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從外婆到孫女,用生命在剪紙的陝北婆姨們

“胡家有女秀長安,

文心剪紙出刀尖。

飛龍舞鳳何所懼,

好將非遺代代傳。 ”

“我們三代人”

在鄉下, 尤其是陝北農村, 逢年過節, 迎親嫁娶, 家家戶戶貼窗花是必不可少的。 而胡文飛的外婆郝國蘭剪的窗花在當地無人可比, 無人能及, 雖然沒有讀過多少書, 卻也心靈手巧。 也許是先天的基因, 也許是後天的薰陶, 胡文飛的母親陳豔芬在小小幼童時期, 便也能仿著外婆郝國蘭, 像模像樣的剪出各種不算精美卻也形態各異的圖案, 雖顯稚氣, 卻初露倪端, 以至於一不留神的陳女士已經是如今響噹噹的剪紙大師,

登過電視上過報, 全國人民都知道。

一家三代剪紙人:外婆郝國蘭、母親陳豔芬、孫女胡文飛

胡文飛, 來自陝西綏德的90後萌妹子一枚, 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卻偏偏靠手藝。

自幼受外婆郝國蘭和母親陳豔芬的影響, 從小就喜歡剪紙、農民畫、布堆畫等民間傳統技藝,

從外婆那時算起, 她已經是家族第四代非物質剪紙文化傳承人。

“外婆今年已經86歲, 仍然堅持每天剪一小會剪紙, 想剪的時候, 不戴眼鏡只是照著心中的樣子, 跟著感覺走, 剪出來的剪紙也是活靈活現的, 這也是她老人家生活中的一大樂事。 外婆很謙遜, 從來不誇耀自己的作品, 僅僅是興趣愛好, 一種精神寄託。 她現在是陝西省非物質剪紙代表性傳承人, 而母親陳豔芬現為陝西省工藝美術大師, 父親胡寶成也是民間的能工巧匠, 自學裝裱技術和麵花, 與家族產業相輔相成。 他們無論是在生活中, 還是剪紙事業上, 不僅是我的啟蒙老師, 更是我的後備力量及精神支柱。 ”

胡文飛的外婆郝國蘭

雖說家中有外婆、母親們的合作社等後備力量, 胡文飛還是覺得自己首要做的是吸取別人的成功經驗。 所以, 胡文飛應聘了一家藝術品公司, 做線上線下的生產運營, 這個更大的平臺, 讓她學到了很多原來沒有的知識, 開闊了視野, 與此同時, 她也能堅持手藝, 更好地傳承家族使命。

這樣的生活讓她變得更為充實。

胡文飛名字的含義

從第一幅蝴蝶剪紙開始

每當有人問起胡文飛“做剪紙多久了”這個問題的時候, 她都會半開玩笑的回一句:“從娘胎裡就開始學了。 ”對於剪紙這種與生俱來的情感, 也許是耳濡目染, 也許是遺傳了外婆、母親的巧手和對剪紙的熱愛, 從小就喜歡“胡剪胡畫”的胡文飛覺得剪紙本就是她生活的一部分。

“記得小時候見到母親和外婆剪紙, 我們小孩也就學著模樣剪, 母親教我們的第一幅剪紙都是蝴蝶, 隨手而來, 不需要繪畫, 她說這樣有種自然粗獷的美。 ”

隨手作品

2014年,大三的胡文飛加入太陽義工社,並利用週末空余時間為白鹿原麋鹿村兒童村的小朋友教授剪紙技藝,讓小朋友們更深入地瞭解的傳統民間工藝剪紙藝術。 並在她母親的指導下,根據兒童村孩子們的生活現狀為兒童村設計了第一幅大作品《溫暖》。

這幅帶有感情的剪紙深受大家喜愛,該作品被兒童村收藏,並掛在在禮堂正中央,給所有來送溫暖的人們欣賞共鳴。

胡文飛為太陽義工社剪的第一幅大作品《溫暖》

2015年10月胡文飛又在外婆和母親的指導下,創新原始的布堆畫技術,作品《抓周》在陝西省婦女手工藝比賽中,獲得布藝二等獎,這是她第一次參加省級比賽,與前輩們同台競技,就獲得一個不俗的成績。

《抓周》

2016年4月,胡文飛參加了由國家文化部,教育部,陝西省文化廳,陝西師範大學舉辦的為期一個月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班,獲得由陝西省教育廳、文化部及陝師大頒發的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結業證書。胡文飛為期一個月的結業作品《生生不息》,寓意天地萬物,因果迴圈,生生不息。之所以創作這幅作品,是因為母親有一副大版本的《生生不息》作品,機智的胡文飛就用自己所學仿做了一副,如此也是和生生不息的寓意相貼合了。

