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天籟之戰2》遭停播,綜N代、音樂綜藝不行了?

文 | 玥兒媽

近幾年, 音樂綜藝節目紮堆各大螢屏, 火得不要不要的!但隨之出現的問題也是越來越明顯, 綜二代、綜N代節目乃至音樂新綜藝創意都不夠,

頻頻陷入收視滑坡、影響力下滑的窘境。

陷版權糾紛, 停播不斷

二代音樂綜藝備顯尷尬, 進入飽和期了?

進入11月, 大螢屏迎來了尷尬的二代音樂綜藝季, 之所以說“尷尬”, 那是因為最近的兩檔新節目《夢想的聲音2》和《天籟之戰2》, 這兩檔節目在播出第一期均遇到了不大不小的問題,

前者所演的音樂陷入版權糾紛, 後者則莫名停播, 連官方解釋都沒。

《夢想的聲音2》陷版權糾紛:

《月亮粑粑》的原作者鐘志剛發微薄稱李玉剛在節目中的演唱構成了侵權, 直到節目播出都沒得到節目組的任何通知或收到任何版權費用。

《天籟之戰2》停播:

二代音樂綜藝節目接連出現危機, 一些現象級綜N代音樂綜藝也毫無爆款的機會。

剛結束的《中國新歌聲》, 當年的轉椅特色鮮明, 讓人可謂印象深刻, 且當年這檔節目也迅速成為了音樂綜藝界的爆款。

然之後, 受版權的影響, 這兩季椅子不能轉了, 加上模式單一, 素人選手不夠突出, 觀眾逐漸進入了疲乏期, 尤其是剛結束的這一屆, 剛出爐的新冠軍都沒幾人記得。

而《蒙面唱將猜猜猜》作為懸疑競猜類真人秀, 節目形式也非常新穎, 而且第二季的道具尤其是每位歌手的頭套都非常漂亮精緻, 一看就知道節目組是用心在做了, 可惜一手好牌打的稀爛, 剪輯爛、賽制頻繁變化、猜評團過度搶戲、亮點歌手少等都成為了網友吐槽的主要原因, 俗話說“自古深情留不住, 總是套路得人心”, 但這麼玩觀眾會累的好不好!畢竟這節目要想受歡迎除了新意, 真誠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嗎?

加之各網路平臺上頻頻出現的爆款音樂綜藝節目,

這個2017年, 各大衛視仿佛進入了一個臨界點, 高不成低不就, 備顯疲倦。

難道二代綜藝節目真的不行了?——不然, 其實還是有望突破。

用“新”實現破局

音樂綜藝或許還有未來

《中國有嘻哈》的成功或許能給這低迷的N代以及音樂綜藝市場帶來新的希望, 讀娛君覺得, 目前各大衛視和公司最應該思考和研究的就是該如何用“新”去實現破局!

回歸音樂本質——如今的音樂類綜藝節目越來越脫離音樂本身,過度地炒作、“賣夢想”、“賣情懷”只會讓觀眾反感。除此之外,靠翻唱、改編經典歌曲也越來越不能滿足觀眾的需求。要知道,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用心製作的節目,一定會得到高口碑,高收視。

對新群體如何創新是新課題——一直以來,綜藝就是為新年輕人而生的,尤其是音樂,所以在製作方面可引入年輕的團體,畢竟他們是最瞭解受眾,且最接地氣的一批人,能快速地為音樂綜藝帶來新的活力,天馬行空、腦洞大開的創意也會讓節目形式不斷地創新,用源源不斷的新鮮感來刺激觀眾,抓住觀眾的心。

增強觀眾參與性——如今的音樂綜藝早已呈現出草根化、平民化的態勢,節目的每個環節觀眾都可以進行互動,增強節目的參與性,爭取抓住每一位參與節目的觀眾,讓他們成為節目的傳播筒,帶動話題,更有效地宣傳節目。

音樂市場細分化——其實,越來越多的細分音樂類型的節目正在逐漸走進大家的視線中,像今年夏天爆火的《中國有嘻哈》,4小時播放破億,單期最高播放量4億;韓國專注嘻哈音樂的綜藝節目《Show Me The Money》深受中國年輕人的喜愛;還有方言音樂與選秀混搭的《十三億分貝》,也是開闢了一條音樂新路子。雖然這些節目一時難與更具綜合性、娛樂性的節目比拼,但它們在各自的領域吸引著大批屬於自己的最忠誠的用戶。

結尾:如今的時代,不再只是單純的追求“現象級”綜藝和比拼收視率了。讀娛君覺得,如何把音樂綜藝節目打造成自己的專屬品牌,實現其未來的產業化發展,同時,也為中國的音樂綜藝不斷地輸送人才,這才是目前各大衛視真正要探索的方向。“突破”+“創新”才能打造出觀眾喜愛的音樂綜藝,才能在音樂綜藝這條路上走得踏實,走得長遠。希望這個屬於音樂綜藝的“嚴冬”趕快過去,迎來屬於自己的萬物復蘇的那個美麗“春天”!

*本文為讀娛原創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目前各大衛視和公司最應該思考和研究的就是該如何用“新”去實現破局!

回歸音樂本質——如今的音樂類綜藝節目越來越脫離音樂本身,過度地炒作、“賣夢想”、“賣情懷”只會讓觀眾反感。除此之外,靠翻唱、改編經典歌曲也越來越不能滿足觀眾的需求。要知道,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用心製作的節目,一定會得到高口碑,高收視。

對新群體如何創新是新課題——一直以來,綜藝就是為新年輕人而生的,尤其是音樂,所以在製作方面可引入年輕的團體,畢竟他們是最瞭解受眾,且最接地氣的一批人,能快速地為音樂綜藝帶來新的活力,天馬行空、腦洞大開的創意也會讓節目形式不斷地創新,用源源不斷的新鮮感來刺激觀眾,抓住觀眾的心。

增強觀眾參與性——如今的音樂綜藝早已呈現出草根化、平民化的態勢,節目的每個環節觀眾都可以進行互動,增強節目的參與性,爭取抓住每一位參與節目的觀眾,讓他們成為節目的傳播筒,帶動話題,更有效地宣傳節目。

音樂市場細分化——其實,越來越多的細分音樂類型的節目正在逐漸走進大家的視線中,像今年夏天爆火的《中國有嘻哈》,4小時播放破億,單期最高播放量4億;韓國專注嘻哈音樂的綜藝節目《Show Me The Money》深受中國年輕人的喜愛;還有方言音樂與選秀混搭的《十三億分貝》,也是開闢了一條音樂新路子。雖然這些節目一時難與更具綜合性、娛樂性的節目比拼,但它們在各自的領域吸引著大批屬於自己的最忠誠的用戶。

結尾:如今的時代,不再只是單純的追求“現象級”綜藝和比拼收視率了。讀娛君覺得,如何把音樂綜藝節目打造成自己的專屬品牌,實現其未來的產業化發展,同時,也為中國的音樂綜藝不斷地輸送人才,這才是目前各大衛視真正要探索的方向。“突破”+“創新”才能打造出觀眾喜愛的音樂綜藝,才能在音樂綜藝這條路上走得踏實,走得長遠。希望這個屬於音樂綜藝的“嚴冬”趕快過去,迎來屬於自己的萬物復蘇的那個美麗“春天”!

*本文為讀娛原創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