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我想像的江南,應該是姑蘇的模樣

多年之前, 我還在玩古劍奇譚。 晴雪陪著屠蘇回到烏蒙靈穀, 那晚皓月當空, 山間有微風徐來, 良辰美景。

屠蘇說:

我想要走過很多地方, 看不同的城鎮村莊, 或許還能幫一幫那些遇上困難的人。 我希望, 有一個人可以和我一起走、一起看。

從此, 我便記住了這一句, 當然, 我也喜歡有那麼一個志趣相投的人, 可以和我一起走、一起看, 沿途的風景, 我們至少會有一個人懂。

江南, 是一個我心心念念的地方, 念念不忘的結果就是我必定是要去親自看一看的。 而關於姑蘇, 一直覺得她是一個多情而溫柔的地方,

在我的想像中, 她滿足了我所有對江南的幻想, 青石板街、小橋流水、煙雨朦朧, 還有撐著油紙傘丁香一般的姑娘……

寒山寺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千年風霜已過, 不知道是否濤聲依舊?

一座千年古寺, 幾毀幾建,

沉澱下來的厚重讓我景仰, 可惜對佛家文化瞭解甚少, 就更不提那些關於禪宗的認知了。 大概是因為遊人眾多的原因, 我仿佛看到了盛唐時候, 寒山寺盛世天下、香火鼎盛的情景;卻也少了一點古寺應有的莊嚴和清淨, 自然也沒有青燈古佛、晨鐘暮鼓的景象。

鐘聲詩韻, 這才是我最感興趣的東西。 鐘聲不言而喻, 據說, 新年夜時, 這裡都會敲響108聲鐘聲, 既有辭舊迎新之意, 也有108次煩惱全無, 吉祥幸福的祝福。 站在鐘樓面前, 遊人們排著隊, 等待登上樓去敲響那擾了張繼清夢的古鐘, “咚——咚——咚——”沉悶的鐘聲此起彼伏。 我猜, 如果眼前的這一塊聽鐘石有靈性的話, 大概會很煩躁吧。

詩韻則是說的寺內的古碑長廊, 多而精美, 堪稱一座“碑刻博物館”, 奈何《楓橋夜泊》名氣太大, 他們的光芒被掩蓋了下去。 看著這些碑總是會“年年歲歲花相似, 歲歲年年人不同”的感慨, 會來到這裡的人, 大概都會有很多的相似之處吧, 那麼在這千年的時光中, 面對此時此地此情此景, 他們又想了些什麼呢?

其實, 寒山寺有其獨有的“寒拾文化”, 無論是寒拾問道、寒拾殿、寒拾泉等, 都有很多故事, 但我卻只能走馬觀花一般匆匆離去了。

虎丘

蘇東坡說,到蘇州不遊虎丘,乃憾事也!

離開寒山寺,我便去到了虎丘。虎丘之景,前人總結為“三絕九宜十八景”,確實處處皆景,但是如果沒有人提點一二的話,大概就隨性而過了。

山門前,我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這不就是孫悟空大戰二郎神時,變的那座呆萌的廟麼?果不其然,這就是當年的取景原型,因為大聖,心情也變得更加愉快起來。聽介紹,這斷梁殿在工藝上也是一絕,單簷歇山式,脊椽由左右兩段接合而成,全殿不用金屬構件作,不得不欽佩匠人們的技藝。

“真虎丘,假劍池”旁的二仙亭,相傳純陽呂祖和陳摶老祖便是在此處下棋,最後誤入的人發生了一個爛柯人的故事。沒有想到在蘇州,聽到呂祖的“擠仙人”的傳說,還聽到了老鄉的故事。

劍池以幽為名,米芾為其題下“風壑雲泉”四字,側耳聽風聲、舉目賞岩石、抬頭觀雲彩、低頭看流泉,可謂字字珠璣。而我卻向來對鬼怪傳說更為熱衷,據說,這劍池之下便是吳王闔閭的埋葬之地,“扁諸”、“魚腸”等三千寶劍就在墓葬之中。劍池這俯瞰猶如一柄長劍的形態,也是因為當年秦始皇和孫權都曾來這裡挖劍形成的。

至於為何不發掘闔閭墓,就要看虎丘塔了。虎丘塔是蘇州古城的代言人,古稱“雲岩寺塔”,相傳唐伯虎點秋香就是在雲岩寺發生的。虎丘塔是一座七層八面的斜塔,塔向東北偏北方向傾斜,塔高近50米,塔頂偏離中心2.34米,最大傾角是3度59分,是世界第二斜塔、中國第一斜塔。但是神奇的是最頂層卻是“正”的,並沒有任何傾斜的跡象。正因如此有人說,“到蘇州,不可不遊虎丘。到虎丘,不可不去虎丘塔”!