《生生不息》

天馬行空的民間剪紙

“傳統的剪紙,像如我外婆那一代的民間老藝人的剪紙,都是信手捏來,冒剜冒鉸,根本不需要先畫好再剪,況且那個時候她們根本買不起紙。而現代的剪紙種類不同,步驟也就不一樣。比如說,傳統的剪花樣子可以隨手剪;而現代的敘事剪紙就必須得在草紙上創作,立好框架,多次加以修改,最後一步才是剪紙;看似複雜的肖像剪紙實際上是在傳統剪紙與互聯網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一門技術,利用互聯網將人物照片處理後,再進行繪畫修改,最後剪紙等等。”一談到和剪紙相關的事,胡文飛便滔滔不絕,可見她的癡迷勁兒。

為敬老院設計的《老來樂》

民間剪紙往往夾帶一些天馬行空的想像在裡其中,有著屬於寫意的範疇,並非是單純的抽象派作品。通常都是人們見到或者是聽到一個事物,然後在此基礎上展開想像後創作出來,可以說,剪紙是充滿時代感的藝術品。

胡文飛形容自己作品,“沒有”外婆的樸實無華”,因為那個年代的農村婦女飽受生活磨礪後,作品更多的是表達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願景;也不像母親的作品那般完美,“她將剪紙比喻成寫作,點線面層次分明,娓娓道來,充滿著智慧,創作出的作品就代表了她的人生”。她的作品,更多地帶有網路時代的元素和節奏,但又沒有“忘本”,所以,可以理解為:不失于傳統寓意的基礎上結合現代的所學、所聞、所見展開創作。

剪紙衍生品

一剪在手,何愁溫飽

做剪紙除了滿足胡文飛個人的喜好外,最讓她有成就感的事,便是自己在創作的過程中慢慢地產生了以剪紙為創業專案的想法。

當她將自己的創業項目、和內心最樸實的想法講出來時,得到了校級領導及縣領導的幫助與支持。還通過這門手藝結交許多高人,取長補短,增長見識,自身也得極大的滿足感和自信心。此外,為剪紙注入了現代與多元形態。

大學期間勤工儉學,遊客隨手拍的照片

胡文飛的大學生創業專案被評為“優秀創業項目”

大學畢業後,在國家推動互聯網+政策以及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大環境下,胡文飛返鄉創業,在母親陳豔芬的指導下開始接棒剪紙創作。

2016年,母親受邀陝師大授課,講述幾代人對剪紙的理解與傳承

母親受邀省圖進行剪紙現場表演與教授

胡文飛受邀來到高新一中初中校區舉辦“民間藝人進校園”活動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傳統手工藝的發展面臨尷尬局面。為了走出困境,胡文飛的母親站了出來:帶動家鄉婦女進行公益性手工藝培訓(包括剪紙、面花、刺繡等),依靠手藝發家致富,同時,她還是當地第一位剪紙手藝帶入課堂的人。

“我母親時常說,能夠帶動傳統手工藝發展的中堅力量,就是婦女和兒童,所以她每年免費會為他們進行授課培訓,任勞任怨。所以,我們應該在堅持傳統的基礎上與時俱進,理論知識與傳統文化相結合,除了培養婦女兒童,有一定知識儲備的青年人也可以充當主力軍。”

黨的18大,陳豔芬特意創作了六米長卷《盛世歡歌》

于未來,胡文飛信心滿滿,作為綏德剪紙第四代傳承人,她明白這項老手藝的價值所在,也明白傳承與創新的意義,她一定會堅持夢想一路走下去。

傳統手工藝的魅力,說不完道不盡

關注手藝網www.91craft.com

查看更多

隨手作品

2014年,大三的胡文飛加入太陽義工社,並利用週末空余時間為白鹿原麋鹿村兒童村的小朋友教授剪紙技藝,讓小朋友們更深入地瞭解的傳統民間工藝剪紙藝術。 並在她母親的指導下,根據兒童村孩子們的生活現狀為兒童村設計了第一幅大作品《溫暖》。

