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聽說大家都在翻箱倒櫃找這個,一套能賣上萬?記者打聽了真實行情

南都君獲授權轉載

這兩天, 一則“小虎隊的卡帶能賣到上萬塊”的帖子很火, 據說當年小虎隊的單盒磁帶, 現在的市場價格從80元到4000元不等, 有些甚至更高, 整套價格超過上萬塊。

很多網友看完這則帖子後開玩笑說, 大家趕緊散了回家, 沒事翻箱倒櫃, 看看當年的卡帶還有沒有……說不定壓箱底裡的幾盤卡帶, 可以讓你“一夜暴富”?

小虎隊的整套卡帶能賣到上萬元?

賣家都說絕對是虛價

當年小虎隊的卡帶真的這麼值錢?

70後的王先生是山東人, 初二那年, 因為喜歡張學友, 買了他人生當中第一盤卡帶, 花了7.8元, 之後他開始慢慢收藏卡帶, 現在家裡有2000多盤, 除了收藏外, 他也會在一些二手論壇上售賣。

小虎隊的卡帶能炒到上萬塊?

王先生覺得不可能。 “就算是2002年在卡帶價格最高峰時, 整套正版台版的小虎隊卡帶也沒有炒到這麼高, 更何況, 現在的卡帶市場行情並不是最好。 ”

不少當年從港臺引進的流行歌曲卡帶可分為大陸版和港臺版。 王先生說如今的正版港臺版已很稀少, 王先生賣卡帶20多年, 他說自己賣過最貴的卡帶是王菲的專輯《風從哪裡來》, “賣給一個發燒友了, 正版的, 400塊, 良心價了。 ”

同樣是70後的何先生, 20年前也是從一個流行歌發燒友開始收藏卡帶、最後開起了一家音像店。 他也說, 印象中的小虎隊在臺灣飛碟唱片正版的卡帶, 沒像網上說的那麼高。

“一盒不可能, 整套也不太可能。 當年卡帶收藏價賣得最高的應該是張學友1993年的專輯《吻別》,

銷售2000多萬張, 但即便是2000年前後大陸卡帶市場價最熱的時候, 也沒像現在傳說的那麼瘋狂。 我手頭曾經有一張高勝美的卡帶, 一個發燒友開著賓士來我的音像店, 我出價400塊, 他討價還價, 最後300塊買走了。 ”

網上還有一種說法, 鄧麗君正版的東京演唱會的卡帶據說是絕版,

市場價最後被炒到20000塊。 對此王先生也說不太可能。

“鄧麗君的卡帶確實一直處於穩步上升的趨勢, 從最初的5塊左右, 炒到現在的200塊, 當然也不排除有出價上千的賣家, 但2萬塊絕對是虛價。 ”王先生說。

曾有唱片公司靠賣一張卡帶專輯

蓋起一幢大樓

價格雖然虛高,相信收藏卡帶的人,都是為了找尋當年的青春記憶。

上世紀80年代,港臺流行樂陸續通過卡帶傳入內地,多數通過電臺打榜,很多唱片公司會將歌手製作的Demo(樣帶)寄給內地電臺,讓電臺給出建議,如果打榜效果不錯,唱片公司會通過發行卡帶主推專輯或歌手。

卡帶也是當年很多年輕人接觸內地流行樂最為重要的媒介。

1992年,內地第一家唱片公司大地唱片正式成立,1994年,該唱片公司推出《校園民謠》,專輯卡帶還沒正式推出前,當時在杭州西湖之聲電臺任音樂主持人的彭激揚收到了還沒完全錄製好的Demo小樣,包括《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鋪的兄弟》《寂寞是因為思念誰》《上班族》四首歌,聽完覺得這些歌非常好,於是在電臺力推,他印象中這是它們第一次在內地播出,也正是這些歌捧紅了老狼、高曉松等人。

“當時主宰中國卡帶市場的唱片公司,多數以廣東的民營唱片以及上海帶有國企背景的唱片公司為主,廣東有兩家專門引進寶麗金唱片,上海聲像出版社、上海音像公司等則多引進滾石、索尼、飛碟旗下的歌手。”彭激揚說。

那時的卡帶市場到底有多火?