導遊姐姐言之鑿鑿,因為虎丘塔恰好在闔閭墓上,一旦發掘,虎丘塔就不可挽救,於是就有了“虎丘塔不倒,闔閭墓不挖”的說法,而虎丘塔,據說還可以堅持一百年,有生之前大概我是看不到了。

拙政園

絕憐人境無車馬,信有山林在市城。

拙政園帶著漫捲詩書的氣質,假山長廊,花木風荷,樓閣水榭,匠心獨具,一步一景,步步驚喜,這一切都侵染了姑蘇城的情調。

我是從東園入園的,入眼的便是兩塊如人形般對望的太湖石假山,皺、瘦、漏、透的特點一覽無餘,據說劉姥姥進大觀園所見的之景就是來自這裡。而拙政園第一任園主王獻臣的不肖子一夜豪賭輸了園子的故事,也是讓人唏噓不已。導遊小姐姐很匆忙,園子裡面的人也很多,江南園子的意境只能靠我強大的腦補了。

文徵明本就是吳門畫派的創始人之一,擅長山水,亦工花卉、人物,所以拙政園也到處都透露著一個文人的風骨,精緻而充滿詩情畫意。我一個俗人,不懂園林構造的手法,只是知道自己所見之景每一處都有著巧妙的心思,如果淡化開去那就是一副中國山水畫卷。

我最喜歡的還是中園裡的滿堂荷花,已是初秋自然是見不到“一一風荷舉”的可愛,只有一池即將由盛轉衰的荷葉,風過之後還是有異樣的荷香送來。如果是盛夏,獨坐在遠香堂中,涼風徐徐、蟬鳴聲聲、荷香陣陣,應該是非常愜意吧。

蘇州博物館

我說,來蘇州不來蘇博,乃憾事也!

去一個有文化底蘊的地方,必逛當地博物館,這是我的習慣,去蘇州自然也不會例外。

蘇博是和忠王府相連的,忠王府內有傳統的室內戲臺子,也算有趣。但是在我見過陝西博物館以及去年成博和故宮聯合舉辦的乾隆特展之後,我覺得蘇博的館藏很一般,但是蘇博本身的建築卻帶給我太多驚喜,是一種“柳暗花明又一畫”的快樂。

蘇博出自建築大師貝聿銘之手,貝聿銘稱她為自己的小女兒,或許蘇博就是貝老的情懷吧,雖已經揚名海內外,但是貝老對於蘇州的感情卻是特殊的。貝老出生于蘇州的書香世家,獅子林就是自家的花園,耳濡目染的他早就對中國的園林有了自己的見解,再到後來海外求學,中西結合,中式的意境和西式的衝擊沒有人比他更懂,所以才有了這一座與拙政園一牆之隔卻絲毫不突兀的蘇博。

園林講究庭院深深深幾許,而蘇博卻有園林的娟秀,又有開門迎客的大氣。黑白灰三色成為博物館的主體顏色,精妙的光線運用讓蘇博美得如夢似幻,鵝卵石上堆砌的假山構成了一幅山水畫,一汪清澈見底的池水和水中的遊魚讓園子靈動起來……這一切,讓我看到了一個新的世界,原來博物館還可以這樣。

我在西邊的紫藤園休息了一會兒。據說,這棵紫藤還是從當年文徵明種的那棵母樹上嫁接過來的,陽光透過茂盛的紫藤投下斑駁的影子,很是愜意。

平江路

半塘春水綠如澠,贏得橋留斟酌名。

橋外酒簾輕揚處,畫船簫鼓正酣聲。

七裡山塘和平江路,我是分開去的,有點類似卻又不同。於我而言,我更喜歡平江路,他們說平江路上有蘇州的歷史。

白居易說,“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粉牆黛瓦、楊柳依依、青石板街、石橋小巷、吳儂軟語,她們果然很蘇州。下午4點的平江路已經很熱鬧了,河邊各具特色的小店熙熙攘攘,即便如此,也可以聽到時不時傳出來的彈評的聲音,倒像是平江路本該有的背景音一般。


