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那些被歧視的關鍵少數,卻蘊含著一個社會更大的可能性

作者:魯舒天 / 微信公眾號:qspyq2015

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1616篇原創首發文章

在看Hidden Figures的時候, 筆者不禁想起烏拉圭作家愛德華多·加萊亞諾在他那部顛覆歐洲中心的文化歷史體系的非虛構文學《鏡子》裡記錄下的一則世界史故事:

一戰中法國損失了一百五十萬人, 其中三分之一是無名烈士。 法國政府決定建一個“無名士兵”墓以致敬, 於是隨機選中了凡爾登戰役的一個陣亡者作為代表。 但當他們看到屍體後才發現這是個黑人, 來自法屬殖民地塞內加爾營。 於是法國人及時糾正了“錯誤”, 他們把另一具白皮膚的屍體葬在凱旋門下, 身裹國旗, 接受軍方的榮譽與讚頌。

電影Hidden Figures在國內存在三個不同的中文譯名, 大陸按照字面意思把它譯作“隱藏人物”;香港的翻譯是“NASA無名英雄”;臺灣的翻譯結合電影內容來看最為傳神, 叫做“關鍵少數”。 電影講述的是上世紀60年代幾位黑人女性科學家在美國宇航局的貢獻和爭取權益的過程,

即便當時距離一戰已經過了半個世紀, 但是存在於資本主義社會的對於有色人種的歧視仍舊根深蒂固。

歧視

《關鍵少數》圍繞三位性格各異的非裔女主人公的工作境遇展開, 嘉芙蓮、瑪麗、桃樂西都在美國宇航局的西翼大樓(有色人種專屬)從事為航空航太事業服務的精算工作。 當時正值冷戰對峙, 美國為了同蘇聯進行航太競賽, 緊鑼密鼓地招集各類人才進入NASA效力。 電影中的女主人公們日常從事最枯燥、重複度最高的精算工作, 在電腦還沒有被投入科研之前, NASA裡的女性正是這樣被當作機器使用的。 對於女主嘉芙蓮這樣的黑人計算員來說, 改變命運的機會就看那些臨時征配能否轉為長駐。

偶然的機會, 嘉芙蓮被調進NASA的核心部門——太空計畫小組負責數學技術提供, 瑪麗則進入“水星計畫”工程組從事輔助任務。 看似前程似錦的上升道路, 因其中佈滿了種族主義的歧視而使主人公們難以舒展愁眉。

白人已經習慣了對有色人種的頤指氣使, 從而罔顧與其共進退的後者已納入了國家力量的現實, 不僅未予其以平權待遇和尊重, 反倒處處擺出“你們能有現在就燒高香吧”的架勢。 電影中著重表現了這些部分:嘉芙蓮剛到新崗位的時候, 被當成清潔人員;東翼大樓沒有給有色人種使用的廁所, 她不得已抱著文件跑回從前的大樓, 一邊如廁一邊辦公;更有甚者, 白人組員們甚至難以忍受嘉芙蓮在辦公室接咖啡喝, 然後為嘉芙蓮配備了貼有歧視標籤的水壺。

同樣的境況桃樂西和瑪麗也遭遇到了:前者一直頂替著有色人種計算部主管的工作, 但是她的白人上司卻告訴她組織是不會為有色人種所在的部門設立主管的。 瑪麗的情況則是, 雖然猶太裔總工程師鼓勵她加入工程師培訓計畫, 但瑪麗明白, 身為黑人的自己只能屈居計算員的位置。 總工程師問瑪麗:“如果你是白人, 你會當工程師嗎?”瑪麗斬釘截鐵地回復:“(實際上)我已經是工程師了。 ”

抗爭

故事中黑人女性們面臨的歧視其實有兩層, 一層是人種上的,另一層是性別上的。即便是同為黑人的男性,也難免潛意識裡冒出“女人竟然可以從事如此高智商科研工作”之類的想法。面對以上令人扼腕的現實,女主們不僅要在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風起雲湧的上世紀60年代爭族群的平等,同時又要在個人層面取得性別的獨立。某種意義上看,這兩種努力的發力點如果沒錯,結果終究要會於一處。胡適說過:“爭你們個人的自由,便是為國家(族群)爭自由”。

