麻擇去雜質洗乾淨,與肉蓯蓉、枳殼同入砂鍋,加水適量,煎湯飲服。用法:每日晚飯後溫熱服用,7天為一療程。功效:具有滋陰血、補肝腎、潤腸道的功效。應用于肝腎陰血虧虛所致的腰酸腿軟、頭暈眼花、健忘失眠、腹部脹滿、大便秘結等。鼠曲草粿:食材:糯米粉適量,鼠曲草200克,蘿蔔絲幹30克,鮮香菇3枚,鹽、糖、黑胡椒粉、食用油適量。做法:先用水將糯米粉攪拌成粉漿塊備用;然後將鼠曲草洗淨,切碎後與糖一起放入鍋中,煮至糖溶化,趁熱倒入粉漿塊中,加入少量食用油揉成麵團。蘿蔔絲幹泡軟後,擠幹水分;香菇切碎備用。鍋內放適量食用油燒熱,放入蘿蔔絲幹、香菇碎,炒香;加入鹽、糖、黑胡椒粉,炒勻後盛出。將糯米粉麵團分為大約100克一個的小麵團,壓扁後放入餡料包緊,再用手掌微壓成型,然後放入蒸籠內,用小火蒸熟。功效:養陰潤肺,鎮咳止喘。
摘自《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四時之春》,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略有編輯。請點擊下方圖文瞭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