“這麼說吧,韓寶儀的《粉紅色的回憶》賣了1000多萬張,靠著這個版權費,廣東一家唱片公司蓋了一棟大廈。1997年任賢齊的《心太軟》賣了1000多萬張,南京一家音像出版社也蓋起了一座大廈。”

卡帶完全退出市場,是在2006年前後。

卡帶賣家王先生還記得,現在他賣出的卡帶中,價格排名前五位元的歌手(組合)依次是張學友、周傑倫、Beyond、王菲、譚詠麟。

“臺灣版的卡帶,不管是飛碟的,還是後來的滾石、索尼,現在炒的價格一般在40塊左右,如果是比較熱銷的唱將卡帶,價格會稍微高一點,也都在百元價格居多,上千的很少了。”王先生也直言,他手上的卡帶,30%的正版都不到,很多都是盜版。“盜版也有人要的,只不過價值並不大,多數人買來只是懷舊罷了。”

以前去音像店淘卡帶

上世紀90年代末,不少內地音像出版社都在不失時機推出有市場賣點的卡帶。

據17年前曾在浙江音像出版社工作的邱先生回憶,王菲的第一張專輯還是該社出版的。“那張專輯是翻唱鄧麗君的歌,那時候她還叫本名王菲,沒改為本來用於開拓港臺市場的藝名王靖雯。”

那個時期音像店也非常多。“我身邊的同學,要是誰買個卡帶,真的是在班上借來借去,特別是裡面的歌詞,還有歌手的海報,真的是藏在書中爛了都要背個好幾遍。”杭州的80後小徐也是卡帶愛好者,當年也經常到杭州各家音像店收藏卡帶。

不過就像一個卡帶發燒友說的,“以前,在一條街上能淘一整天的碟,和店主細細聊著,有時還能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那種感覺真的太棒了。而現在還依然在買卡帶的人,大多只是為了一種情懷。”

磁帶收藏價值不高,

但紀念意義卻非凡!

你的青春是磁帶?CD?還是MP3?

青春記憶裡的歌聲又是誰?

快快寫留言跟南都君分享吧

都市快報記者 董呂平

價格雖然虛高,相信收藏卡帶的人,都是為了找尋當年的青春記憶。

上世紀80年代,港臺流行樂陸續通過卡帶傳入內地,多數通過電臺打榜,很多唱片公司會將歌手製作的Demo(樣帶)寄給內地電臺,讓電臺給出建議,如果打榜效果不錯,唱片公司會通過發行卡帶主推專輯或歌手。

卡帶也是當年很多年輕人接觸內地流行樂最為重要的媒介。

1992年,內地第一家唱片公司大地唱片正式成立,1994年,該唱片公司推出《校園民謠》,專輯卡帶還沒正式推出前,當時在杭州西湖之聲電臺任音樂主持人的彭激揚收到了還沒完全錄製好的Demo小樣,包括《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鋪的兄弟》《寂寞是因為思念誰》《上班族》四首歌,聽完覺得這些歌非常好,於是在電臺力推,他印象中這是它們第一次在內地播出,也正是這些歌捧紅了老狼、高曉松等人。

“當時主宰中國卡帶市場的唱片公司,多數以廣東的民營唱片以及上海帶有國企背景的唱片公司為主,廣東有兩家專門引進寶麗金唱片,上海聲像出版社、上海音像公司等則多引進滾石、索尼、飛碟旗下的歌手。”彭激揚說。

那時的卡帶市場到底有多火?

“這麼說吧,韓寶儀的《粉紅色的回憶》賣了1000多萬張,靠著這個版權費,廣東一家唱片公司蓋了一棟大廈。1997年任賢齊的《心太軟》賣了1000多萬張,南京一家音像出版社也蓋起了一座大廈。”

卡帶完全退出市場,是在2006年前後。

卡帶賣家王先生還記得,現在他賣出的卡帶中,價格排名前五位元的歌手(組合)依次是張學友、周傑倫、Beyond、王菲、譚詠麟。

“臺灣版的卡帶,不管是飛碟的,還是後來的滾石、索尼,現在炒的價格一般在40塊左右,如果是比較熱銷的唱將卡帶,價格會稍微高一點,也都在百元價格居多,上千的很少了。”王先生也直言,他手上的卡帶,30%的正版都不到,很多都是盜版。“盜版也有人要的,只不過價值並不大,多數人買來只是懷舊罷了。”

以前去音像店淘卡帶

上世紀90年代末,不少內地音像出版社都在不失時機推出有市場賣點的卡帶。

據17年前曾在浙江音像出版社工作的邱先生回憶,王菲的第一張專輯還是該社出版的。“那張專輯是翻唱鄧麗君的歌,那時候她還叫本名王菲,沒改為本來用於開拓港臺市場的藝名王靖雯。”

那個時期音像店也非常多。“我身邊的同學,要是誰買個卡帶,真的是在班上借來借去,特別是裡面的歌詞,還有歌手的海報,真的是藏在書中爛了都要背個好幾遍。”杭州的80後小徐也是卡帶愛好者,當年也經常到杭州各家音像店收藏卡帶。

不過就像一個卡帶發燒友說的,“以前,在一條街上能淘一整天的碟,和店主細細聊著,有時還能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那種感覺真的太棒了。而現在還依然在買卡帶的人,大多只是為了一種情懷。”

磁帶收藏價值不高,

但紀念意義卻非凡!

你的青春是磁帶?CD?還是MP3?

青春記憶裡的歌聲又是誰?

快快寫留言跟南都君分享吧

都市快報記者 董呂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