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管子茶館7:古希臘的石頭(泰山到海有道古長城)

學術是枯葉, 思想如塵土, 哲學是風, 詩是雨, 釀成茶, 慢慢品, 才能品出天地人間的味道。

《管子》就是一座中國古老的茶館, 裡面坐著一位老者, 是從2700年前穿越而來, 現在他正在邀請人類歷史上那些最偉大的思想者來喝茶聊天, 聽君一席話, 勝讀十年書。

泰山到海有道古長城

看過這些古建築遺跡, 領略古希臘的繁榮和繁華。 歷史埋在泥土裡和刻在石頭上, 就是文明。 管子一路興致很高, 但不說一句話, 不做任何評價。 看完之後, 管子對向西方人說:“你們要去看看中國春秋齊國的遺跡。 齊古城已經沒有地面建築,

但那裡有殉馬坑和齊長城”。

在春秋列國的國都中, 齊國臨淄最為壯觀, 規模最大。 從地下發掘情況看, 臨淄故城由大小兩座相互銜接的城組成:大城南北約四公里半, 東西約四公里;小城在其西南角, 周圍約五公里, 宮殿在小城西北部的夯土台基上。 市區在大城的西部和小城的北部, 符合《考工記》“面朝後市”的記述。 在小城的南部有冶鐵、煉銅、鑄幣、制骨等各種手工業作坊多處。 直到漢初, 臨淄都是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都市, 劉邦才把他的大兒子劉肥分封到臨淄。 《國家地理》頻道播放的《長城》專題片, 就說“秦始皇的軍隊攻下了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齊國都城臨淄”。 今天, 人們還能從地下找到城市先進的排水系統, 但地上的遺跡已經蕩然無存,

地下挖掘已經難以恢復它的恢宏原貌。

不過齊國殉馬坑的發現, 卻讓齊國的強大繁榮景象真實地複現在世人眼前。

20世紀70年代, 一支勘探隊來到齊國古都臨淄, 他們的目的是勘探齊國都城臨淄的範圍, 然而, 他們的收穫卻是在一塊麥地裡的一次意外發現:挖掘證實這是一個長度達兩百多米的殉馬坑。 勘探隊對整個墓葬進行了小心清理, 終於搞清楚了殉馬坑的準確位置, 它們分佈在一座墳墓的東、西、北三個方向, 呈門字型包圍著一座大墓。 三條殉馬坑全長215米, 每米埋入的馬近3匹, 全部殉馬應在600匹以上。 後來, 人們在西面一段長達30米的殉馬坑上建起了一座博物館。 根據當年發掘的情況判定, 三條殉馬坑組成了一支完整的馬隊,

而西面的這一段就是整個馬隊的隊首。 今天我們雖然只能看到三條殉馬坑領頭的一段, 但是擺放的83匹殉馬則一律昂首側臥, 四腿捲曲, 均作奔跑狀。

一次能殉葬600多匹良馬的人會是誰呢?如果用這600多殉葬馬匹裝備一支軍隊的話, 它可以組成一百五十兩戰車, 這相當於春秋時一個千乘之國十分之一戰車。 史書記載這一時期齊國的“齊景公有馬千駟”, 因此, 專家們推斷這座殉馬坑就是齊景公的陪葬坑。 兩千多年前的中國是一個憑藉馬車馳騁天下的時代, 人們用馬車來計算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 殉馬坑顯示出齊國的強盛。

“秦皇兵俑數千自以雄風第一誇天下;齊侯殉馬六百人稱舉世無雙表古今。

”臨淄殉馬坑和西安兵馬俑並稱中國奇跡。

齊古城沒有留下多少遺跡, 但一條蜿蜒的齊長城, 卻在經歷2700多年的風雨沖涮之後, 斷斷續續地保留下來。 近年來, 不斷有人徒步穿山越嶺考察, 查清了這條最古老的長城的脈落。

齊長城, 橫亙于齊魯大地, 它最早載于管子書中, 《管子·輕重丁》說:“長城之陽, 魯也。 長城之陰, 齊也”。 齊長城就是管子所建。 司馬遷《史記·楚世家》中載:“乘山嶺之上築長城, 東至海, 西至濟州, 千餘裡以備楚”。 齊長城源于長清區孝裡鎮廣裡村, 古濟水河東岸, 從大峰山山頂通過, 蜿蜒千里, 直達青島市黃島區東於家河村北入海, 全長618.9公里, 共翻越1518座山峰, 跨越山東18個縣市區, 是中國歷史上規模巨大的軍事防禦工程。

齊長城比秦長城早了500多年, 是中國最古老的長城。 秦長城的修建受到了齊長城的啟發。

齊國的歷史與古希臘基本重迭同期, 齊長城的建築要早于雅典衛城近200年。 歷史的遺跡表明, 春秋齊國, 繁榮繁華的程度一點也不亞於同時代的古希臘。

管子不但留下了人類第一部書《管子》,還留下了人類第一座長城, 記刻著他曾經創造的偉大思想和強盛的歷史。

原創不易, 分享和點贊就是最好的支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