嘉芙蓮在新環境裡雖然頗得組長夏教授的賞識,但又時刻面臨以保羅為代表的科學家們的排擠。保羅經常性地把大堆資料粗魯地扔給她測算,卻又覺得嘉芙蓮不配得知機密資訊,所以把最關鍵的部分用鉛筆塗上。這就逼迫嘉芙蓮不得不透過燈光從紙張背面識別資訊,工作變得困難異常。瑪麗的問題在於她雖已有數學和物理學學位,但申請工程師培訓必須取得當時仍在施行種族隔離的維吉尼亞州的大學學歷。以上矛盾還處在NASA的可控範圍內,機構外的美國社會,歧視更是無處不在:街上的白人戴著有色眼鏡看待黑人,桃樂西帶著孩子去圖書館閱讀卻被告之很多區域她們不配看。在公車隔離區的後排,桃樂西告訴自己的孩子:“隔離與平等是兩回事,已存在的不等於正確。你舉止正確便是當然正確。”

是蘇聯方面加加林的載人飛行成功加劇了NASA的緊迫感,正是利用“敵我矛盾”躍過“人民內部矛盾”的當口,主人公們加大了自我實現與抗爭命運的步伐。瑪麗通過訴訟的手段駁倒了落後的種族隔離規定,最終獲得夜校就讀的資格。她在法庭上告訴法官:“既然不能改變膚色,那麼我只有成為該校第一個就讀的黑人女子。”與此同時,嘉芙蓮也利用一次被問及為何如廁時間過長的契機向工作小組發難,她厲聲控訴自己盡心盡力工作以來所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夏教授終於行動起來,親自砸爛了禁止有色人種在白人區如廁的標識。在夏教授的幫助下,業務能力明顯高出同僚一大截的嘉芙蓮不斷在工作許可權上取得了更多突破,比如以女性身份參加了NASA的重要會議,並在與會期間憑藉自身的數學天賦獲得了包括宇航員葛籣在內的航太項目工作組的認可。

關鍵少數

時代的變化接踵而至,電子電腦IBM7090以碾壓性的技術優勢走進NASA的歷史舞臺,敏銳的桃樂西預見到了它將會威脅到有色人種精算員們的飯碗。於是她奮發鑽研相關知識,最終成為了NASA內第一個熟練掌握IBM操作的人。首席工程師不得不請桃樂西來IBM部門幫忙,桃樂西非常仗義地告訴傳信的白人主管,她不僅拒絕解散精算組,還要帶著全體有色人種計算員們移師新部門。理由是IBM7090需要大量人手,而自己早已經把它的運行技能授予麾下女將。

在太空計畫小組裡,夏教授也越來越離不開嘉芙蓮的技術支援,他甚至這樣告訴此前屢番刁難嘉芙蓮的保羅:“你知道你的任務是什麼嗎?在天才之中找到(像嘉芙蓮這樣的)天才,提升我們全體。若不一起登頂就只能一事無成。”當然,保羅也不是平庸之輩,他是傑出人才,但傑出人才永遠也邁不到天才的那端。因為人才總是更接近人,人是一種很容易生出偏見並受制於偏見而不自知的生物;天才則對事物本身保持專注,生來只為實現天賦。

電影最終的結果當然是皆大歡喜的,瑪麗順利獲得學位,後來成為NASA及美國史上首位非裔女航空工程師;身為電腦程式語言專家的桃樂西成為NASA史上首位非裔美國主管;而嘉芙蓮則如願留在太空計畫小組,參與了包括“阿波羅登月計畫”在內的美國航空航太史上的重大專案,97歲時獲奧巴馬總統頒發的“總統自由勳章”。

但如果僅把《關鍵少數》的結局看作是女權主義的逆襲,無疑則陷入一種未經思量的狹隘。什麼是女權?女權就是男權,就是人權。電影反映的社會意識直接踐踏的物件很好總結,無非是種族平等與性別平等。但隱藏在這種臭名昭著的歧視背後的東西則是一種飽含偏見、居高臨下的制度性的設限。

