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喬家大院」勤儉持家,和順齊家,詩書興家,忠厚傳家

喬家大院, 是清末山西首富喬致庸主持修建的家宅, 建築面積4175平方米, 有313間房屋, 四周是高達10余米的全封閉青磚牆, 院內處處是精美的雕刻。

被稱為“北方民居建築的一顆明珠”, 名揚三晉, 譽滿天下。

中國民間素有“皇家有故宮, 民宅看喬家”的說法。

電視劇《喬家大院》以及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就是在喬家大院拍攝的。

喬家大院的締造者喬致庸是喬家第四位當家人, 在家族生意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

棄文從商接手生意。

在他的不斷努力下, 家族生意日漸興隆, 至清末, 喬氏家族在中國各地有票號、錢莊、當鋪、糧店200多處, 資產達到數千萬兩白銀。

有人說, 喬家鼎盛時“富可敵國”, 喬致庸晚年時甚至給北洋水師捐過一艘軍艦。 而喬家的崛起和興盛, 與喬致庸的治家方式密不可分。

一、勤儉持家

喬家大院內宅的門上有喬致庸親書的一副對聯:“求名求利莫求人, 須求己;惜衣惜福非惜財, 緣惜福 ”。

前半句是說, 喬家人要靠自己的努力勤奮來獲取名利, 而不是靠別人的幫助。 節儉珍惜不是因為怕浪費錢, 而是要懂得知足惜福。

喬致庸知道, 喬家雖然家大業大, 但子孫若是懶惰散漫、揮霍無度, 敗亡也只在朝夕之間。

他常說:“有錢不能浪費, 浪費則對錢不敬, 不敬則得罪錢, 得罪錢則受窮。 ”

因此喬家大院裡, 各個院子每年的開支都有限額, 而且由當家人統一分配, 從根本上杜絕敗家子的出現。

山西有很多大家族的宅院都有戲臺, 但喬家沒有, 怕的是後人玩物喪志。

在“報本堂”有喬家第一代先人的泥塑, 泥塑旁邊放著一個要飯的籃子和一根打狗棍。 以此來警示子孫, 自己的先輩也是窮苦人出身, 不要過了幾天富貴的日子, 就忘了本。

子孫一旦浪費糧食, 都要被命令跪誦“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直到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磕頭謝罪, 喬致庸才會放他們離去。

也正是這樣, 喬家雖然富可敵國, 卻沒有因為財富產生“奢華糜爛、擺闊逞兇”的風氣, 無論是本縣的居民還是往來的客商, 對喬家都是讚譽有加, 喬家的生意也是蒸蒸日上。

二、和順齊家

李鴻章曾經賜予喬家這樣一幅楹聯:“子孫賢族將大, 兄弟睦家之肥”,

意思是說, 子孫賢德, 兄弟和睦, 才能家族興旺。 期望其他家族也能像喬家一樣“子孫賢、兄弟睦”。

而喬家“和為貴”的家風, 與喬致庸也是密不可分。

喬致庸治家的規矩很嚴。 其家規有六條:一不准吸毒, 二不准納妾, 三不准虐僕, 四不准賭博, 五不准冶遊, 六不准酗酒。

這些家規既可以杜絕禍起蕭牆, 又能成為家庭持盈保泰的保障。

喬致庸的堂號叫“在中堂”,中的意思就是“執兩用中”,意思是不偏不倚,講究和諧平衡,促進和為貴的家風。

整個喬家有幾十個堂的人一起生活,但是幾乎沒有發生過兄弟反目,婆媳不和、妯娌交惡的事情。

我們常說“一個屋簷下,勺子哪能不碰鍋沿兒”,更何況這麼大的一個家族,家大業大,人事複雜,怎麼可能事事周到,沒有一點摩擦。但是大家都講求一個“和”字,凡事能退就退一步,大度包容,所以,家庭和睦,家族興旺。

三、詩書興家

喬致庸一生嗜好讀書,案頭常擺有《大學》《中庸》《史記》等書,每天按時起居,按時讀書,數十年如一日,許多書要數十次上百次地閱讀,對書中好的段落還要用紅筆勾畫出來。

其實,喬致庸在經商之前,已經考中秀才,准備考舉人,但是因為當時家族生意存在巨大危機,不得不棄文從商。而他在商業上取得這麼大的成功,和他本人飽讀詩書,底蘊深厚,有很大的關係。

喬致庸用儒術來指導自己的商業經營,以“人棄我取,薄利廣銷,維護信譽,不弄虛偽”為經商原則,在十數年裡,使得祖業在包頭的商號獲利倍增,並且大規模擴張,建立了很多商號,使得喬家迅速成長為山西最富有的商人。

而在喬家生意蒸蒸日上的時候,喬致庸急流勇退,迅速放權,讓後輩經營,自己則在家廣購圖書,教導孩子。

喬家花費重金設立私塾,讓氏族子弟不分男女,不論親疏,一律上學讀書。喬家對任教的老師十分敬重,每位老師都配書童伺候,伙食與主人相同,還讓老師坐上席。老師回家主人們要送到大門外,等老師上車以後才能返回。

正是因為喬家重視教育,喬家的後輩人人都能識文斷字,待人接物也是謙和有禮。直到今天,喬家雖然已經不再經商,但是家族七十餘人,從未有過作奸犯科的記錄,良好的教養傳承至今。

四、忠厚傳家

喬致庸曾對子孫說:“唯無私才可訟大公,唯大公才可成大器。”

他把積德行善當作治家要義。為幫助鄉鄰,喬家常年把三頭牛拴在門外,誰家要用就牽去,傍晚再送還。鄉鄰如有病無錢求醫或者家境困難過不了年的,只要找到喬家門前,都可以得到救濟。