那天有些暖暖的陽光,平江河畔的護欄上坐著很多休憩的人,有青春時尚的年輕人,也有閑神定氣的阿公阿婆,暖融融的陽光灑在他們身上,和諧而溫暖,好像時光都慢了一樣。也大概明白了,為什麼歷史上會有那麼多名人喜歡在功成名就之後,都躲到這裡來,尋覓一方靜謐的小院子,看著靜靜流淌的平江河,終日行走在這青石板街上。

平江路也很詩意,竟然轉瞬間就下起了幾顆零星的小雨。成都也喜歡下雨,但是成都的小雨是陰冷而壓抑的,可蘇州的雨卻是有靈性的。蘇州一旦下起小雨就會變成那個憂愁的姑蘇城,恰如戴望舒筆下那個愁怨的、丁香一樣的姑娘。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

結尾

在蘇州的時候,我住在了一個叫桃花塢的地方,晚上回去的時候樓下有個小酒館很熱鬧,彈著吉他的小哥在深情款款的唱著《成都》。呵,來自成都的我在蘇州的小酒館聽著《成都》……

如果時間允許,我想我大概還會再去一次蘇州吧,帶上我的旗袍和油紙傘,杏花微雨之時,尋個下雨天穿梭在平江路上,體驗一下煙雨江南的韻味。

再見,蘇州。

姑蘇,再見。

作者:李卿慈

連結://www.jianshu.com/p/1214eb5b52e7

來源:簡書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虎丘

蘇東坡說,到蘇州不遊虎丘,乃憾事也!

離開寒山寺,我便去到了虎丘。虎丘之景,前人總結為“三絕九宜十八景”,確實處處皆景,但是如果沒有人提點一二的話,大概就隨性而過了。

山門前,我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這不就是孫悟空大戰二郎神時,變的那座呆萌的廟麼?果不其然,這就是當年的取景原型,因為大聖,心情也變得更加愉快起來。聽介紹,這斷梁殿在工藝上也是一絕,單簷歇山式,脊椽由左右兩段接合而成,全殿不用金屬構件作,不得不欽佩匠人們的技藝。

“真虎丘,假劍池”旁的二仙亭,相傳純陽呂祖和陳摶老祖便是在此處下棋,最後誤入的人發生了一個爛柯人的故事。沒有想到在蘇州,聽到呂祖的“擠仙人”的傳說,還聽到了老鄉的故事。

劍池以幽為名,米芾為其題下“風壑雲泉”四字,側耳聽風聲、舉目賞岩石、抬頭觀雲彩、低頭看流泉,可謂字字珠璣。而我卻向來對鬼怪傳說更為熱衷,據說,這劍池之下便是吳王闔閭的埋葬之地,“扁諸”、“魚腸”等三千寶劍就在墓葬之中。劍池這俯瞰猶如一柄長劍的形態,也是因為當年秦始皇和孫權都曾來這裡挖劍形成的。

至於為何不發掘闔閭墓,就要看虎丘塔了。虎丘塔是蘇州古城的代言人,古稱“雲岩寺塔”,相傳唐伯虎點秋香就是在雲岩寺發生的。虎丘塔是一座七層八面的斜塔,塔向東北偏北方向傾斜,塔高近50米,塔頂偏離中心2.34米,最大傾角是3度59分,是世界第二斜塔、中國第一斜塔。但是神奇的是最頂層卻是“正”的,並沒有任何傾斜的跡象。正因如此有人說,“到蘇州,不可不遊虎丘。到虎丘,不可不去虎丘塔”!

導遊姐姐言之鑿鑿,因為虎丘塔恰好在闔閭墓上,一旦發掘,虎丘塔就不可挽救,於是就有了“虎丘塔不倒,闔閭墓不挖”的說法,而虎丘塔,據說還可以堅持一百年,有生之前大概我是看不到了。

拙政園

絕憐人境無車馬,信有山林在市城。

拙政園帶著漫捲詩書的氣質,假山長廊,花木風荷,樓閣水榭,匠心獨具,一步一景,步步驚喜,這一切都侵染了姑蘇城的情調。

我是從東園入園的,入眼的便是兩塊如人形般對望的太湖石假山,皺、瘦、漏、透的特點一覽無餘,據說劉姥姥進大觀園所見的之景就是來自這裡。而拙政園第一任園主王獻臣的不肖子一夜豪賭輸了園子的故事,也是讓人唏噓不已。導遊小姐姐很匆忙,園子裡面的人也很多,江南園子的意境只能靠我強大的腦補了。