今天這種設限冒犯的是有色人種或者女性,時人能看到,後人也能看到。但如果這種標準不是這麼簡單的定向呢?如果是一些更複雜的、形而上的偏見呢?如果某些深刻的邏輯雖然上不了檯面,但卻無時不刻地把檯面給拖下水呢?這裡的問題就大了。比如電影中的女主角們,她們比規則中被允許的那些人更適合坐到那些關鍵的位置上去,但她們通常需要經歷很多額外的條件才行。電影中的瑪麗最終獲得了法官的允許,並且成功通過學業,但這些條件不是說來就來的,實際過程中不是每個“瑪麗”都能成為電影中的那個瑪麗。就像她對猶太工程師說的那樣,不管她是黑人還是白人,她的腦子和業務能力已經比工程師還工程師了,但她就是必須得取得某些資格才能成為工程師。

種族問題和性別平等問題從理論上講已經不成為一個真正的問題,實際上當它們被公開提出並討論的那一刻起,這些問題的被解決就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但某些似是而非、自成體系的偏見意識不革除,即便嘉芙蓮和瑪麗們換個膚色和性別,他們也還是會被保羅甚至不如保羅之輩比下去。雖然“開盤不利”的“嘉芙蓮和瑪麗們”從能力上講從未被比下去,也從不會被比下去。但在這種比賽中得出結果並不需要過程,只需某種歷經合謀的定論而已。

所以筆者更喜歡電影的那個譯名——《關鍵少數》,嘉芙蓮們不止是性別鬥士和種族平等旗手,她們更是社會學範疇的少數派。她們存在的更重大的意義從來就在於,以自身的天賦或毅力所集結之成就,向那種已被先驗劃分的“關鍵性”作徹底的決裂與宣戰。

作者出生于1992年,金牛座。

作品連結:

這個時代欠《二十二》的,不止一張電影票

許知遠和馬東促席對作,年輕人卻只看到“尬聊”

從<建軍大業>到<戰狼2>,主旋律的商業化與商業化的主旋律

花花公子最深刻的內涵,或在這位更出格的“性書大亨”身上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眾號:qspyq2015

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號:qspyqswhz

“閱讀原文” 即可入學 “秦朔書院”

收聽“中美商業文明通史”

一層是人種上的,另一層是性別上的。即便是同為黑人的男性,也難免潛意識裡冒出“女人竟然可以從事如此高智商科研工作”之類的想法。面對以上令人扼腕的現實,女主們不僅要在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風起雲湧的上世紀60年代爭族群的平等,同時又要在個人層面取得性別的獨立。某種意義上看,這兩種努力的發力點如果沒錯,結果終究要會於一處。胡適說過:“爭你們個人的自由,便是為國家(族群)爭自由”。

嘉芙蓮在新環境裡雖然頗得組長夏教授的賞識,但又時刻面臨以保羅為代表的科學家們的排擠。保羅經常性地把大堆資料粗魯地扔給她測算,卻又覺得嘉芙蓮不配得知機密資訊,所以把最關鍵的部分用鉛筆塗上。這就逼迫嘉芙蓮不得不透過燈光從紙張背面識別資訊,工作變得困難異常。瑪麗的問題在於她雖已有數學和物理學學位,但申請工程師培訓必須取得當時仍在施行種族隔離的維吉尼亞州的大學學歷。以上矛盾還處在NASA的可控範圍內,機構外的美國社會,歧視更是無處不在:街上的白人戴著有色眼鏡看待黑人,桃樂西帶著孩子去圖書館閱讀卻被告之很多區域她們不配看。在公車隔離區的後排,桃樂西告訴自己的孩子:“隔離與平等是兩回事,已存在的不等於正確。你舉止正確便是當然正確。”

是蘇聯方面加加林的載人飛行成功加劇了NASA的緊迫感,正是利用“敵我矛盾”躍過“人民內部矛盾”的當口,主人公們加大了自我實現與抗爭命運的步伐。瑪麗通過訴訟的手段駁倒了落後的種族隔離規定,最終獲得夜校就讀的資格。她在法庭上告訴法官:“既然不能改變膚色,那麼我只有成為該校第一個就讀的黑人女子。”與此同時,嘉芙蓮也利用一次被問及為何如廁時間過長的契機向工作小組發難,她厲聲控訴自己盡心盡力工作以來所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夏教授終於行動起來,親自砸爛了禁止有色人種在白人區如廁的標識。在夏教授的幫助下,業務能力明顯高出同僚一大截的嘉芙蓮不斷在工作許可權上取得了更多突破,比如以女性身份參加了NASA的重要會議,並在與會期間憑藉自身的數學天賦獲得了包括宇航員葛籣在內的航太項目工作組的認可。