喬家的傭人有的不知檢點小偷小摸被抓住的時候,喬致庸也極為寬容,他說:他總是悽惶得不行才偷呢,再說,在中堂的東西可多呢,丟上一兩件也不覺少,由他的吧!”此事便不了了之了。

喬家大院最終能夠保留下來,也和喬致庸的仁厚有直接關係。

當時八國聯軍入侵的時候,山西總督濫殺無辜,在太原逃出了七個修女,喬致庸冒了很大的風險,把他們藏在自己家的銀庫裡,然後用糧車做掩護,把人運了出去。

這七個修女是義大利人,義大利政府為了表彰喬致庸的行為,特地授予喬家一面義大利國旗。

在後來日軍侵華的戰爭中,日本人看到喬家門口掛著盟友的義大利旗,就沒有破壞喬家。而山西的其他大戶,基本都被劫掠一空。

俗話說,忠厚傳家久,只有把厚道的品質世世代代傳下去。家庭,才能夠長久地綿延下去。

1907年,89歲的喬致庸去世。從一介儒生到晉商翹楚,一生歷經嘉靖、道光、咸豐、同治、光緒5個朝代,喬致庸的人生濃縮著山西商人的傳奇。

他留下了一個巍峨精美的喬家大院,這是後人的物質遺產,而那些嚴格的家規,睿智的家訓,則是喬家留下的精神財富,它們和喬家大院一道,歷經歲月的洗禮卻不褪色,穿越百年時光,成為垂范後世的榜樣。

【本文由“聚源書香”發佈 2017年11月4日】

喬致庸的堂號叫“在中堂”,中的意思就是“執兩用中”,意思是不偏不倚,講究和諧平衡,促進和為貴的家風。

整個喬家有幾十個堂的人一起生活,但是幾乎沒有發生過兄弟反目,婆媳不和、妯娌交惡的事情。

我們常說“一個屋簷下,勺子哪能不碰鍋沿兒”,更何況這麼大的一個家族,家大業大,人事複雜,怎麼可能事事周到,沒有一點摩擦。但是大家都講求一個“和”字,凡事能退就退一步,大度包容,所以,家庭和睦,家族興旺。

三、詩書興家

喬致庸一生嗜好讀書,案頭常擺有《大學》《中庸》《史記》等書,每天按時起居,按時讀書,數十年如一日,許多書要數十次上百次地閱讀,對書中好的段落還要用紅筆勾畫出來。

其實,喬致庸在經商之前,已經考中秀才,准備考舉人,但是因為當時家族生意存在巨大危機,不得不棄文從商。而他在商業上取得這麼大的成功,和他本人飽讀詩書,底蘊深厚,有很大的關係。

喬致庸用儒術來指導自己的商業經營,以“人棄我取,薄利廣銷,維護信譽,不弄虛偽”為經商原則,在十數年裡,使得祖業在包頭的商號獲利倍增,並且大規模擴張,建立了很多商號,使得喬家迅速成長為山西最富有的商人。

而在喬家生意蒸蒸日上的時候,喬致庸急流勇退,迅速放權,讓後輩經營,自己則在家廣購圖書,教導孩子。

喬家花費重金設立私塾,讓氏族子弟不分男女,不論親疏,一律上學讀書。喬家對任教的老師十分敬重,每位老師都配書童伺候,伙食與主人相同,還讓老師坐上席。老師回家主人們要送到大門外,等老師上車以後才能返回。

正是因為喬家重視教育,喬家的後輩人人都能識文斷字,待人接物也是謙和有禮。直到今天,喬家雖然已經不再經商,但是家族七十餘人,從未有過作奸犯科的記錄,良好的教養傳承至今。

四、忠厚傳家

喬致庸曾對子孫說:“唯無私才可訟大公,唯大公才可成大器。”

他把積德行善當作治家要義。為幫助鄉鄰,喬家常年把三頭牛拴在門外,誰家要用就牽去,傍晚再送還。鄉鄰如有病無錢求醫或者家境困難過不了年的,只要找到喬家門前,都可以得到救濟。

喬家的傭人有的不知檢點小偷小摸被抓住的時候,喬致庸也極為寬容,他說:他總是悽惶得不行才偷呢,再說,在中堂的東西可多呢,丟上一兩件也不覺少,由他的吧!”此事便不了了之了。

喬家大院最終能夠保留下來,也和喬致庸的仁厚有直接關係。

當時八國聯軍入侵的時候,山西總督濫殺無辜,在太原逃出了七個修女,喬致庸冒了很大的風險,把他們藏在自己家的銀庫裡,然後用糧車做掩護,把人運了出去。

這七個修女是義大利人,義大利政府為了表彰喬致庸的行為,特地授予喬家一面義大利國旗。

在後來日軍侵華的戰爭中,日本人看到喬家門口掛著盟友的義大利旗,就沒有破壞喬家。而山西的其他大戶,基本都被劫掠一空。

俗話說,忠厚傳家久,只有把厚道的品質世世代代傳下去。家庭,才能夠長久地綿延下去。

1907年,89歲的喬致庸去世。從一介儒生到晉商翹楚,一生歷經嘉靖、道光、咸豐、同治、光緒5個朝代,喬致庸的人生濃縮著山西商人的傳奇。

他留下了一個巍峨精美的喬家大院,這是後人的物質遺產,而那些嚴格的家規,睿智的家訓,則是喬家留下的精神財富,它們和喬家大院一道,歷經歲月的洗禮卻不褪色,穿越百年時光,成為垂范後世的榜樣。

【本文由“聚源書香”發佈 2017年11月4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