這幅帶有感情的剪紙深受大家喜愛,該作品被兒童村收藏,並掛在在禮堂正中央,給所有來送溫暖的人們欣賞共鳴。

胡文飛為太陽義工社剪的第一幅大作品《溫暖》

2015年10月胡文飛又在外婆和母親的指導下,創新原始的布堆畫技術,作品《抓周》在陝西省婦女手工藝比賽中,獲得布藝二等獎,這是她第一次參加省級比賽,與前輩們同台競技,就獲得一個不俗的成績。

《抓周》

2016年4月,胡文飛參加了由國家文化部,教育部,陝西省文化廳,陝西師範大學舉辦的為期一個月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班,獲得由陝西省教育廳、文化部及陝師大頒發的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結業證書。胡文飛為期一個月的結業作品《生生不息》,寓意天地萬物,因果迴圈,生生不息。之所以創作這幅作品,是因為母親有一副大版本的《生生不息》作品,機智的胡文飛就用自己所學仿做了一副,如此也是和生生不息的寓意相貼合了。

《生生不息》

天馬行空的民間剪紙

“傳統的剪紙,像如我外婆那一代的民間老藝人的剪紙,都是信手捏來,冒剜冒鉸,根本不需要先畫好再剪,況且那個時候她們根本買不起紙。而現代的剪紙種類不同,步驟也就不一樣。比如說,傳統的剪花樣子可以隨手剪;而現代的敘事剪紙就必須得在草紙上創作,立好框架,多次加以修改,最後一步才是剪紙;看似複雜的肖像剪紙實際上是在傳統剪紙與互聯網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一門技術,利用互聯網將人物照片處理後,再進行繪畫修改,最後剪紙等等。”一談到和剪紙相關的事,胡文飛便滔滔不絕,可見她的癡迷勁兒。

為敬老院設計的《老來樂》

民間剪紙往往夾帶一些天馬行空的想像在裡其中,有著屬於寫意的範疇,並非是單純的抽象派作品。通常都是人們見到或者是聽到一個事物,然後在此基礎上展開想像後創作出來,可以說,剪紙是充滿時代感的藝術品。

胡文飛形容自己作品,“沒有”外婆的樸實無華”,因為那個年代的農村婦女飽受生活磨礪後,作品更多的是表達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願景;也不像母親的作品那般完美,“她將剪紙比喻成寫作,點線面層次分明,娓娓道來,充滿著智慧,創作出的作品就代表了她的人生”。她的作品,更多地帶有網路時代的元素和節奏,但又沒有“忘本”,所以,可以理解為:不失于傳統寓意的基礎上結合現代的所學、所聞、所見展開創作。

剪紙衍生品

一剪在手,何愁溫飽

做剪紙除了滿足胡文飛個人的喜好外,最讓她有成就感的事,便是自己在創作的過程中慢慢地產生了以剪紙為創業專案的想法。

當她將自己的創業項目、和內心最樸實的想法講出來時,得到了校級領導及縣領導的幫助與支持。還通過這門手藝結交許多高人,取長補短,增長見識,自身也得極大的滿足感和自信心。此外,為剪紙注入了現代與多元形態。

大學期間勤工儉學,遊客隨手拍的照片

胡文飛的大學生創業專案被評為“優秀創業項目”

大學畢業後,在國家推動互聯網+政策以及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大環境下,胡文飛返鄉創業,在母親陳豔芬的指導下開始接棒剪紙創作。

2016年,母親受邀陝師大授課,講述幾代人對剪紙的理解與傳承

母親受邀省圖進行剪紙現場表演與教授

胡文飛受邀來到高新一中初中校區舉辦“民間藝人進校園”活動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傳統手工藝的發展面臨尷尬局面。為了走出困境,胡文飛的母親站了出來:帶動家鄉婦女進行公益性手工藝培訓(包括剪紙、面花、刺繡等),依靠手藝發家致富,同時,她還是當地第一位剪紙手藝帶入課堂的人。

“我母親時常說,能夠帶動傳統手工藝發展的中堅力量,就是婦女和兒童,所以她每年免費會為他們進行授課培訓,任勞任怨。所以,我們應該在堅持傳統的基礎上與時俱進,理論知識與傳統文化相結合,除了培養婦女兒童,有一定知識儲備的青年人也可以充當主力軍。”

黨的18大,陳豔芬特意創作了六米長卷《盛世歡歌》

于未來,胡文飛信心滿滿,作為綏德剪紙第四代傳承人,她明白這項老手藝的價值所在,也明白傳承與創新的意義,她一定會堅持夢想一路走下去。

傳統手工藝的魅力,說不完道不盡

關注手藝網www.91craft.com

查看更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