文徵明本就是吳門畫派的創始人之一,擅長山水,亦工花卉、人物,所以拙政園也到處都透露著一個文人的風骨,精緻而充滿詩情畫意。我一個俗人,不懂園林構造的手法,只是知道自己所見之景每一處都有著巧妙的心思,如果淡化開去那就是一副中國山水畫卷。

我最喜歡的還是中園裡的滿堂荷花,已是初秋自然是見不到“一一風荷舉”的可愛,只有一池即將由盛轉衰的荷葉,風過之後還是有異樣的荷香送來。如果是盛夏,獨坐在遠香堂中,涼風徐徐、蟬鳴聲聲、荷香陣陣,應該是非常愜意吧。

蘇州博物館

我說,來蘇州不來蘇博,乃憾事也!

去一個有文化底蘊的地方,必逛當地博物館,這是我的習慣,去蘇州自然也不會例外。

蘇博是和忠王府相連的,忠王府內有傳統的室內戲臺子,也算有趣。但是在我見過陝西博物館以及去年成博和故宮聯合舉辦的乾隆特展之後,我覺得蘇博的館藏很一般,但是蘇博本身的建築卻帶給我太多驚喜,是一種“柳暗花明又一畫”的快樂。

蘇博出自建築大師貝聿銘之手,貝聿銘稱她為自己的小女兒,或許蘇博就是貝老的情懷吧,雖已經揚名海內外,但是貝老對於蘇州的感情卻是特殊的。貝老出生于蘇州的書香世家,獅子林就是自家的花園,耳濡目染的他早就對中國的園林有了自己的見解,再到後來海外求學,中西結合,中式的意境和西式的衝擊沒有人比他更懂,所以才有了這一座與拙政園一牆之隔卻絲毫不突兀的蘇博。

園林講究庭院深深深幾許,而蘇博卻有園林的娟秀,又有開門迎客的大氣。黑白灰三色成為博物館的主體顏色,精妙的光線運用讓蘇博美得如夢似幻,鵝卵石上堆砌的假山構成了一幅山水畫,一汪清澈見底的池水和水中的遊魚讓園子靈動起來……這一切,讓我看到了一個新的世界,原來博物館還可以這樣。

我在西邊的紫藤園休息了一會兒。據說,這棵紫藤還是從當年文徵明種的那棵母樹上嫁接過來的,陽光透過茂盛的紫藤投下斑駁的影子,很是愜意。

平江路

半塘春水綠如澠,贏得橋留斟酌名。

橋外酒簾輕揚處,畫船簫鼓正酣聲。

七裡山塘和平江路,我是分開去的,有點類似卻又不同。於我而言,我更喜歡平江路,他們說平江路上有蘇州的歷史。

白居易說,“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粉牆黛瓦、楊柳依依、青石板街、石橋小巷、吳儂軟語,她們果然很蘇州。下午4點的平江路已經很熱鬧了,河邊各具特色的小店熙熙攘攘,即便如此,也可以聽到時不時傳出來的彈評的聲音,倒像是平江路本該有的背景音一般。


那天有些暖暖的陽光,平江河畔的護欄上坐著很多休憩的人,有青春時尚的年輕人,也有閑神定氣的阿公阿婆,暖融融的陽光灑在他們身上,和諧而溫暖,好像時光都慢了一樣。也大概明白了,為什麼歷史上會有那麼多名人喜歡在功成名就之後,都躲到這裡來,尋覓一方靜謐的小院子,看著靜靜流淌的平江河,終日行走在這青石板街上。

平江路也很詩意,竟然轉瞬間就下起了幾顆零星的小雨。成都也喜歡下雨,但是成都的小雨是陰冷而壓抑的,可蘇州的雨卻是有靈性的。蘇州一旦下起小雨就會變成那個憂愁的姑蘇城,恰如戴望舒筆下那個愁怨的、丁香一樣的姑娘。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

結尾

在蘇州的時候,我住在了一個叫桃花塢的地方,晚上回去的時候樓下有個小酒館很熱鬧,彈著吉他的小哥在深情款款的唱著《成都》。呵,來自成都的我在蘇州的小酒館聽著《成都》……

如果時間允許,我想我大概還會再去一次蘇州吧,帶上我的旗袍和油紙傘,杏花微雨之時,尋個下雨天穿梭在平江路上,體驗一下煙雨江南的韻味。

再見,蘇州。

姑蘇,再見。

作者:李卿慈

連結://www.jianshu.com/p/1214eb5b52e7

來源:簡書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