關鍵少數

時代的變化接踵而至,電子電腦IBM7090以碾壓性的技術優勢走進NASA的歷史舞臺,敏銳的桃樂西預見到了它將會威脅到有色人種精算員們的飯碗。於是她奮發鑽研相關知識,最終成為了NASA內第一個熟練掌握IBM操作的人。首席工程師不得不請桃樂西來IBM部門幫忙,桃樂西非常仗義地告訴傳信的白人主管,她不僅拒絕解散精算組,還要帶著全體有色人種計算員們移師新部門。理由是IBM7090需要大量人手,而自己早已經把它的運行技能授予麾下女將。

在太空計畫小組裡,夏教授也越來越離不開嘉芙蓮的技術支援,他甚至這樣告訴此前屢番刁難嘉芙蓮的保羅:“你知道你的任務是什麼嗎?在天才之中找到(像嘉芙蓮這樣的)天才,提升我們全體。若不一起登頂就只能一事無成。”當然,保羅也不是平庸之輩,他是傑出人才,但傑出人才永遠也邁不到天才的那端。因為人才總是更接近人,人是一種很容易生出偏見並受制於偏見而不自知的生物;天才則對事物本身保持專注,生來只為實現天賦。

電影最終的結果當然是皆大歡喜的,瑪麗順利獲得學位,後來成為NASA及美國史上首位非裔女航空工程師;身為電腦程式語言專家的桃樂西成為NASA史上首位非裔美國主管;而嘉芙蓮則如願留在太空計畫小組,參與了包括“阿波羅登月計畫”在內的美國航空航太史上的重大專案,97歲時獲奧巴馬總統頒發的“總統自由勳章”。

但如果僅把《關鍵少數》的結局看作是女權主義的逆襲,無疑則陷入一種未經思量的狹隘。什麼是女權?女權就是男權,就是人權。電影反映的社會意識直接踐踏的物件很好總結,無非是種族平等與性別平等。但隱藏在這種臭名昭著的歧視背後的東西則是一種飽含偏見、居高臨下的制度性的設限。

今天這種設限冒犯的是有色人種或者女性,時人能看到,後人也能看到。但如果這種標準不是這麼簡單的定向呢?如果是一些更複雜的、形而上的偏見呢?如果某些深刻的邏輯雖然上不了檯面,但卻無時不刻地把檯面給拖下水呢?這裡的問題就大了。比如電影中的女主角們,她們比規則中被允許的那些人更適合坐到那些關鍵的位置上去,但她們通常需要經歷很多額外的條件才行。電影中的瑪麗最終獲得了法官的允許,並且成功通過學業,但這些條件不是說來就來的,實際過程中不是每個“瑪麗”都能成為電影中的那個瑪麗。就像她對猶太工程師說的那樣,不管她是黑人還是白人,她的腦子和業務能力已經比工程師還工程師了,但她就是必須得取得某些資格才能成為工程師。

種族問題和性別平等問題從理論上講已經不成為一個真正的問題,實際上當它們被公開提出並討論的那一刻起,這些問題的被解決就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但某些似是而非、自成體系的偏見意識不革除,即便嘉芙蓮和瑪麗們換個膚色和性別,他們也還是會被保羅甚至不如保羅之輩比下去。雖然“開盤不利”的“嘉芙蓮和瑪麗們”從能力上講從未被比下去,也從不會被比下去。但在這種比賽中得出結果並不需要過程,只需某種歷經合謀的定論而已。

所以筆者更喜歡電影的那個譯名——《關鍵少數》,嘉芙蓮們不止是性別鬥士和種族平等旗手,她們更是社會學範疇的少數派。她們存在的更重大的意義從來就在於,以自身的天賦或毅力所集結之成就,向那種已被先驗劃分的“關鍵性”作徹底的決裂與宣戰。

作者出生于1992年,金牛座。

作品連結:

這個時代欠《二十二》的,不止一張電影票

許知遠和馬東促席對作,年輕人卻只看到“尬聊”

從<建軍大業>到<戰狼2>,主旋律的商業化與商業化的主旋律

花花公子最深刻的內涵,或在這位更出格的“性書大亨”身上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眾號:qspyq2015

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號:qspyqswhz

“閱讀原文” 即可入學 “秦朔書院”

收聽“中美商業文明通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